一种环境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文档序号:26584438发布日期:2021-09-10 18:35阅读:48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环境修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环境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2.水污染是由有害化学物质造成水的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污染环境的水;污水中的酸、碱、氧化剂,以及铜、镉、汞、砷等化合物,苯、二氯乙烷、乙二醇等有机毒物,会毒死水生生物,影响饮用水源、风景区景观;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是我国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工业废水如工业电镀废水、工业酸洗污水、冶炼工业废水、轻工业废水和石油化工有机废水不经过处理而排人城市下水道、江河湖海或直接排到水沟、大渗坑里,既容易造成局部水体的污染,长期放任也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3.铜厂的工业废水中通常含有大量重金属铜污染物,随着国家对生态环保的逐渐重视,对工业三废的排放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部分中小企业为了降低污水处理成本,会将未完全处理净化后的工业废水偷偷排放至大渗坑或小型河湖水体中,虽然污水经过了前期和中期的处理,但水体中仍然会含有部分重金属铜,长期的污染排放,仍然会对当地水体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4.为此,我们研发出了新的一种环境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境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解决了未完全处理净化后的工业废水排放至大渗坑或小型河湖水体中后,虽然污水经过了前期和中期的处理,但水体中仍然会含有部分重金属铜,长期的污染排放,仍然会对当地水体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的问题。
7.(二)技术方案
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环境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9.s1.利用反应釜将适量丙烯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
10.s2.中和反应完成后,将混合液加注至混合装置中,并向混合装置中加入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交联剂,搅拌10

15min后,向混合液中加入适量多粘芽孢杆菌粉末和活性炭粉末,持续搅拌20min;
11.s3.交联混合完成后,将过硫酸铵溶液加入混合装置中进行持续搅拌,并使温度控制在40℃,向搅拌后的反应液中加入适量亚硫酸钠水溶液,搅拌1

2min;
12.s4.将液体倒入冷却槽中进行自然冷却,冷却后形成褐色胶板;
13.s5.将冷却后的褐色胶板利用造粒机中造粒加工,并利用干燥床对颗粒进行干燥处理,使其形成颗粒状的修复材料。
14.优选的,所述s1中在利用反应釜将丙烯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时,可加
入适量去离子水。
15.优选的,所述s1中在利用反应釜对丙烯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过程中,需配合使用冷却装置,使反应釜内混合液的温度控制在40℃,通过配合使用冷却装置,使反应釜内混合液的温度控制在40℃,可以对中和反应时产生的热量进行快速降温,防止在中和反应中因中和液过热而导致意外情况。
16.优选的,所述多粘芽孢杆菌粉末与活性炭粉末的添加比例为1:1,通过添加1:1比例的多粘芽孢杆菌粉末与活性炭粉末,既可以提高修复材料对水体中重金属铜的吸附效果,同时也可以对其他污染物进行吸附。
17.优选的,上述环境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环境修复材料。
18.优选的,上述环境修复材料在重金属污染水体的修复处理中的应用。
19.优选的,在进行水体污染修复时,只需将制备好的修复颗粒均匀喷洒在污染水体中,修复颗粒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会下沉至水底,修复颗粒在遇水后会吸水膨胀,于此同时,修复颗粒中的多粘芽孢杆菌粉末与活性炭粉末会对污染水体中的重金属铜等重金属离子以及其他污染物进行吸附,待修复颗粒直径膨胀至7

15mm后,修复颗粒会自动上浮至水体表面,经过3

5天的自然吸附,再将漂浮至水体表面的修复颗粒进行打捞即可,经过水体质量检测后,若水体中仍然含有超标的重金属离子时,可重复上述操作,再次喷洒修复颗粒进行水体环境修复,直至水体检测结果显示正常。
20.(三)有益效果
2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境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2.1、该种环境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采用常规的生产加工工艺对多粘芽孢杆菌粉末和活性炭粉末与高吸水性树脂进行复合加工,既可以保证加工效率,降低生产加工成本,同时也可以对水体中的重金属铜污染物进行快速吸附,从而实现水体环境的自然修复,同时其简单的使用流程,也便于后续吸附颗粒的打捞与处理。
23.2、该种环境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采用高吸水性树脂为基体,复合针对性污染物吸附材料,可以对污染水体中超标的重金属离子进行针对性吸附处理,从而使其整体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5.实施例一:
2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环境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27.s1.利用反应釜将适量丙烯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
28.s2.中和反应完成后,将混合液加注至混合装置中,并向混合装置中加入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交联剂,搅拌10

15min后,向混合液中加入适量多粘芽孢杆菌粉末和活性炭粉末,持续搅拌20min;
29.s3.交联混合完成后,将过硫酸铵溶液加入混合装置中进行持续搅拌,并使温度控
制在40℃,向搅拌后的反应液中加入适量亚硫酸钠水溶液,搅拌1

2min;
30.s4.将液体倒入冷却槽中进行自然冷却,冷却后形成褐色胶板;
31.s5.将冷却后的褐色胶板利用造粒机中造粒加工,并利用干燥床对颗粒进行干燥处理,使其形成颗粒状的修复材料。
32.所述s1中在利用反应釜将丙烯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时,可加入适量去离子水。
33.所述s1中在利用反应釜对丙烯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过程中,需配合使用冷却装置,使反应釜内混合液的温度控制在40℃,通过配合使用冷却装置,使反应釜内混合液的温度控制在40℃,可以对中和反应时产生的热量进行快速降温,防止在中和反应中因中和液过热而导致意外情况。
34.所述多粘芽孢杆菌粉末与活性炭粉末的添加比例为1:1,通过添加1:1比例的多粘芽孢杆菌粉末与活性炭粉末,既可以提高修复材料对水体中重金属铜的吸附效果,同时也可以对其他污染物进行吸附。
35.上述环境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环境修复材料。
36.上述环境修复材料在重金属污染水体的修复处理中的应用。
37.在进行水体污染修复时,只需将制备好的修复颗粒均匀喷洒在污染水体中,修复颗粒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会下沉至水底,修复颗粒在遇水后会吸水膨胀,于此同时,修复颗粒中的多粘芽孢杆菌粉末与活性炭粉末会对污染水体中的重金属铜等重金属离子以及其他污染物进行吸附,待修复颗粒直径膨胀至7

15mm后,修复颗粒会自动上浮至水体表面,经过3

5天的自然吸附,再将漂浮至水体表面的修复颗粒进行打捞即可,经过水体质量检测后,若水体中仍然含有超标的重金属离子时,可重复上述操作,再次喷洒修复颗粒进行水体环境修复,直至水体检测结果显示正常。
38.实施例二:
3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对水体中不同重金属污染物的吸附处理,可以通过改变修复材料中对应的吸附材料,从而实现针对性水体污染修复。
4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