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料称重配料系统及物料称重配料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273310发布日期:2021-12-31 20:15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料称重配料系统及物料称重配料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称重配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料称重配料系统及物料称重配料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节能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动力电池市场发展前景非常可观,已广泛地应用到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太阳能led路灯储能设备、现代军事装备、通信等各行各业中。
3.目前,为了保障动力电池具有较高的品质和良好的性能,生产商不仅需要对用于制作动力电池的物料(一般为粉料)进行严格筛选,而且对物料的加工工艺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4.在动力电池的生产过程中,将物料填装到混合设备中进行混合是众多加工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物料在混合前需要先进行称重,然后按照重量进行配料,确保送入混合设备中的物料的配比在规格范围内。现有的物料称重配料方案有三类,第一类是多级储罐称重配料方案,第二类是一级储罐称重配料方案,第三类是地磅称重配料方案。其中,第一类方案是人工将物料投入到储罐中进行称量存储,然后逐级输送到指定的其它储罐,最后按照配方需求确定粉体重量并落料至混合设备中,该方案由于需要物料在多级储罐之间输送,因此存在工作效率较低、堵粉风险较高的缺陷,而且对厂房的层高面积需求大,不利于成本和能耗控制;第二类方案是人工将物料投入到一级储罐中进行称量存储,然后按照配方需求确定粉体重量,最后填装到混合设备中,该方案虽然成本低,能耗小,但称重失效风险高,而且称重失效后不易被发现;第三类方案是地磅称重后人工直接投料至混合设备,该方案同样也具备成本低、能耗小的优点,但是投料的频次过高、劳动强度过大,而且配比重量每次不一样,对一致性造成了影响。
5.因此,很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6.以上信息作为背景信息给出只是为了辅助理解本公开,并没有确定或者承认任意上述内容是否可用作相对于本公开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提供一种物料称重配料系统及物料称重配料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9.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物料称重配料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移送装置、称重装置、投料装置和定量进料装置;其中,
10.所述移送装置用于将装载有物料的物料袋移送到所述称重装置和所述投料装置;
11.所述称重装置用于称量投放前和投放后所述物料袋的重量;
12.所述投料装置用于向所述定量进料装置投放所述物料;
13.所述定量进料装置用于称量和存储所述物料。
14.进一步地,所述物料称重配料系统中,所述系统还包括除尘装置;
15.所述除尘装置用于吸收称重配料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16.进一步地,所述物料称重配料系统中,所述除尘装置为除尘器。
17.进一步地,所述物料称重配料系统中,所述系统还包括混合装置;
18.所述定量进料装置还用于将存储的所述物料配送至所述混合装置;
19.所述混合装置用于搅拌和混合所述物料。
20.进一步地,所述物料称重配料系统中,所述移送机构为行吊。
21.进一步地,所述物料称重配料系统中,所述称重装置为地磅。
22.进一步地,所述物料称重配料系统中,所述投料装置为投料站。
23.进一步地,所述物料称重配料系统中,所述定量进料装置为计量储罐。
24.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物料称重配料方法,采用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物料称重配料系统实现,所述方法包括:
25.通过所述移送装置将装载有物料的物料袋移送到所述称重装置;
26.通过所述称重装置称量投放前所述物料袋的重量;
27.通过所述移送装置将所述物料袋移送到所述投料装置;
28.通过所述投料装置向所述定量进料装置投放所述物料;
29.通过所述定量进料装置称量和存储所述物料;
30.通过所述称重装置称量投放后所述物料袋的重量;
31.根据投放前所述物料袋的重量和投放后所述物料袋的重量计算所述物料的投放重量;
32.将计算得到的所述投放重量与所述定量进料装置的称量结果进行复核确认,并在确认无误后通过所述定量进料装置将所述物料配送至混合装置。
33.进一步地,所述物料称重配料方法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34.通过吸尘装置吸收称重配料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3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料称重配料系统及物料称重配料方法,通过设置移送装置、称重装置、投料装置和定量进料装置相互配合工作,可实现物料的称重配料,不仅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而且还降低了工作强度,另外整体结构简单,对高度需求低,占地空间小,适应性强,利于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3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38.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物料称重配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9.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物料称重配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40.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物料称重配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41.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物料称重配料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42.附图标记:
43.移送装置1,称重装置2,投料装置3,定量进料装置4,除尘装置5,混合装置6。
具体实施方式
44.为使得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46.此外,术语“长”“短”“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展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此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进行操作,以此不能理解为本发明的限制。
47.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48.实施例一
49.有鉴于上述现有的物料称重配料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人基于从事该制造领域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希望创设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缺陷的技术,使得物料称重配料技术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50.请参考图1

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物料称重配料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移送装置1、称重装置2、投料装置3和定量进料装置4;其中,
51.所述移送装置1用于将装载有物料的物料袋移送到所述称重装置2和所述投料装置3;
52.所述称重装置2用于称量投放前和投放后所述物料袋的重量;
53.所述投料装置3用于向所述定量进料装置4投放所述物料;
54.所述定量进料装置4用于称量和存储所述物料。
5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移送机构优选为行吊,所述行吊的轨道设置在所述称重装置2、投料装置3和定量进料装置4的上方,轨道上所述行吊的数目不限于一个,所述行吊沿着所述轨道在所述称重装置2与所述投料装置3之间往复。
56.所述称重装置2优选为地磅,所述地磅设置在地面或者称重台上,且位于物料上料口与所述投料装置3之间。
57.所述投料装置3优选为投料站,所述投料站的出口与所述定量进料装置4的入口连通,且所述投料站位于屏蔽箱内,可保证投料时扬起的粉尘与外界环境的密封隔离。
58.所述定量进料装置4优选为计量储罐,所述计量储罐设置在所述投料装置3的下方,且具有称重模块。
59.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对于物料的移送和投放都是自动化控制的,大幅度减
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也减少了人为因素带来的影响。
60.本实施例是将若干硬件设施进行了组合设计,目的是使若干的硬件设施在互相配合下去实现准确的物料称重配料,而行吊、地磅、投料站、计量储罐等选型机构的具体作用是保证物料称重配料的正常进行,鉴于该些机构设计在现有技术中已多有实现,也不是本方案设计的重点,在此不做深入的阐述。
61.为了保证配料准确,本实施例对于物料的称量除了通过所述称重装置2在投料前后的两次称量外,还设计了需要与所述定量进料装置4的称量结果进行复核确认,在性能上可以达到与现有的两级或多级储罐称重复核相同的效果。
62.另外,由于本实施例只设计了一个所述定量进料装置4(即计量储罐),使得物料在所述定量进料装置4中存储和流转的次数减少,大大节省了称重配料时间和设备成本,而且安装高度和占地面积降低,可广泛适应一层厂房结构和多层厂房结构,维护空间大。
6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除尘装置5;
64.所述除尘装置5用于吸收称重配料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65.优选的,所述除尘装置5为除尘器,所述除尘器与所述屏蔽箱配合,共同实现吸附回收外扬粉尘集的目的。
66.具体的,所述除尘器包括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的一端位于所述屏蔽箱内,所述进风管的另一端连接有集尘室。
6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混合装置6;
68.所述定量进料装置4还用于将存储的所述物料配送至所述混合装置6;
69.所述混合装置6用于搅拌和混合所述物料。
70.尽管本文中较多的使用了移送装置、称重装置、投料装置和定量进料装置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7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料称重配料系统,通过设置移送装置、称重装置、投料装置和定量进料装置相互配合工作,可实现物料的称重配料,不仅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而且还降低了工作强度,另外整体结构简单,对高度需求低,占地空间小,适应性强,利于广泛推广应用。
72.实施例二
73.请参考图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物料称重配料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由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物料称重配料系统来实现,所述方法具体涉及的步骤如下:
74.s101、通过所述移送装置将装载有物料的物料袋移送到所述称重装置。
75.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移送装置在物料上料口将所述物料袋移送到所述称重装置。
76.s102、通过所述称重装置称量投放前所述物料袋的重量。
77.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称量出来的重量包括物料和包装袋。
78.s103、通过所述移送装置将所述物料袋移送到所述投料装置。
79.s104、通过所述投料装置向所述定量进料装置投放所述物料。
80.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投料装置开包所述物料袋,并将物料投放到所述定量进料装置,在投放的过程中会抑制产生的粉尘外扬,保证粉尘与外界环境的密封隔离。
81.s105、通过所述定量进料装置称量和存储所述物料。
82.s106、通过所述称重装置称量投放后所述物料袋的重量。
83.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称量出来的重量可能包括投放后剩余的物料和包装袋,也可能只包括包装袋。
84.s107、根据投放前所述物料袋的重量和投放后所述物料袋的重量计算所述物料的投放重量。
85.需要说明的是,计算的公式是投放前所述物料袋的重量减去投放后所述物料袋的重量。
86.s108、将计算得到的所述投放重量与所述定量进料装置的称量结果进行复核确认,并在确认无误后通过所述定量进料装置将所述物料配送至混合装置。
87.优选的,在所述方法还包括:
88.通过吸尘装置吸收称重配料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89.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粉尘吸收完全,即使是在所述投料结束后,所述吸尘装置仍然会再工作一段时间,然后才会关闭。
9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料称重配料方法,通过设置移送装置、称重装置、投料装置和定量进料装置相互配合工作,可实现物料的称重配料,不仅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而且还降低了工作强度,另外整体结构简单,对高度需求低,占地空间小,适应性强,利于广泛推广应用。
91.至此,以说明和描述的目的提供上述实施例的描述。不意指穷举或者限制本公开。特定的实施例的单独元件或者特征通常不受到特定的实施例的限制,但是在适用时,即使没有具体地示出或者描述,其可以互换和用于选定的实施例。在许多方面,相同的元件或者特征也可以改变。这种变化不被认为是偏离本公开,并且所有的这种修改意指为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92.提供示例实施例,从而本公开将变得透彻,并且将会完全地将该范围传达至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为了透彻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阐明了众多细节,诸如特定零件、装置和方法的示例。显然,对于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不需要使用特定的细节,示例实施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而且两者都不应当解释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某些示例实施例中,不对公知的工序、公知的装置结构和公知的技术进行详细地描述。
93.在此,仅为了描述特定的示例实施例的目的使用专业词汇,并且不是意指为限制的目的。除非上下文清楚地作出相反的表示,在此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和“该”可以意指为也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和“具有”是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因此指定存在所声明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不排除存在或额外地具有一个或以上的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其组合。除非明确地指示了执行的次序,在此描述的该方法步骤、处理和操作不解释为一定需要按照所论述和示出的特定的次序执行。还应当理解的是,可以采用附加的或者可选择的步骤。
94.当元件或者层称为是“在
……
上”、“与
……
接合”、“连接到”或者“联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层,其可以是直接在另一个元件或者层上、与另一个元件或层接合、连接到或者联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层,也可以存在介于其间的元件或者层。与此相反,当元件或层称为是“直接在
……
上”、“与
……
直接接合”、“直接连接到”或者“直接联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层,则可
能不存在介于其间的元件或者层。其他用于描述元件关系的词应当以类似的方式解释(例如,“在
……
之间”和“直接在
……
之间”、“相邻”和“直接相邻”等)。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该相关联的所罗列的项目的一个或以上的任一和所有的组合。虽然此处可能使用了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以描述各种的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这些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可以只用于将一个元件、组件、区域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组件、区域或部分区分。除非由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在此使用诸如术语“第一”、“第二”及其他数值的术语不意味序列或者次序。因此,在下方论述的第一元件、组件、区域、层或者部分可以采用第二元件、组件、区域、层或者部分的术语而不脱离该示例实施例的教导。
95.空间的相对术语,诸如“内”、“外”、“在下面”、“在
……
的下方”、“下部”、“上方”、“上部”等,在此可出于便于描述的目的使用,以描述如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和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特征之间的关系。空间的相对术语可以意指包含除该图描绘的取向之外该装置的不同的取向。例如如果翻转该图中的装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者特征的下方”或者“在元件或者特征的下面”的元件将取向为“在其他元件或者特征的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
……
的下方”可以包含朝上和朝下的两种取向。该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取向(旋转90度或者其他取向)并且以此处的空间的相对描述解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