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施工用通风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73858发布日期:2022-03-16 15:39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隧道施工用通风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施工用通风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基建规模的扩大,对隧道的施工也逐渐的增多,相关的设备也随之普及起来。然而,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其内部处于封闭的环境,无法与外部连通,并且施工时容易在隧道内产生大量的灰尘等污染空气,会对工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并且影响施工的安全,因此需要对隧道内进行通风除尘处理。现有的隧道施工用通风除尘往往通过两个单独的设备进行,即通风设备及除尘设备,一方面增大了设备采购的成本,另一方面会占用较大的空间,并且结构复杂,在狭小的隧道施工环境内影响施工的顺利进行,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隧道施工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隧道施工用通风除尘装置。
4.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隧道施工用通风除尘装置,包括壳体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内的旋转过滤结构,所述壳体结构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侧面上的进气管、出气管,所述壳体的侧面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所述进气管的一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壳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出气管的一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壳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过滤结构还包括可旋转的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旋转框、过滤框,所述旋转框贯穿所述过滤框的内外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过滤框的下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圆周面滑动连接,所述过滤框处于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之间。
6.优选地,所述旋转过滤结构还包括喷头,所述旋转框的外圆周面上设有第四通孔,所述喷头对准所述第四通孔且与所述旋转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喷头处于所述过滤框的上方。
7.优选地,所述旋转过滤结构还包括隔框,所述隔框收容于所述旋转框内,所述隔框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旋转框的内腔底面固定连接。
8.优选地,所述壳体结构还包括抽吸管及设置于所述抽吸管上的风机,所述抽吸管的下端伸入到所述隔框内。
9.优选地,所述旋转过滤结构还包括固定于所述隔框内的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上设有第五通孔,所述抽吸管穿过所述第五通孔。
10.优选地,所述壳体结构还包括密封板,所述密封板收容于所述壳体上端内部,所述密封板的侧面贴靠在所述壳体的内圆周面上,所述抽吸管贯穿所述密封板的上下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
11.优选地,所述密封板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且对应所述隔框内部的第三通孔,所
述壳体结构还包括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且与所述密封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12.优选地,所述旋转过滤结构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旋转框上方的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上表面顶靠在所述密封板上且与其滑动连接。
13.优选地,所述旋转过滤结构还包括固定于所述隔框上方的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的上表面顶靠在所述密封板的下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
14.优选地,所述隧道施工用通风除尘装置还包括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电机、设置于所述电机上的转轴,所述电机位于所述壳体的下方,所述转轴的下端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转轴的上端与所述旋转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15.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隧道施工用通风除尘装置通过在壳体内设置旋转过滤结构,使得旋转框的旋转带动隔框、过滤网的旋转,一方面可以通过隔框内的水等净化液对从抽吸管排出的空气进行净化过滤,然后通过排气管排放到隧道外部,另一方面可以将旋转框与隔框内的水等净化液经过第四通孔及喷头向旋转框与壳体之间喷出,以便对抽入到壳体内的空气进行净化过滤,且可以浸湿过滤框,增强过滤框对空气净化过滤的效果,然后通过出气管排放到隧道中,提高隧道内空气的质量。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隧道施工用通风除尘装置实施例提供的俯视图;
18.图2是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隧道施工用通风除尘装置实施例提供的沿a-a方向的剖面图;
19.图3是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隧道施工用通风除尘装置实施例提供的沿b-b方向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提供清楚完整的说明。
21.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本实用新型隧道施工用通风除尘装置包括壳体结构1、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1内的旋转过滤结构2、设置于所述旋转过滤结构2下方的驱动结构3。
22.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壳体结构1包括壳体11、位于所述壳体11一侧的进气管12、位于所述进气管12下方的出气管13、设置于所述壳体11上端内部的密封板14、设置于所述密封板14上的抽气管15、固定于所述抽气管15上的风机16、位于所述密封板14上方的排气管17。所述壳体11优选的为圆柱体状且竖直放置,所述壳体11的上端设有开口使其纵截面呈凹字形,所述壳体11上设有位于其侧面上的第一通孔111、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11下方的第二通孔112,所述第一通孔111与所述第二通孔112贯穿所述壳体11的内外表面,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111与所述第二通孔112呈圆形。所述进气管12的一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111且与所述壳体11的侧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进气管12的内部通过第一通孔111与所述壳体11的内部连通,所述进气管12的另一端可以延伸至隧道的外部,以便将外部新鲜的空气抽入到所述壳体11内。所述出气管13的一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112且与所述壳体11的侧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出气管13 的内部与所述壳体11的内部连通,所述出气管13的另一端与隧
道内部连通,以便将抽入的经过净化后的新鲜的外部空气排入到隧道内,保证隧道内空气质量。所述密封板14的形状与所述壳体11内腔的形状相适配,所述密封板14的侧面贴靠在所述壳体11的内圆周面上,优选的,密封板14采用硬橡胶等密封材料制成,从而实现密封板14与壳体11内表面之间密封。所述密封板14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三通孔141,所述第三通孔141优选的呈圆形。所述抽气管15 贯穿所述密封板14的上下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抽气管15的下端伸入到壳体11内部,所述抽气管15的上端伸入到隧道内,以便将隧道内的气体抽入到壳体11内。所述风机16与电源(未图示)电性连接,为其提供电能,使其可以正常运行,所述风机16上设有开关(未图示),方便控制其打开或者关闭。所述排气管17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141且与所述密封板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排气管17的内部与所述壳体11的内部通过第三通孔141连通。
23.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旋转过滤结构2包括旋转框21、固定于所述旋转框21外圆周面上的若干喷头22、位于所述喷头22下方的过滤框23、固定于所述旋转框21内的隔框24、固定于所述隔框24内的过滤网25、固定于所述旋转框 21上端的第一密封圈26、固定于所述隔框24上端的第二密封圈27。所述旋转框21优选为圆柱体状,所述旋转框21的上端设有开口使其纵截面呈凹字形,所述旋转框21可旋转的收容于所述壳体11内,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框21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壳体11的中心轴线共线,所述旋转框21的外圆周面上设有若干第四通孔211,所述第四通孔211设有若干个且在周向上等距分布,所述第四通孔211 优选的处于同一高度,所述第四通孔211贯穿所述旋转框21的内外表面。所述喷头22的数量与所述第四通孔211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喷头22对准所述第四通孔211且与所述旋转框21的外圆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四通孔211 与所述喷头22的内部连通,且可以使得第四通孔211的水等净化液经过喷头22 向外部喷出。所述过滤框23优选的呈圆台状,所述过滤框23上表面的面积小于其下表面的面积,所述过滤框23的下端顶靠在所述壳体11的内圆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使得所述过滤框23可以在所述壳体11内旋转,所述过滤框23上设有滤孔,以便对空气及水等净化液进行净化过滤,所述旋转框21贯穿所述过滤框23的内外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使得所述旋转框21可以驱动所述过滤框23 一同旋转,以防止杂质在过滤框23的外圆周面上堵塞,增强过滤框23对空气净化过滤的效果。所述隔框24优选为空心的圆柱体且上下表面相通,所述隔框24 收容于所述旋转框21内,进一步的,所述隔框24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旋转框21 的中心轴线共线,所述隔框24的下表面与所述旋转框21内腔的底面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将旋转框21内的空间分隔成隔框24内外两部分。所述过滤网25收容于所述隔框24内且与其内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过滤网25与隔框24的中心轴线垂直,所述过滤网25上设有滤孔,以便对空气进行净化过滤,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25上设有贯穿其内外表面的第五通孔251,所述第五通孔251 优选为原型,且所述第五通孔251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过滤网25的中心轴线共线。所述第一密封圈26的形状与所述旋转框21上表面的形状相适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圈26的下表面与所述旋转框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密封圈 26的上表面顶靠在所述密封板14的下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使得所述旋转框 21可以在所述壳体11内稳定的旋转,且可以实现旋转框21内外空间分隔开,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圈26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旋转框21的中心轴线共线。所述第二密封圈27的形状与所述隔框24的上表面相适配,所述第二密封圈27呈圆环状,所述第二密封圈27的下表面与所述隔框2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密封圈27的上表面顶靠在所述密封板14的下表面上且
与其滑动连接,使得所述隔框24的内外空间相互阻隔开,优选的,所述第二密封圈27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隔框24的中心轴线共线,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通孔141对应于隔框24的内部,所述抽吸管15的下端伸入到所述隔框24内,所述抽吸管15穿过所述第五通孔 251且延伸至所述过滤网25的下方,所述抽吸管15与所述过滤网25滑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框23处于所述第一通孔111与所述第二通孔112之间。
24.如图2所示,所述驱动结构3包括电机31及设置于所述电机31上的转轴32。所述电机31与电源(未图示)电性连接,为其提供电能,使其可以正常运行,所述电机31上设有开关(未图示),方便控制其打开或者关闭,优选的,所述电机31处于所述壳体11的下方。所述转轴32的下端与所述电机31连接,使得所述电机31可以驱动所述转轴32旋转,所述转轴32的上端与所述旋转框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以便使得所述转轴32驱动所述旋转框21旋转,优选的,所述转轴32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旋转框21的中心轴线共线,进一步的,所述转轴32贯穿所述壳体11的内外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使得所述转轴32的上端可以伸入到所述壳体11内。
25.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本实用新型隧道施工用通风除尘装置使用时,首先将进气管12远离壳体11的一端放置于隧道外,并且将出气管13远离所述壳体11 的一端放置在隧道内,同时将抽吸管15的上端放置在隧道内产生粉尘或空气质量差的区域,并且将排气管17远离密封板14的一端放置在隧道外,以便将隧道内净化后的空气排出。然后电机31驱动所述转轴32旋转,进而使得旋转框21 旋转,所述隔框24、喷头22及过滤框23随之旋转。然后风机16可以运行,以便将隧道内的质量差的空气抽入到所述抽吸管15内,然后进入到隔框24内腔的底部,由于隔框24内放置有水或者净化液等,且水或净化液浸没抽吸管15的下端,从而在空气从抽吸管15下端喷出时与水或净化液等直接接触,进而可以将空气中的杂质或部分有害气体吸收,然后形成起泡向上浮动,且在浮动到液面后破裂释放出来,然后继续向上移动,且经过过滤网25的过滤后从排气管17排出到隧道外部,以便将隧道内质量差的空气净化后排出,一方面可以减少隧道内的有害气体,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对外部空气的污染,经济环保,结构简单,适合推广应用;同时进气管12远离壳体11的一端可以与抽气结构连接,以便将外部的空气抽入到壳体11内,且处于过滤框23的上方,然后向下流动,由于旋转框 21旋转,使得处于旋转框21与隔框24之间的液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分布在旋转框21的内圆周面上,然后进入到第四通孔211内,然后经过喷头22向旋转框 21与壳体11之间喷出,且喷到流动到壳体11内的空气上,从而可以对空气进行除尘处理,并且可以浸湿过滤框23,从而可以增强过滤框23对空气的净化过滤效果,然后空气向下经过过滤框23的过滤后从出气管13排出且排到隧道内,从而可以改善隧道内空气的质量,保证隧道内空气质量适宜,防止事故的发生,经济安全,结构简单,同时实现一个驱动结构带动旋转框21、隔框24及过滤网 25同时旋转,使得对抽出隧道内的空气及抽入到隧道内的空气同时进行净化除尘处理,简化了结构,成本更低,适合推广应用。至此,本实用新型隧道施工用通风除尘装置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2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
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