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隔式血液细胞离心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55489发布日期:2022-01-26 19:14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隔式血液细胞离心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血液细胞分离制备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分隔式血液细胞离心管。


背景技术:

2.在医学检测和人体细胞分离过程中,对血液组分进行离心分离是经常用到的操作。对血液进行离心分离,一般是将血液注入离心管中,将离心管置于离心机中高速旋转,使血液组分进行分层,然后提取所需的分层液。对于血液细胞分层提取实验,则取用离心分离处理后的上层液—即血浆层(包括细胞和血小板),去除下层液—即红细胞层。
3.现有离心管分离后取用上层液,一般采用注射器抽取和离心管倾斜倒出方式。前一种方式,操作复杂;后一种方式,倒出过程中,易于将下层液,即红细胞倒出来,使得上层液中混有红细胞杂质。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血液通过离心后,通过简单操作方式即可去除红细胞层并保留血浆层的分隔式血液细胞离心管。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分隔式血液细胞离心管,包括管体以及管盖,所述管体设有敞口管腔;在所述管腔内还设置有弹性材质制得的横向隔板,该横向隔板将所述管腔分割成上管腔和下管腔;所述横向隔板设有指向上管腔的凸嘴且在所述凸嘴上设有微孔,所述微孔将所述上管腔与下管腔之间形成由上至下的单向导通。
7.一实施例,所述分隔式血液细胞离心管中,在所述管体的侧壁设有导流腔,该导流腔与所述管体的管腔之间形成导流贯通,所述导流腔的深度与所述管腔的深度相同;所述管盖同时密封盖合所述管腔的开口端及导流腔的开口端;
8.一实施例,所述分隔式血液细胞离心管中,在所述管体下侧壁设有若干导流孔,所述导流孔将所述管腔与所述导流腔贯通连接。
9.一实施例,所述分隔式血液细胞离心管中,所述弹性材质制得的横向隔板为硅胶横向隔板或橡胶横向隔板。
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隔式血液细胞离心管,装入血液离心后,该离心管中的弹性材质的横向隔板在离心力作用下,其凸嘴翻转下凹,血液中的红细胞、粒细胞等则通过下凹的凸嘴上的微孔进入离心管中管腔的下管腔;实现离心管中上管腔为血浆层,下管腔为红细胞层;由于横向隔板具有一定弹性,其凸嘴在一定外力作用下可以实现上翻凸起指向上管腔,也可以实现下凹凸起指向下管腔,进而将血浆层和红细胞层进行有效隔离。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分隔式血液细胞离心管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分隔式血液细胞离心管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分隔式血液细胞离心管中血液离心前的结构示意图;
14.图4为分隔式血液细胞离心管中血液离心后的结构示意图;
15.图5为图1中a部分分隔式血液细胞离心管离心前横向隔板结构示意图;
16.图6为图1中a部分分隔式血液细胞离心管离心后横向隔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分隔式血液细胞离心管100,包括管体120以及管盖110;管体120设有敞开口的管腔101。管体120的外形构造采用上段圆柱1202、下端圆锥1201相组合的构造。管体120和管盖110的材质一般采用医用pvc(聚氯乙烯)、pc(聚碳酸酯)或玻璃等。
19.如图1、5和6所示,上述分隔式血液细胞离心管100中,在血液130离心分离后,为了有效区分、隔离上层血浆层132(包括血浆、单核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密度溶液等)和下层红细胞层131(包括红细胞、粒细胞密度溶液等),此时需要在管腔101内设置一横向隔板122,该横向隔板122将管腔101分割成上管腔104和下管腔103,横向隔板122设有指向上管腔104的凸嘴1221且在凸嘴1221上设有微孔1222。由于该横向隔板122采用具有一定弹性回复力的材质,如硅胶,橡胶等。当离心管的上管腔104内装有血液130时,该横向隔板122在离心力作用下,其凸嘴1221翻转下凹指向下管腔103,血液130中的红细胞、粒细胞等则通过下凹的凸嘴1221上的微孔1222,该微孔1222的孔径与血液中红细胞粒径大体相似,便于红细胞通过,且该微孔1222可使液态的红细胞层中的组分在离心力作用下克服自身在微孔1222上形成的表面张力后进入下管腔103;实现离心管中上管腔103为血浆层132,下管腔103为红细胞层131;微孔1221将上管腔104与下管腔103之间形成一个由上至下的单向导通通道,也即是,血液130离心后,位于上管腔104中的血浆层132无法自身重力通过横向隔板122上的微孔1222流向下管腔103;这样,在分离去除下层红细胞层131时,血浆层132则得以干净的保留在上管腔104中。由于横向隔板122具有一定弹性,其凸嘴1221在一定外力,如离心力作用下可以实现上翻凸起指向上管腔,也可以实现下凹凸起指向下管腔;离心力去除后,横向隔板122借助自身的弹性回复力,密封微孔1222。这样,在倒出或取出上管腔血浆层组分时,可以阻隔下管腔红细胞层组分进入到血浆层中,进而将血浆层和红细胞层进行有效隔离;这样大大提升血细胞分离效果,且操作又是采用直接倒出红细胞层的方式简单实现的。
20.如图2至4所示,另一实施例,分隔式血液细胞离心管100中,在管体121的侧壁设有导流腔102,该导流腔102与管体120的管腔101之间形成导流贯通,包括气流和液流贯通。在管体120下侧壁,也就是下段圆锥1021部分设有若干导流孔1231,这些导流孔1231将管腔101与导流腔102贯通连接。导流腔102是由导流壳体121与管体120的外壁形成的一个腔体,且导流腔102的体积约为管腔101体积的30%~50%,这设计有利于分隔式血液细胞离心管100中的血液130离心后,分离、去除下层红细胞层131。上述导流孔1231设置在管体121的下段圆锥1201部分且位于管腔101与导流腔102的对接部分。
21.较好地,导流孔1231的直径为5~10微米;这样,血液离心过程时,有利于红细胞通过。
22.较好地,导流腔102的深度与管腔101的深度相同,也就是说,导流腔102的开口端
1021与管腔101的开口端1011平齐;这样,管盖110就可以同时适配密封盖合管腔101的开口端1011和导流腔102的开口端1021。
23.以图2至4所示的分隔式血液细胞离心管100为例,其使用流程如下:
24.1、首先,将淋巴分离液和/或抗凝剂通过管腔101的开口端1011注入离心管100管体120的下管腔103内,下管腔103内的空气则依次通过导流腔102、导流腔102的开口端1021排出;
25.2、接着,将血液130通过管腔101的开口端1011注入离心管100管体120的上管腔104内;如图3所示;
26.3、在接着,管盖110密封盖好后,将离心管100放置在离心机中,按照血液细胞离心分离的常规操作方式,进行离心处理;此时,血液130被离心分离成上层血浆层(包括单核细胞、血小板、白细胞等)132和下层红细胞层131;如图4所示;
27.4、最后,将上层血浆层(包括单核细胞、血小板、白细胞等)132倒出或取出备用,并去除下层红细胞层。
28.应当理解的是,上述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表述较为详细,并不能因此而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