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向脉冲控制系统及塑烧板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56392发布日期:2021-12-22 23:43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向脉冲控制系统及塑烧板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除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向脉冲控制系统及塑烧板除尘器。


背景技术:

2.随着粉体处理技术的发展,价格昂贵的粉体的破碎、分级、分离、混合、输送、贮藏等的生产工艺中,对回收和捕集的要求也更为迫切。由于微粉,特别是5微米以下的粉尘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有捕集微尘效率高、体积小、维护检修方便、使用寿命长等特点的收尘器。烧结板除尘器 (又称为塑烧板除尘器)应运而生。它是采用塑烧过滤片为过滤器,从 1985年起至今,已在德国、日本、英国、美国等国家销售,目前已在水泥、冶金、化工、医药、食品加工等行业的粉体破碎、分级、分离、混合、输送、包装等生产工艺中广泛应用。
3.烧结板除尘器是用塑烧代替袋过滤部件的除尘器,烧结板是此类除尘器的关键部件,它是一种新颖的过滤介质,可以把超细粉尘从空气中过滤掉,它的性能直接影响除尘效果的好坏;当含尘废气送入到塑烧板除尘器的箱体时候,会经过一层塑烧板,这一塑烧板就是除尘器的关键位置;它与袋式除尘器中使用的除尘布袋一样,相当于设备的心脏,能够将粉尘滞留在涂层表面;随着除尘工作时间的推移,涂层表面的粉尘会越来越多,这个时候可以使用脉冲控制仪来选择清理塑烧板外表面,让粉尘落入到相对应的除尘设备的卸灰斗中;但是塑烧板在反向脉冲除尘时,要注意油或水在脉冲喷吹系统中反吹进塑烧板内部,引起塑烧板堵塞,对其使用的寿命有很大影响;基于此技术背景之下,发明人设计一种反向脉冲控制系统;通过本系对反向喷吹的高压气体进行检测,从而防止含油或水较高的压缩气体反吹进塑烧板内部,以提高塑烧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反向脉冲控制系统及塑烧板除尘器,通过本系统对反向喷吹的高压气体进行检测,从而防止含油或水较高的压缩气体反吹进塑烧板内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含油或水较高的压缩气体反吹进塑烧板内部,影响塑烧板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才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反向脉冲控制系统,包括与压缩空气主管路连接的主脉冲气路及通过自身产生干燥高压气体的辅助脉冲气路,还包括控制主脉冲气路与辅助脉冲气路之间切换的控制单元,主脉冲气路上设有检测水量与油量的传感器单元,传感器单元与控制单元电连接;主脉冲气路与辅助脉冲气路通过分流管将高压气体分散到各塑烧板;分流管分管路上具有脉冲阀,脉冲阀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6.其中,主脉冲气路包括与工厂压缩空气主管路压缩空气分管,压缩空气分管通过过滤装置与减压阀与第一电磁阀连接,第一电磁阀连接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7.具体的,辅助脉冲气路包括空压机及与空压机相连接的储气罐,储气罐的另一侧
与过滤装置、第二电磁阀依次连接;空压机、第二电磁阀连接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8.一种反向脉冲控制系统,空压机与储气罐之间设置冷冻式干燥器。
9.优选的,过滤装置包括过虑粉尘的一级过滤器、过滤水分的二级过滤器及过滤油污的三级过滤器。
10.优选的,辅助脉冲气路与主脉冲气路上分别设置有单向阀。
11.可选的,控制单元上还设有在含水量、含油量超标进行报警的报警单元。
12.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塑烧板除尘器,包括上述任一种实施方案的反向脉冲控制系统。
13.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本系统对反向喷吹的高压气体进行检测,从而防止含油或水较高的压缩气体反吹进塑烧板内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含油或水较高的压缩气体反吹进塑烧板内部,影响塑烧板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14.本实用新型还具备如下特点:
15.1.主脉冲气路高压气体的含水量与含油量符合既定要求,通过脉冲阀向塑烧板进行反向喷吹;当控制单元判断信号大于既定阈值,此时控制第一电磁阀关闭并通过报警单元进行报警;脉冲气源由辅助脉冲气路提供;可减少整个系统的的频繁启停,延长反向脉冲系统的使用寿命。
16.2.辅助脉冲气路作为主脉冲气路的备用选项,为了保证辅助脉冲气路产生的气体一定干燥,在空压机与储气罐之间设置冷冻式干燥器;经冷冻式干燥器、过滤装置提供干净的压缩空气。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连接框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脉冲气路与辅助脉冲气路示意图。
20.图中,1、空压机;2、冷冻式干燥器;3、储气罐;4、一级过滤器;5、二级过滤器;6、三级过滤器;7、单向阀;8、传感器单元;9、第二电磁阀;10、压缩空气分管;11、减压阀;12、第一电磁阀;13、分流管;14、脉冲阀;15、控制单元;16、报警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3.实施例一
24.塑烧板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和普通袋式除尘器基本相同,区别在于两者的过滤材质不一样。布袋除尘器主要靠滤布上粘附粉尘的二次过滤吸附微粒,采用振打及反吹进行清
灰 ,清灰时滤布纤维被拉伸变形,并形成二次尘雾,瞬时排放浓度增大;塑烧板除尘器主要依靠塑烧板进行过滤 ,塑烧板的表面过滤主要是筛分效应,光滑的表面使粉尘极难透过与停留,清灰过程完全靠气流反吹把粉尘层从塑烧板逆流洗下来,没有塑烧板的变形或振动,粉尘层呈片状落下 ,而不是分散飞扬,不需要控制反吹气流速度。
25.塑烧板过滤片是根据不同的气流成分和不同的粉尘粒度特制的,其波浪型外表及内部空腔间的筋板 ,具备足够的强度保持自己的形状,无需钢制骨架的支撑;在母体表面的空隙里填充一层氟化树脂,让含尘废气在经过的时候能够将粉尘滞留在涂层表面,随着除尘工作时间的推移,涂层表面的粉尘会越来越多,这个时候可以使用脉冲阀14喷吹系统来反向喷吹,清理塑烧板外表面;但是塑烧板的维护保养上要注意粉尘或者油在脉冲喷吹系统中反吹进入塑烧板内部,引起塑烧板堵塞,对其使用的寿命有很大影响,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反向脉冲控制系统,包括与工厂内压缩空气主管路连接的主脉冲气路及通过自身产生干燥高压气体的辅助脉冲气路,还包括控制主脉冲气路与辅助脉冲气路之间切换的控制单元15。
26.主脉冲气路与工厂内压缩空气主管路连接,当塑烧板除尘器经过一定时间,需要反向脉冲清灰时,为塑烧板内部提供高压干燥气体,进行反向喷吹;当工厂内压缩系统故障,或者压缩空气管路系统压力较低时,就会出现油气分离桶内油气分离不彻底,就会使得压缩气体含油量、含水量比较高;就不能用此压缩空气对塑烧板进行反向喷吹;辅助脉冲气路用于在主脉冲气路含水量、含油量超标时时,作为备用气源持续为塑烧板内部提供干燥的高压气体;主脉冲气路与辅助脉冲气路提供的高压气体,通过分流管13将高压气体分散到与各塑烧板相对应;分流管13分管路上具有脉冲阀14;脉冲阀14与控制单元15电连接;控制单元15为单片机或plc等可编程控制器;控制单元15控制脉冲阀14按照既定的时间间隔,间断性开启与关闭。
27.实施例二
28.主脉冲气路包括连接到工厂压缩空气主管路压缩空气分管10,压缩空气分管10导出的压缩空气经过过滤装置的过滤与减压阀11的减压后,通过传感器单元8检测,传感器单元8为水分传感器与油量传感器;传感器单元8将检测的含有量与含水量,转化为高低电平传送给控制单元15,控制单元15判断信号是否小于既定阈值,当小于既定阈值时,代表压缩空气的含水量与含油量符合要求,此时控制第一电磁阀12开启;也就是说,只要主脉冲气路高压气体的含水量与含油量符合既定要求,通过脉冲阀14向塑烧板进行反向喷吹;当控制单元15判断信号大于既定阈值,此时控制第一电磁阀12关闭并通过报警单元16进行报警;脉冲气源由辅助脉冲气路提供;可减少整个系统的的频繁启停,延长反向脉冲系统的使用寿命。
29.实施例三
30.辅助脉冲气路包括空压机1及与空压机1相连接的储气罐3,储气罐3的另一侧与过滤装置、第二电磁阀9依次连接;当工厂内压缩系统故障,或者压缩空气管路系统压力较低时,传感器单元8检测,通过控制单元15控制主脉冲气路关闭、辅助脉冲气路开启;空压机1产生的压缩空气经过储气罐3、过滤装置后通过脉冲阀14向塑烧板进行反向喷吹;
31.辅助脉冲气路作为主脉冲气路的备用选项,为了保证辅助脉冲气路产生的气体一定干燥,在空压机1与储气罐3之间设置冷冻式干燥器2;空压机1产生的高压气体,经冷冻式
干燥器2、过滤装置提供干净的压缩空气,确保吹入的压缩空气处于干燥状态。
32.实施例四
33.此实施方式是对过滤装置的进一步限定;过滤装置包括一级过滤器4、二级过滤器5及三级过滤器6;一级过滤器4为过滤精度为100μm的粉尘过滤器,以过滤压缩气体含有的粉尘;二级过滤器5为过滤精度为50μm的水分过滤器,以过滤压缩气体含有的水分;三级过滤器6为过滤精度为10μm的油污过滤器,以过滤压缩气体含有的油污。
34.实施例五
35.考虑到假如第一电磁阀12、第二电磁阀9产生故障;辅助脉冲气路与主脉冲气路会相互反吹;因此在辅助脉冲气路与主脉冲气路上设置单向阀7;单向阀7为机械式结构,可控制系统反向吹。
36.上述中如未单独介绍其固定方式,皆使用业内技术人员通用技术手段,焊接,嵌套,或螺纹固定等方式。
37.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