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材料混合喷涂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75926发布日期:2022-02-12 11:48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材料混合喷涂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材料混合喷涂设备。


背景技术:

2.建材是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材料的统称。可分为结构材料、装饰材料和某些专用材料。结构材料包括木材、竹材、石材、水泥、混凝土、金属、砖瓦、陶瓷、玻璃、工程塑料、复合材料等,装饰材料包括各种涂料、油漆、镀层、贴面、各色瓷砖、具有特殊效果的玻璃等;专用材料指用于防水、防潮、防腐、防火、阻燃、隔音、隔热、保温、密封等。
3.公开号为cn211887504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材料的混合喷涂设备,包括物料箱上表面一侧,所述物料箱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电动机,且物料箱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电动机,所述物料箱的上端一侧贯通连接有充气泵,且物料箱的上端另一侧固定连接进料口,所述物料箱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压力表,所述物料箱的内壁上下两侧均环绕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辊筒,所述辊筒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转轴,且辊筒和固定块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变频电机带动搅拌叶转动,使搅拌叶带动物料转动,在物料转动带动辊筒转动,使物料箱内的物料能够充分混合,使得建筑材料的混合的更加充分。
4.但是上述专利仍存在以下问题:
5.1.现有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喷涂面积较小,喷涂效率较低。
6.2.现有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一次性只能进行少量的物料混合,使用时需要进行多次混合。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材料混合喷涂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使用过程中喷涂面积较小,喷涂效率较低和使用过程中,一次性只能进行少量的物料混合,使用时需要进行多次混合的问题。
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9.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材料混合喷涂设备,包括固定座、混合机构和喷涂机构,所述固定座设在地面上,所述混合机构设在固定座上端,所述喷涂机构设在固定座前端,所述混合机构和喷涂机构均与固定座固定连接。
10.进一步,所述喷涂机构设有物料箱,所述物料箱上端一侧设有变频电机,且所述物料箱前端左右侧均设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下端设有固定安装组件,所述固定安装组件与升降杆固定连接。
11.进一步,所述固定安装组件下端设有外壳,所述外壳内部中间部位设有数个均匀间隔呈直线排列的喷头,数个所述喷头与外壳固定连接。
12.进一步,所述混合机构设有混合罐,所述混合罐上端设有两个一组,分为两组平行设置的固定片,两组所述固定片与混合罐固定连接,且所述混合罐上端中间部位还设有进
口,所述进口上端还固定连接有开盖。
13.进一步,所述进口上端和开盖一侧还设有第一固定连接件,所述第一固定连接件上端左侧垂直设有第二固定连接件,所述第二固定连接件与第一固定连接件活动连接,且所述第二固定连接件前端设有开关阀,所述开关阀与第二固定连接件固定连接。
14.进一步,所述固定座设有底座,所述底座前后两端均设有固定侧板,所述固定侧板与底座固定连接,且所述固定座下端四角均设有固定安装块,所述固定安装块内设有滚轮,所述滚轮与固定安装块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一侧还固定连接有爬梯。
1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在进行使用时,通过喷涂机构进行喷涂,喷涂的面积较大,且外壳可以避免喷涂过程中喷涂材料飞溅,提高了喷涂效率,混合机构上的混合罐可以一次性混合大量的物料,避免在使用时因喷涂面积较大出现混合的物料不足,需要重新进行混合的场面出现,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做到了省时省力,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材料混合喷涂设备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材料混合喷涂设备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材料混合喷涂设备实施例的俯视图;
20.附图中涉及到的附图标记有:
21.固定座1、底座101、固定侧板102、固定安装块103、滚轮104、爬梯105、混合机构2、混合罐201、固定片202、进口203、开盖204、第一固定连接件205、第二固定连接件206、开关阀207、喷涂机构3、物料箱301、升降杆302、固定安装组件303、外壳304、喷头305、变频电机306。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3.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4.实施例一
25.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建筑材料混合喷涂设备,包括固定座1、混合机构2和喷涂机构3,固定座1设在地面上,混合机构2设在固定座1上端,喷涂机构3设在固定座1前端,混合机构2和喷涂机构3均与固定座1固定连接。通过混合机构2将物料进行混合,再通过喷涂机构3进行喷涂,使喷涂流程更加顺畅,提高了喷涂过程的流畅性。
26.喷涂机构3设有物料箱301,物料箱301上端一侧设有变频电机306,可以控制喷涂的力度和频率,且物料箱301前端左右侧均设有升降杆302,可以调整喷涂的高度,可以有效适应各种场合,使喷涂效果更好。升降杆302下端设有固定安装组件303,固定安装组件303与升降杆302固定连接。
27.固定安装组件303下端设有外壳304,外壳304内部中间部位设有数个均匀间隔呈
直线排列的喷头305,数个喷头305与外壳304固定连接。固定安装组件303将外壳304和升降杆302固定连接,喷头305安装在外壳304内部中间,在进行喷涂时,可调整喷涂高度,且外壳304可以挡住飞溅喷涂过程中飞溅的液体,控制喷涂的范围。
28.混合机构2设有混合罐201,混合罐201上端设有两个一组,分为两组平行设置的固定片202,两组固定片202与混合罐201固定连接,便于通过悬吊的方式转移位置,在装置进行运输时,通过悬吊的方式将装置进行上车和下车,更加便捷、省时省力,且混合罐201上端中间部位还设有进口203,进口203上端还固定连接有开盖204,便于添加物料。
29.实施例二
30.本实施例作为上一实施例的改进,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建筑材料混合喷涂设备,包括固定座1、混合机构2和喷涂机构3,固定座1设在地面上,混合机构2设在固定座1上端,喷涂机构3设在固定座1前端,混合机构2和喷涂机构3均与固定座1固定连接。通过混合机构2将物料进行混合,再通过喷涂机构3进行喷涂,使喷涂流程更加顺畅,提高了喷涂过程的流畅性。
31.喷涂机构3设有物料箱301,物料箱301上端一侧设有变频电机306,可以控制喷涂的力度和频率,且物料箱301前端左右侧均设有升降杆302,可以调整喷涂的高度,可以有效适应各种场合,使喷涂效果更好。升降杆302下端设有固定安装组件303,固定安装组件303与升降杆302固定连接。
32.固定安装组件303下端设有外壳304,外壳304内部中间部位设有数个均匀间隔呈直线排列的喷头305,数个喷头305与外壳304固定连接。固定安装组件303将外壳304和升降杆302固定连接,喷头305安装在外壳304内部中间,在进行喷涂时,可调整喷涂高度,且外壳304可以挡住飞溅喷涂过程中飞溅的液体,控制喷涂的范围。
33.混合机构2设有混合罐201,混合罐201上端设有两个一组,分为两组平行设置的固定片202,两组固定片202与混合罐201固定连接,便于通过悬吊的方式转移位置,在装置进行运输时,通过悬吊的方式将装置进行上车和下车,更加便捷、省时省力,且混合罐201上端中间部位还设有进口203,进口203上端还固定连接有开盖204,便于添加物料。
34.进口203上端和开盖204一侧还设有第一固定连接件205,第一固定连接件205上端左侧垂直设有第二固定连接件206,第二固定连接件206与第一固定连接件205活动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第二固定连接件206可以在第一固定连接件205上进行旋转,且第二固定连接件206前端设有开关阀207,开关阀207与第二固定连接件206固定连接。第二固定连接件206前端的开关阀207可以将第二固定连接件206进行锁定和打开,使开盖204进行关闭和开启。
35.固定座1设有底座101,底座101前后两端均设有固定侧板102,固定侧板102与底座101固定连接,且固定座1下端四角均设有固定安装块103,固定安装块103内设有滚轮104,便于装置进行移动,滚轮104与固定安装块103固定连接,固定座1一侧还固定连接有爬梯105。爬梯105便于到混合机构2顶部打开或关闭开盖204,进行添加物料。
36.实施例二相对于实施例一的优点在于:
37.实施例二中的实用新型相比于实施例一,整体结构更加完善,进口203和开盖204一侧的第一固定连接件205、第二固定连接件206和开关阀207可以控制开盖204的打开和关闭,固定座1上的滚轮104和爬梯105并与装置的移动和物料的添加及检查。
38.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技术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