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配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45891发布日期:2022-02-09 14:44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溶液配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医药领域,特别涉及溶液配制技术。


背景技术:

2.目前,在生物医药领域,经常有配制溶液的需求,然而,常用的溶液配制装置无法满足需要。
3.具体地说,配制过程中固体常聚集在搅拌袋的底部角落不易溶解,甚至有固体/溶剂落入取样管、出料管口,不便于取样,甚至影响溶液的浓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溶液配制装置,能够较快速的配制溶液。
5.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溶液配制装置,包括:投料口,取样管口,进液管口,底部,出液管口,搅拌部件,其中,
6.所述投料口设置于溶液配制装置的顶部,用于投放配制溶液所需的原料;
7.所述取样管口设置于溶液配制装置的顶部,用于取样管对配制好的液体进行取样;
8.溶液配制所述进液管口设置于溶液配制装置的顶部,用于添加配制溶液所需的溶剂;
9.所述底部设置于溶液配制装置内部下侧;
10.所述出液管口穿透地设置于所述底部的内部,用于排出溶液;
11.所述搅拌部件设置在溶液配制装置内部的最底部,用于对需要配制的溶液进行充分搅拌。
12.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投料口是方形的,并且,边长范围是6-21cm。
13.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投料口是圆形的,半径范围是4-12cm。
14.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取样管口是方形的,边长范围是2-4mm。
15.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取样管口是圆形的,半径范围是1-3mm。
16.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进液管口是方形的,边长范围是3/8-1英寸。
17.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进液管口是圆形的,半径范围是3/16-1/2英寸。
18.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底部是第一底部,并且所述第一底部是曲面的。
19.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底部是第二底部,并且所述第二底部是平面的,所述第二底部的坡度为0.5-5
°

20.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区别和效果:
21.1.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22.2.更加有效地对配制的各种液体和原料进行混合,显著提高配制溶液的均匀性,且避免了固体聚集在溶液配制装置的内部角落位置;
23.3.使取样获得的配制溶液样品更加准确体现溶液的实际配制情况
24.4.可适用于各种配制场景,应用广泛。
2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溶液配制装置极大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取样结果所反映的溶液配制情况的准确性,在溶液配制领域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26.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记载了大量的技术特征,分布在各个技术方案中,如果要罗列出本实用新型所有可能的技术特征的组合(即技术方案)的话,会使得说明书过于冗长。为了避免这个问题,上述实用新型内容中公开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下文各个实施方式和例子中公开的各技术特征、以及附图中公开的各个技术特征,都可以自由地互相组合,从而构成各种新的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均因视为在本说明书中已经记载),除非这种技术特征的组合在技术上是不可行的。例如,在一个例子中公开了特征a+b+c,在另一个例子中公开了特征a+b+d+e,而特征c和d是起到相同作用的等同技术手段,技术上只要择一使用即可,不可能同时采用,特征e技术上可以与特征c相组合,则,a+b+c+d的方案因技术不可行而应当不被视为已经记载,而a+b+c+e的方案应当视为已经被记载。
附图说明
27.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溶液配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溶液配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溶液配制装置的外部示意图。
30.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来表示相同的元件或结构,其中:
31.10:投料口
32.20:取样管口
33.30:进液管口
34.40:底部
35.50:出液管口
36.60:搅拌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37.在以下的叙述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技术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38.下面概要说明本技术的部分创新点:
39.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经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发现溶液配制装置的取样口大多数都在下部边上,如果配制过程中易有固体/低浓度液体聚集在取样口,不易与溶液配制装置其他区域溶液混匀,由此,创造性地将取样口设置在溶液配制装置的上部,这样取样管始终是空的状态取得样品能更能代表该溶液的信息。进一步的,在溶液配制装置的内部下侧设置斜坡结构,避免在边角的位置造成固体聚集,提高均匀性。
40.在以下的叙述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技术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技术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41.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42.第一实施例
43.参见图1和图3,本实施例的溶液配制装置包含:投料口10,取样管口20,进液管口30,第一底部41,出液管口50,搅拌部件60,具体地说:
44.投料口10设置于溶液配制装置的顶部,用于投放配制溶液所需的原料。该投料口10可以是方形或圆形的。如果是方形的,边长范围是6-21cm,如果是圆形的,半径范围是4-12cm。
45.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投料口10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具体地说,投料口10包含一个开口和一个与该开口可相对旋转的圆形盖板,当圆形盖板旋转到完全覆盖该开口时,投料口10关团。当反向旋转时,投料口10可逐步打开变大。
46.取样管口20设置于溶液配制装置的顶部,这样取样管始终是空的状态,不会出现固体或高低浓度液体聚集的问题,确保了取样获得的配制溶液样品更加准确体现溶液的实际配制情况。取样管口20可以是方形或圆形的。如果是方形的,边长范围是2-4mm,如果是圆形的,半径范围是1-3mm。
47.进液管口30,设置于溶液配制装置的顶部,用于添加配制溶液所需的溶剂。该进液管口30可以是方形或圆形的。如果是方形的,边长范围是3/8-1英寸,如果是圆形的,半径范围是3/16-1/2英寸。
48.第一底部41,设置于溶液配制装置内部下侧,该第一底部41是曲面的,该第一底部41避免了固体聚集在溶液配制装置的内部角落位置,使配制的溶液均匀性更好,且有利于溶液配制装置的清洁。
49.出液管口50,穿透地设置于第一底部41的内部,用于排出溶液,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使得整体构造更加简单,有效降低制造成本。
50.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出液管口50在溶液配制装置内部的开口部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具体地说,出液管口50在溶液配制装置内部的开口部包含一个开口和一个与该开口可相对旋转的圆形盖板,当圆形盖板旋转到完全覆盖该开口时,出液管口50关闭。当反向旋转时,出液管口50可逐步打开变大。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更加灵活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出液管口50的大小。
51.搅拌部件60,设置在溶液配制装置内部的最底部,用于对需要配制的溶液进行充分搅拌,提高配制的溶液的均匀性。
52.工作原理:
53.需要配制溶液时,通过投料口10将原料加入溶液配制装置内,通过进液管口30加入液体,搅拌部件60对溶液配制装置内的液体和原料进行搅拌,然后,通过取样管口20对配制溶液进行取样,如上所述,这样取样管始终是空的状态,不会出现固体或高低浓度液体聚集的问题,确保了取样获得的配制溶液样品更加准确体现溶液的实际配制情况。进一步的,由于在溶液配制装置内部设置有第一底部41,有效避免了固体聚集在角落位置。并且,整体通过穿透地设置于第一底部41的内部的出液管口51,排出溶液,使整体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54.上述实施方式的优点如下:
55.1.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56.2.更加有效地对配制的各种液体和原料进行混合,显著提高配制溶液的均匀性,且避免了固体聚集在溶液配制装置的内部角落位置;
57.3.使取样获得的配制溶液样品更加准确体现溶液的实际配制情况
58.4.可适用于各种配制场景,应用广泛。
5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溶液配制装置极大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取样结果所反映的溶液配制情况的准确性,在溶液配制领域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60.第二实施例
61.参见图2和图3,本实施例的溶液配制装置包含:投料口10,取样管口20,进液管口30,第二底部42,出液管口50,搅拌部件60,具体地说:
62.投料口10设置于溶液配制装置的顶部,用于投放配制溶液所需的原料。该投料口10可以是方形或圆形的。如果是方形的,边长范围是6-21cm,如果是圆形的,半径范围是4-12cm。
63.取样管口20设置于溶液配制装置的顶部,这样取样管始终是空的状态,不会出现固体或高低浓度液体聚集的问题,确保了取样获得的配制溶液样品更加准确体现溶液的实际配制情况。取样管口20可以是方形或圆形的。如果是方形的,边长范围是2-4mm,如果是圆形的,半径范围是1-3mm。
64.进液管口30,设置于溶液配制装置的顶部,用于添加配制溶液所需的溶剂。该进液管口30可以是方形或圆形的。如果是方形的,边长范围是3/8-1英寸,如果是圆形的,半径范围是3/16-1/2英寸。
65.第二底部42,设置于溶液配制装置内部下侧,该第二底部42是平面的,该第二底部42避免了固体聚集在溶液配制装置的内部角落位置,使配制的溶液均匀性更好,且有利于溶液配制装置的清洁。第二底部42的坡度为0.5-5
°

66.出液管口50,穿透地设置于第二底部42的内部,用于排出溶液,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使得整体构造更加简单,有效降低制造成本。
67.搅拌部件60,设置在溶液配制装置内部的最底部,用于对需要配制的溶液进行充分搅拌,提高配制的溶液的均匀性。
68.工作原理:
69.需要配制溶液时,通过投料口10将原料加入溶液配制装置内,通过进液管口30加入液体溶剂,搅拌部件60对溶液配制装置内的液体和原料进行搅拌,然后,通过取样管口20对配制溶液进行取样,如上所述,取样管始终是空的状态,不会出现固体或高低浓度液体聚集的问题,确保了取样获得的配制溶液样品更加准确体现溶液的实际配制情况。进一步的,由于在溶液配制装置内部设置有第二底部42,有效避免了固体聚集在角落位置。并且,整体通过穿透地设置于第二底部42的内部的出液管口51,排出溶液,使整体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70.上述实施方式的优点如下:
71.1.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72.2.更加有效地对配制的各种液体和原料进行混合,显著提高配制溶液的均匀性,且避免了固体聚集在溶液配制装置的内部角落位置;
73.3.使取样获得的配制溶液样品更加准确体现溶液的实际配制情况
74.4.可适用于各种配制场景,应用广泛。
7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溶液配制装置极大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取样结果所反映的溶液配制情况的准确性,在溶液配制领域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7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提及的所有文献都在本技术中引用作为参考,就如同每一篇文献被单独引用作为参考那样。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77.并且,在本专利的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专利的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如果提到根据某要素执行某行为,则是指至少根据该要素执行该行为的意思,其中包括了两种情况:仅根据该要素执行该行为、和根据该要素和其它要素执行该行为。
78.虽然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