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溶液配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18282发布日期:2022-05-16 20:22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溶液配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实验器具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溶液配制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学校、工厂、医院等场所的实验室内,配制溶液是的一项基本的实验操作。溶液由溶质与溶剂组成,一般情况下,溶剂通常为水,而溶质可以为多种,可以为固体、液体等。
3.在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时实验人员往往需要借助试管、量筒、烧杯等工作分步完成。尤其在涉及多种浓度梯度的溶液配制时,更是需要多次量取、分装等,没有一个集量取、配制于一体的容器,给溶液的配制带来了很多的不便,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实现多种梯度浓度溶液的便捷配制,本技术提供一种溶液配制装置。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溶液配制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溶液配制装置,包括配制箱和设置于所述配制箱上的多个量筒,所述配制箱内设置有烧杯,且所述配制箱上设置有用于取放所述烧杯的操作口,所述量筒均竖直设置于所述配制箱的上端面,且所述量筒的下端连通设置有橡胶软管,所述橡胶软管延伸至所述配制箱内,且所述配制箱上设置有控制所述橡胶软管连通的控制机构。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配制多种梯度浓度溶液时,首先将配制溶液的溶剂和溶质添加到量筒内,然后将烧杯放入配制箱内,随后利用控制机构控制橡胶软管连通,进而通过观察量筒上的刻度线向烧杯添加一定量的溶剂和溶质,实现第一种浓度溶液的配制并将烧杯取出即可,然后依次进行其它浓度溶液的配制,完成多种梯度浓度溶液的配制工作。通过设置可进行量取和分装溶剂或溶质的溶液配制装置,实现了多种梯度浓度溶液的便捷配制,进而有效提高了实验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实验人员的工作强度。
8.可选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块和控制杆,所述控制块设置于所述配制箱的上端面,且所述控制块上竖直贯通设置有供所述橡胶软管穿设的通孔,所述配制箱上还水平设置有一端与所述通孔相连通的控制孔,所述控制杆水平穿设于所述控制孔内,且所述控制孔内设置有套设于所述控制杆的驱动弹簧,所述驱动弹簧用于驱动所述控制杆抵触并挤压所述橡胶软管,以实现所述橡胶软管的闭合控制。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控制橡胶软管连通时,只需驱动控制杆向外滑移,解除控制杆对橡胶软管的挤压,即可实现橡胶软管的连通。当控制橡胶软管闭合时,只需松开控制杆,控制杆在驱动弹簧的驱动作用下再次抵触并挤压橡胶软管,即可实现橡胶软管的再次闭合。通过设置便于控制橡胶软管连通和闭合的控制机构,实现了量筒内的溶剂或溶质向烧杯内的定量和便捷添加,有效提升了实验人员梯度溶液的配制效率。
10.可选的,所述控制杆穿设于所述控制孔内一端的末端设置有柱头,且所述通孔两侧内壁上均设置有与所述柱头形状相匹配并供所述柱头嵌入的卡槽。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柱头以及与其相配合卡槽,进一步保证了对橡
胶软管闭合状态的稳定控制,避免了量筒内溶剂或溶质的泄漏,进而保证了溶液配制浓度的准确性。
12.可选的,所述配制箱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套设于所述第一箱体并与所述第一箱体竖直滑动连接,所述操作口设置于所述第一箱体的侧壁上。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相互滑动连接的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实现了操作口的便捷启闭控制,便于实验人员对放置于配制箱内的烧杯进行取放。
14.可选的,所述第二箱体内壁的上端设置有多个分布于所述橡胶软管正下方的挡板,所述挡板倾斜向下设置,且所述挡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二箱体内壁相连接,所述挡板的上端设置有集液槽,且所述挡板上还设置有多个与所述集液槽相连通的分流槽。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挡板,实现量筒内溶质或溶液相烧杯内的便捷添加,同时通过在挡板上设置集液槽和分流槽,使得溶剂和溶质分流进入烧杯内,便于实现溶剂和溶质的均匀混合,进而有利于保证溶液浓度的均匀。
16.可选的,所述第一箱体内的底部水平设置有加热板,且所述第二箱体上竖直设置有延伸至所述烧杯内的温度计。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加热板和温度计,便于实验人员根据实验需要配置一定温度的溶液,同时当烧杯中有固体溶质时,还可以对烧杯进行加热,加快固体溶质和溶液的混合效率。
18.可选的,所述第二箱体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烧杯内溶液进行搅拌的搅拌装置。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搅拌装置,实现了对溶剂和溶质的均匀搅拌,保证了二者的均匀混合,有利于提高溶液的配制质量。
20.可选的,所述第二箱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操作口位于同一侧的透明视窗。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透明视窗,便于实验人员观察配制箱内溶液的配制情况和温度计显示的温度。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通过设置可进行量取和分装溶剂或溶质的溶液配制装置,实现了多种梯度浓度溶液的便捷配制,进而有效提高了实验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实验人员的工作强度;
24.通过设置便于控制橡胶软管连通和闭合的控制机构,实现了量筒内的溶剂或溶质向烧杯内的定量和便捷添加,有效提升了实验人员梯度溶液的配制效率;
25.通过设置挡板,实现量筒内溶质或溶液相烧杯内的便捷添加,同时通过在挡板上设置集液槽和分流槽,使得溶剂和溶质分流进入烧杯内,便于实现溶剂和溶质的均匀混合,进而有利于保证溶液浓度的均匀。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是图4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配制箱;11、第一箱体;111、滑槽;112、操作口;113、加热板;114、
温度计;12、第二箱体;121、滑块;122、透明视窗;123、驱动手柄;2、烧杯;3、量筒;31、橡胶软管;4、控制机构;41、控制块;411、通孔;4111、卡槽;412、控制孔;42、控制杆;421、柱头;43、驱动弹簧;5、挡板;51、集液槽;52、分流槽;6、搅拌装置;61、电机;62、搅拌轴;63、搅拌桨。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溶液配制装置。
34.参照图1,一种溶液配制装置,包括配制箱1、烧杯2和多个量筒3。烧杯2设置于配制箱1内,多个量筒3设置于配制箱1的上端面,且量筒3和配制箱1内的烧杯2相连通,以向烧杯2内添加溶剂或溶质,实现溶液的配制工作。
35.参照图1、图2,配制箱1包括第一箱体11和第二箱体12。第二箱体12竖直套设于第一箱体11的上方,且第二箱体12的两侧内壁上均沿其高度方向设置有t形的滑块121,第一箱体11的两侧外壁上设置有供滑块121嵌入竖直滑移的t形的滑槽111,以实现第二箱体12和第一箱体11的竖直滑动的稳定连接。
36.参照图1、图3,多个量筒3均竖直设置于第二箱体12的上端面,且多个量筒3均匀分布于第二箱体12上端面的两侧。量筒3的下端面连通设置有橡胶软管31,且橡胶软管31延伸至第二箱体12内,以实现量筒3内溶质或溶剂向烧杯2内的添加,进而实现溶液的配制。
37.参照图1、图3,第二箱体12上端面设置有控制机构4,控制机构4用于控制橡胶软管31的连通,以实现量筒3内溶质或溶剂向烧杯2内一定量的添加。控制机构4包括控制块41和控制杆42。
38.参照图1、图3,控制块41设置于配制箱1的上端面且位于烧杯2的正下方,控制块41上竖直贯通设置有通孔411,橡胶软管31竖直穿设于通孔411,且控制块41上还水平设置有与通孔411一端相连通的控制孔412,控制杆42水平穿设于控制孔412内并一端延伸至通孔411内。同时控制孔412中间宽两端窄,以通过控制孔412的两端实现对控制杆42的滑动限位,进而保证控制杆42的水平稳定滑动。
39.参照图3,控制杆42延伸至通孔411内一端设置有柱头421,且通孔411两侧内壁上均设置有供柱头421嵌入的半球形的卡槽4111。控制孔412内设置有套设于控制杆42上的驱动弹簧43,以通过驱动弹簧43驱动控制杆42向内滑移,进而驱动柱头421抵触橡胶软管31,实现橡胶软管31的闭合控制。
40.因此,当控制橡胶软管31连通时,只需驱动控制杆42向外滑移,克服驱动弹簧43对控制杆42的作用力以驱动控制杆42水平向外滑移,进而柱头421解除对橡胶软管31的抵触挤压状态,即可实现橡胶软管31的连通。
41.当控制橡胶软管31闭合时,只需松开控制杆42,控制杆42在驱动弹簧43的驱动作用下再次抵触并挤压橡胶软管31,即可再次实现橡胶软管31的再次闭合。
42.参照图1、图4,烧杯2设置于第一箱体11内,且第一箱体11的一侧设置有操作口112,以实现烧杯2的便捷取放。同时第一箱体11的底部设置有加热板113,第二箱体12顶部设置有竖直向下延伸至烧杯2内的温度计114,以通过温度计114判断烧杯2内溶液的加热温度。
43.参照图1、图4,第二箱体12上设置有操作口112位于同一侧的透明视窗122,以便实
验人员通过透明视窗122观察温度计114的具体温度。同时第二箱体12的两侧均设置有驱动手柄123,以实现第二箱体12竖直滑移的便捷驱动,进而实现操作口112的便捷开启。
44.参照图4、图5,第二箱体12内壁的上端沿其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橡胶软管31正下方的挡板5,挡板5倾斜向下设置,且挡板5的上端与第二箱体12内壁固定连接,以实现量筒3内溶质或溶剂向烧杯内2的便捷添加。
45.参照图5,挡板5的上端设置有集液槽51,集液槽51设置于橡胶软管31的下方,挡板5上还设置多个与集液槽51相连通的分流槽52,以通过集液槽51和分流槽52实现溶剂或溶质的分流,初步实现溶液和溶质的均匀混合。
46.参照图1、图4,第二箱体12上设置有搅拌装置6,搅拌装置6包括电机61、搅拌轴62和多个搅拌桨63。电机61竖直设置于第二箱体12的上端面,搅拌轴62竖直设置于第一箱体11内,且搅拌轴62的上端贯穿于第二箱体12底部并与电机6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多个搅拌桨63沿搅拌桨63的高度方向间隔均匀设置,以在电机61带动搅拌轴62转动的过程中实现对烧杯2内溶液的均匀搅拌,保证溶质和溶剂的均匀混合,进而保证溶液的制备质量。
47.因此,当对制备容液进行搅拌时,只需启动电机61,电机61驱动搅拌轴62旋转,进而搅拌轴62带动降板旋转,实现对烧杯2溶液的均匀搅拌。
4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溶液配制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当配制多种梯度浓度溶液时,首先将配制溶液的溶剂和溶质添加到量筒3内,随后利用驱动手柄123驱动第二箱体12竖直向上滑移,并通过操作口112将烧杯2放入第一箱体11内,稍后再次驱动第二箱体12竖直向下滑移,实现操作口112的闭合。
49.随后利用控制机构4控制橡胶软管31连通,进而通过观察量筒3上的刻度线向烧杯2内添加一定量的溶剂或溶质,然后启动搅拌装置6对烧杯2内的溶液进行均匀搅拌,并当溶液搅拌工作完成后再次开启第二箱体12,将配置好溶液的烧杯2从操作口112取出即可。
50.然后再次将新的烧杯2放入第一箱体11内,进行新的浓度溶液的配制工作即可,依次重复,最终完成梯度溶液的配制工作。
5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