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余压联锁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38205发布日期:2022-10-26 02:22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余压联锁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余压联锁反应釜。


背景技术:

2.反应釜具有全封闭密封和机械密封两种形式,其中机械密封的使用较为普遍,传统的反应釜采用锁紧螺栓对釜盖进行固定,由于反应釜的釜盖大多较为厚重,需要多位工作人员相互配合才能移动,因此这一方式操作十分繁琐,并且常规的机械密封缺少安全防护结构,当工作人员打开釜盖时,反应釜内的气体会向外喷出,工作人员只能依据自身经验进行防护,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机械密封结构的反应釜在开启时操作较为繁琐,并且缺少安全防护结构,容易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防余压联锁反应釜。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余压联锁反应釜,包括承载台,承载台上设有釜体,所述釜体上配合有釜盖,所述釜盖的上表面固定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连接有提升机构,所述釜盖的下表面固定有环形挡圈,所述环形挡圈的底部对称连接有多个限位板,所述釜体的外侧壁上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转动支撑有柱齿轮和换向齿轮,且柱齿轮与换向齿轮啮合传动,所述釜体外设有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与柱齿轮同轴连接,所述釜体的外侧壁上通过轴承上下配合有第一齿圈以及第二齿圈,所述第一齿圈与柱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二齿圈与换向齿轮啮合传动,所述釜体上对称开设有多个释压槽,每个所述释压槽内均设有导流机构。
5.进一步,所述釜盖的底部一体成型有内耳,所述釜体的上部嵌设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与釜盖的下表面相贴合,所述第二密封圈与内耳相贴合。
6.进一步,所述提升机构包括立式壳体,所述立式壳体上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立式壳体内转动安装有滚珠丝杠,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转动贯穿立式壳体并与滚珠丝杠的一端固定相连,所述滚珠丝杠上配合设置有螺母座,所述螺母座上固定有连臂,所述连臂远离滚珠丝杠的一端与连接柱固定相连。
7.进一步,所述第一齿圈的外周固定支撑有多个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二齿圈的外周通过支撑杆固定支撑有多个第二夹持板,每个所述限位板均位于位置相对应的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之间。
8.进一步,每个所述限位板的两侧均等距开设有多个条形凹槽,每个所述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朝向相应限位板的一侧均等距设置有多个条形凸起,且条形凸起的规格与条形凹槽的规格相匹配。
9.进一步,每个所述导流机构均包括压板,且每个压板均与相应释压槽的内壁密封
滑动相接,每个所述压板与对应释压槽内底壁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压缩弹簧,每个所述释压槽的内底壁上均安装有压力传感器。
10.进一步,每个所述释压槽均连通有弯管,所述承载台上设置有释压箱,每个所述弯管均连通有导流管,每个所述导流管远离釜盖的一端均延伸至释压箱内并指向释压箱的纵向中轴线,所述释压箱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流口。
11.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釜盖的闭合与开启均能通过控制器远距离控制,不需要人工进行操作,即降低了釜盖搬移的难度,又保证了工作人员的安全性,釜盖在闭合时,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环形挡圈均能起到密封作用,使得反应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2、在开启釜盖的过程中,釜体内的余压通过释压槽向外释放,同时环形挡圈对气流进行阻挡,避免有工作人员站在反应釜周围时,受到气流冲击,保护现场人员的安全性;3、通过导流管流入释压箱内的气流会发生对冲,从而大幅降低气体的流速,释压箱的顶部为弧形,降速后的气流会被导向排流口处,然后向外排出;4、在反应釜开启过程中,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先增加后减小,当压力值低于标定值后,工作人员能据此判断釜盖可以继续打开,能充分保证反应釜内的余压释放完毕;5、在柱齿轮转动一定角度后,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会同时对限位板进行夹持,在条形槽与条形凸起的配合下,限位板的高度能得到固定,并且限位板与环形挡圈固定相连,当釜体内压强增加时,限位板会起到分压作用,避免连臂受到的压力过大,导致螺母座与滚珠丝杠相对运动过程中出现不规律冲击。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防余压联锁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防余压联锁反应釜中柱齿轮、第一齿圈以及第二齿圈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防余压联锁反应釜中釜盖与釜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放大图;图5为图3中b处放大图。
13.图中:1立式壳体、2滚珠丝杠、3驱动电机、4连臂、5连接柱、6釜盖、61内耳、7釜体、71第一密封圈、72第二密封圈、8柱齿轮、9减速电机、10承载台、11导流管、12排流口、13释压箱、14支撑板、15换向齿轮、16轴承、17第一齿圈、18第一夹持板、19第二齿圈、20支撑杆、21第二夹持板、22环形挡圈、23限位板、24释压槽、25压力传感器、26压板、27压缩弹簧、28弯管。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5.参照图1-3,一种防余压联锁反应釜,包括承载台10,承载台10上设有釜体7,釜体7
上配合有釜盖6,釜盖6的上表面固定有连接柱5,连接柱5连接有提升机构,釜盖6的下表面固定有环形挡圈22,环形挡圈22靠近釜盖6的外侧,釜体7的顶部包括一体成型的外沿,如图3所示,釜盖6放置在釜体7上时,环形挡圈22的内侧与釜体7外沿密封贴合,并且环形挡圈22的高度稍大于釜体7外沿的高度,环形挡圈22的底部对称连接有多个限位板23,釜体7的外侧壁上固定有支撑板14,支撑板14上转动支撑有柱齿轮8和换向齿轮15,且柱齿轮8与换向齿轮15啮合传动,釜体7外设有减速电机9,减速电机9的输出轴与柱齿轮8同轴连接,釜体7的外侧壁上通过轴承16上下配合有第一齿圈17以及第二齿圈19,第一齿圈17和第二齿圈19可以相对于釜体7转动,第一齿圈17与柱齿轮8啮合传动,第二齿圈19与换向齿轮15啮合传动,釜体7上对称开设有多个释压槽24,每个释压槽24内均设有导流机构,释压槽24位于第一密封圈71与环形挡圈22之间。
16.参照图1-4,釜盖6的底部一体成型有内耳61,釜体7的上部嵌设有第一密封圈71和第二密封圈72,第一密封圈71与釜盖6的下表面相贴合,第二密封圈72与内耳61相贴合,内耳61与第二密封圈72的设置提高了釜盖6的密封性。
17.参照图1,提升机构包括立式壳体1,立式壳体1上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3,立式壳体1内转动安装有滚珠丝杠2,且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转动贯穿立式壳体1并与滚珠丝杠2的一端固定相连,滚珠丝杠2上配合设置有螺母座,螺母座上固定有连臂4,连臂4远离滚珠丝杠2的一端与连接柱5固定相连。
18.参照图1-2,第一齿圈17的外周固定支撑有多个第一夹持板18,第二齿圈19的外周通过支撑杆20固定支撑有多个第二夹持板21,每个限位板23均位于位置相对应的第一夹持板18和第二夹持板21之间,第一夹持板18与第二夹持板21位于同一高度,均对应限位板23的中部,在初始状态时,限位板23位于第一夹持板18与第二夹持板21之间,所以在柱齿轮8转动一定角度后,第一夹持板18与第二夹持板21会同时对限位板23进行夹持,在条形槽与条形凸起的配合下,限位板23的高度能得到固定,当釜体7内压强增加时,限位板23会起到分压作用,避免连臂4受到的压力过大,导致螺母座与滚珠丝杠2相对运动过程中出现不规律冲击,从而对滚珠丝杠2起到保护作用。
19.参照图1-3,每个限位板23的两侧均等距开设有多个条形凹槽,每个第一夹持板18、第二夹持板21朝向相应限位板23的一侧均等距设置有多个条形凸起,且条形凸起的规格与条形凹槽的规格相匹配,当第一夹持板18与第二夹持板21夹持限位板23时,条形凸起会进入条形凹槽内。
20.参照图1-5,每个导流机构均包括压板26,且每个压板26均与相应释压槽24的内壁密封滑动相接,每个压板26与对应释压槽24内底壁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压缩弹簧27,每个释压槽24的内底壁上均安装有压力传感器25,压缩弹簧27弹性形变所需要的作用力较小,所以在开启釜盖6时,气体会快速向释压槽24内转移并通过弯管28进入导流管11,减弱釜盖6与连臂4受到的动态冲击。
21.参照图1-5,每个释压槽24均连通有弯管28,当压板26处于初始状态时,弯管28与释压槽24的连接处位于压板26的下方,承载台10上设置有释压箱13,每个弯管28均连通有导流管11,每个导流管11远离釜盖6的一端均延伸至释压箱13内并指向释压箱13的纵向中轴线,即导流管11的管口处相对设置,释压箱13的顶部为弧形,通过导流管11流入释压箱13内的气流会发生对冲,释压箱13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流口12,排流口12可连接向外排放气体
的管道。
22.本装置在使用时,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正转,滚珠丝杠2带动连臂4向下运动,从而使釜盖6与釜体7闭合,此时第一密封圈71和第二密封圈72共同起到密封作用,且环形挡圈22的内侧与釜体7外沿密封贴合,此时释压槽24被釜盖6完全覆盖,处于封闭状态,通过减速电机9驱动柱齿轮8转动,因为柱齿轮8与第二齿圈19之间啮合有换向齿轮15,第一齿圈17与第二齿圈19的转动方向会相反,使得第一夹持板18与第二夹持板21相互靠近,并且在初始状态时,限位板23位于第一夹持板18与第二夹持板21之间,所以在柱齿轮8转动一定角度后,第一夹持板18与第二夹持板21会同时对限位板23进行夹持,在条形槽与条形凸起的配合下,限位板23的高度能得到固定,并且限位板23与环形挡圈22固定相连,当釜体7内压强增加时,限位板23会起到分压作用,避免连臂4受到的压力过大,导致螺母座与滚珠丝杠2相对运动过程中出现不规律冲击,从而对滚珠丝杠2起到保护作用;需要打开釜盖6时,先通过常规设置的释压装置进行降压操作(释压装置未图示),减小釜体7内的余压,然后再控制减速电机9的输出轴反向转动相同的角度,使得第一夹持板18、第二夹持板21、限位板23相互分离,随后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反向转动,滚珠丝杠2带动连臂4向上运动,此时需要限定连臂4的上升高度小于环形挡圈22的高度(这一高度是指环形挡圈22下表面与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从而使釜盖6与釜体7之间产生间隙;釜体7内的气体会流向释压槽24并推动压板26向下运动,因为压缩弹簧27弹性形变所需要的作用力较小,所以气体会快速向释压槽24内转移并通过弯管28进入导流管11,减弱釜盖6与连臂4受到的动态冲击;通过导流管11流入释压箱13内的气流会发生对冲,从而大幅降低气体的流速,释压箱13的顶部为弧形,降速后的气流会被导向排流口12处,然后向外排出,当余压释放完毕,压板26复位,在上述过程中,压力传感器25检测到的压力先增加后减小,当压力值低于标定值后,工作人员能据此判断釜盖6可以继续打开,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继续反向转动,使得釜盖6向上运动一定的距离;需要说明地是,压力传感器25与现有的计算机或其他能接收、分析电信号的芯片相连接,使得压力传感器25的信号变化可以转化为具体的数值或图表,以供工作人员观察。
2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