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镀层厚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38206发布日期:2022-10-26 02:22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镀层厚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镀层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镀层厚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人们在同腐蚀作斗争中,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电镀就是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电镀能提高金属零件在使用环境中的抗蚀性能;装饰零件的外表,使其光亮美观;提高零件的工作性能,如硬度,耐磨,导电性,电磁性、耐热性和钎焊性及其他特殊性能。
3.为了保证电镀产品的质量,通常需要对镀层的厚度进行测量检查,目前,现有的电镀层测厚仪,一般分为磁感应镀层测厚仪,电涡流镀层测厚仪,荧光x射线镀层测厚仪,但是现有的台式电镀层测厚仪不具备收纳移动的功能,当需要将其移动至合适地点进行使用时,由于测厚仪的体积较大,需要多人合力对其进行搬运移动,不仅浪费人力,安全性较低,并且降低了工作效率。
4.针对上述问题,现在设计一种电镀层厚度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镀层厚度检测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现有的台式电镀层测厚仪不具备收纳移动的功能,当需要将其移动至合适地点进行使用时,由于测厚仪的体积较大,需要多人合力对其进行搬运移动,不仅浪费人力,安全性较低,并且降低了工作效率的问题
6.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镀层厚度检测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侧壁呈开口状;
7.收放结构,所述收放结构包括两组滑板、支撑板和移动杆,两组所述滑板相对滑动设置在箱体内侧,所述支撑板设置在两组滑板之间,所述移动杆嵌入设置在箱体外侧;
8.所述箱体的外侧开设有滑孔,所述移动杆的一端与相对应的滑板连接;
9.测厚仪,所述测厚仪设置在支撑板上;
10.移动轮结构,所述移动轮结构设置在箱体的底部。
11.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连接箱以及相互连接的驱动电机和螺纹杆,所述连接箱设置在箱体上,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连接箱内部;
12.所述连接箱的外侧开设有第二滑孔,所述移动杆的另一端依次贯穿滑孔和第二滑孔并与螺纹杆的外侧螺纹连接。
13.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两组夹持结构,两组所述夹持结构相对设置在箱体内侧;
14.所述夹持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电动推杆设置在箱体的内侧,所述第一连接板远离第一电动推杆的一侧连接有三组弹簧,同侧三组所述弹簧远离第一连接板的一侧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板。
15.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两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电动推杆和底板,所述第二电动推杆设置在支撑板远离测厚仪的一侧。
16.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轮结构包括两个万向轮和两个自锁万向轮,且两个万向轮和两个自锁万向轮呈矩形分布在箱体底部。
1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的外侧设置有箱拉杆。
1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的内底壁设置有存放柜。
1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镀层厚度检测装置,通过箱体、收放结构和移动轮结构的相互配合,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方便使用人员将测厚仪移动至合适地点,不仅操作便捷,同时防止测厚仪发生磕碰,提高了安全性,并且可以根据需要将测厚仪从箱体内部移出进行使用,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正视剖视图;
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俯视剖视图;
2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a处放大图。
25.图中:1、箱体;2、测厚仪;3、箱拉杆;10、收放结构;11、滑板;12、支撑板;13、移动杆;20、驱动结构;21、连接箱;22、驱动电机;23、螺纹杆;30、移动轮结构;40、夹持结构;41、第一电动推杆;42、第一连接板;43、弹簧;44、第二连接板;50、支撑结构;51、第二电动推杆;52、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镀层厚度检测装置,其能解决相关技术中现有的台式电镀层测厚仪不具备收纳移动的功能,当需要将其移动至合适地点进行使用时,由于测厚仪的体积较大,需要多人合力对其进行搬运移动,不仅浪费人力,安全性较低,并且降低了工作效率的问题。
28.请参阅图1-图4,一种电镀层厚度检测装置包括箱体1、收放结构10,测厚仪2和移动轮结构30,所述箱体1的至少一个侧壁呈开口状;所述收放结构10包括两组滑板11、支撑板12和移动杆13,左侧所述滑板11远离支撑板12的一端位于滑孔内侧,箱体1的右侧壁均开设有滑槽,右侧滑板11远离支撑板12的一端位于滑槽内部,两组所述滑板11相对滑动设置在箱体1内侧,箱体1的正面铰接有侧门,所述支撑板12固定安装在两组滑板11相对一侧之间,所述移动杆13嵌入设置在箱体1外侧;
29.所述箱体1的外侧开设有滑孔,所述移动杆13的一端与相对应的滑板11连接;所述
测厚仪2设置在支撑板12上,所述移动轮结构30设置在箱体1的底部,其中,所述移动轮结构30包括两个万向轮和两个自锁万向轮,且两个万向轮和两个自锁万向轮呈矩形分布在箱体1底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移动轮结构30和箱体1的配合,可以方便使用人员将测厚仪移动至合适地点,并且防止测厚仪发生磕碰,通过向前拉动移动杆13,在滑板11的滑动支撑下,可以带动支撑板12向前侧移动,从而将测厚仪2移动,方便工作人员的使用。
30.具体的,请参阅图1-图3,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驱动结构20,所述驱动结构20包括连接箱21以及相互连接的驱动电机22和螺纹杆23,所述连接箱21设置在箱体1上,所述驱动电机22设置在连接箱21内部;所述连接箱21的外侧开设有第二滑孔,所述移动杆13的另一端依次贯穿滑孔和第二滑孔并与螺纹杆23的外侧螺纹连接,螺纹杆23远离驱动电机22的一端与连接箱21的内侧转动连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启动驱动电机22,驱动电机22带动螺纹杆23进行旋转,在螺纹杆23的螺纹旋转推理作用下,可以带动移动杆13进行前后移动,从而可以将测厚仪2移出箱体1外侧,从而实现对测厚仪2的自动收纳和移出使用,让工作人员操作更加简单。
31.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两组夹持结构40,两组所述夹持结构40相对设置在箱体1内侧;所述夹持结构4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电动推杆41和第一连接板42,所述第一电动推杆41设置在箱体1的内侧,所述第一连接板42远离第一电动推杆41的一侧连接有三组弹簧43,同侧三组所述弹簧43远离第一连接板42的一侧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板44,两个第二连接板44的相对一侧分别与测厚仪2的左右两侧接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启动第一电动推杆41,第一电动推杆41带动第一连接板42和第二连接板44向测厚仪2靠近,以此对测厚仪2两侧进行夹持,提高测厚仪2移动过程中稳定性。
32.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两组支撑结构50,所述支撑结构5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电动推杆51和底板52,所述第二电动推杆51设置在支撑板12远离测厚仪2的一侧,底板52远离第二电动推杆51的一端与箱体1的内底壁接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将测厚仪2移出箱体1进行使用时,通过启动第第二电动推杆51,第二电动推杆51带动底板52向下移动,使得底板52与地面接触,从而对支撑板12进行辅助支撑,以此提高测厚仪2使用的稳定性。
3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的外侧设置有箱拉杆3,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箱拉杆3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对箱体1进行移动。
34.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的内底壁设置有存放柜,通过存放柜可以对测厚仪的配件和杂物进行存放,方便工作人员的携带。
3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
36.通过箱拉杆3、移动轮结构30和箱体1的配合,可以方便使用人员将测厚仪移动至合适地点,并且通过启动第一电动推杆41,第一电动推杆41带动第一连接板42和第二连接板44向测厚仪2靠近,以此对测厚仪2两侧进行夹持,可以对移动过程中的测厚仪2进行夹持固定,提高稳定性,移动至合适地点后,启动第一电动推杆41,使得第一连接板42和第二连接板44远离测厚仪2,通过启动驱动电机22,驱动电机22带动螺纹杆23进行旋转,在螺纹杆23的螺纹旋转推力作用下,可以带动移动杆13进行前后移动,在滑板11的滑动支撑下,可以带动支撑板12进行前后移动,从而可以将测厚仪2移出箱体1外侧,以此对测厚仪2的进行收纳盒使用,再启动第第二电动推杆51,第二电动推杆51带动底板52向下移动,使得底板52与地面接触,从而对支撑板12进行辅助支撑。
3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9.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