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点胶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79081发布日期:2022-09-21 00:17阅读:78来源:国知局
气动点胶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点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动点胶系统。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涉及一种气动点胶组件。


背景技术:

2.点胶,也被称为施胶、涂胶、灌胶、滴胶等,是把胶水等粘合剂涂抹、灌封、点滴到产品上,以起到粘贴、灌封、固定、绝缘、光滑表面等作用。点胶工艺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在包括汽车、船舶、飞行器、电气元件、家居家装、衣装鞋帽等诸多行业相关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均可能涉及到点胶工艺的使用。
3.现有的点胶方式也有多种,如手动点胶、胶枪点胶、点胶机点胶等。人工点胶或胶枪点胶,方法简单,但需要大量人工,且难以实现高精度控制。自动化点胶机,如现有的智能视觉定位点胶机,可实现对需要点胶的目标物体进行精确定位和点胶路线的三维控制,点胶量、点胶路径、涂胶速度和点胶时间均可实现较高精度的自动控制。然而,大部分现有点胶机有下述诸多缺陷:首先,现有点胶机在点胶时,是通过施加在胶液的压力,将其自出胶口挤出和使其附着在附着面。因此,现有的点胶机,尤其是其出胶口与目标物体之间的距离较大时,易产生散点和扩散到其它部位。现有点胶机的胶液挤出也导致其流量不易实现精确控制。其次,现有点胶机对点胶高度较为敏感。为了实现比较好的点胶效果,现有点胶机的出胶口与目标物体之间的距离不能过大,一般不能大于3倍点胶(胶线)厚度。点胶机的出胶口与目标物体之间的距离过大,可能导致液体胶扩散和侵入到非点胶部位。尤其是当液体胶的粘度较大时,液体胶很容易因为拖胶、拉丝导致液体胶被附着在非预期部位。其次,现有点胶机的胶线宽度受到点胶机的胶针的针口(或(或喷射器的出胶口)的内径大小的限制,难以实现超细(胶线)点胶。现有大部分点胶机的点胶(胶线)宽度大于胶针针口内径1.5倍大小,最小点胶 (胶线)宽度在150um。再次,现有的点胶机对胶液附着面的平整度和一致性要求较高,在对凸凹不平表面点胶时,效果较差。最后,现有的绝大部分的点胶机的功能实现单一。例如,接触式点胶机需要更换胶针(甚至是整个点胶系统)才能实现非接触点胶,喷雾点胶需要专门的雾化阀才能实现,且在液体胶粘度过大时,很容易导致液体胶难以雾化和在空间上的分布不均。
4.申请号为cn201710589870.0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点胶设备及其点胶方法,其中该点胶设备包括点胶台、横向气缸、纵向气缸、升降气缸、调节柱、点胶装置和调节筒等元件和部件,通过气缸调节目标物体与点胶装置之间的距离和出胶量和实现液体胶的点胶。然而,该发明专利公开的点胶设备相比其他现有点胶设备并无显著改进,在对凸凹不平表面点胶时,效果较差,对点胶高度敏感,功能实现单一,无法降低胶线宽度。
5.申请号为cn201810143896.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气动点胶阀,其中该气动点胶阀包括盖板、储胶腔、支撑气囊、设置在储胶腔内的点胶柱塞。该实用新型专利提供的气动点胶阀通过支撑气囊控制点胶量。然而,该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气动点胶阀也未能解决上述现有点胶机在对凸凹不平表面点胶时,效果较差,对点胶高度敏感,功能实现单
一,无法降低胶线宽度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势是提供一种气动点胶系统,其中本实用新型气动点胶系统能够在电压作用下使该液体胶形成的流体进一步形成射向目标物体的射流,从而使该流体胶能够附着在目标物体的胶附着面。
7.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是提供一种气动点胶系统,其中本实用新型气动点胶系统更容易实现液体胶点胶的高精度控制,以防止液体胶扩散和侵入到目标物体的非点胶部位。
8.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是提供一种气动点胶系统,其中本实用新型气动点胶系统的点胶效果受点胶高度的影响较小,其允许胶针的出胶口(或喷嘴)与目标物体之间的距离可以更远。这有利于使用者或操作人员精确控制点胶。
9.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是提供一种气动点胶系统,其中本实用新型气动点胶系统使操作人员或使用者可通过单个胶针实现接触式点胶、非接触式点胶和喷雾点胶。
10.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是提供一种气动点胶系统,其中本实用新型气动点胶系统中的胶线宽度大小可被控制小于点胶机的出胶口的内径大小。换句话说,本实用新型气动点胶系统可更精细控制点胶,尤其是更好地控制胶线宽度。
11.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是提供一种气动点胶系统,其中本实用新型气动点胶系统在实施喷雾点胶时,液体胶可更加均匀地分布在目标物体的点胶部位(或胶附着面)。
12.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是提供一种气动点胶系统,其中本实用新型气动点胶系统即使在凸凹不平的表面点胶,也可获得良好点胶效果。
13.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是提供一种气动点胶组件,其中本实用新型气动点胶组件可确保液体胶定量地流向出胶口和使液体胶在电压作用下形成射向目标物体的射流。
14.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特点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得以充分体现。
15.相应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动点胶组件,其包括:
16.气动输胶管;
17.喷射器;和
18.正极,其中该气动输胶管形成一个胶液传输通道,该喷射器形成一个出胶通道,其中该出胶通道形成一个进胶口和一个出胶口,其中该出胶通道通过该进胶口与该胶液传输通道相连通,其中该正极被设置在该出胶通道的该出胶口处。
19.结合下述描述和说明书附图,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其它的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20.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其它的优势和特点,通过下述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和说明书附图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21.图1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动点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气动点胶系统在使液体胶附着于目标物体时,液体胶形成射向目标物体的胶附着面的射流。
22.图1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动点胶系统使液体胶形成的射流附着于目标物体的放大图。
的该出胶口2012。可选地,该正极51被设置在该出胶口2012的内壁,且该正极51围绕该出胶口2012。可选地,该正极51通过电镀的方式附着在该出胶口 2012的内壁。可以理解,该预设电压被设置能够使流经该出胶口2012的该流体 301的胶液的电荷极化。相应地,由于电流体力学的作用,自该出胶通道201的该出胶口2012的该流体301的胶液在其重力、表面张力、粘性力和电场力等多种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射向该目标物体40的该胶附着面401的该射流3011。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动点胶系统的点胶方式与现有气动点胶机通过将胶液挤出后附着在目标物体的点胶方式完全不同。
36.如附图之图1a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动点胶系统进一步包括一个连接管81,其中该连接管81适于分别与该气动输胶管10和气动储胶罐相连通,该气动储胶罐内的胶液(或流体胶)可在适当气压作用下,通过该连接管81流向该气动输胶管10的该胶液传输通道101。
37.如附图之图1a至图5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自该出胶通道201的该出胶口2012流出的该流体301的胶液在其重力、表面张力、粘性力和该电场力等的共同作用下,尤其是电场力的作用下,形成该射流3011,并使其被“拉”向该目标物体40的该胶附着面401,且该胶液在重力、表面张力、粘性力和该电场力等的共同作用下,被“拉”向该目标物体40的该胶附着面401的过程中,形成的该射流3011的初始外径要明显小于该出胶口2012的内径(仅为该出胶口2012 的内径的1/20至1/2,甚至更小)。与传统的点胶方式相比,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动点胶系统提供的点胶胶液在其受到的重力、表面张力、粘性力和该电场力等的共同作用下,在空间的分布更为均匀和不易形成散点。并且,由于该射流 3011在刚刚形成时,直径显著小于该出胶口2012的内径,从而使本实用新型气动点胶系统能够控制胶线宽度(划线点胶)更小,也更容易实现胶线宽度的精确控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动点胶系统通过形成射向该目标物体40的该胶附着面401的该射流3011的方式附着该液体胶30在该目标物体40的该胶附着面401,从而使得该目标物体40的该胶附着面401与该射流 3011的流出方向在15度-165度范围内,均可较好地附着在该目标物体40的该胶附着面401。因此,与现有的气动点胶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动点胶系统的点胶角度范围更大和更容易实现不规则形状物体的点胶。
38.如附图之图1a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动点胶系统的该喷射器20的该出胶通道201具有一个储液部2013和一个喷液部2014,其中该储液部2013形成该进胶口2011,该喷液部2014形成该出胶口2012。优选地,该储液部2013的内径大于该喷液部2014的内径。
39.如附图之图1a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动点胶系统的该喷射器20包括一个储液管21和一个喷针22,其中该储液管21形成该出胶通道201 的该储液部2013,该喷针22形成该出胶通道201的该喷液部2014。相应地,该储液管21的出液端形成一喷嘴。更优选地,该出胶通道201的该出胶口2012为锥形,其顶部(锥的较小一端)朝向该目标物体40。相应地,该喷射器20的喷针22形成该正极51,或者该正极51被设置在该喷针22。优选地,该喷射器20 的该喷针22由导电材料制成。优选地,该喷射器20的该储液管21与该气动输胶管10相一体成型。
40.如附图之图1a至图2b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动点胶系统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载物台70,其中该目标物体40被承载在该载物台70,其中该载物台70形成一负极52,
其中该负极52与该电压源60的负极端相连接。优选地,该载物台70被设置朝向该喷射器20。
41.值得注意的是,用于粘贴或胶合的流体胶30的粘度一般较大。为了确保该流体胶30在自该出胶口2012喷出时,能够形成稳定的超细射流3011,从而使其能够附着在该目标物体40,该出胶通道201的该出胶口2012距离该目标物体 40(或载物台70)的距离优选为1mm-200mm。这也是本实用新型气动点胶系统与现有的点胶系统的显著区别之一:传统的点胶系统,为了点胶精确,尤其是为了避免拖胶和/或拉丝,其出胶口往往距离目标物体较近,大多在1mm之内。而本实用新型气动点胶系统根据预设电压的大小和该液体胶30的性质(如粘度),其点胶距离可被控制在1mm-200mm。这更方便操作人员或使用者精确控制点胶。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气动点胶系统在点胶时,是通过使该液体胶30形成的该流体301形成的射向该目标物体30的该射流3011射在该目标物体40的方式将该液体胶30附着在该目标物体40上,因此,本实用新型气动点胶系统在点胶时,不易发生拖胶和拉丝。优选地,该喷针22远离该储液管21的出液端被磨平,以确保该流体301形成的射向该目标物体30的该射流3011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42.如附图之图2a和图2b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动点胶系统还可实现雾化点胶。如附图之图2a和图2b所示,当该液体胶30的该流体301形成的该射流3011朝向该目标物体40射出足够远的距离时,该射流3011可被雾化和形成喷雾3012。相应地,控制该出胶通道201的该出胶口2012与该目标物体 40的该胶附着面401之间的距离,即可控制该液体胶30的点胶方式为非接触式的射流(划线)点胶或喷雾点胶。此外,由于电流体动力学作用,不管是利用该液体胶30在该预设电压的作用下形成的该射流3011点胶,还是利用该射流3011 形成的喷雾点胶,均不易出现传统的点胶过程中出现的该液体胶30的拉丝(该液体胶30在点胶过程中形成的难以控制的丝状)现象。当然,当该出胶通道201 的该出胶口2012处未施加该预设电压时,本实用新型气动点胶系统还可以实现传统的接触式点胶。最后,为了改善该液体胶30的爬胶影响该射流3011的稳定性,可对该喷射器20的该出胶口2012的外壁进行表面处理。如该液体胶30为水性胶,则可对该喷射器20的出胶口2012的外壁进行疏水化处理。或者,该液体胶30为疏水性胶,则可对该喷射器20的出胶口2012的外壁进行亲水化处理。
43.如附图之图1a至图5所示,优选地,该目标物体40的该胶附着面401被设置朝向该出胶通道201的该出胶口2012,以使自该出胶通道201的该出胶口 2012流出的(液体胶)流体301可流向该目标物体40的胶附着面401,从而使该液体胶能够附着在该目标物体40的胶附着面401。然而,该目标物体40可能具有多个胶附着面401,且不同胶附着面401所要点胶的胶线宽度、胶液用量、胶液种类等也可能不同。因此,该目标物体40可被设置有至少一个标记402,其中本实用新型气动点胶系统能够根据该标记402控制该液体胶30的供应,以确保点胶控制。该目标物体40的该标记402可是数字、图案、图形或其结合。该目标物体40的该标记402也可以是其它任何能标识胶液用量、胶线宽度和/ 或胶液种类等信息的信号。本实用新型气动点胶系统可通过传感器识别该标记 402,并通过控制单元控制该液体胶30的供应和传输。
44.如附图之图1a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动点胶系统可通过该气动储胶罐向该胶液传输通道101或该出胶通道201内的该液体胶30施加一个适当压力,以控制该液体胶30能够自该出胶通道201的该出胶口2012的流出速度。可选地,本实用新型气动点
胶系统也可通过独立的加压装置向该胶液传输通道101或该出胶通道201内的该液体胶30施加一个适当压力,以控制该液体胶30能够自该出胶通道201的该出胶口2012的流出速度。可选地,该加压装置为气缸。
45.如附图之图1a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动点胶系统进一步包括一个辅助装置90,其中该辅助装置90包括一个支撑托91,其中该支撑托 91被设置在该气动输胶管10,该支撑托91被设置能够为该气动输胶管10提供支撑。进一步地,该气动输胶管10具有一个高端11和一个自该高端11延伸的低端12,其中该支撑托91包括一个第一支撑体911和一个第二支撑体912,其中该第一支撑体911被设置围绕该气动输胶管10的该低端12,该第二支撑体912 被设置围绕该喷射器20的该储液管21。
46.如附图之图1a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动点胶系统的该辅助装置90的该支撑托91的该第一支撑体911形成一个第一容纳腔9110,该第二支撑体912形成一个与该第一容纳腔9110相连通的第二容纳腔9120,其中该气动输胶管10的该低端12的外径大于该喷射器20的该储液管21的外径,该第一容纳腔9110的内径大于该第二容纳腔9120的内径,且该第二容纳腔9120的内径小于该气动输胶管10的该低端12的外径,从而使得当该支撑托91套设在该气动输胶管10的该低端12和该喷射器20的该储液管21时,该支撑托91能支撑该气动输胶管10和该喷射器20的该储液管21竖直放置。优选地,该支撑托91的该第一支撑体911的该第一容纳腔9110与该气动输胶管10相适配,该支撑托91的该第二支撑体912的该第二容纳腔9120与该喷射器20的该储液管 21相适配,从而使得当该气动输胶管10的该低端12和该喷射器20的该储液管 21放置在该支撑托91内时,该支撑托91能支撑该气动输胶管10和该喷射器20 的该储液管21竖直放置。可以理解,该支撑托91的该第二支撑体912的该第二容纳腔9120具有一个开口,以允许该喷射器20的该喷针22自其穿出。
47.如附图之图1a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动点胶系统的该辅助装置90进一步包括一个加热组件92,其中该加热组件92包括一个第一加热部921和一个第二加热部922,其中该第一加热部921被设置在该气动输胶管10 的该低端12和该支撑托91之间,该第二加热部922被设置在该喷射器20的该储液管21和该支撑托91之间。进一步地,该第一加热部921被设置围绕该气动输胶管10的该低端12,并与该气动输胶管10的该低端12相接触,以加热该气动输胶管10的该低端12(内的液体胶30),该第二加热部922被设置围绕该喷射器20的该储液管21,并与该喷射器20的该储液管21相接触,以加热该喷射器20的该储液管21(内的液体胶30)。优选地,该加热组件92的该第一加热部 921套设在该气动输胶管10的该低端12,该加热组件92的该第二加热部922套设在该喷射器20的该储液管21。
48.如附图之图1a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动点胶系统的该辅助装置90的该支撑托91被设置在该加热组件92的外侧,且该支撑托91被设置围绕该加热组件92。进一步地,该支撑托91被设置能够保持该加热组件92与该气动输胶管10的该低端12、该喷射器20的该储液管21之间的物理接触。此外,该支撑托91还能对该加热组件92起到保护作用和防止使用者和操作人员接触该加热组件92而被烫伤。优选地,该支撑托91由保温材料制成,以降低该加热组件92的散热和确保该加热组件92的加热效果。优选地,该支撑托91套设在该加热组件92。
49.如附图之图1a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动点胶系统的该辅助装置90进一步包括一个电连接组件93,其中该电连接组件93分别与该电压源60和该正极51相电
连接。换句话说,该电压源60通过该电连接组件93与该正极51相电连接。进一步地,该电连接组件93包括一个导线931和一个电连接件932,其中该导线931分别与该电连接件932和该电压源60相电连接,该电连接件932适于与该正极51相电连接。可选地,该喷射器20由导电材料制成,该电连接件932被设置通过该喷射器20与该正极51相电连接。优选地,该电连接组件93的该导线931和该电连接件932嵌在该支撑托91。优选地,该电连接件932为被设置在该支撑托91的该第二支撑体912的内壁的可回缩触点,从而使该电连接件932仅当该支撑托91套设在该气动输胶管10的该低端12和该喷射器20的该储液管21时,该电连接件932才能与该喷射器20的该储液管21相电连接和通过该喷射器20与该正极51相电连接。相应地,该喷射器20由导电材料制成。
50.附图之图6和图7所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动点胶系统的该辅助装置90的一种可选实施,其中该辅助装置90a包括两个支撑托91a和一个加热组件92a,其中该加热组件92a被设置围绕该喷射器20的该储液管21,两个支撑托91a被设置能够形成一个用于容纳该加热组件92a于其内的容纳室910a。进一步地,每个该支撑托91a形成一个枢转端911a和一个自由端912a,其中该两个支撑托91a的该枢转端911a被可枢转地连接在一起,以使该支撑托91a 的该自由端912a能够彼此相向枢转和相耦接在一起,从而使该两个支撑托91a 形成位于两者之间的该容纳室910a。优选地,该加热组件92a套设在该气动输胶管10的该低端12和该喷射器20的该储液管21。
51.如附图之图6和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动点胶系统的该辅助装置90a进一步包括一个电连接组件93a,其中该电连接组件93a包括一个第一电路931a和一个第二电路932a,其中该第一电路931a被设置在一个该支撑托91a的自由端912a,该第二电路932a被设置在另一个该支撑托91a的自由端912a,且该第一电路931a和该第二电路932a被设置以当该两个支撑托91a 的该自由端912a相耦接在一起时,该第一电路931a和该第二电路932a能够相啮合和相导通,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能够与该电压源60相连通的电路。优选地,该第一电路931a与该电压源60相电连接,该第二电路932a与该正极51 相电连接,以施加该预设电压在该正极51。可选地,该喷射器20由导电材料制成,该第二电路932a通过该喷射器20与该正极51相电连接。优选地,该电连接组件93a的该第一电路931a和该第二电路932a嵌在该支撑托91a。可选地,该第一电路931a与该正极51相电连接,该第二电路932a与该电压源60相电连接,以施加该预设电压在该正极51。
52.如附图之图6和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动点胶系统的该辅助装置90a的该支撑托91a被设置在该气动输胶管10,其中该支撑托91a被设置能够为该气动输胶管10提供支撑。进一步地,该气动输胶管10具有一个高端 11和一个自该高端11延伸的低端12,每个该支撑托91a包括一个第一支撑体 913a和一个第二支撑体914a,其中该第一支撑体913a被设置围绕该气动输胶管10的该低端12,该第二支撑体914a被设置围绕该喷射器20的该储液管21。
53.如附图之图6和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动点胶系统的该辅助装置90a的两个该支撑托91a的该第一支撑体913a形成一个位于两者之间的第一容纳腔9110a,两个该支撑托91a的该第二支撑体914a形成一个位于两者之间的第二容纳腔9120a,其中该第一容纳腔9110a与该第二容纳腔9120a相连通,其中该气动输胶管10的该低端12的外径大于该喷射器20的该储液管21 的外径,该第一容纳腔9110a的内径大于该第二容纳腔9120a
的内径,且该第二容纳腔9120a的内径小于该气动输胶管10的该低端12的外径,从而使得当两个该支撑托91a套设在该气动输胶管10的该低端12和该喷射器20的该储液管21时,两个该支撑托91a能支撑该气动输胶管10和该喷射器20的该储液管 21竖直放置。可以理解,该容纳室910a形成该第一容纳腔9110a和该第二容纳腔9120a。可以理解,该支撑托91的该第二容纳腔9120a具有一个开口,以允许该喷射器20的该喷针22自其穿出。
54.如附图之图6和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动点胶系统的该辅助装置90a的该加热组件92a包括一个第一加热部921a和一个第二加热部922a,其中该第一加热部921a被设置在该气动输胶管10的该低端12和该支撑托91a 的该第一支撑体913a之间,该第二加热部922a被设置在该喷射器20的该储液管21和该支撑托91a的该第二支撑体914a之间。进一步地,该第一加热部921a 被设置围绕该气动输胶管10的该低端12,并与该气动输胶管10的该低端12相接触,以加热该气动输胶管10的该低端12(内的液体胶30),该第二加热部922a 被设置围绕该喷射器20的该储液管21,并与该喷射器20的该储液管21相接触,以加热该喷射器20的该储液管21(内的液体胶30)。优选地,该加热组件92a 的该第一加热部921a套设在该气动输胶管10的该低端12,该加热组件92a的该第二加热部922a套设在该喷射器20的该储液管21。
55.如附图之图6和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动点胶系统的该辅助装置90a的该支撑托91a被设置在该加热组件92a的外侧,且该支撑托91a被设置围绕该加热组件92a。进一步地,该支撑托91a被设置能够保持该加热组件92a与该气动输胶管10的该低端12、该喷射器20的该储液管21之间的物理接触。此外,该支撑托91a还能对该加热组件92a起到保护作用和防止使用者和操作人员接触该加热组件92a而被烫伤。优选地,该支撑托91a由保温材料制成,以降低该加热组件92a的散热和确保该加热组件92a的加热效果。优选地,该支撑托91a套设在该加热组件92a。
56.如附图之图1a至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气动点胶组件,其包括一个气动输胶管10、一个支撑托91(或91a)、一个喷射器20和一个正极51,其中该支撑托91(或91a)被设置在该气动输胶管 10,该气动输胶管10形成一个胶液传输通道101,该喷射器20形成一个出胶通道201,其中该出胶通道201形成一个进胶口2011和一个出胶口2012,其中该出胶通道201通过该进胶口2011与该胶液传输通道101相连通,以使该液体胶30能够被使依次通过该胶液传输通道101、该出胶通道201流向该出胶口2012,该正极51被设置在该出胶通道201的该出胶口2012处,以使预设电压可被施加在自该出胶口2012流出的该液体胶30形成的该流体301,从而使该流体301在该预设电压的作用下形成一射流3011。
57.附图之图8和图9所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动点胶系统的气动点胶组件的一种可选实施,其包括一个气动输胶管10a、一个支撑托91(或91a)、一个喷射器20a和一个正极51,其中该喷射器20a与该气动输胶管10a通过鲁尔螺纹相螺接在一起,该支撑托91(或91a)被设置在该气动输胶管10a,其中该气动输胶管10a形成一个胶液传输通道101,该喷射器20a形成一个出胶通道201,其中该出胶通道201形成一个进胶口2011和一个出胶口2012,其中该出胶通道201通过该进胶口2011与该胶液传输通道101相连通,以使该液体胶30能够被使依次通过该胶液传输通道101、该出胶通道201流向该出胶口2012,该正极51被设置在该出胶通道201的该出胶口2012处,以使预设电压可被施加在自该出胶口2012流
出的该液体胶30形成的该流体301,从而使该流体301在该预设电压的作用下形成一射流3011。
58.附图之图10和图11所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动点胶系统的气动点胶组件的另一种可选实施,其包括一个气动输胶管10b、一个支撑托91(或 91a)、一个喷射器20b、一个鲁尔接头94和一个正极51,其中该鲁尔接头94 的一端与该气动输胶管10b相螺接在一起,该鲁尔接头94的另一端与该喷射器 20b相螺接在一起,其中该支撑托91(或91a)被设置在该气动输胶管10b,其中该气动输胶管10b形成一个胶液传输通道101,该喷射器20b形成一个出胶通道201,其中该出胶通道201形成一个进胶口2011和一个出胶口2012,其中该出胶通道201通过该进胶口2011与该胶液传输通道101相连通,以使该液体胶 30能够被使依次通过该胶液传输通道101、该出胶通道201流向该出胶口2012,该正极51被设置在该出胶通道201的该出胶口2012处,以使预设电压可被施加在自该出胶口2012流出的该液体胶30形成的该流体301,从而使该流体301在该预设电压的作用下形成一射流3011。优选地,该鲁尔接头94分别通过鲁尔螺纹与该气动输胶管10b和该喷射器20b相螺接在一起。
59.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气动点胶系统。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气动点胶系统尤其解决了利用现有点胶方法对高粘度(5000cps-30000cps)液体胶点胶时,液体胶的拖胶和拉丝现象,和高粘度液体胶难以雾化点胶的难题。
60.可以理解,本文中第一和/或第二仅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同部件(或元件) 的命名和使本实用新型的不同部件(或元件)之间产生区分,其本身不具有次序或数目多少的含义。
61.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上述描述和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示例性地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所有在本实用新型精神之内的等同实施、修改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