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折流板式除沫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81288发布日期:2023-01-31 19:25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折流板式除沫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除沫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折流板式除沫器。


背景技术:

2.目前,使用二水法湿法磷酸生产系统生产出来的磷酸需要经过蒸发浓缩。在磷酸蒸发浓缩的过程中,会产生副产物氟硅酸,氟硅酸是磷矿石伴生资源,可用于生产无水氟化氢。
3.现有的生产副产物氟硅酸的方式是将稀磷酸放入闪蒸室进行循环吸热,通过降低大气压的方式降低液相蒸发温度,实现低温循环强制蒸发流程。然后通过真空泵提供的推动力,将蒸发的水汽带入氟吸收系统,进行副产氟硅酸。其中,氟吸收系统有两级,均为空塔,从而在蒸汽离开空塔时会导致蒸汽中的大量液沫进入后系统中的循环水系统。在循环水系统冷却降温时会蒸发掉部分液沫至外环境空气中,容易造成氟资源浪费。因此,为了减少氟资源的浪费,需要使用除沫器对蒸汽中的液沫进行除沫,减少液沫进入循环水系统中。
4.但是,目前常规的除沫器除沫效果不佳,例如“201020143897.0一种磷酸除沫器”中公开的除沫器设有壳体,其中壳体上端设有排气口,下端设有排液口,壳体一侧设有进气口,其特征在于壳体内部设有中心导旋筒,中心导旋筒外侧设有多层除沫挡板,其中除沫挡板及中心导旋筒均经支架固定在壳体的内壁上。在工作过程中,尾气经壳体一侧的进气口进入壳体内部,然后经多层除沫挡板分割形成多道气流沿螺旋槽道上升,在此过程中,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尾气中夹带的磷酸雾滴或磷铵固体微粒被甩到除沫挡板或者壳体内壁上,并沿除沫挡板、壳体内壁流至壳体底部,最终经壳体底部的排液口排出,达到气液、气固分离的目的。然而,该除沫器中只在壳体内设置了 3/4体积左右的除沫挡板,且进气口位于除沫挡板对侧。当使用该除沫器除沫时,蒸汽从进气口进入后可能有部分蒸汽直接沿着向上的气流从排气口流出,不能充分实现氟资源的回收利用,而且除沫挡板对经过它的气流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设置横向除沫挡板容易造成堵塞,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折流板式除沫器,用于使除沫效果提供同时不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6.本技术提供的大折流板式除沫器,包括:
7.除沫器本体、进气口、出气口、除沫折流板以及集水沟;
8.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除沫器本体的底部侧面;
9.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除沫器本体的顶部;
10.所述除沫器内壁与所述集水沟连接,所述集水沟用于收集进入所述除沫器本体内的蒸汽液沫;
11.所述除沫折流板设置在所述进气口的上部,且与所述集水沟连接。
12.可选地,所述除沫折流板间隔预设间隙均布设置。
13.可选地,所述除沫折流板在所述除沫器本体中呈z字型倾斜设置。
14.可选地,所述除沫折流板两侧设置有凸起。
15.可选地,所述集水沟为环形集水沟;
16.所述环形集水沟下端位于所述除沫器本体底部。
17.可选地,所述除沫器本体底部设置有液体沉积部。
18.可选地,所述液体沉积部为漏斗状。
19.可选地,所述液体沉积部的底部设置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用于排出所述液体沉积部内沉积的液体。
20.可选地,所述大折流板式除沫器还包括人孔;
21.所述人孔设置在所述除沫器本体的侧壁上。
22.可选地,所述人孔设置在相对于所述进气口的所述除沫器本体的侧壁上。
23.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24.本技术包括除沫器本体、进气口、出气口、除沫折流板以及集水沟;进气口设置在除沫器本体的底部侧面;出气口设置在除沫器本体的顶部;除沫器内壁与集水沟连接,集水沟用于收集进入除沫器本体内的蒸汽液沫;除沫折流板设置在进气口的上部,且与集水沟连接。
25.本技术将除沫折流板设置在进气口上部,然后通过除沫折流板对进入除沫器本体的蒸汽中的液沫进行阻挡,被阻挡的液沫顺着除沫折流板流入集水沟中,从而有效提高除沫器的除沫效果,充分实现了氟资源的回收利用,同时除沫器内部由下往上结构合理,蒸汽进入后不容易造成堵塞,进而不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大折流板式除沫器的正视示意图;
27.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大折流板式除沫器的俯视示意图;
28.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大折流板式除沫器中的除沫折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折流板式除沫器,用于提高除沫器的除沫效果,充分实现氟资源的回收利用,同时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30.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用于说明各部件或组成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不特别限定各部件或组成部分的具体安装方位。
31.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2.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
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3.此外,在本技术中所附图式所绘制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于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有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仍应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涵盖的范围内。
34.此外,本技术中所提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技术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
3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6.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的大折流板式除沫器包括:
37.除沫器本体1、进气口2、出气口3、除沫折流板4以及集水沟5;该进气口2设置在该除沫器本体1的底部侧面;该出气口3设置在该除沫器本体1 的顶部;该除沫器内壁与该集水沟5连接,该集水沟5用于收集进入该除沫器本体1内的蒸汽液沫;该除沫折流板4设置在该进气口2的上部,且与该集水沟5连接。
38.本实施例中,除沫器本体1为空心结构,除沫器本体1底部侧面设置有进气口2,该进气口2用于与进气管连接,气液混合的蒸汽从进气管和进气口 2进入除沫器本体1。除沫器本体1的内壁上连接有集水沟5。此外,除沫折流板4位于除沫器本体1内部,具体地,除沫折流板4设置在除沫器本体1 内进气口2的上方并与集水沟5相连接。除沫器本体1顶部设置有出气口3,该出气口3用于与出气管连接,用于排出去除液沫后的蒸汽。具体地,蒸汽首先从进气口2进入除沫器本体1内部,然后在蒸汽气流上升时,通过除沫折流板4对蒸汽中的液沫进行阻挡,液沫遇到除沫折流板4后凝聚在该除沫折流板4上形成液滴,然后液滴下流与该除沫折流板4连接的集水沟5中,最后通过集水沟5流入到除沫器本体1的底部。与此同时,除沫后的蒸汽气流将通过除沫器本体1上方的出气口3排出。
39.该大折流板式除沫器内部结构由下而上结构简单合理,可以有效提高对蒸汽的除沫效果,从而能够将存留在蒸汽液沫中的氟资源有效回收利用。同时,在蒸汽进入除沫器后,在除沫折流板上附着的液沫将汇聚流入到与除沫器本体1连接的内壁集水沟5上,蒸汽气流可以从除沫器本体1中央顺口通过,然后从上方的出气口3排出,从而不容易造成堵塞,不容易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40.可选地,该除沫折流板4间隔预设间隙均布设置。
41.本实施例中,该除沫折流板4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除沫折流板4在除沫器本体1内部形成折板结构。每一块除沫折流板4之间间隔预设间隙。蒸汽气流从进气口2进入后向上流动时,上升的蒸汽一部分遇到上方的除沫折流板4,由于蒸汽气流上升的惯性作用,蒸汽中的液沫与除沫折流板4会发生碰撞而被附着在除沫折流板4上,同时,由于液沫的张力作用和重力作用,使得较大的液沫凝结成液滴,然后液滴顺着除沫折流板4流入到集水沟5中。
同时,除沫后剩下的一部分蒸汽从预设的间隙中上升,最后从排气口中排出。为了进一步去除液沫,可以设置该预设间隙的宽度小于除沫折流板4的宽度,从而使得上升的蒸汽在上升过程中尽量多的遇到除沫折流板4,从而进行除沫。
42.可选地,该除沫折流板4在该除沫器本体1中呈z字型倾斜设置。
43.本实施例中,该除沫器本体1为圆柱形。为了使得除沫器本体1内部不容易堵塞,除沫折流板4在圆柱形的除沫器本体1中呈z字型倾斜设置。若干个除沫折流板4形成一个整体呈z字型倾斜的放置状态,同时,每个除沫折流板4也可以在除沫器本体1中倾斜预设角度均布设置,例如,每块除沫折流板4在除沫器本体1中相较于水平线倾斜15
°
角设置。或者,为了提高除沫效果,还可以在除沫器本体1中设置多块除沫折流板4错落放置,例如,每块除沫折流板4之间间隔预设间隙,其中,上方的除沫折流板4在横向位置上与下方的间隙的位置相同,上方的间隙在横向位置上与下方除沫折流板4 的位置相同。
44.可选地,该除沫折流板4两侧设置有凸起。
45.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3为除沫折流板的a向放大示意图,在每块除沫折流板4的两侧都设置有凸起,从而使得除沫折流板4形成凹槽形状,使得将液沫形成的较大的液滴能够汇聚到该凹槽上,然后沿着凹槽流到集水沟5中,提高液沫的汇聚效率。
46.可选地,该集水沟5为环形集水沟5;该环形集水沟5下端位于该除沫器本体1底部。
47.本实施例中,该集水沟5为环形集水沟5,该除沫器本体1为圆柱状。环形集水沟5在除沫器本体1内部成螺旋环状,环形集水沟5的上端位于除沫器本体1的上方,且与除沫折流板4的上端基板持平;环形集水沟5的下端位于除沫器本体1的底部。
48.本实施例中,设置螺旋环状的环形集水沟5,可以从上到下汇聚液沫,使得汇聚液沫形成的液滴越来越大,使得更容易聚集液沫形成液滴流入到除沫器本体1底部。
49.可选地,该除沫器本体1底部设置有液体沉积部6。
50.本实施例中,除沫器本体1底部设置有液体沉积部6,该液体沉积部6用来容纳液沫所形成的液体。
51.可选地,该液体沉积部6为漏斗状。
52.本实施例中,该液体沉积部6为漏斗状,具体地,该液体沉积部6从上到下呈现圆周逐渐缩小的锥状,以便液沫能更好的汇聚。
53.可选地,该液体沉积部6的底部设置有出液口7,该出液口7用于排出该液体沉积部6内沉积的液体。
54.本实施例中,该除沫器还设置有出液口7,该出液口7具体设置在液体沉积部6的底部,使得在液体沉积部6沉积了一定量的液体后,可通过该出液口7将该液体排出。
55.可选地,该大折流板式除沫器还包括人孔8,该人孔8设置在该除沫器本体1的侧壁上。
56.本实施例中,在除沫器本体1侧壁上还设置人孔8,该人孔8可以设置多个,例如2个,3个等。该人孔8用于监测除沫器本体1内部的除沫情况。在一般情况下,该人孔8处于关闭状态,当工作人员需要监测该除沫器本体1 时,工作人员可以打开该人孔8,通过人孔8查看除沫器本体1内的状态。
57.可选地,该人孔8设置在相对于该进气口2的该除沫器本体1的侧壁上。
58.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工作人员在监测除沫器本体1除沫状态时的安全性,该人孔
8可以设置在除沫器本体1相对于进气口2的侧壁上。
59.综上,通过上述本技术提供的大折流板式除沫器,可以有效提高除沫器的除沫效果,实现氟资源的有效回收利用,同时除沫器内部由下往上结构合理,蒸汽进入后不容易造成堵塞,从而减少了对系统正常运行的影响。
60.需要说明的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