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池壁清洁功能的行车式吸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99878发布日期:2022-08-27 04:43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备池壁清洁功能的行车式吸泥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水处理的具备池壁清洁功能的行车式吸泥机。


背景技术:

2.行车式吸泥机用于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平流沉淀,在池内往返移动的行车式吸泥机将沉降在池底的污泥刮到泵吸泥口,然后将污泥排出池外。行车式吸泥机由四点支撑行走大梁横跨在平流式沉淀池上,双边驱动,池两边均铺设钢轨,从池的一端运行到池子的另一端,边行走边吸泥;到达池子的端部的折返点后撞到行程控制,折返行走,回程吸泥,完成一个工作周期。基本每天吸排泥一次,可以有效清理池底污泥。
3.平流沉淀池一般设置在室外露天环境,其池壁上会持续长出青苔,青苔会影响沉淀效果以及使水质变差,从而增加水处理后续工艺的处理效果。现有行车式吸泥机不具备池壁清理功能,为了保证自来水处理效果,只能每隔一段时间需要水厂停水对沉淀池池壁进行人工清理,清理间隔为一周到两周,停水人工清理对水厂的运行以及供水造成了很大的不便,甚至对终端用水用户造成很大的影响以及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弊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备池壁清洁功能的行车式吸泥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备池壁清洁功能的行车式吸泥机,包括在平流沉淀池内往返移动的行车式吸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式吸泥机两侧对称设置支撑件,排刷安装在支撑件的外端,支撑件将排刷压在平流沉淀池的池壁上,排刷的长度与平流沉淀池的深度对应设置。
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现有的排泥机制,在排泥的同时通过加装的排刷对池壁进行清理,保证池内水质稳定;清洁池壁而不要不停水,提高了水厂的运行、供水保障能力。
6.为了形成铲削效果提高排刷对池壁的清洁效果。优选地,所述支撑件由一个端部铰接连接的第一杆和第二杆组成,第一杆另一端铰接在行车式吸泥机上,第二杆另一端铰接排刷;在行车式吸泥机的折返点处的池壁上设有反折凹坑,反折凹坑对应排刷分布,排刷能够进入反折凹坑。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杆和/或第二杆采用弹簧伸缩杆。使得机构工作更稳定。
8.行车式吸泥机主要包括吊装在行车上的排污管,排污管末端设有对应池底的吸泥盘。现有技术中,每个吸泥盘配备一个吸泥泵,耗电量较大。优选地,所述行车式吸泥机的各个吸泥盘的排污管连接排污主管,排污主管的出口插入在排污渠的水面之下;排污主管上设有真空虹吸泵。利用虹吸效应实现节能,只需一台真空虹吸泵就可以替代原来多台吸泥泵的工作。
9.改进地,所述行车式吸泥机的吸泥盘的侧边安装第二排刷,第二排刷压在平流沉淀池的池底上。第二排刷在跟随吸泥盘运动的过程中搅动池底的淤泥,有效提高吸泥清洁
效果。
10.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1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附图说明
12.图1为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实施例1的支撑件的结构原理示意图一(排刷6即将进入折返点的反折凹坑9的状态);
14.图3为实施例1的支撑件的结构原理示意图二(排刷6重出反折凹坑9后的状态);
15.图4为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5为实施例2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实施例1:参见附图1-3,反映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结构。所述具备池壁清洁功能的行车式吸泥机包括在平流沉淀池10内往返移动的行车式吸泥机,行车式吸泥机主要包括吊装在行车4上的排污管7,排污管7末端设有对应池底的吸泥盘8。本例中,所述行车式吸泥机的三个吸泥盘8的排污管7连接排污主管2,排污主管2的出口插入在排污渠1的水面之下;排污主管2上设有真空虹吸泵3。开机后真空虹吸泵3工作一段时间后,在吸泥盘8、排污管7、排污主管2、排污渠1之间构成虹吸效应,即可关闭真空虹吸泵3。只需一台真空虹吸泵就可以替代原来吸泥盘8上的三台吸泥泵的工作。
18.所述行车式吸泥机两侧对称设置支撑件5,排刷6安装在支撑件5的外端,排刷6的长度与平流沉淀池10的深度对应设置,支撑件5将排刷6压在平流沉淀池10的池壁上。行车式吸泥机在池内往返运动时,带动压在池壁上的排刷6清扫池壁上的青苔等附着物,保证池内水质稳定;清洁池壁而不要不停水,提高了水厂的运行、供水保障能力。
19.本例中,所述支撑件5由第一杆51和第二杆53组成,第一杆51和第二杆53的一个端部铰接连接构成铰接点52,如关节连杆。第一杆51的另一端铰接在行车式吸泥机的排污管7上,第二杆53另一端铰接排刷6。在行车式吸泥机的折返点处的池壁上设有反折凹坑9,反折凹坑9对应排刷6分布,排刷6能够进入反折凹坑9。
20.如图2所示,行车式吸泥机如箭头所示前行时,设定第一杆51和第二杆53沿两者的铰接点5正向2曲折,并受平流沉淀池10的池壁和吸泥机排污管7间的间距制约,该曲折被锁定不能逆转,第二杆53带动排刷6呈正向倾斜状铲削池壁上的青苔等附着物;到达折返点,
进入反折凹坑9后,上述间距扩大,使得第一杆51和第二杆53可以伸直;
21.如图3所示,行车式吸泥机折返后如箭头所示后行时,排刷6重出反折凹坑9时,受坑壁阻碍作用,第一杆51和第二杆53沿两者的铰接点52反向曲折并在出坑后被锁定,第二杆53带动排刷6呈反向倾斜状铲削。
22.本例中的第一杆51和/或第二杆53可以采用弹簧伸缩杆,使得机构的自调节和适应能力提高,从而使得机构工作更稳定。
23.实施例2:参见附图4-5,反映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结构。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例中,排污管207下方的吸泥盘208的侧边安装第二排刷209,第二排刷209压在平流沉淀池的池底210上。第二排刷209在跟随吸泥盘208运动的过程中搅动池底210的淤泥,从而有效提高吸泥清洁效果。
24.上述公开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结合附图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不受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