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湿式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15907发布日期:2022-07-29 22:05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湿式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环保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湿式除尘器。


背景技术:

2.湿式除尘器一般用于工业气体去除粉尘的工艺中,它是使含尘气体与液体(一般为水)密切接触,利用水和颗粒的惯性碰撞,或者利用水和粉尘的充分混合作用及其他作用来捕集颗粒或使颗粒增大,从而将颗粒留在固定容器内达到气体和粉尘分离效果的装置。
3.相关技术中,湿式除尘器主要通过喷淋对气体中的粉尘进行去除。先是利用高压离心风机的吸力,把含尘气体压到筒体内,气体从下往上流动,通过水管在筒体内从上往下喷洒水,水和粉尘混合使颗粒增重而下坠并留在筒体内,以达到气体和粉尘分离的效果。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气体进入筒体后从下往上流动,水进入筒体后从上往下分散,气体与水接触时间较短,这使得水和粉尘的混合不充分,导致除尘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水与粉尘混合不充分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湿式除尘器。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效湿式除尘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高效湿式除尘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底部通过集污部连通有集污箱,所述集污箱通过机架固定,所述筒体的筒壁上沿所述筒体的切线方向连通有进气管,所述筒体的顶部连通有排气组件,所述筒体的筒壁上还连通有喷淋组件,所述喷淋组件位于所述进气管与所述排气组件之间。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体通过进气管沿筒体的切线方向进入筒体内,气体进入筒体后形成旋流并在筒体内持续流动,而后喷淋组件将水喷入筒体内,形成旋流的气体可与水更长时间的接触以更好地混合,以提升除尘效果。
9.可选的,所述筒体内设旋流组件,所述旋流组件包括导流盘,所述导流盘通过支架固定在筒体内,所述导流盘与所述筒体同轴设置。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进气管进入的气体吹至导流盘上,导流盘对气体进行导引,使得气体更易形成旋流朝排气组件的方向流动,便于气体与水充分接触对粉尘进行去除。
11.可选的,所述导流盘背向集污部的一侧通过驱动件设有若干导流板,若干所述导流板呈螺旋状布设在所述导流盘与所述排气组件之间,所述导流板在所述驱动件驱动下以所述筒体的中轴线为轴在所述筒体内旋转。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体经导流盘形成的旋流在筒体内流动时,导流板对气体进行导引,使得气体在筒体内进行更多的旋转,便于气体与水充分接触对粉尘进行去除。
13.可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旋转电机和连接支架,所述旋转电机固定在导流盘背向排气组件的一侧,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所述筒体内,所述连接支架固定在所述输
出轴上,所述旋转电机驱动所述连接支架以所述筒体的中轴线为轴在所述筒体内旋转;
14.所述连接支架朝所述筒体的内壁方向延伸,所述导流板均固定在所述连接支架远离所述筒体的中轴线的一端。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电机通过连接支架驱动若干导流板在筒体内旋转,对气体及水进行搅拌,使得气体与水更加均匀地混合,有助于提升出尘的效果。且导流板在筒体内旋转提升了气体的流速,有助于提升除尘的效率。
16.可选的,所述喷淋组件包括高压水泵、延伸管及雾化喷头,所述高压水泵固定在所述集污箱上,且所述高压水泵上连通有进水管,所述雾化喷头置于所述筒体内,且位于所述进气管与所述排气组件之间,所述延伸管连通在所述高压水泵与所述雾化喷头之间。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由进水管流入高压水泵内,由高压水泵增压后沿延伸管进入雾化喷头内,雾化喷头使得水呈雾状喷入筒体内,这使得水更加分散且均匀地进入筒体,从而使得水可与粉尘更好地混合,有利于提升水和粉尘的混合效果,进而提升除尘效果。
18.可选的,所述雾化喷头具有至少两个,所述筒体的内壁上环绕设有分水环,所述延伸管与所述分水环相连通,所述雾化喷头固定在所述筒体内且与所述分水环相连通。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由延伸管进入分水环后分散且均匀地进入若干雾化喷头中,并由雾化喷头将水呈雾状喷入筒体内。分水环与若干雾化喷头将经由高压水泵增压的一条水路分流为多条水路并喷入筒体内,增加了水雾的均匀性与分散性,可提升水雾与粉尘的混合效果以提升除尘效果。
20.可选的,所述排气组件包括排气筒和排气管,所述排气筒固定在所述筒体的顶部,且所述排气筒与所述筒体同轴设置,所述排气筒通过排气口与所述筒体相连通,所述排气管沿所述排气筒的切线方向连通在所述排气筒上。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体与水接触后,气体中的粉尘随水一并下落至集污部,气体则以旋流的形式上升经过排气口后进入排气筒,并由排气管排出。此结构方便形成旋流的气体排出,以减少气体溶于水产生损耗的情况。
22.可选的,所述集污部包括集污斗,所述集污斗连通在所述筒体的底部,所述集污斗远离所述筒体的一端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延伸至所述集污箱内,所述集污箱上连通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设有阀门。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合粉尘的水下落后落入集污部内,集污斗对污水进行收集,污水沿连接管流入集污箱内,开启阀门即可通过排污管对污水进行排除。集污斗在集污箱与筒体之间形成引导和阻隔,可降低粉尘从集污箱进入筒体的可能性,有助于提升除尘的效果。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5.1、气体通过进气管沿筒体的切线方向进入筒体内,气体进入筒体后形成旋流并在筒体内持续流动,而后喷淋组件将水喷入筒体内,形成旋流的气体可与水更长时间的接触以更好地混合,以提升除尘效果;
26.2、旋转电机通过连接支架驱动若干导流板在筒体内旋转,对气体及水进行搅拌,使得气体与水更加均匀地混合,有助于提升出尘的效果。且导流板在筒体内旋转提升了气体的流速,有助于提升除尘的效率;
27.3、水由延伸管进入分水环后分散且均匀地进入若干雾化喷头中,并由雾化喷头将水呈雾状喷入筒体内。分水环与若干雾化喷头将经由高压水泵增压的一条水路分流为多条水路并喷入筒体内,增加了水雾的均匀性与分散性,可提升水雾与粉尘的混合效果以提升除尘效果。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湿式除尘器的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筒体及集污箱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筒体及集污箱的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1、筒体;2、集污部;21、集污斗;22、连接管;3、集污箱;4、进气管;5、排气组件;51、排气筒;511、排气口;52、排气管;6、喷淋组件;61、进水管;62、高压水泵;63、延伸管;64、雾化喷头;65、分水环;7、旋流组件;71、导流盘;72、驱动件;721、旋转电机;722、连接支架;7221、主轴;7222、延伸支架;73、导流板;74、插鞘;75、调节板;8、排污管;9、阀门;10、导引板;11、增高码。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高效湿式除尘器。参照图1,一种高效湿式除尘器包括通过机架固定的集污箱3,集污箱3远离机架的一侧从下往上依次连通有集污部2、筒体1和排气组件5,集污箱3、集污部2、筒体1和排气组件5均同轴设置。筒体1呈圆柱形,筒体1的下部连通有进气管4,进气管4沿筒体1的切线方向连通在筒体1的筒壁上。气体从进气管4进入筒体1后沿筒体1的内壁流动并形成旋流,相较于直接将气体通入筒体1内的方式,气体得以在筒体1内流动的时间更久。
34.参照图2,筒体1内设有旋流组件7,旋流组件7包括导流盘71,导流盘71通过支架固定在筒体1内,导流盘71与筒体1同轴设置,且导流盘71由自身中轴线朝四周逐渐向排污部的方向弯曲,即导流盘71整体呈圆台状,并且导流盘71背向排污部的一面位于进风管的出风口处。当气体由进风管进入并由出风口吹出时,气体流动至导流盘71上,导流盘71对气体进行导引,使得气体更易产生旋流并朝排气组件5的方向流动,相较于直接让气体冲入筒体1内,让气体形成旋流可以增长气体与水的接触时间,从而提升气体中的粉尘与水的混合效果,有助于提升除尘的效果。
35.参照图2,导流盘71朝向排污部的一侧固定有旋转电机721,旋转电机721的输出轴贯穿导流盘71并朝排气组件5的方向延伸,且输出轴与筒体1同轴设置。输出轴远离集污部2的一端固定有连接支架722,连接支架722的主轴7221与输出轴同轴设置,连接支架722的主轴7221上呈放射状固定有若干延伸支架7222,延伸支架7222朝筒体1内壁的方向延伸。每个延伸支架7222远离连接支架722主轴7221的一端均固定有导流板73,若干导流板73以筒体1的中轴线为轴呈螺旋状布设在导流盘71与排气组件5之间,且导流板73与筒体1之间存在间距。当气体以旋流的形式朝排气组件5的方向流动时,导流板73对气体的旋转进行增强,使得气体在筒体1内进行更多的旋转,便于气体与水充分接触,有助于水与粉尘混合进行除尘。启动旋转电机721后,旋转电机721通过连接支架722驱动若干导流板73在筒体1内以筒
体1的中轴线为轴进行旋转,若干导流板73起到搅拌桨及风扇的功能,若干导流板73对气体及水进行搅拌,使得气体与水混合均匀有助于提升粉尘与水混合的效果,进而提升除尘效果。
36.参照图2,旋流组件7还包括插鞘74和调节板75,其中插鞘74固定在进气管4的管壁上并连通进气管4,而调节板75则插设在插鞘74内并通过螺栓可拆卸的固定在插鞘74内,调节板75可沿插鞘74的长度方向在插鞘74内移动,从而对伸入进气管4的调节板75的面积进行改变,进而改变了可供气体流通的进气管4的横截面积。当通入进气管4的气体流量为定值时,操作调节板75在插鞘74内滑动改变调节板75置于进气管4内的面积,从而对进气管4可供气体流通的横截面积进行调整,进而调整气体进入筒体1时的流速,可减少气体流速过慢难以在筒体1内形成旋流的情况,有助于增长气体与水的接触时间,以提升粉尘与水的混合效果,进而提升除尘的效果。
37.参照图2和3,在筒体1上连通有喷淋组件6,喷淋组件6位于进气管4与排气组件5之间。喷淋组件6包括高压水泵62、延伸管63及雾化喷头64,其中高压水泵62安装在集污箱3的侧壁上,高压水泵62的进水口连通有进水管61,高压水泵62的出水口则连通有延伸管63,延伸管63沿筒体1的高度方向延伸,延伸管63远离高压水泵62的一端安装有雾化喷头64,雾化喷头64的出水口置于筒体1内。将水由进水管61通入,水经高压水泵62增压后沿延伸管63涌入雾化喷头64内,水呈雾状喷洒至筒体1内,水以更加分散且更加均匀的形式进入筒体1内,而后气体旋流裹挟水雾在筒体1内流动,有助于让气体与水雾长时间的接触,气体中的粉尘与水雾混合后下落至集污部2内,而气体则向上流动并流入排气组件5内。这有利于提升粉尘与水的混合效果,从而提升对气体的除尘效果。
38.为减少雾化喷头64单方向喷洒水雾导致筒体1内水雾分布不平均的情况,在筒体1的内壁上环绕设置具有空腔的分水环65,分水环65位于进气管4与排气组件5之间。延伸管63远离高压水泵62的一端与分水环65相连通,水经高压水泵62加压后沿延伸管63流入分水环65内,分水环65使水分散。在分水环65上均匀地布设有至少两个雾化喷头64,雾化喷头64均与分水环65相连通,且雾化喷头64的出水口置于筒体1内。此结构将进水管61通入高压水泵62增压的一条水路分散且均匀的通过分水环65引入若干雾化喷头64内,而后由若干雾化喷头64朝筒体1内进行喷洒,在不增加高压水泵62与进水管61的情况下使得水雾的喷洒更加均匀,有助于提升粉尘与水的混合效果,从而提升对气体的除尘效果。
39.参照图1和图2,排气组件5包括排气筒51和排气管52,其中排气筒51与筒体1同轴设置。气体裹挟粉尘与水雾在筒体1内形成旋流,在康达效应作用下粉尘与水的混合物被甩向筒体1的内壁并流下,排气筒51的底部开设有连通筒体1与排气筒51的排气口511,且排气口511的尺寸小于排气筒51与筒体1的横截面积,这使得旋流中部的气体上升并穿过排气口511进入排气筒51内,而旋流外部的粉尘与水雾则被拦截在筒体1内。排气筒51上设有排气管52,排气管52沿排气筒51的切线方向连通在排气筒51的筒壁上,这方便形成旋流的气体进入排气筒51后由排气管52排出,且气体不易由排气口511再度回到筒体1内,可提升对气体除尘及收集的效率。
40.参照图2,集污部2包括集污斗21,集污斗21的上部环绕设置在筒体1上,集污斗21的下部则朝集污箱3的方向延伸,且集污斗21的横截面积朝筒体1的方向逐渐减小,集污斗21的下部连通有连接管22,连接管22远离集污斗21的一端则延伸至集污箱3内。混合了粉尘
的污水顺延筒体1的内壁流下,集污斗21则对污水进行收集,污水汇入集污斗21后从连接管22流入集污箱3内。一方面,集污斗21对沿筒体1的内壁流下的污水进行汇集并一并导入集污箱3内,减少污水中的粉尘残留在筒体1内的情况;另一方面,集污斗21在筒体1与集污箱3之间形成阻隔,使得污水进入集污箱3后水雾与粉尘不易回到筒体1内。
41.参照图2,集污箱3的外壁上连通有排污管8,且排污管8上设有控制排污管8通断的阀门9,打开阀门9即可将集污箱3内的污水从排污管8排出。集污箱3的底部设有导引板10,导引板10的周缘环绕固定在集污箱3的内壁上,且导引板10具有坡度,即导引板10远离排污管8的一端与集污箱3的底壁之间设有增高码11,故而导引板10朝远离排污管8的方向逐渐增高,此结构使得污水进入集污箱3后沿导引板10朝排污管8的方向流动,可减少污水残留在集污箱3内难以排出的情况。
4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高效湿式除尘器的实施原理为:将水通入进水管61内,水经高压水泵62增压后进入雾化喷头64,雾化喷头64将水雾化并喷入筒体1内。将混有粉尘的气体通过进气管4导入筒体1内,气体经过导流盘71后形成旋流,启动旋转电机721驱动导流板73增强气体旋流,形成旋流的气体裹挟水雾在筒体1内流动,气体中的粉尘与水雾混合下落,经集污部2汇集后流入集污箱3内,打开阀门9将污水由排污管8排出,气体则上升进入排气筒51并由排气管52排出得到收集。
4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