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泥强度提高用高效水泥粉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11194发布日期:2022-09-23 19:16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泥强度提高用高效水泥粉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粉磨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泥强度提高用高效水泥粉磨装置。


背景技术:

2.水泥粉磨是水泥制造的最后工序,也是耗电最多的工序。其主要功能在于将水泥熟料粉磨至适宜的粒度,形成一定的颗粒级配,增大其水化面积,加速水化速率,满足水泥浆体凝结,硬化要求。水泥磨粉会使用到磨粉机。
3.经过海量检索,发现公开号为cn214717399u,公开了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水泥粉磨装置,包括水泥粉磨机本体和底座,所述底座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滑动安装于第一凹槽的内部,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水泥粉磨机本体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支腿,所述支腿的一端固定插接于第二凹槽的内部,所述底座和支腿上均固定安装有耳座,两组所述耳座之间通过圆杆转动安装有液压杆本实用新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粉磨机的减震效果,使粉磨机工作过程更加平稳和安静,也减轻了对粉磨机内部零件的损伤,进而提高了粉磨机的使用寿命。
4.综上所述,现有的粉磨机不具备对输送原料流量控制功能和降低输料管输送效率的问题,粉磨机在使用的过程中,若粉磨机内部的原料过多,会导致粉磨不够彻底,若原料输送的少,会导致粉磨效率降低,并且原料输送直接通过输料管进行输送,与粉磨机连接段的输料管呈曲线型,对原料输送的过程中不够流畅,部分原料会滞留在输料管内壁,降低了对原料的输送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泥强度提高用高效水泥粉磨装置,具备控制原料输送量和助力原料输送的优点,解决了粉磨机不具备对输送原料流量控制和输料管输送原料效率低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泥强度提高用高效水泥粉磨装置,包括缓冲罐、控制筒、输料管、机体、振动板、电机、套筒和液压杆,所述机体一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内部设置有控制筒,所述控制筒上端设置有缓冲罐,所述控制筒下端设置有输料管,所述控制筒一侧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一端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外壁设置有等距部分的叶片,所述输料管内部设置有振动板,所述振动板与输料管之间弹性连接有等距分布的第二弹簧,所述输料管一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下方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套筒一侧外壁设置有连接块,所述套筒下端设置有冲击头,所述支撑板下端一侧设置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下端设置有橡胶板。
7.优选的,所述缓冲罐上端一侧设置有送料口。通过送料口将原料输送到缓冲罐内部。
8.优选的,所述电机外壁套接有机箱,所述机箱一端与控制筒相连接。通过机箱对电机进行安装,电机得到稳固,电机实现在控制筒一侧稳定的运作。
9.优选的,所述转轴一端转动插接于控制筒内部。转轴实现在控制筒内部稳定旋转。
10.优选的,所述振动板外壁套接有第一褶皱铁皮套,所述第一褶皱铁皮套一端与输料管相连接,所述输料管内部嵌入安装有第二褶皱铁皮套,所述振动板一端与第二褶皱铁皮套相连接。第一褶皱铁皮套与第二褶皱铁皮套均呈褶皱薄铁皮状,具备一定的收缩性,铁皮受到振动时会小幅度的收缩,在不收到巨力冲击下具备收缩后复位的特性,对振动板与输料管之间弹性连接的第二弹簧处的空间进行密封,避免原料对第二弹簧造成影响,同时第二褶皱铁皮套保障振动板贯穿输料管的一端得到有效密封的同时具备小幅度抖动的特性,第一褶皱铁皮第二褶皱铁皮都具备很好的强度,有效承受原料输送时的磨损。
11.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上下两端分别与连接板和套筒弹性连接。连接板和套筒实现弹性连接在一起。
12.优选的,所述输料管一端贯穿机体。输料管实现为机体内部输送原料。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控制筒与叶片,原料通过叶片对输送到控制筒内部的原料进行转动输送,通过电机带动叶片转动的速度,达到了对原料的流量进行控制的效果,缓冲罐则存储输送过多的原料,实现原料的有效存储,粉磨机在使用的过程中,若粉磨机内部的原料过多,会导致粉磨不够彻底,若原料输送的少,会导致粉磨效率降低,通过对原料的输送流量进行控制,保障粉磨机对原料最大程度的粉磨加工。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转动板与第二弹簧,转动板受到击打震动时,会通过第二弹簧震动,原料受到震动,达到了向下方滑落的效果,用于橡胶板与第二弹簧,橡胶板通过液压杆纵向移动对连接块挤压过程,套筒向下方移动,橡胶板超过极限挤压力弯曲通过连接块,套管则通过第一弹簧的自身弹力,受到拉升且结束受力时,带动冲击头反复击打转动板,转动板实现反复抖动,橡胶板通过压杆抬升时,同理对连接块抬升,对第一弹簧挤压,与粉磨机连接段的输料管呈曲线型,对原料输送的过程中不够流畅,避免部分原料会滞留在输料管内壁的问题,提高了了对原料的输送效率。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爆炸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罐主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罐俯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套筒主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第二弹簧主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缓冲罐;2、控制箱;3、输料管;4、机体;5、送料口;6、支撑板;7、振动板;8、转轴;9、叶片;10、电机;11、机箱;12、连接板;13、套筒;14、冲击头;15、第一弹簧;16、连接块;17、橡胶板;18、液压杆;19、第一褶皱铁皮套;20、第二褶皱铁皮套;21、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5.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26.实施例一
27.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水泥强度提高用高效水泥粉磨装置,包括缓冲罐1、控制筒2、输料管3、机体4、振动板7、电机10、套筒13和液压杆18,机体4一端设置有支撑板6,支撑板6内部设置有控制筒2,控制筒2上端设置有缓冲罐1,缓冲罐1上端一侧设置有送料口5,控制筒2下端设置有输料管3,输料管3一端贯穿机体4,控制筒2一侧设置有电机10,电机10外壁套接有机箱11,机箱11一端与控制筒2相连接,电机10一端设置有转轴8,转轴8外壁设置有等距部分的叶片9,转轴8一端转动插接于控制筒2内部。
28.基于实施例一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送料口5输送原料进入到缓冲罐1,电机10运作带动叶片9在控制筒2内部转动,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电机10的提供司空见惯,其均属于常规手段或者公知常识,在此就不再赘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其需要或者便利进行任意的选配,原料位于控制筒2上端两个叶片9之间,通过控制筒2下端开口时,原料得到输送,同时多余的原料得到缓冲罐1的拦截存储,保障机体4的对原料最合理的粉磨量。
29.实施例二
30.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水泥强度提高用高效水泥粉磨装置,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还包括:输料管3内部设置有振动板7,振动板7外壁套接有第一褶皱铁皮套19,第一褶皱铁皮套19一端与输料管3相连接,振动板7与输料管3之间弹性连接有等距分布的第二弹簧21,输料管3内部嵌入安装有第二褶皱铁皮套20,振动板7一端与第二褶皱铁皮套20相连接,输料管3一端设置有连接板12,连接板12下方设置有套筒13,套筒13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15,第一弹簧15上下两端分别与连接板12和套筒13弹性连接,套筒13一侧外壁设置有连接块16,套筒13下端设置有冲击头14,支撑板6下端一侧设置有液压杆18,液压杆18下端设置有橡胶板17。
31.本实施例中,通过原料输送到输料管3内部后,液压杆18带动橡胶板17挤压连接块16,液压杆18分为两个部分,连接块16受力对第一弹簧15拉升,橡胶板17通过连接块16时,第一弹簧15带动套筒13抖动,冲击头14反复击打振动板7,对振动板7上端的原料进行激振,原料实现向下方滑落,橡胶板17抬升时依旧对连接块16挤压,此时的第一弹簧15弹簧收缩,
橡胶板17通过连接块16,冲击头14重复之间动作,液压杆18带动橡胶板17做反复纵向移动,输料管3对原料的输送效率得到提升。
32.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