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液滴生成装置和微液滴生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63549发布日期:2022-10-28 23:5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微液滴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盖体、底座和多个微液滴芯片;所述盖体设有多个第一气道,所述第一气道贯穿所述盖体,所述微液滴芯片上设有至少一个槽组结构,所述槽组结构包括收集槽和多个物料槽,多个所述物料槽分别通过微流道与所述收集槽相连通;所述盖体盖设于所述底座,所述微液滴芯片位于所述底座和所述盖体之间,每一所述物料槽与所述盖体密封连接以形成第一容置腔体,每一所述槽组结构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一容置腔体与多个所述第一气道一一对应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液滴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还设有第二气道,所述第二气道贯穿所述盖体;所述收集槽与所述盖体密封连接以形成第二容置腔体,所述第二容置腔体与所述第二气道对应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液滴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压紧于所述微液滴芯片和所述盖体之间;所述第一密封件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和多个第二通孔,多个所述第一通孔分别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气道和对应的多个所述物料槽,多个所述第二通孔分别用于连通所述第二气道和多个所述收集槽。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液滴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道和所述第二气道均包括主气道和多个支气道,所述多个支气道并联连接于对应的所述主气道,所述第一气道的多个所述支气道与对应的多个所述物料槽一一对应相连通,所述第二气道的多个所述支气道与对应的多个所述收集槽一一对应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液滴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液滴芯片包括芯片主体和第二密封件,所述芯片主体具有相背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槽组结构设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设有导流槽,所述第二密封件贴附于所述第二侧面以与多个所述导流槽形成所述微流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液滴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设有过滤段,对应于所述过滤段的所述导流槽的槽底设有多个凸起结构,多个所述凸起结构呈至少一排设置,相邻所述凸起结构之间形成过滤通道。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液滴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组结构包括第一物料槽和第二物料槽,所述第一物料槽、所述第二物料槽和所述收集槽沿所述微液滴芯片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微流道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连接所述第二物料槽和所述收集槽,所述第一流道连接所述第一物料槽和所述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包括两个支流道,两个所述支流道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流道的两侧。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液滴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对应于所述微液滴芯片两端的位置分别设有插槽,所述微液滴芯片的两端分别对应插设于所述插槽内,至少一个所述插槽内设有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压紧于所述微液滴芯片的端部和所述插槽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液滴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10.一种微液滴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控制器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微液滴生成装置,所述压力控制器设有多个出气口,多个出气口与所述盖体上的多个气
道的进气口一一对应管路连通,所述压力控制器用于分别控制多个所述气道内的气压。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流控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微液滴生成装置和微液滴生成系统,所述微液滴生成装置包括:盖体、底座和多个微液滴芯片;所述盖体设有多个第一气道,所述第一气道贯穿所述盖体,所述微液滴芯片上设有至少一个槽组结构,所述槽组结构包括收集槽和多个物料槽,多个所述物料槽分别通过微流道与所述收集槽相连通;所述盖体盖设于所述底座,所述微液滴芯片位于所述底座和所述盖体之间,每一所述物料槽与所述盖体密封连接以形成第一容置腔体,每一所述槽组结构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一容置腔体与多个所述第一气道一一对应相连通。该微液滴生成装置可批量制备多组微液滴且操作简单。生成装置可批量制备多组微液滴且操作简单。生成装置可批量制备多组微液滴且操作简单。


技术研发人员:郑洪坤 刘敏 郭焕鹏 夏凯 鲁守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百迈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26
技术公布日:2022/10/27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