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剂容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91074发布日期:2022-09-30 23:13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试剂容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试剂容器组件,属于化学容器领域。


背景技术:

2.商品检验是指商品的产方、买方或者第三方在一定条件下,借助于某种手段和方法,按照合同、标准或国内外有关法律、法规、惯例,对商品的质量、规格、重量、数量、包装、安全及卫生等方面进行检查,并做出合格与否或通过验收与否的判定或为维护买卖双方合法权益,避免或解决各种风险损失和责任划分的争议,便于商品交接结算而出具各种有关证书的业务活动。
3.在检验过程中,检测试剂需要使用试剂瓶盛放,部分试剂需要避光盛放,所以一般会用棕色试剂瓶盛放,而棕色试剂瓶不能够通过肉眼观察瓶内的试剂的余量。并且大量使用的常用试剂,一般会使用大容量的试剂瓶盛放(一般为2500毫升至4000毫升容量)。为了保证试剂瓶在检测台上的稳定性,会将大容量试剂瓶放置在底座内,这样就更加不容易观察试剂瓶内的试剂余量。在检测过程中,如果对于样品的检测进行到某一步骤,而需要的试剂在试剂瓶内余量不足时,需要去领用试剂并进行灌注,会耽误大量的时间,如果时间过长,此步骤之前的检测可能会作废(由于氧化时间过长等不可控的因素),需要重新进行,影响检测效果,并且会造成样品、试剂的浪费,如果只有少量的样品,可能在样品浪费后无法进行重新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棕色试剂瓶内的试剂不方便观察余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试剂容器组件,可以在试剂瓶内试剂余量较少时进行提醒。
5.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试剂容器组件,包括底座和试剂瓶;所述底座为两端封闭的圆柱型筒体;所述底座的上端面处构建有上部内筒一,上部内筒一为上端开口且下端封闭的圆柱形筒体,上部内筒一的上端开口设置于底座的上端面,上部内筒一与底座一体成型且向底座内部凹陷;所述试剂瓶的下端插接于所述上部内筒一内;所述上部内筒一内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平行于上部内筒一的内部底端面设置,支撑板在上部内筒一内部沿上部内筒一的轴向移动;所述试剂瓶的下端放置于支撑板上;所述上部内筒一的底端面设置有支撑滑道,支撑滑道的下端连接有下部内筒二,上部内筒一、支撑滑道、下部内筒二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并依次连通;所述支撑滑道内插接有滑动柱,滑动柱与支撑滑道滑动连接,滑动柱的上端与支撑板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下部内筒二的下端开口内连接有封堵塞,下部内筒二内设置有弹簧和压片,压片套接于滑动柱的下端并与滑动柱固定,压片的侧表面与下部内筒二内侧壁间隔设置;所述弹簧位于压片与封堵塞之间,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压片与封堵塞接触。
6.优化的,上述一种试剂容器组件,上部内筒一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两个接触触点,两个接触触点在上部内筒一的内壁上相对设置;所述支撑板的侧壁上设置有导电金属圈,导
电金属圈沿支撑板的侧壁环面呈环形设置并与支撑板相对固定;所述导电金属圈与两个接触触点配合设置;所述底座内设置有蜂鸣报警电路,两个接触触点串联于蜂鸣报警电路的电源电路中。
7.优化的,上述一种试剂容器组件,封堵塞的形状与下部内筒二配合设置,封堵塞的侧表面设置外螺纹,下部内筒二的内侧壁下段设置内螺纹,封堵塞与下部内筒二内侧壁下段螺纹连接;压片的外径大于支撑滑道的内径并小于下部内筒二的内径。
8.优化的,上述一种试剂容器组件,导电金属圈由导电金属条折弯为环形,导电金属条的横截面为弧形且弧形开口朝向支撑板的侧壁设置;所述接触触点的端部突出于上部内筒一的内侧壁。
9.优化的,上述一种试剂容器组件,导电金属圈的导电金属条为弹性金属,导电金属条的横截面为弧形,导电金属圈设置为突出于支撑板的环形侧表面,导电金属圈的环形侧表面距离上部内筒一内侧壁的最小距离小于支撑板的环形侧表面距离上部内筒一内侧壁距离。
10.优化的,上述一种试剂容器组件,两个接触触点的端部突出于上部内筒一的内侧壁,导电金属圈与上部内筒一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隙,电金属圈与上部内筒一内侧壁之间的间隙小于接触触点端部突出于上部内筒一内侧壁的长度,当导电金属圈随支撑板移动后,导电金属圈与两个接触触点接触。
11.优化的,上述一种试剂容器组件,底座的下端套接有环形的下部固定座,下部固定座与底座螺纹连接。
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3.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当试剂瓶内的注满试剂时,试剂瓶下压支撑板,使得导电金属圈和两个接触触点脱离接触,蜂鸣器的电路不导通。当试剂瓶内的试剂较少时,弹簧受到的压力减少并逐步推动压片、滑动柱、支撑板上升,导电金属圈和两个接触触点接触并使得蜂鸣器的电路导通进行报警,提醒需要加注试剂。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避免试剂瓶内试剂过少。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技术中试剂瓶注满时底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技术中试剂瓶需要加注时底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技术中,封堵塞调整后,试剂瓶注满时底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技术中,封堵塞调整后,试剂瓶需要加注时底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图2的a-a剖视图;
19.图6本技术中支撑板与导电金属圈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点。
21.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试剂容器组件,包括底座1和试剂瓶2;所述底座1为两端封闭的圆柱型筒体,底座1的上端面处构建有上部内筒一3,上部内筒一3为上端开口且下端封闭的圆柱形筒体,上部内筒一3的上端开口设置于底座1的上端面,上部内筒一3与底
座1一体成型且向底座1内部凹陷;所述试剂瓶2的下端插接于所述上部内筒一3内;所述上部内筒一3内设置有支撑板4,支撑板4平行于上部内筒一3的内部底端面设置,支撑板4在上部内筒一3内部沿上部内筒一3的轴向移动;所述试剂瓶2的下端放置于支撑板4上。
22.此实施例中,上部内筒一3采用圆柱形的槽体,支撑板4采用与上部内筒一3配合设置的圆形片。试剂瓶2在放置于上部内筒一3内以后,其上端可以突出于上部内筒一3的上端开口。由于试剂瓶2放置于底座1的上部内筒一3内,为了方便从试剂瓶2内取用试剂,可以在试剂瓶2的上端瓶口内设置带有滴管的滴瓶塞子,滴管的下端可以设置的较长以便于滴管下端直插瓶底,带有滴管的滴瓶塞子可以采用祁阳县欧亚玻璃仪器有限公司的高硼硅料滴瓶塞子。
23.所述上部内筒一3的底端面设置有支撑滑道5,支撑滑道5的下端连接有下部内筒二6,上部内筒一3、支撑滑道5、下部内筒二6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并依次连通。
24.下部内筒二6为下端开口且上端封闭的圆柱形筒体,支撑滑道5为圆管状。下部内筒二6的下端开口位于底座1的下表面,上部内筒一3的上端开口位于底座1的上表面,支撑滑道5构建于上部内筒一3、下部内筒二6之间并与上部内筒一3、下部内筒二6共轴设置;支撑滑道5的两端开口分别位于上部内筒一3的内部下端面和下部内筒二6的内部上端面,支撑滑道5将上部内筒一3、下部内筒二6内部连通。支撑滑道5的内径小于上部内筒一3、下部内筒二6的内径。
25.支撑滑道5内插接有滑动柱7,滑动柱7与支撑滑道5滑动连接,滑动柱7的上端与支撑板4下表面固定连接。
26.滑动柱7与支撑板4可以采用耐磨尼龙一体成型的形式。滑动柱7与支撑滑道5内壁滑动接触,为了减少摩擦的影响并减少滑动柱7的表面可以涂敷润滑脂,以减少磨损并减少滑动阻力。
27.所述下部内筒二6的下端开口内连接有封堵塞8,下部内筒二6内设置有弹簧9和压片10,压片10套接于滑动柱7的下端并与滑动柱7固定,压片10的侧表面与下部内筒二6内侧壁间隔设置;所述弹簧9位于压片10与封堵塞8之间,弹簧9的两端分别与压片10与封堵塞8接触。
28.封堵塞8的形状与下部内筒二6配合设置,封堵塞8的侧表面设置外螺纹,下部内筒二6的内侧壁下段设置内螺纹,封堵塞8与下部内筒二6内侧壁下段螺纹连接。压片10的外径大于支撑滑道5的内径并小于下部内筒二6的内径。压片10用于向下挤压弹簧9,并且压片10可以防止滑动柱7由上部从支撑滑道5上端脱离支撑滑道5,在一定范围内保持滑动柱7的位置。
29.所述上部内筒一3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两个接触触点11,两个接触触点11在上部内筒一3的内壁上相对设置;所述支撑板4的侧壁上设置有导电金属圈12,导电金属圈12沿支撑板4的侧壁环面呈环形设置并与支撑板4相对固定;所述导电金属圈12与两个接触触点11配合设置;所述底座1内设置有蜂鸣报警电路,两个接触触点11串联于蜂鸣报警电路的电源电路中。
30.此时实例中,设置了导电金属圈12和两个接触触点11,导电金属圈12随支撑板4在上部内筒一3内沿上部内筒一3的轴向滑动。为了安装接触触点11,可以在上部内筒一3侧壁上设置两个通孔,两个通孔可以共轴设置,两个通孔位于上部内筒一3内壁上的开口正对。
接触触点11设置为圆柱形并在接触触点11的圆柱形侧表面上设置外螺纹,上部内筒一3侧壁的两个通孔的内壁设置内螺纹,接触触点11安装于通孔内并与通孔螺纹连接,这样可以将接触触点11与上部内筒一3固定。
31.为了方便安装接触触点11的安装,此实施例中将封闭底座1底部的下部盖板设置为可拆卸的形式。下部盖板设置为圆环型的板,下部盖板上设置有圆筒形的连接筒,连接筒垂直固定于下部盖板上,底座1下端内侧面设置有内螺纹,连接筒的筒型侧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连接筒的外螺纹与底座1下端内侧面的内螺纹螺纹连接,从而将下部盖板与底座1下端的开口连接。
32.下部内筒二6的开口端套接有固定筒,下部内筒二6的开口端与固定筒滑动插接,固定筒垂直固定于下部盖板上。下部内筒二6的开口端正对下部盖板的中部的孔。
33.所述导电金属圈12由导电金属条折弯为环形,导电金属条的横截面为弧形且弧形开口朝向支撑板4的侧壁设置。接触触点11的端部突出于上部内筒一3的内侧壁。
34.此实施例中,支撑板4在上部内筒一3内沿上部内筒一3的轴线移动,并在支撑板4的侧部移动至接触触点11处时,导电金属圈12与两个接触触点11接触,使得两个接触触点11之间导通。
35.导电金属圈12的导电金属条为弹性金属。导电金属条的横截面为弧形,即垂直于导电金属条长度延伸方向的截面为弧形,这使得导电金属条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和弹性恢复力。并且可以将导电金属圈12设置为突出于支撑板4的环形侧表面,即导电金属圈12的环形侧表面距离上部内筒一3内侧壁的最小距离小于支撑板4的环形侧表面距离上部内筒一3内侧壁距离。
36.而两个接触触点11的端部突出于上部内筒一3的内侧壁,导电金属圈12与上部内筒一3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隙,电金属圈12与上部内筒一3内侧壁之间的间隙小于接触触点11端部突出于上部内筒一3内侧壁的长度,当导电金属圈12随支撑板4移动后,导电金属圈12可以与两个接触触点11接触。
37.当试剂瓶2放置在支撑板4上,且支撑板4位于两个接触触点11的上方时。操作者下压试剂瓶2,试剂瓶2受到向下的压力后推动支撑板4,推动支撑板4带动导电金属圈12从上方向下移动后,导电金属圈12与两个接触触点11接触。当支撑板4位于两个接触触点11的下方且支撑板4向上移动后,导电金属圈12从两个接触触点11的下方向上移动后与两个接触触点11接触。
38.蜂鸣报警电路包括蜂鸣器、取电插头导线,取电插头导线为双股电源线,蜂鸣器采用无开关的型号,蜂鸣器在其两个电源端接电后即可鸣叫。蜂鸣器的其中一个电源端与其中一个接触触点11通过导线电连接,另一个接触触点11通过导线与取电插头导线的其中一股电源线电连接;蜂鸣器的另一个电源端通过导线与取电插头导线另一股电源线电连接。当两个接触触点11导通后,蜂鸣器就会鸣叫。
39.所述底座1的下端套接有环形的下部固定座15,下部固定座15与底座1螺纹连接。
40.为了在转动封堵塞8时,弹簧9不会跟随转动,可以在封堵塞8与弹簧9之间设置一个金属片,金属片可以与弹簧9的端部焊接固定,并且金属片与封堵塞8端部接触,为了减少摩擦,可以在金属片与封堵塞8接触的表面上涂润滑脂。
41.此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使用过程为:
42.在最初使用时,需要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底座1内的结构进行校订。在校订时,需要尽量保持底座1的轴线竖直。在校订前,将支撑板4下压使其与上部内筒一3的内部底端面接触,并用手按压保持支撑板4的位置。
43.将底座1下端的下部盖板拆下,从底座1的下部开口处伸手进入底座1内转动接触触点11,使得接触触点11的端部突出于上部内筒一3的内侧面。减少支撑板4的按压力度,使其向上部内筒一3的开口端移动。在支撑板4此时的移动过程中,接触触点11的端部卡在导电金属圈12的弧形侧表面上且不与支撑板4接触,使得接触触点11能够阻挡支撑板4继续向上部内筒一3的开口端移动,说明接触触点11的端部突出于上部内筒一3的内侧面的长度合适。
44.正式校订开始,转动封堵塞8,将封堵塞8向下部内筒二6内部上端移动并挤压弹簧9的端部,直至弹簧9被完全压缩。为了方便转动封堵塞8,可以在封堵塞8的端部表面上构建适合六角扳手等工具插入并扳动封堵塞8的槽。
45.然后将试剂瓶2放置在支撑板4上,由于此时弹簧9被完全压缩,试剂瓶2不会将支撑板4继续向下压缩。
46.如果想要试剂瓶2内剩余大约100毫升试剂时进行报警,则此时向试剂瓶2内加入100毫升试剂,试剂为试剂瓶2要盛放的试剂种类。将取电插头插入插座取电,转动封堵塞8,使封堵塞8向下部内筒二6的开口端移动,初始弹簧9在其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恢复,弹簧9、压片10、滑动柱7、支撑板4及支撑板4上的试剂瓶2均向下部内筒二6的开口端移动,直至支撑板4上的导电金属圈12脱离与两个接触触点11的接触,此时从上部内筒一3的开口端进行观察,并且在蜂鸣器的蜂鸣声停止时说明导电金属圈12脱离与两个接触触点11的接触。保持底座1的轴线竖直状态一两分钟,观察弹簧9是否再次将滑动柱7、支撑板4顶起,如果一两分钟后弹簧9没有再次支撑滑动柱7、支撑板4上升且导电金属圈12保持与两个接触触点11的脱离状态。
47.转动封堵塞8向下部内筒二6的上端方向移动,封堵塞8推动弹簧9、压片10、滑动柱7、支撑板4向底座1上端方向移动,直至导电金属圈12与两个接触触点11接触。
48.将底座1的轴线保持竖直状态,再次向试剂瓶2内加注100毫升试剂,此时因为加入的100毫升的试剂的重量的影响,使得弹簧9被压缩,导电金属圈12脱离与两个接触触点11的接触。分多次从试剂瓶2内取出试剂,直至
49.试剂瓶2内剩余100毫升试剂,蜂鸣器应该响起,如果蜂鸣器此时未响起,则重复进行正式校订开始后的过程,直至蜂鸣器在试剂瓶2内剩余100毫升试剂时响起。应该注意的是,由于使用滴管等工具从试剂瓶2内取液体的量会有误差,所以可能校订后也会存在报警量的误差,使用者只要校订至自己能接受的误差时即可。
50.完成校订后,向试剂瓶2内灌注试剂,在使用过程中,试剂瓶2内大约剩余100毫升试剂时,蜂鸣器即会响起,此时就要再加注试剂即可。
51.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