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形纺粘驻极滤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02781发布日期:2023-01-13 02:05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异形纺粘驻极滤材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驻极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异形纺粘驻极滤材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环境的日益变化和居民生活水平以及健康意识地逐步提高,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空气过滤器、室内空气净化器、空调、口罩等已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用品。
3.这些用品中大都需要用到纺粘驻极滤材结构,而目前市面上常见纺粘驻极滤材结构具有单层结构,产品强力低,拉扯易变性,严重影响到下游厂商的上机适应性。此外,现有的纺粘驻极滤材结构还存在蓬松度不够、过滤效率低以及过滤阻力大等缺陷,因此,急需提供一种兼具高过滤效率、低过滤阻力以及高的力学性能的纺粘驻极滤材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异形纺粘驻极滤材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异形纺粘驻极滤材结构,所述异形纺粘驻极滤材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异形截面纺粘层、加强筋层和第二异形截面纺粘层。
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异形截面纺粘层的厚度为0.1-10mm。
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异形截面纺粘层的克重为5-500g/m2。
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异形截面纺粘层为三维网状结构。
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异形截面纺粘层的密实度为5-20%。
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异形截面纺粘层包括多个第一异形截面纺粘纤维单元,各所述第一异形截面纺粘纤维单元的截面为非圆形;所述第一异形截面纺粘纤维单元外接圆直径为1-100μm。
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筋层的厚度为0.1-5mm。
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筋层的材质选自格栅,纤维长丝、非织造布中的一种。
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异形截面纺粘层的厚度为0.1-10mm。
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异形截面纺粘层的克重为5-500g/m2。
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异形截面纺粘层为三维网状结构。
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异形截面纺粘层的密实度为5-20%。
1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异形截面纺粘层包括多个第二异形截面纺粘纤维单元,各所述第二异形截面纺粘纤维单元的截面为非圆形;所述第二异形截面纺粘纤维单元外接圆直径为1-100μm。
1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异形截面纺粘层与加强筋层之间设有抗菌
层。
1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异形截面纺粘层与加强筋层之间设有抗菌层。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异形纺粘驻极滤材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本技术的异形纺粘驻极滤材结构,通过加强筋层对第一异形截面纺粘层以及第二异形截面纺粘层进行加固。本技术的第一异形截面纺粘层和第二异形截面纺粘层将高聚物驻极体蓬松纺粘长丝非织造布经针刺作用打开轧点的同时纵向形成纤维销钉加固纤网,经高压驻极电晕注入电荷,在低过滤阻力的同时具有多段较高过滤效率。综上,本技术的异形纺粘驻极滤材结构具有好的过滤效率、低的过滤阻力以及高的力学性能,例如具有良好的纵向拉伸强力、纵向伸长率、横向拉伸强力、横向伸长率等。此外,本技术的异形纺粘驻极滤材结构还具有好的抗菌性能。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异形纺粘驻极滤材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异形纺粘驻极滤材结构中加强筋层为格栅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异形纺粘驻极滤材结构中第一异形截面纺粘纤维单元或第二异形截面纺粘纤维单元为三叶形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异形纺粘驻极滤材结构中第一异形截面纺粘纤维单元或第二异形截面纺粘纤维单元为骨形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异形纺粘驻极滤材结构中第一异形截面纺粘纤维单元或第二异形截面纺粘纤维单元为y形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异形纺粘驻极滤材结构中第一异形截面纺粘纤维单元或第二异形截面纺粘纤维单元的截面为三角形的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异形纺粘驻极滤材结构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异形纺粘驻极滤材结构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0.图中:
[0031]1ꢀꢀꢀꢀꢀꢀꢀꢀꢀꢀꢀꢀꢀꢀꢀꢀꢀ
第一异形截面纺粘层
[0032]
11
ꢀꢀꢀꢀꢀꢀꢀꢀꢀꢀꢀꢀꢀꢀꢀꢀ
第一异形截面纺粘纤维单元
[0033]2ꢀꢀꢀꢀꢀꢀꢀꢀꢀꢀꢀꢀꢀꢀꢀꢀꢀ
加强筋层
[0034]3ꢀꢀꢀꢀꢀꢀꢀꢀꢀꢀꢀꢀꢀꢀꢀꢀꢀ
第二异形截面纺粘层
[0035]
31
ꢀꢀꢀꢀꢀꢀꢀꢀꢀꢀꢀꢀꢀꢀꢀꢀ
第二异形截面纺粘纤维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7]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8]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9]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异形纺粘驻极滤材结构,所述异形纺粘驻极滤材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异形截面纺粘层1、加强筋层2和第二异形截面纺粘层3。
[0040]
本技术所提供的异形纺粘驻极滤材结构中,第一异形截面纺粘层1是将高聚物驻极体蓬松纺粘长丝非织造布经针刺作用打开轧点的同时纵向形成纤维销钉加固纤网,经高压驻极电晕注入电荷制备获得,在低过滤阻力的同时具有多段较高过滤效率。
[0041]
本技术的第一异形截面纺粘层1中,所述第一异形截面纺粘层1的厚度例如可以为0.1-10mm。优选为1-5mm。更具体的,所述第一异形截面纺粘层1的厚度还可以为0.1-1mm、5~10mm等。
[0042]
本技术的第一异形截面纺粘层1中,所述第一异形截面纺粘层1的克重为5-500g/m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异形截面纺粘层1的克重例如还可以为5-50g/m2、50-100g/m2、100-200g/m2、200-300g/m2、300-400g/m2、或400-500g/m2等。
[0043]
本技术的第一异形截面纺粘层1中,如图1,所述第一异形截面纺粘层1为三维网状结构。三维网状结构的优点是形成蓬松的立体结构,容尘量高,非织造布阻力低。
[0044]
本技术的第一异形截面纺粘层1中,所述第一异形截面纺粘层1的密实度为5-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异形截面纺粘层1的密实度还可以为5-10%、10-15%、或15-20%等。
[0045]
本技术的第一异形截面纺粘层1中,所述第一异形截面纺粘层1包括多个第一异形截面纺粘纤维单元11,各所述第一异形截面纺粘纤维单元11的截面为非圆形。非圆形例如可以是三叶形(如图3的截面)、y形(如图5的截面)、三角形(如图6的截面)、骨形(如图4的截面)、t型等形状。
[0046]
本技术的第一异形截面纺粘层1中,第一异形截面纺粘纤维单元11的外接圆直径为1-100μm。在一些实施例中,直径例如还可以为1-10μm、10-30μm、30-50μm、50-80μm、或80-100μm等。其中,外接圆是指与多边形各顶点都相交的圆叫做多边形的外接圆。例如截面为三角形时,三角形的外接圆圆心是任意两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0047]
本技术所提供的异形纺粘驻极滤材结构中,所述加强筋层2的作用是提高强力,形成稳定的非织造结构,同时将额外的功能如抗菌防霉赋予驻极材料中。
[0048]
本技术的加强筋层2中,所述加强筋层2的厚度为0.1-5m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层2的厚度还可以为0.1-1mm、1-2mm、2-3mm、3-4mm、或4-5mm等。
[0049]
本技术的加强筋层2中,如图3~5,所述加强筋层2的材质选自格栅、纤维长丝、非织造布中的一种。格栅结构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格栅的材质例如可以是塑料。
[0050]
本技术所提供的异形纺粘驻极滤材结构中,第二异形截面纺粘层3是将高聚物驻极体蓬松纺粘长丝无纺布经针刺作用打开轧点的同时纵向形成纤维销钉加固纤网,经高压驻极电晕注入电荷,在低过滤阻力的同时具有多段较高过滤效率。
[0051]
本技术所提供的异形纺粘驻极滤材结构中,所述第二异形截面纺粘层3的厚度为0.1-10mm。优选为1-5mm。更具体的,所述第二异形截面纺粘层1的厚度还可以为0.1-1mm、5~10mm等。
[0052]
本技术所提供的异形纺粘驻极滤材结构中,所述第二异形截面纺粘层3的克重为5-500g/m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异形截面纺粘层3的克重例如还可以为5-50g/m2、50-100g/m2、100-200g/m2、200-300g/m2、300-400g/m2、或400-500g/m2等。
[0053]
本技术所提供的异形纺粘驻极滤材结构中,如图1,所述第二异形截面纺粘层3为三维网状结构。三维网状结构的优点是形成蓬松的立体结构,容尘量高,非织造布阻力低。
[0054]
本技术第二异形截面纺粘层3中,所述第二异形截面纺粘层3的密实度为5-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异形截面纺粘层1的密实度还可以为5-10%、10-15%、或15-20%等。
[0055]
本技术第二异形截面纺粘层3中,所述第二异形截面纺粘层3包括多个第二异形截面纺粘纤维单元31,各所述第二异形截面纺粘纤维单元的31截面为非圆形;非圆形例如可以是三叶形(如图3的截面)、y形(如图5的截面)、三角形(如图6的截面)、骨形(如图4的截面)、t型形状。
[0056]
本技术第二异形截面纺粘层3中,所述第二异形截面纺粘纤维单元31的外接圆直径为1-100μm。在一些实施例中,直径例如还可以为1-10μm、10-30μm、30-50μm、50-80μm、或80-100μm等。其中,外接圆是指与多边形各顶点都相交的圆叫做多边形的外接圆。例如截面为三角形时,三角形的外接圆圆心是任意两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0057]
本技术所提供的异形纺粘驻极滤材结构中,如图7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异形截面纺粘层1与加强筋层2之间设有抗菌层4;
[0058]
本技术所提供的异形纺粘驻极滤材结构中,如图8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异形截面纺粘层3与加强筋层2之间设有抗菌层4。
[0059]
实施例1
[0060]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异形纺粘驻极滤材结构包括第一异形截面纺粘层1、加强筋层2和第二异形截面纺粘层3。
[0061]
第一异形截面纺粘层1的厚度为0.33mm,克重为32g/m2,密实度为10%,该第一异形截面纺粘层1选取y形截面纺粘非织造布。
[0062]
加强筋层2为10gsm纺粘非织造布基布,选自上海精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双s纺粘非织造布。
[0063]
第二异形截面纺粘层3的厚度为0.38mm,克重为32g/m2,密实度为8%,第二异形截面选取选取同第一异形纤维截面非织造布。上述三层结构通过针刺处理后固结在一起,经过电晕驻极处理后形成异形纺粘驻极过滤材料。
[0064]
根据前述方法测试本实施例提供的异形纺粘驻极滤材结构的过滤效率,阻力,纵向拉伸强力、纵向伸长率、横向拉伸强力、横向伸长率如表1。
[0065]
实施例2
[0066]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异形纺粘驻极滤材结构包括第一异形截面纺粘层1、抗菌层4、加强筋层2和第二异形截面纺粘层3。
[0067]
第一异形截面纺粘层1的厚度为0.44mm,克重为40g/m2,密实度为15%,该第一异形截面纺粘层1为截面为y形形状构造。
[0068]
抗菌层4为含季铵盐浸涂处理的10g/m2纺粘非织造布,选自上海精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双s纺粘非织造布。
[0069]
加强筋层2为10mm孔径聚乙烯编织网,选自业勤防雹网。
[0070]
第二异形截面纺粘层3的厚度为1.2mm,克重为75g/m2,密实度为5%,该异形截面为橘瓣型形状构造。
[0071]
根据前述方法测试本实施例提供的异形纺粘驻极滤材结构的过滤效率,阻力,纵向拉伸强力、纵向伸长率、横向拉伸强力、横向伸长率、抗菌性能如表1。
[0072]
表1
[0073][0074]
测试方法:过滤性能除特别标注说明之外,其测试条件均为:8130a、32l/min0.3um-nacl,厚度测试条件:数字式织物厚度仪、测试压力125cn、压脚面积2500mm2;
[0075]
拉伸性能测试条件:50mm
×
75mm(隔距),300mm/m;抗菌测试:jis l1902-2015纺织品的抗菌活性和效果验证。
[0076]
综上,本技术的异形纺粘驻极滤材结构,通过加强筋层对第一异形截面纺粘层以及第二异形截面纺粘层进行加固。本技术的第一异形截面纺粘层和第二异形截面纺粘层将高聚物驻极体蓬松纺粘长丝非织造布经针刺作用打开轧点的同时纵向形成纤维销钉加固纤网,经高压驻极电晕注入电荷,在低过滤阻力的同时具有多段较高过滤效率。综上,本技术的异形纺粘驻极滤材结构具有好的过滤效率、低的过滤阻力以及高的力学性能,例如具有良好的纵向拉伸强力、纵向伸长率、横向拉伸强力、横向伸长率等。此外,本技术的异形纺粘驻极滤材结构还具有好的抗菌性能。
[0077]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