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吸附塔高纯度制氮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31097发布日期:2023-03-04 00:26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吸附塔高纯度制氮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氮机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吸附塔高纯度制氮机。


背景技术:

2.制氮机是按变压吸附技术设计、制造的氮气制取设备。制氮机以优质进口碳分子筛(cms) 为吸附剂,采用常温下变压吸附原理(psa)分离空气制取高纯度的氮气。通常使用两吸附塔并联,由进口plc控制进口气动阀自动运行,交替进行加压吸附和解压再生,完成氮氧分离,获得所需高纯度的氮气。现有的制氮机制成的氮气纯度不高,大多为90%左右。
3.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多吸附塔高纯度制氮机。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吸附塔高纯度制氮机,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制氮机制氮纯度不高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多吸附塔高纯度制氮机,包括湿储罐、吸附塔系统、缓冲罐、储气罐、连接在湿储罐上的进气管、连接湿储罐和吸附塔系统的第一导气主路、连接吸附塔系统和缓冲罐的第二导气主路、连接缓冲罐与储气罐的第三导气主路和设置在储气罐上的出气。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活性炭高效除油器,所述吸附塔系统包括、一号吸附塔、二号吸附塔、三号吸附塔和四号吸附塔,所述一号吸附塔下端和第一导气主路连接,所述二号吸附塔下端和第一导气主路连接,所述一号吸附塔上端和三号吸附塔下端连接,所述二号吸附塔下端和四号吸附塔下端连接,所述一号吸附塔上端和第二导气主路连接,所述四号吸附塔上端和第二导气主路连接。
7.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三导气主路上依次设置有一号截止阀、一号流量计和二号截止阀,所述第三导气主路上还设置有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支管与第三导气主路的连接处设置在一号流量计的下游,所述第一支管上设置有三号截止阀。
8.进一步的是:所述三号吸附塔下端设置有第二支管,所述第二支管与一号吸附塔下端连接,所述第二支管上设置有二号气动阀和二号均压阀,所述二号气动阀设置在第二支管的上端,所述二号均压阀设置在第二支管的下端,所述第二支管的气路流向为上端流向下端。
9.进一步的是:所述四号吸附塔下端设置有第三支管,所述第三支管与二号西吸附塔下端连接,所述第三支管上设置有三号气动阀和三号均压阀,所述三号气动阀设置在第三支管的上端,所述三号均压阀设置在第三支管的下端,所述第三支管的气流流向为上端流向下端。
10.进一步的是:所述三号吸附塔和四号吸附塔上端设置有第四支管,所述第四支管上设置有四号气动阀和四号均压阀。
11.进一步的是:所述一号吸附塔和第一导气主路之间、所述二号吸附塔和第一导气
主路之间均设置有一号气动阀,所述第一导气主路上还设置有进气总阀,所述进气总阀设置在一号气动阀的上游。
12.进一步的是:所述三号吸附塔和第二导气主路之间、所述四号吸附塔和第三导气主路之间均设置有五号气动阀。
13.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氧气导出管,所述一号吸附塔下端和氧气导出管之间、二号吸附塔下端和氧气导出管之间均设置有六号气动阀。
14.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5.1、通过设置一号吸附塔、二号吸附塔、三号吸附塔和四号吸附塔形成多吸附塔结构,一号吸附塔和二号吸附塔对氮氧混合气体经过分离后,三号吸附塔7和四号吸附塔对经过一号吸附塔和二号吸附塔分离后的气体再次分离,能够有效的提高氮气的纯度,使得氮气的纯度达到99.99%。
16.2、设置二号气动阀和二号均压阀能够有效的使得一号吸附塔和三号吸附塔中的气体保持均衡,使得一号吸附塔和三号吸附塔在进行氮氧分离时更加的节能。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铝多吸附塔高纯度制氮机的工艺流程图。
18.图2为图1旋转0
°
的示意图。
19.图中标记为:1、湿储罐;3、缓冲罐;4、储气罐;5、一号吸附塔;6、二号吸附塔;7、三号吸附塔;8、四号吸附塔;9、一号截止阀;10、一号流量计;11、二号截止阀;12、三号截止阀;13、二号气动阀;14、二号均压阀;15、三号气动阀;16、三号均压阀;17、四号气动阀;18、四号均压阀;19、一号气动阀;20、进气总阀;21、六号气动阀;22、氧气导出管;23、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2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3.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多吸附塔高纯度制氮机,包括湿储罐 1、吸附塔系统、缓冲罐3、储气罐4、连接在湿储罐1上的进气管、连接湿储罐1和吸附塔系统的第一导气主路、连接吸附塔系统和缓冲罐3的第二导气主路、连接缓冲罐3与储气罐 4的第三导气主路和设置在储气罐4上的出气管。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活性炭高效除油器,
所述吸附塔系统包括、一号吸附塔5、二号吸附塔6、三号吸附塔7和四号吸附塔8,所述一号吸附塔5下端和第一导气主路连接,所述二号吸附塔下端和第一导气主路连接,所述一号吸附塔5上端和三号吸附塔7下端连接,所述二号吸附塔6下端和四号吸附塔8下端连接,所述一号吸附塔5上端和第二导气主路连接,所述四号吸附塔8上端和第二导气主路连接。
24.需说明的是,还包括控制系统23。控制系统23控制各个阀门开启或关闭。控制各个吸附塔工作。
25.实际使用时,氮氧混合气体经过活性炭高效除油器除去杂质,随后通过进气管流向湿储罐1,经过第一导气主路流向吸附塔系统,此时氮氧混合气体分为一路从一号吸附塔5流向三号吸附塔7,另一路从二号吸附塔6流向四号吸附塔8,在一号吸附塔5、二号吸附塔6、三号吸附塔7和四号吸附塔8中完成氮氧的分离,经过分离出的氮气通过第二导气主路流向缓冲罐3,随后经过第三导气主路流向储气罐4,经过出气管流出。
26.上述设计中,通过设置一号吸附塔5、二号吸附塔6、三号吸附塔7和四号吸附塔8形成多吸附塔结构,一号吸附塔5和二号吸附塔6对氮氧混合气体经过分离后,三号吸附塔7和四号吸附塔8对经过一号吸附塔5和二号吸附塔6分离后的气体再次分离,能够有效的提高氮气的纯度,使得氮气的纯度达到99.99%。
27.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三导气主路上依次设置有一号截止阀9、一号流量计10和二号截止阀11,所述第三导气主路上还设置有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支管与第三导气主路的连接处设置在一号流量计10的下游,所述第一支管上设置有三号截止阀12。
28.实际使用时,一号截止阀9和二号截止阀11开启,三号截止阀12关闭,使得缓冲罐3 中的气体经过第三导气主路流向储气罐4。在第三导气主路的纯度不合格时,三号截止阀12 开启,一号截止阀9和二号截止阀11关闭,使得不合格的氮气经过第一支管排出。
29.上述设计中,能够有效的保证对储气罐4中氮气的纯度。
30.进一步的是:所述三号吸附塔7下端设置有第二支管,所述第二支管与一号吸附塔5下端连接,所述第二支管上设置有二号气动阀13和二号均压阀14,所述二号气动阀13设置在第二支管的上端,所述二号均压阀14设置在第二支管的下端,所述第二支管的气路流向为上端流向下端。
31.实际使用时,当一号吸附塔5和三号吸附塔7之间的压力不等时,二号气动阀13打开,二号均压阀14打开,使得三号吸附塔7中的气体经过第二支管回到一号吸附塔5中。
32.上述设计中,能够有效的使得一号吸附塔5和三号吸附塔7中的气体保持均衡,使得一号吸附塔5和三号吸附塔7在进行氮氧分离时更加的节能。
33.进一步的是:所述四号吸附塔8下端设置有第三支管,所述第三支管与二号西吸附塔下端连接,所述第三支管上设置有三号气动阀15和三号均压阀16,所述三号气动阀15设置在第三支管的上端,所述三号均压阀16设置在第三支管的下端,所述第三支管的气流流向为上端流向下端。
34.实际使用时,当二号吸附塔6和四号吸附塔8之间的压力不等时,三号气动阀15和三号均压阀16打开,使得四号吸附塔8中的气体经过第三支管流从二号吸附塔6底部流回二号吸附塔6。
35.上述设计中,能够有效的保证四号吸附塔8和二号吸附塔6中的压力平衡,使得二号吸附塔6和三号吸附塔7在进行氮氧分离时更加的节能。
36.进一步的是:所述三号吸附塔7和四号吸附塔8上端设置有第四支管,所述第四支管上设置有四号气动阀17和四号均压阀18。
37.实际使用时,当三号吸附塔7和四号吸附塔8之间的压力不等时,能够保证三号吸附塔 7和四号吸附塔8在进行氮氧分离时更加节能。
38.进一步的是:所述一号吸附塔5和第一导气主路之间、所述二号吸附塔6和第一导气主路之间均设置有一号气动阀19,所述第一导气主路上还设置有进气总阀20,所述进气总阀 20设置在一号气动阀19的上游。
39.实际使用时,当需要将湿储罐1中的氮氧混合气体送入吸附塔系统中进行氮氧分离时,打开进气总阀20和一号气动阀19,使得湿储罐1中的氮氧混合气体进入一号吸附塔5和二号吸附塔6中。
40.上述设计中,能够使得湿储罐1中的气体进入到一号吸附塔5和二号吸附塔6中进行氮氧分离。
41.进一步的是:所述三号吸附塔7和第二导气主路之间、所述四号吸附塔8和第三导气主路之间均设置有五号气动阀。
42.实际使用时,当需要将吸附塔系统中得氮气送入缓冲罐3时,打开五号气动阀,使得三号吸附塔7和四号吸附塔8中的气体经过第三导气主路进入缓冲罐3中。
43.上述设计中,能够有效的使得吸附塔中的氮气受控制的进入到缓冲罐3中。
44.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氧气导出管22,所述一号吸附塔5下端和氧气导出管22之间、二号吸附塔6下端和氧气导出管22之间均设置有六号气动阀21。
45.实际使用时,打开六号气动阀21,当一号吸附塔5、二号吸附塔6、三号吸附塔7和四号吸附塔8将氮氧混合气体进行氮氧分离后,三号吸附塔7的氧气经过一号吸附塔5后连同一号吸附塔5分离出的氧气进入到氧气导出管22,四号吸附塔8的氧气经过二号吸附塔6后连同二号吸附塔6分离出的氧气进入到氧气导出管22。
46.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