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气吸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97365发布日期:2022-11-30 13:14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氨气吸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泥窑烟气处理辅助组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氨气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2.水泥窑在运作过程中,需要对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进行脱硝处理,sncr脱硝技术在850~950℃的温度范围内,将含有氨基的还原剂(如氨水、尿素溶液等)喷入炉内,与烟气中的nox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设置对应的氨气吸附装置来配置氨水,以便将氨水喷入炉中进行脱硝处理,但是目前的氨气吸附装置在设计时,其通入氨气被水吸附的过程中,氨气的分散程度并不高,造成不便于快速获得浓度均衡的氨水。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氨气吸附装置,在注气管伸入吸附桶体的内端同轴固定有分散组件,以此通过注气管将氨气通入输气管后分散输入到多个在周围均布的分散管,继而通过经多个分散管的出气孔排出氨气的方式来使氨气在吸附桶体内均匀分散后被水吸附,详见下文阐述。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氨气吸附装置,包括吸附桶体和桶盖,所述吸附桶体为顶部敞开的桶体结构,所述吸附桶体的顶部同轴安装有用以密封顶部开口的所述桶盖,所述吸附桶体的底部外围固定连通有排水管;
6.所述桶盖的中部同轴穿插固定有注气管,且所述注气管伸入所述吸附桶体的底端同轴安装有用以分散输入氨气的分散组件。
7.作为优选,所述注气管一侧的位置穿插固定有注水管,且所述注水管的底端伸入所述吸附桶体。
8.作为优选,所述桶盖在所述注气管另一侧的位置穿插固定有取样管,所述取样管的底端伸入所述吸附桶体,且所述取样管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用以控制开闭的取样管。
9.作为优选,所述注气管、所述注水管和所述排水管的外围均安装有用以分别控制开闭的阀门。
10.作为优选,所述注气管、所述注水管和所述排水管的外端均同轴固定有用以与外界管道相连接的管法兰。
11.作为优选,所述桶盖顶面的前后位置均固定有吊环。
12.作为优选,所述吸附桶体的前部竖向嵌装有透明钢化玻璃材质的观察窗。
13.作为优选,所述分散组件包括输气管和分散管,所述输气管的底端封闭,且所述输气管的顶部同轴固定在所述注气管的内壁,所述输气管的外围固定连通有多组沿自身径向设置的所述分散管,且所述分散管的外围皆均布的开设有多个出气孔。
14.作为优选,每组所述分散管在水平方向上皆周向均布设置,多组所述分散管在竖
向上均布设置。
15.作为优选,所述输气管的顶部与所述注气管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组合连接,所述吸附桶体的底面中部竖向固定有限位套,且所述输气管的底端与所述限位套竖向同轴滑动配合。
16.采用上述一种氨气吸附装置,在水泥窑烟气处理中,具体到进行氨气吸附制得氨水时,关闭所述排水管的所述阀门,将所述注水管通过所述管接头与外界供水管路相连接,打开所述封盖后向所述吸附桶体内注满水,当所述取样管处有水溢出则表示注水完成,关闭所述注水管的阀门和拧松所述封盖,将所述注气管通过所述管接头与外界氨气供应管路相连接,后打开所述注气管的所述阀门并经所述注气管将氨气通入到所述输气管,所述输气管将氨气分散输入到多个在周围均布的所述分散管,继而通过经多个分散管的所述出气孔排出氨气的方式来使氨气在所述吸附桶体内均匀分散后被水吸附,确保了能够快速稳定的获得浓度均衡的氨水,所述吸附桶体应阴凉处放置,氨气吸附一段时间后可定期通过拧下所述封盖后经所述取样管吸取样品的方式来检验氨水的浓度,确保在得到饱和浓度的氨水后关闭所述注气管的所述阀门来停止注入氨气,后可将所述排水管通过所述管接头与外界管路相连接,继而便于打开所述排水管的所述阀门后将氨水经所述排水管排出并桶盖外界管路输送到水泥窑烟道内喷出对烟气进行脱硝处理,使用方便。
17.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在注气管伸入吸附桶体的内端同轴固定有分散组件,以此通过注气管将氨气通入输气管后分散输入到多个在周围均布的分散管,继而通过经多个分散管的出气孔排出氨气的方式来使氨气在吸附桶体内均匀分散后被水吸附,确保了能够快速稳定的获得浓度均衡的氨水;
18.2、输气管与注气管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组合连接,便于在拆下桶盖后能够使注气管与分散组件快速分开及重新组合,方便了将分散组件取下进行检修维护和重装。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轴测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断面示意图一;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断面示意图二;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断面示意图三;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正视外部图;
25.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左视外部图;
26.图7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俯视外部图。
27.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8.1、桶盖;101、吊环;2、取样管;201、封盖;3、吸附桶体;301、观察窗;4、注气管;5、注水管;6、阀门;7、排水管;8、管接头;9、分散组件;901、输气管;902、分散管;903、出气孔;904、限位套。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30.参见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氨气吸附装置,包括吸附桶体3和桶盖1,这个吸附桶体3为顶部敞开的桶体结构,在吸附桶体3的底部外围固定连通有排水管7,在吸附桶体3的顶部同轴安装有用以密封顶部开口的桶盖1。我们在桶盖1的中部同轴穿插固定了注气管4,且注气管4伸入吸附桶体3的底端同轴安装有用以分散输入氨气的分散组件9,具体是,这个分散组件9包括输气管901和分散管902,输气管901的底端封闭,且输气管901的顶部同轴固定在注气管4的内壁,输气管901的外围固定连通有多组沿自身径向设置的分散管902,且分散管902的外围皆均布的开设有多个出气孔903,如此设置,便于通过注气管4将氨气通入输气管901后分散输入到多个在周围均布的分散管902,继而通过经多个分散管902的出气孔903排出氨气的方式来使氨气在吸附桶体3内均匀分散后被水吸附。
31.作为本案优选的方案,在注气管4一侧的位置穿插固定有注水管5,且注水管5的底端伸入吸附桶体3内,如此设置,便于通过注水管5的设置来方便向吸附桶体3内注水,在注气管4另一侧的桶盖1上穿插固定有取样管2,该取样管2的底端伸入吸附桶体3内,且取样管2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用以控制开闭的封盖201,如此设置,便于定期通过拧下封盖201后经取样管2吸取样品的方式来检验氨水的浓度,注气管4、注水管5和排水管7的外围均安装有用以分别控制开闭的阀门6,如此设置,便于通过阀门6来分别控制注气管4、注水管5和排水管7的开闭。
32.注气管4、注水管5和排水管7的外端均同轴固定有用以与外界管道相连接的管法兰,如此设置,便于通过管法兰使注气管4、注水管5和排水管7能够快速稳定的分别与外界对应的管路相连接,桶盖1顶面的前后位置均固定有吊环101,如此设置,便于通过吊环101的设置来方便外界起吊设备起吊和下放吸附桶体3进行移动,在吸附桶体3的前部竖向嵌装有透明钢化玻璃材质的观察窗301,如此设置,便于通过观察窗301的设置来观察吸附桶体3内的液位。
33.每组分散管902在水平方向上皆周向均布设置,多组分散管902在竖向上均布设置,如此设置,便于通过分散管902均布的设置来确保经出气孔903排出的氨气能够在吸附桶体3内均匀分散,输气管901的顶部与注气管4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组合连接,以便于在拆下桶盖1后能够使注气管4与分散组件9快速分开及重新组合,方便了将分散组件9取下进行检修维护和重装,吸附桶体3的底面中部竖向固定有限位套904,且输气管901的底端与限位套904竖向同轴滑动配合,如此设置,便于通过限位套904与输气管901同轴滑动配合的方式来输气管901在吸附桶体3内时进行限位约束。
34.采用上述结构,在水泥窑烟气处理中,具体到进行氨气吸附制得氨水时,关闭排水管7的阀门6,将注水管5通过管接头8与外界供水管路相连接,打开封盖201后向吸附桶体3内注满水,当取样管2处有水溢出则表示注水完成,关闭注水管5的阀门6和拧松封盖201,将注气管4通过管接头8与外界氨气供应管路相连接,优选与注气管4相连的外界氨气供应管路设置有逆止阀,以防止出现氨水回流的情况,然后打开注气管4的阀门6并经注气管4将氨
气通入到输气管901,输气管901将氨气分散输入到多个在周围均布的分散管902,继而通过经多个分散管902的出气孔903排出氨气的方式来使氨气在吸附桶体3内均匀分散后被水吸附,确保了能够快速稳定的获得浓度均衡的氨水,吸附桶体3应阴凉处放置,氨气吸附一段时间后可定期通过拧下封盖201后经取样管2吸取样品的方式来检验氨水的浓度,确保在得到饱和浓度的氨水后关闭注气管4的阀门6来停止注入氨气,后可将排水管7通过管接头8与外界管路相连接,继而便于打开排水管7的阀门6后将氨水经排水管7排出并桶盖1外界管路输送到水泥窑烟道内喷出对烟气进行脱硝处理,使用方便。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