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景观仿真建造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86952发布日期:2023-03-24 19:33阅读:61来源:国知局
湿地公园景观仿真建造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湿地公园景观仿真建造技术领域,具体为湿地公园景观仿真建造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2.湿地公园是指以水为主体的公园,以湿地良好生态环境和多样化湿地景观资源为基础,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休闲设施,可供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生态型主题公园,湿地公园在建造前需要进行景观仿真建造,其中循环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3.公开号为cn214734885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湿地公园式生态水净化系统,包括过滤箱,所述过滤箱一侧固接有一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远离过滤箱的一端设置有一湿地湿地公园净水系统,所述过滤箱内竖直固接有一筛板,所述筛板的下端靠近排水管的一侧固接有横板,所述横板远离筛板的一侧固接于过滤箱的内部,所述过滤箱内对应横板的下侧设置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远离排水管的一侧延伸至过滤箱远离排水管的一侧,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一能够沿排水管轴线方向滑移的收集箱,所述收集箱的中部开设有一收集槽,所述过滤箱远离排水管的一侧对应容置腔的位置处设置有一能够沿竖直方向往复滑移的盖板。
4.虽然该系统具有减少进入湿地内的杂质的效果,但是该系统不便于对筛板进行更换,导致杂质堆积,长久使用后可能导致淤积,从而影响正常的水循环运行。鉴于此,我们提出湿地公园景观仿真建造循环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湿地公园景观仿真建造循环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湿地公园景观仿真建造循环系统,包括储水箱、通过进水管与储水箱相连通的进水漏斗、进水漏斗顶端的过滤框、储水箱内部的水泵、储水箱右侧的过滤箱、固定在过滤箱右侧表面且与其相连通的排水软管,所述水泵的出水口紧密套接有与过滤箱相连通的通水管,所述过滤箱顶端设有矩形槽,所述过滤箱前后两侧内壁均设有与矩形槽相连通的第一滑槽,还包括:
8.过滤机构,用于对进入过滤箱内部的水进行过滤。
9.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过滤机构包括过滤箱内部的放置框、嵌设在放置框内部且与其内壁紧密贴合的活性炭板、固定在放置框前后两侧表面且与同侧第一滑槽滑动连接的两个滑条、固定在过滤箱顶端的两个立板、与过滤箱顶端转动连接的转轴、与转轴同轴连接的第一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的两个第二齿轮、与同侧第二齿轮同轴连接且与过滤箱顶端转动连接的两个螺杆、与同侧螺杆螺纹连接且与放置框顶端固定的两个连接块,所述立板底端设有与同侧第一滑槽相连通且尺寸相适配的第二滑槽。
10.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进水漏斗呈四周向底部凹陷的结构,且凹陷的程度为
20-30
°

11.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进水管与进水漏斗、储水箱之间接触的部位均设有密封圈,所述通水管与水泵出水口、储水箱、过滤箱接触的部位均设有密封圈,所述排水软管与过滤箱接触的部位设有密封圈。
12.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放置框的长度等于过滤箱表面矩形槽的长度,所述放置框的宽度等于过滤箱表面矩形槽的宽度,所述放置框的高度不小于过滤箱内部底端与其顶面之间的距离。
13.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的形状均呈工字型,所述滑条的形状呈与第一滑槽形状相适配的工字型。
14.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转轴上方设有与其同轴连接的手轮。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储水箱、进水漏斗、进水管、过滤框、通水管、过滤箱、排水软管、过滤机构、水泵,过滤机构包括放置框、活性炭板、两个滑条、两个立板、转轴、第一齿轮、两个第二齿轮、两个螺杆、两个连接块,通过储水箱、水泵、进水漏斗、进水管、通水管、过滤箱、排水软管的配合可以形成一个水循环系统,通过过滤机构可以对进入过滤箱内部的水进行过滤,使湿地公园内一些小池子中的水在变质后可以继续循环使用,通过过滤机构中的放置框、两个滑条、两个立板、转轴、第一齿轮、两个第二齿轮、两个螺杆、两个连接块、手轮的配合可以对活性炭板进行更换;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进水管与进水漏斗、储水箱之间接触的部位均设置密封圈,在通水管与水泵出水口、储水箱、过滤箱接触的部位均设置密封圈,在排水软管与过滤箱接触的部位设置密封圈,从而可以提高整个循环系统的密封性,防止漏水。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局部爆炸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储水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过滤箱的俯视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过滤箱的剖视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过滤机构的爆炸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立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中各个标号的意义为:
26.1、储水箱;2、进水漏斗;3、进水管;4、过滤框;5、通水管;6、过滤箱;61、矩形槽;62、第一滑槽;7、排水软管;8、过滤机构;81、放置框;82、活性炭板;83、滑条;84、立板;841、第二滑槽;85、转轴;86、第一齿轮;87、第二齿轮;88、螺杆;89、连接块;810、手轮;9、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湿地公园景观仿真建造循环系统,包括储水箱1、通过进水管3与储水箱1相连通的进水漏斗2、进水漏斗2顶端的过滤框4、储水箱1内部的水泵9、储水箱1右侧的过滤箱6、固定在过滤箱6右侧表面且与其相连通的排水软管7,水泵9的出水口紧密套接有与过滤箱6相连通的通水管5,过滤箱6顶端设有矩形槽61,过滤箱6前后两侧内壁均设有与矩形槽61相连通的第一滑槽62,还包括:
29.过滤机构8,用于对进入过滤箱6内部的水进行过滤,通过储水箱1、水泵9、进水漏斗2、进水管3、通水管5、过滤箱6、排水软管7的配合可以形成一个水循环系统,通过过滤机构8可以对进入过滤箱6内部的水进行过滤,使湿地公园内一些小池子中的水在变质后可以继续循环使用。
30.本实施例中,过滤机构8包括过滤箱6内部的放置框81、嵌设在放置框81内部且与其内壁紧密贴合的活性炭板82、固定在放置框81前后两侧表面且与同侧第一滑槽62滑动连接的两个滑条83、固定在过滤箱6顶端的两个立板84、与过滤箱6顶端转动连接的转轴85、与转轴85同轴连接的第一齿轮86、与第一齿轮86啮合的两个第二齿轮87、与同侧第二齿轮87同轴连接且与过滤箱6顶端转动连接的两个螺杆88、与同侧螺杆88螺纹连接且与放置框81顶端固定的两个连接块89,立板84底端设有与同侧第一滑槽62相连通且尺寸相适配的第二滑槽841,通过过滤机构8中的放置框81、两个滑条83、两个立板84、转轴85、第一齿轮86、两个第二齿轮87、两个螺杆88、两个连接块89、手轮810的配合可以对活性炭板82进行更换。
31.除此之外,进水漏斗2呈四周向底部凹陷的结构,且凹陷的程度为20-30
°
,本文优选为23
°
,从而可以使从过滤框4进入进水漏斗2内部的水可以完全进入储水箱1内部。
32.进一步地,进水管3与进水漏斗2、储水箱1之间接触的部位均设有密封圈,通水管5与水泵9出水口、储水箱1、过滤箱6接触的部位均设有密封圈,排水软管7与过滤箱6接触的部位设有密封圈,从而可以提高整个循环系统的密封性,防止漏水。
33.具体的,放置框81的长度等于过滤箱6表面矩形槽61的长度,放置框81的宽度等于过滤箱6表面矩形槽61的宽度,放置框81的高度不小于过滤箱6内部底端与其顶面之间的距离,防止水从放置框81与过滤箱6内壁之间的缝隙之间流过,从而可以使整个过滤机构8的过滤效果更好。
34.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滑槽62、第二滑槽841的形状均呈工字型,滑条83的形状呈与第一滑槽62形状相适配的工字型,从而可以使滑条83在同侧第一滑槽62、第二滑槽841内部的滑动更加稳定,从而使放置框81与矩形槽61的位置始终相对应。
35.值得说明的是,转轴85上方设有与其同轴连接的手轮810,可以更方便地将转轴85转动。
36.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水泵9,上述部件中的电子元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在本循环系统空闲处,将上述中所有电器件分别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具体连接手段应参考上述工作原理,各电器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均为本领域公知技术。
37.本实施例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首先将变质的水倒入过滤框4内部,水经过过滤框4的过滤后进入进水漏斗2内部,水随后由进水管3进入储水箱1内部,当储水箱1内部的水达
到一定量时,启动水泵9,水泵9将储水箱1内部的水由通水管5抽至过滤箱6内部,进入过滤箱6内部的水经过活性炭板82的过滤后进入排水软管7并被排出,从排水软管7排出的水可以继续使用;
38.当需要对活性炭板82进行更换时,首先转动手轮810,手轮810转动带动与其同轴连接的转轴85转动,转轴85带动第一齿轮86转动,第一齿轮86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两个第二齿轮87转动,第二齿轮87转动带动同侧螺杆88转动,螺杆88转动带动与其螺纹连接的连接块89运动,两个连接块89运动带动放置框81在滑条83的导向作用下运动,放置框81运动带动活性炭板82运动,当活性炭板82运动至合适的高度后停止转动手轮810,接下来取下活性炭板82并进行更换,从而可以对活性炭板82进行更换。
3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