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湿式氧化处理工艺的催化剂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864400发布日期:2023-10-26 21:32阅读: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湿式氧化处理工艺的催化剂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芬顿氧化工艺是处理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的常用技术,其原理主要是利用二价铁盐与双氧水的协同作用,生成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以氧化工业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具有操作简单、降解效率高等优点。但是会产生芬顿铁泥作为副产物,由于含有重金属和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具有很大的环境危害性,直接排放不仅会造成金属资源浪费,还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2、湿式氧化法是在高温(150-320℃)和高压(0.5-10mpa)条件下,以空气或氧气为氧化剂,在液相中将有机污染物氧化为co2和h2o等无机物或小分子有机物的方法。该方法对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以及含有有毒物质、难以生物降解物质的废水和污泥具有显著成效。

3、现有的芬顿铁泥基本上是外委处理,处理费用非常高,部分芬顿铁泥由于是处理化工、制药等行业的有毒有害废水而属于危废,处置费用达到3000元/吨甚至更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一种用于湿式氧化处理工艺的催化剂制备方法,该催化剂由芬顿铁泥资源化再生。采用过氧化氢湿式氧化技术,添加h2o2作为氧化剂将芬顿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去除,有机组分的去除率最高可达到99%以上,固体残渣主要是剩余的氢氧化铁和金属氧化物,由于其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含量较高,在湿式氧化反应中可以作为非均相催化剂对于湿式氧化反应体系的处理效果的提升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因而可以作为湿式氧化的催化剂使用,因而环境和经济效益显著。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湿式氧化处理工艺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水热氧化反应罐中填充一定量的芬顿铁泥,并添加一定量的h2o2作为氧化剂,升高水热氧化罐的反应温度,将芬顿铁泥中的有机物氧化彻底,固体残渣成分主要含氢氧化铁和金属氧化物等无机物。

3、所述的芬顿铁泥含水率在60%以上;

4、所述的芬顿铁泥在水热氧化罐中的体积填充比为30~40%;

5、所述的双氧水添加量为芬顿铁泥中总cod的100%~120%;

6、所述的naoh助剂添加量为双氧水添加量的1/10~1/5;

7、所述的水热氧化罐铁泥氧化的反应温度为100~150度;

8、所述的水热氧化罐铁泥氧化的反应时间为1~2小时;

9、所述的水热氧化罐氧化铁泥后固体残渣采用离心分离,固体残渣在105度条件下烘干2~4小时,即可作为催化剂应用于湿式氧化处理工艺。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1、1、本发明利用芬顿铁泥作为原料,通过水热氧化反应实现资源化再生,用于制备湿式氧化处理工艺所用的催化剂,可实现较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12、2、本发明采用芬顿铁泥作为原料,其固体残渣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铁和金属氧化物等无机物,作为催化剂应用于湿式氧化处理工艺,催化效果较好。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湿式氧化处理工艺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水热氧化反应罐中填充一定量的芬顿铁泥,并添加一定量的h2o2作为氧化剂,添加一定量的naoh作为助剂,升高水热氧化罐的反应温度,将芬顿铁泥中的有机物氧化彻底,固体残渣成分主要含氢氧化铁和金属氧化物等无机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湿式氧化处理工艺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铁泥的含水率在60%以上,铁泥在水热氧化罐中的体积填充比为30~4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湿式氧化处理工艺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氧水的添加量为铁泥中总cod的100%~12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湿式氧化处理工艺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naoh助剂添加量为双氧水添加量的1/10~1/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湿式氧化处理工艺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热氧化罐铁泥氧化的反应温度为100~150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湿式氧化处理工艺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热氧化罐铁泥氧化的反应时间为1~2小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湿式氧化处理工艺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热氧化罐氧化铁泥后固体残渣采用离心分离,固体残渣在105度条件下烘干2~4小时,即可作为催化剂应用于湿式氧化处理工艺。


技术总结
一种用于湿式氧化处理工艺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水热氧化反应罐中填充一定量的芬顿铁泥,并添加一定量的H2O2作为氧化剂,添加一定量的NaOH作为助剂,升高水热氧化罐的反应温度,将芬顿铁泥中的有机物氧化彻底,固体残渣成分主要含氢氧化铁和金属氧化物等无机物。该固体残渣可以作为催化剂用于湿式氧化处理工艺,由此实现了芬顿铁泥的资源化再利用,实现较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技术研发人员:王忠泉,付元,秦树林,郑威城,曾智敏,曾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煤科工集团杭州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