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法脱硫用主动除雾装置、使用方法及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35661111发布日期:2023-10-06 15:5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氨法脱硫用主动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雾装置包括一个以上除雾单元,除雾单元紧密相连接设置在吸收塔内,两个以上除雾单元并联设置,除雾单元紧密相连接设置在吸收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法脱硫用主动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叶组件包括动力动叶、中心轴、动叶轴承和补集动叶,所述中心轴、动叶轴承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动力动叶、补集动叶沿水平方向设置,动力叶片同轴固装于中心轴的顶部,补集动叶同轴固装于中心轴的底部,所述动叶轴承同轴套装设置于动力动叶、补集动叶之间的中心轴的中部,所述上静叶通过动叶轴承与中心轴相连接设置;动叶轴承能够承担动叶组件的运行荷载,使得上静叶不能够随动叶组件的旋转而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氨法脱硫用主动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动叶叶片沿动叶中心筒的圆周方向按照顺时针方向均布设置,多个静叶叶片沿静叶中心筒的圆周方向按照逆时针方向均布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氨法脱硫用主动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筒的材质为增强聚丙烯,所述通气筒的直径为200mm-1000mm;或者,所述静叶叶片为平面薄片,静叶叶片的厚度为1-20mm,静叶叶片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60°,静叶叶片的材质为增强聚丙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氨法脱硫用主动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叶叶片设置为扇形结构,远离静叶中心筒的静叶叶片的扇形两侧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叶片凸起支点,叶片凸起支点向通气筒的内壁凸起设置,所述静叶叶片通过叶片支点与通气筒的内壁固装相连接设置,两个叶片凸起支点、静叶叶片和通气筒的内壁之间形成液滴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氨法脱硫用主动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叶叶片设置为扇形结构,所述动叶叶片的扇形外侧弧形边上设置有排水孔,或者,远离动叶中心筒的动叶叶片的扇形两侧上也对称设置有两个叶片凸起支点,叶片凸起支点向通气筒的内壁凸起设置,两个叶片凸起支点与通气筒间隔、靠近设置,两个叶片凸起支点、动叶叶片和通气筒的内壁之间也形成液滴通道;或者,所述动力叶片设置为螺旋桨结构,所述动力叶片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60°。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氨法脱硫用主动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叶叶片沿圆周方向的一侧下方相连接设置有折弯导流部,折弯导流部沿竖直方向向下凸起设置;折弯导流部内侧的动叶叶片的下表面上沿径向均布间隔设置有多条导流槽,该导流槽的沿竖直方向的设置,且自动叶叶片的下表面向上凹陷制出,导流槽沿竖直方向的深度小于动叶叶片的厚度;所述动叶叶片的扇形两侧边与动叶中心筒的外壁为圆周相切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氨法脱硫用主动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导流部沿竖直方向的高度为1-20mm,所述导流槽设置有1-5条;或者,所述动叶叶片为平面薄片,材质为增强聚丙烯,所述动叶叶片的厚度为1-20mm,所述动叶叶片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60°。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氨法脱硫用主动除雾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0.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氨法脱硫用主动除雾装置在氨法脱硫除雾方面中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氨法脱硫用主动除雾装置及其使用方法,除雾装置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除雾单元,除雾单元包括通气筒、下静叶、上静叶和动叶组件,通气筒呈顶部、底部均开口、四周密闭的中空圆柱状,下静叶、上静叶、动叶组件沿竖直方向同轴设置于通气筒的中空内部,下静叶固装相连接设置于通气筒的底部,动叶组件设置于下静叶的上方,动叶组件能够沿中心轴旋转,上静叶通过动叶轴承与动叶组件相连接设置,使得上静叶不能够随动叶组件的旋转而旋转。本装置能够使动叶组件在自下而上的烟气推动下获得与静叶导流相反的旋转方向,提高了烟气与叶片间的相对速度,同时降低了气相阻力,实现了更好的除雾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张冬,王硕,邓连超,郭志,贾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航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