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反应、沉淀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16217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处理反应、沉淀板的制作方法
式中Rb3和Rb4不同,并且是CH3(CH2)nO-、R5COO-、R5HNCOO-、油氧基、亚油氧基、R6[O(CH2)2]qO-、R8OOC(CH2)tO-、R7(CH2)pO-或CH3(CH2)nCHOHCH2O-,R′是苄基或甲基或R″丝径为1~4毫米,抗拉强度在52000~5600kgf/cm2之间。
高强钢纤维的外形还可以是书钉形,弯钩形或扭曲形。
所说的水泥为425#水泥,所说的中、粗砂最好按如下比例混合(体积比),中砂∶粗砂=8∶1。
所说的每单位体积钢纤维混凝土所含各固体成份及比例用量如下水泥950公斤中、粗砂0.8立方米高强钢纤维70公斤高强冷拔钢丝30公斤所说的水处理反应、沉淀板可以是翼片式斜板,其翼片厚5~8毫米,斜板厚8~15毫米。
所说的水处理反应、沉淀板可以是人字栅条,所说的人字栅条由厚度均为10~30毫米的左反应板和右反应板交接而成。
所说的水处理反应、沉淀板为波纹反应板,所说的波纹反应板厚度在15~40毫米之间。
综上所述,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耐冲击,特别是耐泥沙冲击,耐久性好,强度好,故不易破损,其使用寿命比现有技术至少长一倍;刚性好,不用另加框架或支架,故结构简单,施工、安装方便;产品造价比现有技术低一倍以上,可以在低消费地区中普及使用。
附图
一是波纹反应板断面示意图附图二是人字栅条断面示意图附图三是翼片式斜板立体示意图下面我们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详尽的描述。
实施例1;
参照附图一,波纹反应板,其断面是波纹状,厚度为20毫米,其组织成分为钢纤维混凝土,每单位体积钢纤维沉凝土所含各固体成分及比例用量如下
实施例2参照附图2,人字栅条,由左反应板3和右反应板4固接而成,左反应板3和右反应板4所形成的夹角为60°,左反应板3和右反应板4的厚度均为25毫米,它们的组织成分均为钢纤维混凝土,其中钢纤维外观形状为书钉形
,长度为25毫米,丝丝径为0.3毫米。
本实施例未述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
最佳实施例参照附图三,翼片式斜板,由翼片1和斜板2组成,翼片厚6毫米,斜板2厚1毫米,它们的组织成分均为钢纤维混凝土,并且,固定浇铸在一起,每单位体积钢纤维混凝土所含各固体成分及比例用量如下名称数量水泥950公斤中、粗砂0.9立方米高强钢纤维80公斤高强冷拔钢丝35公斤本实施例未述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
权利要求
1.水处理反应、沉淀板,设置在水处理反应、沉淀池中,其特征在于,(1)所说的水处理反应、沉淀板的组织成分为钢纤维混凝土,(2)所说的每单位体积钢纤维混凝土所含各固体成份及比例用量如下,水泥800~1000公斤中、粗砂0.7~0.9立方米高强钢纤维60~80公斤高强冷拔钢丝20~40公斤(3)所说的水泥其标量至低为425#,(4)所说的高强钢纤维长度为20~40毫米,丝径为0.1~0.4毫米,(5)所说的高强冷拔钢丝径为1~2.5毫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水处理反应、沉淀板,其特征在于,(1)所说的高强钢纤维抗拉强度至少为2400kgf/cm2,(2)所说的高强冷拔钢丝抗拉强度至少为5200kgf/cm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处理反应、沉淀板,其特征在于,(1)所说的高强钢纤维(1.1)丝径为0.2毫米,(1.2)外观为
形,(1.3)抗拉强度在2400~3500kgf/cm2之间,(2)所说的高强度冷拔钢丝(2.1)丝径为1.9毫米,(2.2)抗拉强度在5200kgf/cm2~5600kgf/cm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处理反应、沉淀板,其特征在于,(1)所说的水泥为425#水泥,(2)所说的中、粗砂按如下比例混合(体积比),中砂∶粗砂=8∶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处理反应、沉淀板,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每单位体积钢纤维混凝土所含各固体成份及比例用量如下,水泥950公斤中,粗砂0.8立方米高强钢纤维70公斤高强冷拔钢丝30公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处理反应、沉淀板,其特征在于,(1)所说的水处理反应、沉淀板为翼片式斜板,(2)所说的翼片式斜板(2.1)翼片厚5~8毫米,(2.2)斜板厚8~15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处理反应、沉淀板,其特征在于,(1)所说的水处理反应、沉淀板为人字栅条,(2)所说的人字栅条由厚度均为10~30毫米的左反应板3和右反应板4交接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处理反应、沉淀板,其特征在于,(1)所说的水处理反应、沉淀板为波纹反应板,(2)所说的波纹反应厚度在15~40毫米之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沉积法将悬浮固体微粒从液体中分离的装置,特别是一种水处理反应、沉淀板,其组织成分为一种钢纤维混凝土。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耐冲击,特别是耐泥沙冲击;耐久性好,强度好,故不易破损,其使用寿命比现有技术至少长一倍;刚性好,不用另加框架或支架,故结构简单,施工,安装方便;产品造价比现有技术低一倍以上。
文档编号B01D21/02GK1088129SQ9211388
公开日1994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1992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1992年12月16日
发明者谢旭华, 谢庸生, 谢小玲, 谢德玲 申请人:谢旭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