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液压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07370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超高液压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压力机的增压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内增压柱塞式超高液压发生器。
随着机械制造和液压行业的不断发展,与压力机相匹配的增压器也在不断改进。目前所使用的增压器均为外增压式,通过柱塞往复运动直接实现增压比。这种增压器结构复杂、体积庞大、外形笨重、造价高,缸体为铸件,各部件之间多为螺纹连接,容易产生泄漏,不能很好的实现准确的增压比与保压过程,而且使用寿命也较短,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体积小、造价低,能准确实现预定增压比与保压时间的超高液压发生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超高液压发生器包括增压缸体、活塞、柱塞等,增压缸体为直筒式,底部一侧设进油孔;活塞和固定柱塞装在缸体内,活塞上部中心加工有超高压内腔,固定柱塞中心加工有超高压油孔。上述增压缸体与活塞组成一级油压室,位于活塞上部中心的超高压内腔与柱塞组成二级油压室,两级油压室的增压比为活塞面积与柱塞面积之比。
工作时,系统压力油从增压缸体底部的进油孔输入,作用于活塞底部,推动活塞运动,此时固定柱塞对于活塞作相对运动,利用二者的承压面积比,实现相应的增压比。位于超高压内腔的增压油从固定柱塞中心的油孔输出,进入工作主机。
本实用新型超高液压发生器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制造成本低、安装维修方便等特点,工作中基本解决了内泄问题,可准确实现预定增压比与保压时间,能够与不同规格的压力机配套使用。
以下结合附图
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增压缸体2为直筒式,其上部与端盖1螺纹连接,下部与底座14焊接,底部一侧设有进油口15。活塞16装在缸体2内,活塞上部中心加工有超高压内腔12,底部加工有凸台13。为使活塞具有较好的运动稳定性,在活塞上部焊接有支承法兰6。活塞16与增压缸体2组成一级油压室,其配合处装有密封圈10和支承环11,以防止内泄,并起到支承和导向作用。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密封圈为YX型密封圈。
柱塞5上部通过螺钉3与缸体端盖1固定联接,下部与超高压内腔12配合组成二级油压室,其配合处装有密封圈8、挡垫7、支承环9,起到支承和导向作用,并可防止内泄。上述密封圈可采用O型密封圈。超高压油孔4位于柱塞5中心。经过两级油压室的增压,超高压油液从油孔4输出,进入工作主机,实现予定的增压比。
本实用新型增压缸体为整体结构,基本上无泄漏,加之配合处采用了密封性能较好的密封圈和导向支承环,在增压过程中防止了内泄,因此能够较为准确的达到予定增压比与保压时间。该超高液压发生器是目前国内较为理想的内增压柱塞式压力机增压装置。
权利要求1.一种超高液压发生器,包括增压缸体、柱塞和活塞,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增压缸体为直筒式,底部一侧设进油孔,活塞和固定柱塞装在缸体内,活塞上部中心加工有超高压内腔,固定柱塞中心加工有超高压油孔;上述增压缸体与活塞组成一级油压室,位于活塞上部中心的超高压内腔与柱塞组成二级油压室,两级油压室的增压比为活塞面积与柱塞面积之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液压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活塞底部加工有凸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液压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活塞上部焊接有支承法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液压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活塞与增压缸体的配合处装有密封圈和支承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高液压发生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密封圈为YX型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液压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柱塞与超高压内腔的配合处装有密封圈、挡垫和支承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高液压发生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密封圈为O型密封圈。
专利摘要一种超高液压发生器,包括增压缸体、柱塞和活塞。缸体为直筒式,活塞和固定柱塞装在缸体内,由缸体与活塞组成一级油压室,由位于活塞上部中心的超高压内腔与柱塞组成二级油压室,两级油压室的增压比为活塞面积与柱塞面积之比。本实用新型缸体为整体结构,配合处采用了密封性能较好的密封圈和导向支承环,防止了泄露,能够较为准确的达到预定增压比与保压时间,其结构简单、体积小、造价低,是目前国内较为理想的内增压柱塞式压力机增压装置。
文档编号B01J3/06GK2182671SQ9323272
公开日1994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1993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1993年12月31日
发明者刘晓敏, 张筱丽 申请人:刘晓敏, 张筱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