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态混合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328718阅读:来源:国知局
:1,优选为1:10?10:1,最优选为1:5?5:1。
[0019]优选动态混合元件与静态混合元件之间的间隙为0.1?10mm,优选为0.2?5.0mm,进一步 0.3 ?1.5mm 之间。
[0020]优选动突起的数量与静凹槽的数量相同;进一步优选动突起围绕动态混合元件的外圆环圆周方向均匀分布,静凹槽围绕静态混合元件的内圆环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0021]优选静态混合元件之间分体式设置或一体式设置,动态混合元件之间分体式设置或一体式设置。
[0022]优选在物料混合装置与出料口之间设置有出料推进装置。
[0023]优选在外套筒的右端还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辅料进料口。
[002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动态混合器可以有效地多级分配,同时也增强了剪切效果,流通阻力小,具有较高的混合效率。
【附图说明】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说明。
[002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内部剖面示意图。
[0027]图2为实施例1中动态混合元件的主视图。
[0028]图3为实施例1中静态混合元件的主视图。
[0029]图4为实施例2中动态混合元件的主视图。
[0030]图5为实施例2中静态混合元件的主视图。
[0031]图6为实施例3中动态混合元件的主视图。
[0032]图7为实施例3中另一种动态混合元件的主视图。
[0033]其中:1.中心转动轴,2.主料进料口,3.辅料进料口,4.进料推进装置,5.物料混合装置,6.出料推进装置,7.外套筒,8.出料口,9.动态混合元件;10.静态混合元件,91.动突起,92.动凹槽,93.动突起顶部,101.静凹槽,103.静凹槽底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4]实施例1
[0035]在图1中,动态混合器包括中心转动轴I和中心转动轴外部的外套筒7,在中心转动轴I与外套筒7之间,从右向左依次设置有进料推进装置4、物料混合装置5、出料推进装置6,外套筒7的左端设置有出料口 8,外套筒7的右端设置有主料进料口 2和辅料进料口3,物料混合装置5包括多个固定在中心转动轴I上的动态混合元件9和多个固定在外套筒内壁的静态混合元件10,动态混合元件9与静态混合元件10之间左右交替装配,在中心转动轴的轴线方向,动态混合元件9与静态混合元件10上设置凹槽,在动态混合元件相对于静态混合元件转动的过程中,动态混合元件与静态混合元件之间左右交替装配,当动态混合元件旋转到一定角度时,该凹槽能使物料通过物料混合装置的左右两侧,该凹槽此时就形成了连通物料混合装置左右两侧的通道。凹槽也可以用圆形孔或方形孔代替,关键是中心转动轴带动动态混合元件旋转,当动态混合元件上的凹槽或通孔与静态混合元件上的凹槽或通孔在中心转动轴方向的投影有公共部分时,动态混合元件或静态混合元件上的凹槽或通孔就形成了连通物料混合装置左右两侧的通道。
[0036]本实施例主要用于粘度为数万至数百万厘泊之间物料混合,如化纤行业熔体直纺在线添加环节。针对聚酯熔体粘度较大,熔体压阻较大特点,动态混合元件和静态混合元件的特点为:1、混合元件的凹槽相对较宽、较浅;2、混合元件厚度较大。
[0037]在图2和图3中,每个动态混合元件9为圆环形,动态混合元件的内圆环直径等于中心转动轴I的直径,动态混合元件的外圆环上设置有动突起91,每个静态混合元件10为圆环形,静态混合元件10的外圆环直径等于外套筒7的内径,静态混合元件10的内圆环直径大于或等于中心转动轴I的直径,静态混合元件10的内圆环上设置有静凹槽101。动态混合元件可以和中心转动轴一起转动,静态混合元件与外套筒一起保持不动,动态混合元件9上动突起91与动突起91之间的动凹槽92与静态混合元件10上的静凹槽101在转动的过程中可以连通,这样动凹槽92和静凹槽101就形成了连接物料混合装置左右两侧的通道。
[0038]动突起91与静凹槽101在垂直于中心转动轴轴线的平面内的投影形状相同,当通道闭合时,投影位置也相同。静凹槽101的形状为矩形,当然也可以选择半圆形、梯形、三角形、梯形中的一种。
[0039]动态混合元件9的动突起91顶部93与外套筒7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在0.1?10mm,较优在0.2?5.0mm,最优0.3?1.0mm。静态混合元件10的静凹槽101底部103与中心转动轴I之间的间隙在0.1?10mm,较优在0.2?5.0mm,最优0.3?1.0mm之间。动态混合元件与外套筒内壁间的距离以小为宜,静态混合元件与中心转动轴间的距离也是以小为宜,因为物料运动到此处后将不容易再移动,即成为了死角。
[0040]据物料粘度情况,选择动态混合元件9和静态混合元件10的厚度与其直径之比在1:50?4:1之间,优选在1:40?3:1之间,更优选在1:30?2:1之间。动态混合元件9上动突起91的个数与动态混合元件9的直径(单位:cm)之比为1:25?20:1,优选为1:10?10:1,最优选为1:5?5:1 ;静态混合元件10上的静凹槽101的个数与静态混合元件10的直径(单位:cm)之比为1:25?20:1,优选为1:10?10:1,最优选为1:5?5:1。
[0041]优选动突起91的数量与静凹槽的数量相同,动突起91围绕动态混合元件的外圆环圆周方向均匀分布,静凹槽101围绕静态混合元件的内圆环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0042]优选动态混合元件9与静态混合元件10的数量相同,每个动态混合元件9与静态混合元件10在物料混合装置5中左右交替紧密装配。但动态混合元件9与静态混合元件10之间的间隙也要适中。动态混合元件9与静态混合元件10之间的间隙为0.1?10mm,优选为0.2?5.0mm,进一步0.3?1.5mm之间。间隙大则物料滞留在间隙中造成浪费与清洗困难,间隙太小也容易使动态混合元件与静态混合元件间的摩擦力过大,额外增加能耗和磨损零件。
[0043]静态混合元件10之间分体式设置或一体式设置,动态混合元件9之间分体式设置或一体式设置。静态混合元件10的内圆环与中心转动轴I之间的空间在混合的过程中会有物料存留,物料在此将很难向前移动,也就成为了混合的“死角”,所以最好在此处填充,如设置一个套筒,套筒的内径等于中心转动轴I的直径,套筒的外径等于静态混合元件10的内圆环的直径。同理可知,在动态混合元件9的外圆环与外套筒7之间空间也是混合的“死角”,在此处也设置一个套筒,套筒的外径等于外套筒7的内径,套筒的内径等于动态混合元件9的外径。静态混合元件与静态混合元件间的套筒可以分体式设置也可以一体式设置,动态混合元件与动态混合元件间的套筒可以分体式设置也可以一体式设置。
[0044]该动态混合器的运转过程是,当物料从主料进料口 2和辅料进料口 3进入动态混合器的内部,随即被物料推进装置4推向物料混合装置5,在此过程中物料有一个非常粗略的混合,辅料以类似的聚集状态存在于主料中。物料混合装置中的动态混合元件9在物料混合的过程中与中心转动轴I 一起转动,静态混合元件10与外套筒7 —起保持静止。动态混合元件9和静态混合元件10上设置有动突起91和静凹槽101,动态混合元件与静态混合元件之间左右交替设置,当动态混合元件旋转到一定角度时,动态混合元件的动凹槽92与静态混合元件的静凹槽101完全连通,形成了可以连通物料混合装置的左右两侧的通道,在物料推进装置4的作用下物料被从该通道向前推进。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