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介质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203553阅读:来源:国知局
交叉位置18处与第二线元件固定地连接、换句话说固定在第二线元件上。然而也可设想,为了获得塑料栅格10,线元件12、14作为整体一件式地由塑料材料构成。两组线元件12、14相对于彼此倾斜地设置并且相对于彼此沿纵向X形成锐角、即两个角度之和α2+αι〈90°,并且沿横向Y形成钝角,即另外的角度之和。当然,两组线元件12、14可以相对于彼此这样取向,使得沿纵向X形成钝角并且沿横向Y形成锐角。
[0030]而图2示出塑料栅格10的按照本发明的设计,其具有如下特点:两组线元件12、14相对于彼此成直角地取向。因此线元件12、14与纵向X和横向Y相交的角度€^至β 2、换句话说倾斜于纵向X和横向Y的角度α 1至β 2这样选择,使得配置给各个方向X、Y的角度α連β 2的总和为90°,即α j+α 2= 90°并且β !+β 2= 90°。在图2中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线元件12的厚度屯为d != 419 μπι并且第二线元件14的厚度(12为d2 =330 μ mo各组线元件12、14设置为相对于彼此等距平行地延伸,从而预定相同形状的穿通开口 16,各穿通开口具有通过各第一线元件12的间距预定的第一边长a = 2908 μπι和通过各第二线元件14的间距预定的第二边长b = 915 μπι。矩形的穿通开口 16的大小aXb确定塑料栅格10的可供使用的流体穿通面积并因此确定该塑料栅格的流体渗透性。
[0031]尤其是如涉及打褶的过滤层9的图3所示(然而其只局部地示出星形折叠的或打褶的过滤介质的各个过滤折叠部11,所述过滤折叠部成形为过滤元件(未示出)的一种空心圆柱体),这样的外部过滤层9被在图2中面状示出的塑料栅格10包围。因此各个过滤折叠部11以已知的方式朝向图3的观察者拱起成山拱形,其中各相邻的过滤折叠部11在谷底中同样以弓形的走向相互连接。
[0032]分别具有较小直径(12的线元件14与在这里打褶的过滤介质的过滤层9的相应的上侧直接贴靠。据此,与此相比分别具有较大直径屯的线元件12以彼此间较大的间距设置在具有较小直径屯的线元件14上方。因此在这里线元件12相对于可配置的相邻的过滤层9具有较大的间距并且经由线元件14相对于过滤层9保持有间距。因此,沿朝过滤材料并且因此朝过滤层9的流入方向看,紧密地贴靠的薄的线或线元件14形成理想的、用于敏感的过滤层9的支承和保护。而沿流出方向,给定体积的线12以相对于过滤层9的优化的间距形成大的流动横截面,因此导致只形成最小的流动阻力,从而通过支承栅格10实现一种优化的排水层。
[0033]如果按照图3的图示使过滤层9打褶,则不同直径的线元件12、14交叉并且在它们之间相互形成假想的、50至60°、优选约55°的角度δ。此外如下设置:沿纵向定向LX朝打褶的过滤层9的各个过滤折叠部11的上侧看,在分别具有较大直径屯的线元件12之间的间距(^为在分别具有较小直径d 2的线元件14之间的间距c 2的约8至12倍、优选约10倍。这样在该具体的实施例中,间距C1按照第二边长b为大约2908 μ m并且间距c 2按照第一边长a为大约915 μ m。
[0034]如图2和3进一步所阐明的那样,沿图2和图3的观察方向看,具有较大厚度屯的线元件12设置在具有较小厚度(12的线元件14上方。如果现在所述的支承栅格10在形成图3详细示出的打褶的过滤垫的情况下置于折叠部11中,则较厚的线元件12在相邻的折叠部11之间彼此叠置,其中规律地形成贴靠位置,导致处于其下方的薄的线元件14这时对应地通过线元件12的双倍的厚度或宽度彼此间隔开。这样这时在各个折叠部11内产生引导通道或排水通道,该引导通道或排水通道能够相对无阻力地在打褶的过滤介质内实现流体引导。此外如图2所示,由于制造方法,尤其是在厚的线元件12与薄的线元件14的节点或交叉位置15处,在交叉点15或底切的每个位置处,线元件14的后续区段相对于前续的线元件部分以可预定的间距或偏移量17相对于彼此错开,因此导致再次在过滤介质的打褶的构造中,各个折叠部之间的矩形的穿通位置16基本上彼此叠置,从而也在这里通过连接的用于过滤的过滤材料实现不受干扰的流体穿通。
[0035]如果能够对应地取消每个具有较小直径d2的第二线元件14,则代替矩形的穿通位置16也可由塑料栅格10获得方形地形成的穿通位置16。在偏移位置17处的在图2中示出的偏移量也可以取消,从而所有线元件14与在栅格结构10内的线元件12—样设置为相对于彼此平行地延伸。
[0036]在图4中示出用于制造塑料栅格10的方法。塑料颗粒被送到挤压机20中并且在那里液化。通过蜗杆24,液化的颗粒到达排出部26,在所述排出部的末端,在反向旋转的环上设置有未示出的喷嘴。在经过沿着或相反于旋转方向28旋转的喷嘴时,由液化的塑料颗粒产生软管30。被挤出的软管30为了冷却而通过导向滚子32a被引导经过水浴34。
[0037]在另一个导向滚子32b之后,实施沿料幅36的纵向X的纵向拉伸38。软管30进一步经过切割装置40并且通过所述切割装置沿纵向X切开,从而产生料幅36。通过另外的作为砑光机滚子或导向滚子构成的滚子42a、42b和42c,被纵向拉伸的料幅36被引导至侧向引导元件44a至44d的布置结构,在那里实施沿横向Y的横向拉伸46。并行地形成料幅36的边缘。纵向拉伸38和横向拉伸46根据在料幅36中要构成的栅格结构(如矩形尺寸)而选择和实施,以使各组线元件12、14相对于纵向X和相对于横向Y倾斜放置。
[0038]在实施纵向拉伸38和横向拉伸46时,塑料材料还未完全硬化并且料幅36因此还是高度柔性的。塑料材料的最终硬化在横向拉伸46之后发生。完成的塑料栅格10为了存储和/或为了运输而缠绕到料幅卷48上并且根据料幅36在料幅卷48上要缠绕的长度而在横向Y上截断或分离。代替料幅卷48,可以连接用于将塑料栅格10与过滤介质的过滤层连接的装置和/或用于过滤介质的折叠机。
【主权项】
1.一种用于净化流体的过滤介质,包括: 至少一个由过滤材料形成的过滤层(9),所述过滤层预定该过滤介质的、优选打褶的、具有纵向⑴和横向⑴的料幅形状;以及 至少一个塑料栅格(10),所述塑料栅格作为支承层贴靠在至少一个过滤层(9)上并且具有线元件(12、14),所述线元件按组相对于彼此平行地并且以可预定的角度倾斜于该过滤介质的纵向(X)和横向(Y)地延伸并且在各线元件之间限定穿通开口(16), 其特征在于,两组线元件(12、14)相对于彼此大致成直角地延伸并且限定矩形的穿通开口 (16) ο2.一种用于净化流体的过滤介质,包括: 至少一个由过滤材料形成的过滤层(9),所述过滤层预定该过滤介质的、优选打褶的、具有纵向⑴和横向⑴的料幅形状,以及 至少一个塑料栅格(10),所述塑料栅格作为支承层贴靠在至少一个过滤层(9)上并且具有线元件(12、14),所述线元件相互连接地在各线元件之间限定穿通开口(16), 其特征在于,具有较小直径(d2)的线元件(14)与该过滤介质的相应的过滤层(9)直接贴靠,而与具有较小直径(d2)的线元件(14)的情况相比分别具有较大直径(Cl1)且彼此间具有较大间距的线元件(12)与可配置的过滤层(9)间隔开地搭接所述线元件(14)。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过滤介质,其特征在于,在过滤层(9)打褶的情况下,不同直径(Clpd2)的线元件(12、14)如果交叉就在各线元件之间相互成50至60°、优选约55°的角度(δ)。4.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过滤介质,其特征在于,沿打褶的过滤层(9)的各个过滤折叠部(11)的纵向定向(LX)看,在分别具有较大直径(Cl1)的线元件(12)之间的间距(C1)为在分别具有较小直径(d2)的线元件(14)之间的间距(C2)的约8至12倍、优选约10倍。5.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过滤介质,其特征在于,穿通开口(16)具有在从900 μπι至3000 μπι的范围中的边长(a、b)、尤其是约915 μm的第一边长(a)和约2908 μm的第二边长(b)。6.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过滤介质,其特征在于,塑料栅格(10)的各线元件(12,14)限定方形的穿通开口 (16) ο7.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过滤介质,其特征在于,各线元件(12、14)的厚度或直径(屯、d2)变化,优选第一组线元件(12)与第二组线元件(14)具有不同的厚度或直径((I1) O8.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过滤介质,其特征在于,各线元件(12、14)具有在从300 μπι至450 μπι的范围中的直径(屯、d2),优选第一组线元件(12)具有约419 μm的直径(Cl1)并且第二组线元件(14)具有约330 μ m的直径(d2)。9.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过滤介质,其特征在于,塑料栅格(10)的材料具有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塑料、聚丙烯(PP)塑料和/或聚乙烯(PE)塑料。10.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过滤介质,其特征在于,第一组线元件(12)与第二组线元件(14)在栅格(10)的交叉位置处构成固定的节点(15),在所述节点处各线元件相对于彼此不可移动地保持在其位置中。11.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过滤介质,其特征在于,具有较小直径(d2)的线元件(14)在相应的节点(15)处具有偏移位置(17),并且在该偏移位置(17)处的偏移量约等于线元件(14)的较小直径(d2) ο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净化流体的过滤介质,包括:至少一个由过滤材料形成的过滤层(9),所述过滤层预定该过滤介质的、优选打褶的、具有纵向(X)和横向(Y)的料幅形状;以及至少一个塑料栅格(10),所述塑料栅格作为支承层贴靠在至少一个过滤层(9)上并且具有线元件(12、14),各线元件在它们之间限定穿通开口(16),按照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两组线元件(12、14)相对于彼此大致成直角地延伸并且限定矩形的穿通开口(16);或者具有较小直径(d2)的线元件(14)与该过滤介质的相应的过滤层(9)直接贴靠并且与此相比分别具有较大直径(d1)且彼此间具有较大间距的线元件(12)相对于可配置的过滤层(9)偏移地位于线元件(14)上。
【IPC分类】B01D39/08, B01D39/16
【公开号】CN104918677
【申请号】CN201380070709
【发明人】E·科赫, M·施文德
【申请人】Hydac过滤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3年12月23日
【公告号】DE102013000939A1, EP2945722A1, US20150290571, WO2014111123A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