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用于调节并显示将要被取样的体积的改良装置的取样吸量管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768574阅读:来源:国知局
缘8具有凹槽39,形成标刻度元件的环件40可逆地插在凹槽39中。在这个环件40上提供有一组第一体积刻度42,这一组第一体积刻度42沿轴线3呈角度地彼此间隔开。这些第一刻度42在相互之间限定出例如值为1yL的角度划分。在所描述的示例中,以轴线3为中心的围绕圆周所呈现的刻度42在最小取样值20yL到最大取样值200yL的范围中呈接近360°进行分布。
[0060]此外,第一衬圈26带有由与第一刻度42协作的指针44形成的标志。所以,通过沿纵向方向叠加吸量,指针44指示在刻度42中的一个刻度上指示出由第一螺纹元件确保的调-K-
Τ ο
[0061]类似的,第一衬圈26具有凹槽49,形成标刻度元件的环件50可逆地插在凹槽49中。在这个环件50上提供有一组第二体积刻度52,这一组第二体积刻度52沿轴线3呈角度地彼此间隔开。这些第二刻度52在相互之间限定出例如值为IyL的角度划分。在所描述的示例中,以轴线3为中心的围绕圆周所呈现的刻度52在O到9yL的范围中呈接近360°进行分布。中间刻度52’可被放置在第二刻度52之间以便将体积调节/显示至最接近的半毫米。
[0062]第二衬圈36带有由与第一刻度52和中间刻度52’协作的指针54形成的标志。因此,通过沿纵向方向叠加吸量,指针54指示在刻度52、52’中的一个刻度上,指示出由第二螺纹元件所确保的调节。
[0063]由上所述,由精细调节元件32提供的总的体积变化对应于粗调元件22的刚开始的两个刻度42之间的分度值,这样能够实现极大的调节精确度。换言之,设计第一和第二螺纹元件22、32使得第二螺纹元件32从一个极端轴向位置到另一个极端轴向位置的轴向移动范围等于第一螺纹元件32从任一第一刻度42到下一个刻度所经过的轴向移动范围。
[0064]当环件40、50分别插入到其对应的凹槽39、49中时,标刻度的环件40、50与形成凹槽的部件是可旋转的整体,按照同样的方式,作为滑块的指针44、54也是分别与衬圈26、36形成可旋转的整体。然而,标刻度的环件40、50可逆地安装在他们的凹槽中,也就是说环件40、50可在不被损坏的情况下取出,然后再被重新组装在不同的角度位置中。这样能够促进用于校准吸量管的方法,如下文将要给出的描述。优选地,通过扣合件或任何其他类似的不需要工具或需要非常传统的工具的技术来将标刻度的环件40、50分别组装在他们的凹槽中。
[0065]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确保每个标刻度环件40、50与其支撑元件8、26的旋转阻断,可在环件的外围和其相关联的凹槽的外侧上提供凹陷和突出类型的互补几何形。
[0066]吸量管顶部部件2还包括使控制杆14和活塞返回到顶部位置的弹簧60。围绕控制杆14的该弹貪60具有例如承靠在手柄6的底端上的底端,以及承靠在提供在控制杆上的肩部62上的顶端。承受弹簧60张力的肩部62被挤压在提供在第二螺纹元件22的顶端上的吸量冲程顶部挡块64上。此外,肩部62的外围具有与用于调节体积的第二螺纹元件32的内表面互补的形状,以便使第二螺纹元件32能够通过控制杆14被旋钮16以旋转的方式驱动。图2b示出了互补形状具有多边几何形的示例。
[0067]因为控制杆14通过旋钮16沿轴线3的旋转导致螺纹元件32同样幅度的旋转,所以控制杆14形成了用于可旋转地驱动用于调节体积的第二螺纹元件32的装置。
[0068]为了调节将要被取样的体积,操作人员可由此作用于螺纹元件22和32两者上。第一螺纹元件22可由第一衬圈26驱动,第一衬圈沿轴线3的旋转导致了第一螺纹元件22的相同幅度的旋转。因为与粗调节相关联的是螺纹元件,所以操作人员优选考虑该第一螺纹元件22以开始他的/她的调节。由此,通过旋转衬圈26在中空主体6的外部执行驱动直到指针44指示在所期望的第一刻度42处为止。这使将要被调节的体积能够最接近于10yL。
[0069]为了使调节细化,操作人员能够在第二螺纹元件32上施加作用。能够通过第二衬圈36或控制杆14来驱动第二螺纹元件32。在这两中情况中,沿轴线3的旋转导致了第二螺纹元件32的同样幅度的旋转。也是通过旋转衬圈36或控制杆14在中空主体6的外部进行该驱动直到指针54指示在所期望的第二刻度52处,或者在中间刻度52’处。这样能够使将要被调节的体积最接近于0.5yLo
[0070]如图2a中所示意的,可在主体6、元件22和元件32之间提供具有凹口或类似物的连接件,以便元件22和32能够可旋转的保持在每个所期望的调节位置中。所以,通过操作人员旋转衬圈26、36从一个刻度处走到另一个刻度处所产生的张力必须克服由凹口与凹处的协作所造成的保持张力。这些保持张力优先地是小的,但是足以使得体积在握持住吸量管时不会遭受到意外地破坏。因为对于处于其凹槽中的标刻度的环40、50的情况,只有通过将这些环从其凹槽中移除并且更换到不同的角度位置中才能获得相对转动,因此,上述的这种排布与处于其凹槽中的标刻度的环40、50的排布不同。
[0071]具有凹口和凹处的原设计取代了现有系统,其中控制装置通常与这些可接合的装置相关联以防止在握持住吸量管时会使体积受到意外的破坏。这在整体尺寸和重量方面是有益的。
[0072]如上所述,螺纹元件22、32的旋转导致它们沿着轴线3移动,并且因此造成吸量冲程顶部挡块64的移动。在弹簧60的作用下,包括旋钮16、控制杆14和活塞的组件移动了相同的竖直距离,该竖直距离直接影响吸量冲程。在这方面,注意到由容纳在中空主体6的底部并且沿着轴线3滑动移动的部件66来充当吸量冲程底部挡块。比弹簧60具有更大刚度的弹簧68被置于部件66和中空主体6的底部之间。该弹簧为排放弹簧,其使活塞能够以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传统方式执行排放冲程。
[0073]使用本设计,由操作人员的与轴线3—致的视线并且旋钮16朝向操作人员的眼睛,能够从吸量管的顶部读出由刻度和对应的指针所显示的体积。更具体地说,刻度和其指针之间是径向对应的,这样能够读出将第一指针44所指示的体积与第二指针54所指示的体积相加来确定的总的体积。
[0074]能够通过使用第一衬圈26来执行360°的最大旋转和使用第二衬圈36来执行360°的最大旋转来快速调节任何的体积,除了这一事实以外,所选设计的有益之处还在于无论手是否握持住吸量管都能够永久性地读出被调节的体积。实际上,操作人员的手位于手柄6的边缘8的下方,然而标刻度的环40、50和指针44、54是相对于主体6外置式地轴向排布在主体6和控制旋钮16之间。借助于从吸量管的顶部永久性可见的第一和第二刻度还可以由操作人员在任何时间读出吸量管操作范围。
[0075]图4至图6示出了在上述吸量管上对体积进行调节的不同步骤。这里所期望的体积为158yL。
[0076]首先,轴向地排布在手柄边缘8和第二衬圈36之间的衬圈26被驱动以将如图4所示的指示为20yL的第一刻度42的指针44带到如图5所示的指示为150yL的第一刻度42处。该旋转导致螺纹元件22的轴向移动和吸量冲程顶部挡块64的向上移动。然后,装配有第二标刻度的环50和第一指针44的第一衬圈26保持固定,但是第二衬圈36被可旋转地驱动以将第二刻度52的如图5所示的指示为OyL的指针54带到如图6所示的指示为SyL的第二刻度52处。该旋转导致了螺纹元件32的新的轴向移动并且由此造成了吸量冲程顶部挡块64的新的向上移动。
[0077]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用于校准吸量管I的方法的步骤之一。
[0078]首先,为了实施该方法,使用调节和显示装置20来执行对将要被取样的目标体积的调节。
[0079]随后,使用吸量管I取样液体并由此调节液体,然后对该体积进行分配之后,通过常规技术测量该体积。
[0080]当所取样的体积的测量值与目标体积的值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