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被动式微混合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898619阅读:来源:国知局
2交叉进样,其中介质A第一入口通道I由进样,介质B由第二入口通道2进样;当流经交叉口处,通过分子扩散作用实现初步混合,同时由于“柯恩达”效应(附壁效应),一部分流体进入第一分流通道3,剩余流体经第二分流通道4继续流动,在混流腔5中流体形成混沌流,产生漩涡、增强扰动,从而达到快速混合的目的。
[0032]实施例一
[0033]如图1所示,一种平面被动式微混合器,第一入口通道与所述第二入口通道的横截面呈矩形,第一入口通道I与第二入口通道2垂直,汇流于混合单元6的交叉口,此处的混合单元6为四边形边壁所围成的空腔,在混合单元6内有挡块8,挡块8将混合单元6分隔形成成第一分流通道3、第二分流通道4和混流腔5,第一分流通道3和第二分流通道4与混合单元6的交叉口连通,混流腔5与相邻混合单元的第一分流通道3和第二分流通道4连通。且位于混流腔5的出口处。
[0034]此处的挡块8的横截面为直角梯形,其分隔形成的混流腔5与挡块8的形状相匹配,混流腔5是一个梯形空腔,混流腔的宽度由第一分流通道至第二分流通道逐渐变宽。
[0035]每个混合单元6中挡块8的形状是一样的,并且其在混合单元内的排放位置和方向是相同。
[0036]实施例二
[0037]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二与同实施例一基本相似,但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每个混合单元6中挡块8的形状是一样的,混和单元6包括间隔交替排布的第一混合单元以及第二混合单元;第一混合单元中的挡块与所述第二混合单元中的挡块的设置方式不同。当然,也可以是排列方向是随机的,只要满足混合单元6的混流腔5与相邻混合单元6中的第一分流通道3和第二分流通道4连通,并位于混合单元6的出口处即可。
[0038]实施例三
[0039]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三与同实施例一基本相似,但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此处有些挡块8的横截面为直角梯形,有些挡块8的横截面是正方形,其分隔形成的混流腔5与挡块8的形状相匹配,当挡块8的横截面为直角梯形时,混流腔5是一个梯形空腔,混流腔体的宽度由第一分流通道至第二分流通道逐渐变宽。当挡块8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时,混流腔5是一个矩形空腔,混流腔体5的宽度为等宽的。
[0040]每个混合单元6中挡块8的形状是不同的,在第一个混合单元中挡块8的横截面为直角梯形,第二个混合单元6中挡块8的横截面为直角梯形,在其余的混合单元6中挡块8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挡块8在第一混合单元中的挡块与所述第二混合单元中的挡块的设置方式不同。只要满足混合单元6的5与相邻混合单元6中的第一分流通道3和第二分流通道4连通即可。
[0041 ]实施例四
[0042]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挡块8的形状为梯形或三角形,在较宽的通道中设置有挡板9,该挡板9通过阻挡使得流体在腔体内停留并进行混流混合。
[0043]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和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4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45]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平面被动式微混合器,包括入口通道、出口通道以及位于入口通道和出口通道之间的至少一个混合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混合单元分别包括用于将液体进行分流的第一分流通道以及第二分流通道;以及用于将来自第一分流通道和第二分流通道的液体进行混流的混流腔;所述混流腔与相邻的混合单元的第一分流通道以及第二分流通道连通,或与出口通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被动式微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入口通道包括分别与所述混合单元连通的第一入口通道和第二入口通道,所述的第一入口通道的宽度小于所述的第二入口通道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面被动式微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入口通道内设有减缓液体流动的挡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被动式微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混合单元分别具有一腔体,每一个所述腔体内分别设有一个挡块,该挡块将所述腔体分隔成所述第一分流通道、第二分流通道和混流腔,所述混流腔形成于所述第一分流通道和第二分流通道的交汇处,且位于其所在腔体的出口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面被动式微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分流通道的宽度和所述的第二分流通道的宽度不同。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面被动式微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分流通道呈直线通道,所述的第二分流通道为“L”形通道。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面被动式微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流腔的宽度由第一分流通道至第二分流通道逐渐变宽。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面被动式微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档块的横截面为直角梯形、矩形、三角形或其组合。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面被动式微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混合单元中所述挡块以相同的方式设置。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面被动式微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通道和出口通道之间设有多个混和单元,该多个混合单元包括交替排布的第一混合单元以及第二混合单元;所述第一混合单元中的挡块与所述第二混合单元中的挡块的设置方式不同。
【专利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平面被动式微混合器,包括入口通道、出口通道以及位于入口通道和出口通道之间的至少一个混合单元,每个所述混合单元分别包括用于将液体进行分流的第一分流通道以及第二分流通道;以及用于将来自第一分流通道和第二分流通道的液体进行混流的混流腔;所述混流腔与相邻的混合单元的第一分流通道以及第二分流通道连通,或与出口通道连通。本发明利用“柯恩达”效应,混合器结构引导介质在对流腔中产生混沌对流,显著改善了混合效果。
【IPC分类】B01F13/00
【公开号】CN105664773
【申请号】CN201610044013
【发明人】宋国庆, 聂富强
【申请人】苏州汶颢芯片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15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2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