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凝节流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411428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凝节流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冷凝节流器。
【背景技术】
[0002]油库、油罐、油箱和油桶等加油设施在加油、卸油过程中,由于油液位的上升或下降,导致油面上方空间不断排出油蒸汽或渗入空气,造成能源浪费、产生环境污染,埋下火灾隐患、影响燃油质量。为了减少油气的挥发,通常采用吸收、吸附或冷凝等工艺中的一种或两种方法,将挥发的油气收集起来,使油气从气态转变为液态,重新变为燃油,达到回收利用的目的。目前常见的油气回收方法有吸附法、吸收法、膜分离法和冷凝法,具体如下:
[0003]吸附法是利用活性炭、硅胶等吸附剂对对油气/空气混合气吸附力的大小,实现油气和空气的分离。油气通过活性炭等吸附剂,油气组分吸附在吸附剂表面,然后再经过减压脱附或蒸汽脱附,富集的油气用真空栗抽吸到油罐或用其他方法液化;而活性炭等吸附剂对空气的吸附力非常小,未被吸附的尾气经排气管排放。该方法可以达到较高的处理效率,排放浓度低,但其工艺复杂,活性炭寿命低,失活后存在二次污染,吸附床容易产生高温热点,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0004]吸收法是根据混合油气中各组分在吸收剂中的溶解度的大小,来进行油气和空气的分离。一般采用油气与从吸收塔顶淋喷的吸收剂进行逆流接触,吸收剂对烃类组分进行选择性吸收,未被吸收的气体经阻火器排放,吸收剂进入真空解吸罐解吸,富集油气再用油品吸收。该方法工艺简单,投资成本低,但回收率太低,一般只能达到80%左右,无法达到现行国家标准;设备占地空间大。
[0005]膜分离法是利用特殊高分子膜对烃类有优先透过性的特点,让油气和空气混合气在一定压力的推动下,使油气分子优先透过高分子膜,而空气组分则被截留排放,富集的油气传输回油罐或用其他方法液化。该方法的缺点是膜寿命短、价格昂贵,操作要求高,易产生放电层,存在安全隐患。
[0006]冷凝法是利用烃类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蒸汽压差异,通过降温使油气中一些烃类蒸汽压达到过饱和冷凝成液态回收油气的方法。可以根据挥发气的成分、要求的回收率及最后排放到大气中的尾气中有机化合物浓度限值确定冷凝装置的最低温度,该方法工艺简单,安全性高,回收率高,可直接得到液态油。然而,目前,现有的冷凝法多因为油气浓度较低,整体耗能较高,而带来较高的运行费用。
[0007]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的冷凝发油气回收技术进行改进的,提供了一种冷凝节流器,用于油气回收系统中,以实现对尾气做进一步的处理,降低油气回收系统的排放浓度,提高油水回收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8]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冷凝节流器,用于油气回收系统中,实现对尾气做进一步的处理,降低油气回收系统的排放浓度,提高油水回收率。
[0009]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10]一种冷凝节流器,包括壳体二,所述壳体二的顶部设置有尾气出口二和尾气进口一,其中,所述尾气进口一与油气回收系统中的油气预处理装置的尾气出口一以及冷凝器的冷凝器尾气出口连接,所述壳体二的内部设置有与冷凝器一一对应连接的管道,该管道与所述壳体二一侧的出气管道连接,所述出气管道的直径大于所述管道直径之和,并且,所述出气管道与冷凝器压缩机连接,此外,所述壳体二的底端还设置有油水出口一,所述油水出口一与油水收集器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尾气进口一的末端延伸至壳体二内,并向所述管道弯曲。
[0012]进一步的,所述管道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的宽度至少大于所述管道的直径。
[0013]进一步的,所述管道均匀分布于所述壳体二的内部。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与冷凝器一一对应连接的管道以及设置与管道连接的出气管道,将出气管道的直径设置为大于管道直径之和,从而使得管道与出气管道之间因压力差节流产生潜热及烟通的原理形成空气压力差,实现冷气对流,带走热交换所带来的“高温气体”,进而实现了冷凝器中的冷气的循环利用,对尾气做进一步的冷凝,回收油水,大大的降低了油气回收系统的排放浓度,提高了油水回收率。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凝节流器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凝节流器的内部结构透视图;
[0018]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气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气预处理装置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气预处理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分子捕获器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0022]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分子捕获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
[0024]1、冷凝器;2、油水收集器;3、油气预处理装置;4、壳体一;5、油气进气口 ;6、尾气出口一;7、过滤装置;8、换热装置;9、进气口; 10、出气口; 11、冷凝器压缩机;12、污水排管;13、污水池;14、冷气回流管;15、冷凝节流器;16、壳体二 ; 17、尾气出口二; 18、尾气进口一; 19、管道;20、出气管道;21、油水出口一; 22、油分子捕获器;23、壳体三;24、油分子捕获腔;25、金属丝隔板;26、尾气出口三;27、尾气进口二; 28、油水出口二; 29、活动挡板;30、冷凝器尾气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凝节流器。
[0027]如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凝节流器包括壳体二16,所述壳体二 16的顶部设置有尾气出口二 17和尾气进口一 18,其中,所述尾气进口一 18与油气回收系统中的油气预处理装置3的尾气出口一 6以及冷凝器I的冷凝器尾气出口 30连接,所述壳体二 16的内部设置有与冷凝器I——对应连接的管道19,该管道19与所述壳体二 16—侧的出气管道20连接,所述出气管道20的直径大于所述管道19直径之和,并且,所述出气管道20与冷凝器压缩机11连接,此外,所述壳体二 16的底端还设置有油水出口一 21,所述油水出口一 21与油水收集器2连接。
[0028]进一步的,所述尾气进口一18的末端延伸至壳体二 16内,并向所述管道19弯曲。
[0029]进一步的,所述管道19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的宽度至少大于所述管道19的直径。
[0030]进一步的,所述管道19均匀分布于所述壳体二16的内部。
[0031]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结合油气回收系统的整体结构,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0032]如图1-7所示,油气回收系统包括依次连接且制冷级别逐渐增高的若干冷凝器1、与所述冷凝器I连接的油水收集器2、连接于油气管道与冷凝器I之间的油气预处理装置3、连接于油气预处理装置3的尾气出口一6和冷凝器I的冷凝器尾气出口 30上的冷凝节流器15、连接于冷凝节流器15上的油分子捕获器22。
[0033]其中,油气预处理装置3包括壳体一4、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