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基材高压静电空气净化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32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纸基材高压静电空气净化模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纸基材高压静电空气净化模块,其包括碳刷电晕针(1)、正极板(2)、负极板(3)、导电膜(4)、单元触点(5)、正极板串联导线(6)、负极板串联导线(7)、边框(8),用纸基材制成的正极板(2)和负极板(3)固定在边框(8)上,正极板(2)和负极板(3)间隔排列且间距为1-2毫米;导电膜(4)涂或贴在正极板(2)和负极板(3)上,正极板(2)和负极板(3)的导电膜上下位置错开;碳刷电晕针(1)由上千根细小的导电碳纤维组成;正极板串联导线(6)一端穿过所有正极板上的导电膜,将所有正极板连成一体;负极板串联导线(7)一端穿过所有负极板上的导电膜,将所有负极板连成一体。正负极板间通过单元触点(5)施加4kv高压直流电,当带电灰尘颗粒通过集尘区时,灰尘颗粒在高压电场作用下将吸附到正负极板上。
【专利说明】纸基材高压静电空气净化模块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通用空气净化装置,尤其是一种纸基材高压静电空气净化模块,适用于家用空气净化、新风净化等环保电器领域。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我国多个地区不断遭遇雾霾天气的污染,污染的级别也越来越高,雾霾的主要成分是均可被人体吸入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微小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均属于气态污染物,被人体吸入后会对人的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如何改善人类生活的空间,有效控制雾霾天气中进入室内和车内的有害气体、特别是含PM2.5的微小颗粒物的污染气体,是当前的一道难题。
[0003]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过滤吸附型,二是静电集尘型。静电集尘通过静电使空气中污染物带电,然后用集尘装置捕集吸附了带电粒子的空气尘埃,达到净化空气目的,这种净化器对粒径较大的颗粒污染物的净化效果较好,但是无法净化气态污染物,同时,还会产生臭氧等二次污染物。
[0004]特别是现有的高压静电净化模块多由金属制成,存在体积大,重量重,形状固定,净化率最高也就85 %左右,同时金属电晕针或金属电晕丝产生的臭氧量大,形成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0005]为解决现有高压静电净化模块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体积小、重量轻、形状可调、使用方便、净化率最高、保证空气质量好的纸基材高压静电空气净化模块。
[0006]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纸基材高压静电空气净化模块,其包括碳刷电晕针(1)、正极板(2)、负极板(3)、导电膜(4)、单元触点(5)、正极板串联导线(6)、负极板串联导线(7)、边框(8),用纸基材制成的正极板(2)和负极板(3)固定在边框(8)上,正极板(2)和负极板(3)间隔排列且间距为1-2毫米;导电膜(4)涂或贴在正极板(2)和负极板(3)上,正极板(2)和负极板(3)的导电膜上下位置错开;碳刷电晕针(I)由上千根细小的导电碳纤维组成,碳刷电晕针放电端距正极板和负极板要保持18-22毫米的距离;正极板串联导线(6) —端穿过所有正极板上的导电膜,将所有正极板连成一体,正极板串联导线(6)另一端与单元触点(5)相连;负极板串联导线(7) —端穿过所有负极板上的导电膜,将所有负极板连成一体,正极板串联导线(7)另一端与单元触点(5)相连。
[0008]当纸基材高压静电空气净化模块连接高压发生器,脏空气迎着碳刷电晕针(I)方向流动,碳刷电晕针在8kv正高压作用下,击穿空气产生大量正电荷,这些电荷与空气中的灰尘结合,使灰尘带正电。集尘区正极板接4kv正高压,负极板接零线,这样正负极板间就形成了 4kv的电场,当带正电荷的空气灰尘通过正负极板间的空间时,在电场的作用下,带正电的灰尘颗粒就向负极板运动并粘附到负极板上;同时少量带负电荷的灰尘颗粒向正极板运动并粘附在负极板上。一般70%以上的灰尘颗粒在负极板上,低于30%的灰尘颗粒在正极板上。
[0009]本实用新型的纸基材高压静电空气净化模块,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0]1、本实用新型用纸基材加导电膜代替了金属板,大大减轻了重量,由于纸基材可随意裁剪组合使得本发明的形状非常灵活,适用于各种净化装置和设备;再有纸基材本身是不导电的,本发明是通过纸基材局部贴导电膜或涂料来实现导电,同时正负极板的导电膜位置上下错开,使得正负极板间距更小,可达I毫米而不产生打火花现象,小间距提高了净化率。
[0011]2、本实用新型用碳刷电晕针代替了金属电晕针或电晕丝,由于碳刷电晕针由上千根碳纤维丝组成,所以产生的电荷数远高于金属电晕针或电晕丝,电场也更均匀,臭氧量远低于金属电晕针或电晕丝所产生的臭氧。
[0012]3、本实用新型纸基材加碳刷极大地提高了净化率,一次通风净化率可高达95%,同时减轻了重量,灵活了形状,使得高压静电净化模块实现了质的飞跃。

【附图说明】

[0013]图1静电净化模块剖视图。
[0014]图2静电净化模块主视图。
[0015]图3静电净化模块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17]如图1-3所示,图中包括:碳刷电晕针(1)、正极板(2)、负极板(3)、导电膜(4)、单元触点(5)、正极板串联导线(6)、负极板串联导线(7)、边框(8)。
[0018]实施例1
[0019]一种纸基材高压静电空气净化模块,其包括碳刷电晕针(I)、正极板(2)、负极板(3)、导电膜(4)、单元触点(5)、正极板串联导线(6)、负极板串联导线(7)、边框(8),用纸基材制成的正极板(2)和负极板(3)固定在边框(8)上,正极板(2)和负极板(3)间隔排列且间距为1-2毫米;导电膜(4)涂或贴在正极板(2)和负极板(3)上,正极板(2)和负极板
(3)的导电膜上下位置错开;碳刷电晕针(I)由上千根细小的导电碳纤维组成,碳刷电晕针放电端距正极板和负极板要保持18-22毫米的距离;正极板串联导线(6) —端穿过所有正极板上的导电膜,将所有正极板连成一体,正极板串联导线(6)另一端与单元触点(5)相连;负极板串联导线(7) —端穿过所有负极板上的导电膜,将所有负极板连成一体,正极板串联导线(7)另一端与单元触点(5)相连。
[0020]纸基材高压静电空气净化模块可以与控制及电路模块构成空气净化装置,当纸基材高压静电空气净化模块连接高压发生器时,脏空气迎着碳刷电晕针(I)方向流动,碳刷电晕针在Skv正高压作用下,击穿空气产生大量正电荷,这些电荷与空气中的灰尘结合,使灰尘带正电。集尘区正极板接4kv正高压,负极板接零线,这样正负极板间就形成了 4kv的电场,当带正电荷的空气灰尘通过正负极板间的空间时,在电场的作用下,带正电的灰尘颗粒就向负极板运动并粘附到负极板上;同时少量带负电荷的灰尘颗粒向正极板运动并粘附在负极板上。一般70%以上的灰尘颗粒在负极板上,低于30%的灰尘颗粒在正极板上。
[0021]如图1-3所示,图中包括:碳刷电晕针⑴:由上千根细小的导电碳纤维组成大约直径I毫米左右的碳刷电晕针,碳刷电晕针需要连接正Skv高压,可以绝缘基座固定在集尘区极板上,也可以固定在完全独立的地方,但碳刷电晕针放电端距离正极板、负极板要保持18-22毫米的距离。一个碳刷电晕针的有效作用范围大概是50毫米直径的圆面积,所以根据集尘区的面积均匀的布置碳刷电晕针的个数(由于碳刷的数量灵活,固定方式多样,图1中省略了连接详图)。正极板(2):正极板是用纸基材料做成,与负极板间距1-2毫米,高30毫米左右需要连接4kv正高压,与负极板交叉排列组成。负极板(3):负极板也是是用纸基材做成,高30毫米左右,接零线,与正极板交叉排列组成。导电膜(4):可以使用导电薄膜或导电涂料,涂或贴在正、负极板上,大约5毫米高;正负极板的导电膜上下错开。单元触点(5):是连接高压包电源的活动接点,无需将高压包与集尘区死连接,极大地方便了集尘区的安装和清理。单元触点为两个金属片固定于边框中,分别连接于两个串联导线,其节点可以焊接,也可以螺丝连接。正极板串联导线(6):必须穿过所有正极板上的导电膜,将所有正极板连成一体,另一端与一单元触点相连。负极板串联导线(7):必须穿过所有负极板上的导电膜,将所有负极板连成一体,另一端与一单元触点相连。边框(8):边框是固定和成型纸基集尘区的,其制作材料可以多样化,纸材,朔料,橡胶等绝缘材料均可,其形状也可多样化,方形,圆形,以及多边形。
[0022]纸基材高压静电空气净化模块外侧装有可调静电高压发生器。
[0023]为解决现有高压静电净化模块的缺陷,本发明用纸基材加导电膜代替了金属板,大大减轻了重量,由于纸板可随意裁剪组合使得本发明的形状非常灵活,适用于各种净化装置和设备;再有纸基材本身是不导电的,本发明是通过纸基材局部贴导电膜或涂料来实现导电,同时正负极板的导电膜位置上下错开,使得正负极板间距更小,可达I毫米而不产生打火花现象,小间距提高了净化率。
[0024]本发明用碳刷代替了金属电晕针或电晕丝,由于碳刷由上千根碳纤维丝组成,所以产生的电荷数远高于金属电晕针或电晕丝,电场也更均匀,臭氧量远低于金属电晕针或电晕丝所产生的臭氧。
[0025]本发明纸基材加碳刷极大地提高了净化率,一次通风净化率可高达95%,同时减轻了重量,灵活了形状,使得高压静电净化模块实现了质的飞跃。
【权利要求】
1.一种纸基材高压静电空气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模块包括碳刷电晕针(1)、正极板(2)、负极板(3)、导电膜(4)、单元触点(5)、正极板串联导线(6)、负极板串联导线(7)、边框(8),用纸基材制成的正极板(2)和负极板(3)固定在边框(8)上,正极板(2)和负极板(3)间隔排列且间距为1-2毫米;导电膜(4)涂或贴在正极板(2)和负极板(3)上,正极板(2)和负极板(3)的导电膜上下位置错开;碳刷电晕针(I)由上千根细小的导电碳纤维组成,碳刷电晕针放电端距正极板和负极板要保持18-22毫米的距离;正极板串联导线(6) —端穿过所有正极板上的导电膜,将所有正极板连成一体,正极板串联导线(6)另一端与单元触点(5)相连;负极板串联导线(7) —端穿过所有负极板上的导电膜,将所有负极板连成一体,正极板串联导线(7)另一端与单元触点(5)相连。
【文档编号】B03C3-41GK204276152SQ201420602230
【发明者】邱德超 [申请人]史红宇, 邱德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