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电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90338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静电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尤指一种静电除尘装置。
技术背景市场上现有的静电除尘装置的结构原理如图i所示,其放电极r 与集尘管2'的距离较远,因此要得到一定的电场强度以便产生较好 的除尘效果,就必须要有较强的电压,通常在放电极施加的电压约为6000-10000V左右,而高电压必然产生高浓度的臭氧,其产生的臭氧浓度大大超过室内卫生标准,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此外,该种结构 的静电除尘装置,由于其放电极r仅设置于集尘管2'的一侧,导 致其所产生的电场强度如图中所示,朝远离放电极r方向由强到弱递减,所以它的除尘效果也是由强到弱的,这样就导致集尘筒2'的集尘效果不均匀,从而影响集尘,而为产生较好的集尘效果,也需要 依靠增加电压来实现。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电除尘装置,其在保证必需电 场强度的同时,可降低放电极的电压,以减少臭氧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静电除尘装置,主要包括至少一放电极及与之对应的集尘 管,所述放电极伸入到所述集尘管的内部,并贯穿集尘管的中心。 所述放电极上设有若干放电尖端。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实用新型将所述的放电极伸入到集尘管 内部,这样即可缩短两极之间的距离,从而在达到原有电场强度的情 况下,可降低放电极的电压,通常可降为4000V左右,而电压被降 低后,即可控制臭氧的发生量,使其符合室内卫生标准范围。同时,本实用新型又将放电极贯穿集尘管的中心,使集尘管的电 场处处等强,从而大大提升了整个集尘管的集尘效果。


图l是现有静电除尘装置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外加电压后电场强度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静电除尘装置主要包括至少一放 电极1及与之对应的集尘管2。而本实用新型的关键在于所述放电 极1伸入到所述集尘管2的内部,并贯穿集尘管2的中心。此种结构的静电除尘装置,由于其放电极1被伸入到集尘管2内 部,这样即缩短了两极之间的距离,从而在达到原有电场强度的情况 下,可降低放电极1的电压,通常可降为4000V左右,而电压被降 低后,即可控制臭氧的发生量,使其符合室内卫生标准范围。同时,将放电极1贯穿集尘管2的中心后,使集尘管2的电场处 处等强(如图3所示),从而大大提升了整个集尘管的集尘效果。再如图4、 5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本实施例所 述的静电除尘装置主要包括若干串联的放电极1,而每个放电极1均 对应一个集尘管2。其中所述放电极1被安装于一下压板3上,该下压板3的一侧固定有 一负极片11与放电极1电联接。所述的若干集尘管2则被安装于一上压板4上,而该下压板4的 一侧固定有一正极片21与集尘管2电联接。本实施例特别的是,在每一个放电极1上还设有若干放电尖端 12,该放电尖端12可增加放电效果,提高电场强度,从而可提升集 尘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静电除尘装置,主要包括至少一放电极及与之对应的集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极伸入到所述集尘管的内部,并贯穿集尘管的中心。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放电极上设有若干放电尖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静电除尘装置,主要包括至少一放电极及与之对应的集尘管,所述放电极伸入到所述集尘管的内部,这样即可缩短两极之间的距离,从而在达到原有电场强度的情况下,可降低放电极的电压,通常可降为4000V左右,而电压被降低后,即可控制臭氧的发生量,使其符合室内卫生标准范围;同时,本实用新型又将放电极贯穿集尘管的中心,使集尘管的电场处处等强,从而大大提升了整个集尘管的集尘效果。
文档编号B03C3/41GK201101980SQ20072000809
公开日2008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27日
发明者王继阳 申请人:厦门爱美克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