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风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71439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风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油水分离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将压缩机的气体与油水分离开来的旋风分离器。
背景技术
压缩机为有油润滑,各级气体经过压缩后含有一定的油水。由于排气具有较高的温度,油在较高温度时在气阀处易积碳,因此需要对各级气体进行冷却和分离油水,以避免这些油水影响压缩机气阀和活塞环的使用寿命。现有技术中的气体油水分离器通常体积较大,分离效率低。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体积小、分离效率高的气体油水分离器。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体积小、分离效率高的气体油水分离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风分离器,包括进气管、排气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气管与导流管相通;所述排气管设置在所述导流管中,并与所述导流管构成导流腔;所述排气管和导流管的上端均与端板焊接;所述导流管的下端与分离管固定连接;所述出液管设置在所述分离管的下方。采用上述结构,混有油水的气体从进气管进入导流管中,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气体中的油水等液态杂质甩脱在导流管的内壁,最终从出液管流出。由于排气管设置在导流管中形成双层结构,因此上述结构紧凑,体积小。为提高分离效率,所述进气管的中心线与所述排气管的外壁相切。为进一步提高分离效率,所述进气管的中心线相对水平面向上倾斜。较佳的,所述排气管的下端焊接有排气锥板;所述分离管的上端通过上锥板与所述导流管固定连接;所述分离管的下端通过下锥板与所述出液管固定连接。为进一步提高分离效率,所述分离管中焊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边缘设置有缺口。较佳的,所述挡板为伞形挡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体积小,分离效率高。

图I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I和图2所示,一种旋风分离器,包括进气管4、排气管3和出液管11。进气、管4与导流管2相通,进气管4的中心线41相对水平面向上倾斜,并与排气管3的外壁相切。排气管3设置在导流管2中,并与导流管2构成导流腔5。排气管3的下端焊接有排气锥板7。排气管3和导流管2的上端均与端板I焊接。导流管2的下端通过上锥板6与分离管8固定连接,分离管8的下端通过下锥板10与出液管11固定连接。分离管8中焊接有伞形挡板9,挡板9的边缘设置有缺口 91。旋风分离器工作时,混有油水的气体从进气管4进入导流管2中,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气体中的油水等液态杂质甩脱在导流管2的内壁。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掉到伞形挡板9上,并从挡板9的缺口 91流到分离管8的下部,最终从出液管11流出;气体从导流管2流入分离管8后,在压力和挡板9的作用下,从排气管3中排除。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ー种旋风分离器,包括进气管(4)、排气管(3)和出液管(11);其特征是所述进气管(4)与导流管(2)相通;所述排气管(3)设置在所述导流管(2)中,并与所述导流管(2)构成导流腔(5);所述排气管(3)和导流管(2)的上端均与端板(I)焊接;所述导流管(2)的下端与分离管(8)固定连接;所述出液管(11)设置在所述分离管(8)的下方。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是所述进气管(4)的中心线(41)与所述排气管(3)的外壁相切。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是所述进气管(4)的中心线(41)相对水平面向上倾斜。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是所述排气管(3)的下端焊接有排气锥板(7);所述分离管(8)的上端通过上锥板(6)与所述导流管(2)固定连接;所述分离管(8)的下端通过下锥板(10)与所述出液管(11)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I至4任一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是所述分离管(8)中焊接有挡板(9);所述挡板(9)的边缘设置有缺ロ(9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是所述挡板(9)为伞形挡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缩机用旋风分离器,包括进气管(4)、排气管(3)和出液管(11);所述进气管(4)与导流管(2)相通;所述排气管(3)设置在所述导流管(2)中,并与所述导流管(2)构成导流腔(5);所述排气管(3)和导流管(2)的上端均与端板(1)焊接;所述导流管(2)的下端与分离管(8)固定连接;所述出液管(11)设置在所述分离管(8)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体积小,分离效率高。
文档编号B04C5/02GK202377111SQ201120514788
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2日
发明者叶腊春, 杜治洪, 杨伯平, 林彩明, 汤俊慢, 田波, 董稹, 贺绪权, 鄢旭鸿 申请人:重庆气体压缩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