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通道收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73691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螺旋通道收尘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除尘设备,特别是ー种螺旋通道收尘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旋风式收尘器是将携帯粉尘的气流沿切线方向进入蜗壳,在旋转过程中,粉尘受离心力作用碰到壳体内壁后失去速度,靠重力作用下降落入集灰斗,气流通过内筒自下向上运动,实现粉尘与气体的分离,但由于气流与沉降的粉尘颗粒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面,粉尘还会被气流重新裹胁,从而降低收尘效率。特别是大型收尘器,在旋转过程中靠近中心的粉尘颗粒与壳体内壁的距离大,不能到达壳体内壁,因而粉尘与气体得不到分离 ;气流完成旋转后由向下运动转为向上运动,会造成较大的阻カ损失,因此能耗较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螺旋隔板气固分离,收尘效率高、能耗低、应用时エ艺布置相对简单的螺旋通道收尘器。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ー种螺旋通道收尘器,包括进风ロ、分离主体、集灰斗、出风ロ,所述收尘器中部设置有分离主体,其上部设置有出风ロ,其下部设置有集灰斗,该分离主体内设置有螺旋通道,该螺旋通道内部通过隔板固接有多孔隔离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螺旋流可使得收尘路径更长,离心力作用更大;气固隔离区内没有气流通道,气体是静止的,可以避免粉尘颗粒与气流的二次甚至多次混合;多通道方式使粉尘颗粒到达气固隔离区的距离缩短,从而提高收尘效率;螺旋流水平运动到达中心区域后向上运动即为出风ロ,气流运动路线更加简单,从而降低阻カ损失;收尘器高度小,应用时エ艺布置相对简単。

图I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单通道分离主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通道分离主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多通道分离主体A部放大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多孔隔离板结构示意图。图中进风ロ 1,分离主体2,多孔隔离板3,螺旋通道4,气固隔离区5,集灰斗6,出风ロ 7,分风板8,隔板9,过尘孔1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说明。ー种螺旋通道收尘器,包括进风ロ I、分离主体2、集灰斗6、出风ロ 7,所述收尘器中部设置有分离主体2,其上部设置有出风ロ 7,其下部设置有集灰斗6,该分离主体2内设置有螺旋通道4,该螺旋通道4内部通过隔板9固接有多孔隔离板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螺旋通道4为单通道。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螺旋通道4为多通道,该螺旋通道4进风ロI处设置有分风板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多孔隔离板3呈螺旋状,其板面上均匀设置有过尘孔1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简述如下该螺旋通道收尘器根据实际工作条件采用单通道和多通道。实施例1,单通道方式见图2,含尘气流从进风ロ I进入,在螺旋通道4按阿基米德螺旋线方向运动,粉尘受离心力作用向外运动穿过多孔隔离板3的过尘孔10,进入气固隔离区5,粉尘颗粒碰到分离主体2内壁后失去速度,靠重力作用下降落入集灰斗6,到达中心区域浄化后的气流向上运动,进入出风ロ 7,实现粉尘与气体的高效分离。实施例2两通道方式见图3,含尘气流从进风ロ I进入后,进ロ分风板8将气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进入外环螺旋通道4,一部分进入内环螺旋通道4。内外环螺旋通道4的气流都按阿基米德螺旋线方向运动,粉尘受离心力作用向外运动穿过多孔隔离板3的过尘孔10,进入气固隔离区5,粉尘颗粒碰到分离主体2内壁后失去速度,靠重力作用下降落入集灰斗6,到达中心区域浄化后的两通道气流向上运动,一部分混合,一部分分别进入出风ロ 7,实现粉尘与气体的高效分离。
权利要求1.ー种螺旋通道收尘器,包括进风ロ、分离主体、集灰斗、出风ロ,所述收尘器中部设置有分离主体,其上部设置有出风ロ,其下部设置有集灰斗,其特征在干,该分离主体内设置有螺旋通道,该螺旋通道内部通过隔板固接有多孔隔离板。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螺旋通道收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通道为单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螺旋通道收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通道为多通道,该螺旋通道进风ロ处设置有分风板。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螺旋通道收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隔离板呈螺旋状,其板面上均匀设置有过尘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尘设备,特别是一种螺旋通道收尘器。包括进风口、分离主体、集灰斗、出风口,所述收尘器中部设置有分离主体,其上部设置有出风口,其下部设置有集灰斗,该分离主体内设置有螺旋通道,该螺旋通道内部通过隔板固接有多孔隔离板。螺旋流可使得收尘路径更长,离心力作用更大;气固隔离区内没有气流通道,气体是静止的,可以避免粉尘颗粒与气流的二次甚至多次混合;多通道方式使粉尘颗粒到达气固隔离区的距离缩短,从而提高收尘效率;螺旋流水平运动到达中心区域后向上运动即为出风口,气流运动路线更加简单,从而降低阻力损失;收尘器高度小,应用时工艺布置相对简单。
文档编号B04C5/103GK202438419SQ201220052020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7日
发明者崔信明 申请人:崔信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