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置在电除尘器进口封头内的pm2.5捕集增效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093149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布置在电除尘器进口封头内的pm2.5捕集增效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布置在电除尘器进口封头内的PM2.5捕集增效装置,包括成喇叭口形的进口封头本体,所述进口封头本体较小的一端与进口烟道相连,所述荷电区包括相邻的两块第一接地隔板之间形成一个第一放置层,单数的第一放置层内设有正荷电极线,偶数的第一放置层内负荷电极线;所述第一接地隔板为平板;所述电场混合区包括相邻的两块第二接地隔板之间形成一个第二放置层,单数的第二放置层内设有正荷电极线,偶数的第二放置层内设有负荷电极线;所述第二接地隔板为多孔板或网状隔板;所述流动混合区设有至少一块气流分布板,所述气流分布板上设有导流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扩大了使用范围,提高了电除尘器PM2.5脱除效果,不影响电除尘器原有气流分布。
【专利说明】-种布置在电除尘器进口封头内的PM2. 5捕集增效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布置在电除尘器进口封头内的PM2. 5捕集增效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我国大中城市雾霾天气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健康和生活, PM2. 5 (主要为PMa4 ?PMi)含量过高是导致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而燃煤电厂又是PM2. 5主 要污染源之一,北京市副市长洪峰在能源与经济运行调节工作会议上指出,北京市各污染 源中煤炭燃烧(电厂、锅炉、散煤等)所占份额高达17% ;上海市环保局于2012年2月28 日公布,上海市各污染源中电站锅炉占10%,工业锅炉和工业炉窑占11%。
[0003] 目前,火电厂除尘设备90%以上为电除尘器,因PM2. 5荷电相对较弱,电除尘器对 PM2. 5的去除率也比较低,电除尘器出口 PM2. 5含量占烟尘总量排放的50% -90%。研究表 明,燃煤电厂排放的PM2. 5虽仅占全国排放总量的10%,但其排放总量数字庞大。根据能源 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火电总装机容量为7. 63X108kW。据不完全统计, 截至2012年底,国内约有5. 3X 108kW机组的除尘设备需要在2014年6月底前改造完成, 且"十二五"期间新增火电装机2. 63X 108kW。保守估计,燃煤电厂排放的PM2. 5总量将在 100 X 104t以上。目前,我国PM2. 5污染十分严重,对于燃煤电厂建设较多的地区,其污染物 对PM2. 5的贡献率甚至大于30%,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供应格 局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国家对PM2. 5的控制日益重视,相继出台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 排放标准》(GB13223-2011)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0004] 在传统除尘器前加装PM2. 5捕集增效装置,使小颗粒提前聚并成大颗粒后被电除 尘器有效脱除,是提高PM2. 5脱除效率的有效方法,但传统PM2. 5捕集增效装置布置在电除 尘器进口直烟道上,且距离大于5m,不适用于场地受限的改造工程,因此,开发一种布置在 电除尘器进口封头本体内的PM2. 5捕集增效装置,扩大其使用范围,对解决我国燃煤电厂 PM2. 5排放问题将起到重要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布置在电除尘器进口封头内的PM2. 5捕集增效 装置,能够有效解决在传统除尘器前加装PM2. 5捕集增效装置不适用于场地受限的改造工 程的问题。
[0006]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布置在电 除尘器进口封头内的PM2. 5捕集增效装置,包括成喇叭口形的进口封头本体,所述进口封 头本体较小的一端与进口烟道相连,沿烟气流动方向在进口封头本体内依次设有荷电区、 电场混合区和流动混合区;
[0007] 所述荷电区包括至少三层垂直设置的第一接地隔板,相邻的两块第一接地隔板之 间形成一个第一放置层,单数的第一放置层内设有一排与烟气流动方向垂直的正荷电极 线,偶数的第一放置层内设有一排与烟气流动方向垂直的负荷电极线;所述第一接地隔板 为平板;
[0008] 所述电场混合区包括至少三层垂直设置的第二接地隔板,相邻的两块第二接地隔 板之间形成一个第二放置层,单数的第二放置层内设有一排与烟气流动方向垂直的正荷电 极线,偶数的第二放置层内设有一排与烟气流动方向垂直的负荷电极线;所述第二接地隔 板为多孔板或网状隔板;
[0009] 所述流动混合区设有至少一块气流分布板,所述气流分布板上设有导流板。
[0010] 优选的,所述正荷电极线与其两侧的接地隔板组成正放电通道,所述负荷电极线 与其两侧的接地隔板组成负放电通道,所述正放电通道的数量和负放电通道的数量相等; 可以产生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烟气中的灰尘能多的混合。
[0011] 优选的,所述第一接地隔板与第二接地隔板数量相等,相邻两块所述第一接地隔 板之间的间距与相邻两块所述第二接地隔板之间的间距相等;便于烟气从荷电区进入电场 混合区。
[0012] 优选的,同一层的所述第一接地隔板和第二接地隔板处同一水平面上且都固定在 同一个固定架上;方便安装和固定接地隔板,节省材料。
[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克服了当电除尘器进口直烟道长度小于 5m时无法布置传统PM2. 5捕集增效装置难题,扩大了使用范围,提高了电除尘器PM2. 5脱除 效果,不影响电除尘器原有气流分布,且阻力较布置在电除尘器进口烟道时小。当封头内空 间有限时,采用该技术,可适当缩短荷电区长度,电场混合区可同时进行颗粒荷电和电场掺 混,粉尘颗粒在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受电场力的作用,各自穿过其间的多孔接地极板,沿程 发生交叉碰撞,凝并成大颗粒。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布置在电除尘器进口封头内的PM2. 5捕集增效装置的结构 示意图;
[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布置在电除尘器进口封头内的PM2. 5捕集增效装置中第一 接地隔板和多孔板状的第二接地隔板连接示意图;
[0016]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布置在电除尘器进口封头内的PM2. 5捕集增效装置中第一 接地隔板和网状的第二接地隔板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布置在电除尘器进口封头内的PM2. 5捕集增效装置的 实施例,一种布置在电除尘器进口封头内的PM2. 5捕集增效装置,包括成喇叭口形的进口 封头本体1,所述进口封头本体1较小的一端与进口烟道2相连,沿烟气流动方向在进口封 头本体1内依次设有荷电区3、电场混合区4和流动混合区5 ;
[0018] 所述荷电区3包括至少三层垂直设置的第一接地隔板6,相邻的两块第一接地隔 板6之间形成一个第一放置层,单数的第一放置层内设有一排与烟气流动方向垂直的正荷 电极线7,偶数的第一放置层内设有一排与烟气流动方向垂直的负荷电极线8 ;所述第一接 地隔板6为平板;
[0019] 所述电场混合区4包括至少三层垂直设置的第二接地隔板9,相邻的两块第二接 地隔板9之间形成一个第二放置层,单数的第二放置层内设有一排与烟气流动方向垂直的 正荷电极线7,偶数的第二放置层内设有一排与烟气流动方向垂直的负荷电极线8 ;所述第 二接地隔板9为多孔板或网状隔板;
[0020] 所述流动混合区5设有至少一块气流分布板10,所述气流分布板10上设有导流板 11。
[0021] 如图2、图3所示,所述第一接地隔板6与第二接地隔板9数量相等,相邻两块所述 第一接地隔板6之间的间距与相邻两块所述第二接地隔板9之间的间距相等,同一层的所 述第一接地隔板6和第二接地隔板9处同一水平面上且都固定在同一个固定架14上。
[0022] 所述正荷电极线7与其两侧的接地隔板组成正放电通道12,所述负荷电极线8与 其两侧的接地隔板组成负放电通道13,所述正放电通道12的数量和负放电通道13的数量 相等。
[0023] 燃煤烟气经进口烟道2进入电除尘器进口封头本体1内,首先经过荷电区3使煤 灰颗粒带上正、负异性电荷,然后经过电场混合区4,在电场力驱使下异性带电颗粒通过多 孔板或网状隔板相互串流,有效掺混,再通过流动混合区5,进一步促进带电颗粒有效掺混, 提高带电颗粒的碰撞凝聚几率,形成大颗粒后被电除尘器有效脱除。克服了当电除尘器进 口直烟道长度小于5m时无法布置传统PM2. 5捕集增效装置难题,扩大了使用范围,提高了 电除尘器PM2. 5脱除效果,不影响电除尘器原有气流分布,且阻力较布置在电除尘器进口 烟道2时小。本方案得到国家863项目资助。
[002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 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 型的专利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
1. 一种布置在电除尘器进口封头内的PM2. 5捕集增效装置,包括成喇叭口形的进口封 头本体(1),所述进口封头本体(1)较小的一端与进口烟道(2)相连,其特征在于:沿烟气 流动方向在进口封头本体(1)内依次设有荷电区(3)、电场混合区(4)和流动混合区(5); 所述荷电区(3)包括至少三层垂直设置的第一接地隔板(6),相邻的两块第一接地隔 板(6)之间形成一个第一放置层,单数的第一放置层内设有一排与烟气流动方向垂直的正 荷电极线(7),偶数的第一放置层内设有一排与烟气流动方向垂直的负荷电极线(8);所述 第一接地隔板(6)为平板; 所述电场混合区(4)包括至少三层垂直设置的第二接地隔板(9),相邻的两块第二接 地隔板(9)之间形成一个第二放置层,单数的第二放置层内设有一排与烟气流动方向垂直 的正荷电极线(7),偶数的第二放置层内设有一排与烟气流动方向垂直的负荷电极线(8); 所述第二接地隔板(9)为多孔板或网状隔板; 所述流动混合区(5)设有至少一块气流分布板(10),所述气流分布板(10)上设有导流 板(11)。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布置在电除尘器进口封头内的PM2. 5捕集增效装置,其特 征在于:所述正荷电极线(7)与其两侧的接地隔板组成正放电通道(12),所述负荷电极线 (8)与其两侧的接地隔板组成负放电通道(13),所述正放电通道(12)的数量和负放电通道 (13)的数量相等。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布置在电除尘器进口封头内的PM2. 5捕集增效装置,其特 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隔板(6)与第二接地隔板(9)数量相等,相邻两块所述第一接地隔板 (6)之间的间距与相邻两块所述第二接地隔板(9)之间的间距相等。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布置在电除尘器进口封头内的PM2. 5捕集增效装置,其特 征在于:同一层的所述第一接地隔板(6)和第二接地隔板(9)处同一垂直平面上且都固定 在同一个固定架(14)上。
【文档编号】B03C3/34GK203899757SQ201420309055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0日
【发明者】姚宇平, 刘含笑, 郦建国, 余顺利, 尹得仕, 郦祝海, 何德源 申请人: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