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高速羽绒色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51709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智能高速羽绒色选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羽绒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智能高速羽绒色选机。



背景技术:

鉴于目前国外客商出于宗教信仰以及对高品质完美生活品质的追求,羽绒填充保暖寝具及服饰更多地采用了轻薄、浅色的包覆面料。由此导致市场对于纯白无杂色羽绒产品的需求量逐年持续上升。

但现实情况是,纵使经过非常小心的精心采摘并分选加工后的羽绒也无法做到没有杂色绒存在。作为羽绒加工企业的最后一道工艺过程的色选环节依旧只能依靠人工肉眼观察,手工捡拾的方法。色选工作枯燥乏味,效率低下,并且因为洁白的羽绒更容易反射紫外线而对人眼角膜和结膜上皮造成损害,进而导致类似雪盲症的症状,对人眼造成伤害。导致色选工作只能有经验的年轻女性才可以胜任,并且,目前人员招聘困难,工资水平也比较高。导致了色选工作成本非常高。并且由于人类工作主管的不够细致以及客观的视觉疏忽,经过人工色选的羽绒依旧无法达到100%的纯净洁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智能高速羽绒色选机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智能高速羽绒色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羽绒输送带,所述羽绒输送带依次分为上绒段、检测段、分拣段和收绒段,所述上绒段上方设有供绒箱,所述检测段上方设有检测镜头阵列,所述分拣段上方设有DELTA机器人,所述DELTA机器人上设有分拣头,所述收绒段一侧设有吸绒箱,所述上绒段、检测段、分拣段和收绒段下方均设有微型变频风机。

所述的智能高速羽绒色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羽绒输送带两端设有滚筒,所述滚筒连接外部驱动机构。

所述的智能高速羽绒色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羽绒输送带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白色微孔纺织面料层、聚四氟乙烯传动网带和不锈钢窝孔网板。

所述的智能高速羽绒色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拣头包括吸嘴体,所述吸嘴体上设有吸绒口,所述吸绒口与吸嘴体内设置的负压腔相通,所述负压腔与吸嘴体内设置的进气口和喷绒口相通。

所述的智能高速羽绒色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镜头阵列连接CCD传感器,所述CCD传感器连接PLC,所述PLC连接DELTA机器人和分拣头。

所述的智能高速羽绒色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绒口为C形腔。

所述的智能高速羽绒色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和喷绒口均为开口向吸嘴体侧端逐渐扩大的喇叭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

1、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自动化羽绒色选,操作方便,且本实用新型体积小而轻巧便捷,便于大规模的推广利用;

2、本实用新型降低了羽绒色选的工作强度,解决人工分检效率不高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提供了羽绒色选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羽绒输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分拣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滚筒;2-供绒箱;3-检测镜头阵列;4-微型变频风机;5-羽绒输送带;501-白色微孔纺织面料层;502-聚四氟乙烯传动网带;503-不锈钢窝孔网板;6-DELTA机器人;7-分拣头;701-吸嘴体;702-吸绒口;703-负压腔;704-喷绒口;705-进气口;8-吸绒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所示,智能高速羽绒色选机,包括羽绒输送带5,羽绒输送带5两端设有滚筒1,滚筒1连接外部驱动机构。羽绒输送带5依次分为上绒段、检测段、分拣段和收绒段,上绒段上方设有供绒箱2,检测段上方设有检测镜头阵列3,分拣段上方设有DELTA机器人6,DELTA机器人6上设有分拣头7,收绒段一侧设有吸绒箱8,上绒段、检测段、分拣段和收绒段下方均设有微型变频风机4。微型变频风机4风量可控,风压分布均匀,气流稳定。

羽绒输送带5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白色微孔纺织面料层501、聚四氟乙烯传动网带502和不锈钢窝孔网板503。其中白色微孔纺织面料层501不会干扰视觉摄像头对羽绒的色觉判断;聚四氟乙烯传动网带502通气性好,结构坚固,寿命长,温度稳定性好;不锈钢窝孔网板503保证了复合传送带的运转平顺,不容易抖动,进而保证了受检羽绒与检测摄像头之间的距离。

检测镜头阵列3连接CCD传感器,CCD传感器连接PLC,PLC连接DELTA机器人6和分拣头7。检测镜头阵列3由数量众多的CCD摄像头排成一列的结构,每个摄像头仅仅处理一个单位面积的视场范围,比如30×30mm²。在该单位视场内,一旦检出有杂色绒及黑头,整个视场便被认定为不合格。该摄像头便即时输出一个杂色检出信号“1”,特定时间间隔后,与该摄像头对应的分拣头7便完成一个单位时间的分拣动作,该动作时长恰好可以将对应摄像头检出的不合格区域的羽绒拣出。需要注意的时,因为每一个摄像头的检出视场较小,而分拣头的工作原理导致了其体积无法做到这么小,因此必须采用将相邻的两个摄像头分布在不同的两排的方式,形成摄像头的两排,多列的阵列。

DELTA机器人6为现有产品,其控制分拣头7的运动。

分拣头7包括吸嘴体701,吸嘴体701上设有吸绒口702,吸绒口702与吸嘴体701内设置的负压腔703相通,负压腔703与吸嘴体701内设置的进气口705和喷绒口704相通。其中吸绒口702为C形腔,进气口705和喷绒口704均为开口向吸嘴体701侧端逐渐扩大的喇叭状结构。分拣头7采用上述结构后,使得其吸绒口702可以吸附尺寸较大的羽绒绒朵,并保证绒朵可以流畅地从喷绒口704喷出,羽绒不会堵塞,滞留在吸嘴中。分拣头7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文丘里效应,当压缩空气高速进入进气口705,负压腔703形成一个负压真空区域,负压腔703上的吸绒口702将杂色绒吸入。吸入的杂色羽绒会被高速压缩空气带出,并从喷绒口704喷出。

正常工作时,羽绒输送带5在滚筒1的驱动下匀速进给,在微型变频风机4的作用下羽绒输送带5上形成负压,将供绒箱2出料的羽绒均匀地吸附在羽绒输送带5上。羽绒通过检测段的检测镜头阵列3时,杂色羽绒被发现,系统随即生成一个时空标签,该标签包涵发现杂色绒的镜头编号以及发现时点的时标,该时空标签被PLC解析为一个机器人动作序列了,该动作序列在分拣段驱动DELTA机器人6动作,最终的结果使得分拣头7以极高的速度完成对杂色羽绒的拣出,检出的杂色羽绒被统一收集到吸绒箱8中。在收绒段,微型变频风机4停止工作,采用机械机构收集洁白羽绒到后续包装机工段,分拣工作完成。

以上所述及图中所示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