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集尘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955161发布日期:2018-07-17 23:24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集尘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包括通过使绝缘片连续地弯曲而形成的集尘部的电集尘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诸如家庭、房间、购物中心、工厂、办公室等密闭空间中的高浓度的气溶胶可能会导致人们的健康问题。当在密闭空间内吸烟时、诸如肉类或鱼类烘烤的烹饪时、清洁时、焊接时、研磨时、操作内燃机时等,产生这样的气溶胶。

因此,电集尘装置广泛地用于去除这样的气溶胶。在空气净化器或具有空气清洁功能的空调中安装并使用这样的电集尘装置。

图1中示出了传统的电集尘装置100的示例。

参照图1,电集尘装置100包括充电部110和设置在充电部110的下游的集尘部120。

充电部110包括放电电极111和对应电极113。放电电极111利用设置在一对对应电极113的中央处的布线电极形成,钨布线通常用作放电电极111。一对对应电极113设置在放电电极111的上侧和下侧上。当例如3kv至7kv的数kv的电压施加在放电电极111和对应电极113之间时,在放电电极111中产生电晕放电,从而在放电电极111和对应电极113之间形成半球形电场。

电集尘部120具有呈平坦板形状的多个正电极121和多个负电极122以预定间隔堆叠的结构。例如,正电极可通过在层叠膜的表面上印刷碳墨而形成,并且负电极122可利用铝板形成。因此,当在电集尘部120的正电极121和负电极122之间施加预定电压时,在正电极121和负电极122之间形成电场。这里,基于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势差,具有高电平电势的电极表示为正电极,具有低电平电势的电极表示为负电极。在下文中,将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使用相同的概念。

因此,当通过设置在充电部110的前方的风扇(未示出)输送的空气流经充电部110时,空气中的灰尘被充电为具有正(+)极性。被充电为具有正电极性的灰尘在流经集尘部120时粘附到负电极122,并从空气被去除。因此,除尘后的清洁空气从集尘部120排出。

然而,在传统的电集尘装置100中,由于多个正电极121和多个负电极122被单独地制造并且以预定间隔进行组装以形成集尘部120,因此制造集尘部120是困难的,并且其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开发了本发明以克服与传统的布置相关的上述缺陷以及其他问题。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一种通过一体地形成构成集尘部的多个电极而易于制造并具有简单的结构的电集尘装置以及制造电集尘装置的制造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电集尘装置可包括:充电部;以及集尘部,设置在所述充电部的下游,其中,所述集尘构件可包括通过使绝缘片连续弯曲而形成的多个弯曲部,其中,所述多个弯曲部中的每个弯曲部可包括:两个平面,弯曲为以预定间隙彼此面对;以及连接壁,沿着竖直方向连接所述两个平面的相应的一端,并设置有开口,其中,正电极可形成在所述两个平面中的一个平面中,负电极可形成在另一个平面中。

所述多个弯曲部中的每个弯曲部的所述正电极可彼此连接,所述多个弯曲部中的每个弯曲部的所述负电极可彼此连接。

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可通过在所述绝缘片的表面上印刷碳墨或含银涂料或者通过在所述绝缘片的表面上沉积铝来形成。

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中的一个电极可形成在所述绝缘片内部,另一个电极可形成在所述绝缘片的表面上。形成在所述绝缘片内部的电极的一部分可暴露到外部,以与外部电源连接。

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可沿着所述绝缘片的长度方向交替地形成。

所述绝缘片可包括彼此叠置的基体膜和覆盖膜,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中的一个电极可位于所述基体膜与所述覆盖膜之间。

所述覆盖膜的宽度可小于所述基体膜的宽度,位于所述基体膜和所述覆盖膜之间的电极可部分地暴露到所述覆盖膜的外部。

多个间隙保持构件可设置在所述多个弯曲部的两个平面之间。

所述多个间隙保持构件可设置在所述弯曲部的所述两个平面的与所述连接壁相对的端部上。

所述间隙保持构件可利用导电材料形成。

所述多个间隙保持构件的一部分可从所述弯曲部的所述两个平面的一端突出并可彼此接触。

所述多个间隙保持构件可利用热熔粘合剂或双面胶形成。

所述弯曲部的所述两个平面中的每个平面可包括:中间部,所述正电极或所述负电极的电场形成部分设置在所述中间部中;以及连接部,所述正电极或所述负电极的电力连接部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中,并且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中间部的两侧,并且所述中间部的宽度可大于所述连接部的宽度。

所述充电部可通过使形成在所述弯曲部中的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朝向所述集尘部的上游侧延伸来形成。

所述充电部可包括放电电极和对应电极,所述放电电极可在所述正电极或所述负电极的一侧处形成为条形状,并设置在所述绝缘片内部,所述放电电极的一端可暴露到所述绝缘片的外部,并且所述对应电极可具有与所述放电电极的极性相反的极性,并可从所述负电极或所述正电极的一侧延伸。

所述放电电极的长度可以是所述放电电极的所述宽度的至少5倍。

所述对应电极可设置在所述绝缘片内部。

所述放电电极的暴露到所述绝缘片外部的一端可形成为位于空气运动方向的下游。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制造电集尘装置的方法可包括:在连续供应的基体膜的一个表面上形成第一负电极;在所述基体膜的相对表面上形成正电极,以与所述第一负电极分开预定距离;将连续供应的覆盖膜附着到所述基体膜的所述相对表面;在所述覆盖膜的表面上在面向所述基体膜的所述第一负电极的位置处形成第二负电极;在所述覆盖膜的所述表面上沿着所述覆盖膜的运动方向形成间隙保持构件;在所述第二负电极和所述正电极之间形成穿过所述基体膜和所述覆盖膜的开口或狭缝;以及使附着有所述覆盖膜的所述基体膜相对于所述开口或狭缝弯曲。

所述覆盖膜的宽度可小于所述基体膜的宽度,所述覆盖膜的一侧可与所述基体膜的一侧对齐。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的电集尘装置的概念图;

图2是概念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集尘装置的示图;

图3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集尘装置中使用的集尘构件的透视图;

图3b是图3a的集尘构件的侧视图;

图4a是示出图3a的集尘构件被展开的状态的示图;

图4b是图4a的集尘构件的侧视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集尘装置的集尘构件的另一示例的透视图;

图6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集尘装置的集尘构件的另一示例的透视图;

图6b是图6a的集尘构件的侧视图;

图7是示出图6a的集尘构件被展开的状态的示图;

图8是示出根据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电集尘装置的透视图;

图9是图8的电集尘装置的侧视图;

图10是示出图8的电集尘装置沿着线10-10截取的截面图;

图11是示出图8的电集尘装置中形成放电电极的弯曲部的一个平面的透视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集尘装置中的对应电极的另一示例的示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集尘装置中的放电电极的另一示例的示图;

图14a是示出图13的放电电极的透视图;

图14b是图14a的放电电极的局部放大图;

图15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集尘装置的集尘构件中使用的间隙保持构件的另一示例的示图;

图15b是示出相邻的绝缘片通过图15a的间隙保持构件固定的情况的示图;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制造电集尘装置的集尘构件的工艺的示图;以及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制造电集尘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集尘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的实施例。

将理解的是,仅出于说明性目的提供以下描述的实施例,并且本公开可用与在此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不同的各种变型实现。然而,在接下来的下面的描述中,当其可能不会模糊本公开的主题时,将省略众所周知的功能或组件的详细描述。此外,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附图可不按照比例绘制,而是可夸大组件中的一些的尺寸。

在以下的描述中,基于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势差,具有高电平电势的电极表示为正电极,具有低电平电势的电极表示为负电极。

图2是概念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集尘装置的示图。图3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集尘装置中使用的集尘构件的透视图,图3b是图3a的集尘构件的侧视图。图4a是示出图3a的集尘构件被展开的状态的示图,图4b是图4a的集尘构件的侧视图。

参照图2,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集尘装置1可包括充电部10和集尘部20。充电部10和集尘部20设置在壳体3中。风扇(未示出)设置在充电部10的前方并朝向充电部吹送空气。因此,外部空气流经充电部10,流经集尘部20,并被排放到外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集尘装置1可实现为空气净化器或具有空气清洁功能的空调。

充电部10用于对灰尘进行充电,并可包括多个放电电极11和多个对应电极13。两个对应电极13以预定间隔设置在一个放电电极11的上侧和下侧上。因此,当预定电压施加到放电电极11和对应电极13时,可在一个放电电极11与两个对应电极13之间发生电晕放电。放电电极11可以以布线电极形成。放电电极11可利用钨布线制成。对应电极13中的每个形成为平坦板形状,并可利用导电金属板形成。例如,对应电极13可利用铝板形成。

集尘部20用于去除充电部10中的充电后的灰尘,并可实现为通过使得具有长的长度的绝缘片50连续地弯曲而形成的集尘构件。

参照图2、图3a和图3b,集尘构件20包括多个弯曲部30,多个弯曲部30通过使具有长的长度的绝缘片50连续地弯曲为大体方波形状而形成。多个弯曲部30设置为面向充电部10的成对的对应电极13之间的区域。例如,集尘构件20可形成为使得弯曲部30面向成对的对应电极13之间的区域。

多个弯曲部30中的每个包括:两个平面31和32,以预定间隔彼此面对;以及连接壁33,沿着竖直方向连接两个平面31和32的相应的一端。两个平面31和32形成为具有相同的尺寸。连接壁33设置供空气流过的开口34。连接壁33沿着集尘构件20的高度方向交替地布置在左侧和右侧。详细地,当弯曲部30的在底端处的连接壁33-1位于右侧时,则下一个弯曲部30的连接壁33-2位于左侧,且下一个弯曲部30之后的一个弯曲部的连接壁33-3再次位于右侧。

正电极41形成在构成弯曲部30的两个平面31和32中的一个平面31上,负电极42形成在面向一个平面31的另一平面32上。正电极41和负电极42可通过在绝缘片50的表面上印刷或沉积导电材料而形成。例如,可用碳墨或含银涂料在绝缘片50的表面上印刷正电极和负电极。可选地,铝可沉积在绝缘片50的表面上以形成正电极41和负电极42。

集尘构件20的构成弯曲部30的绝缘片50可通过使两个绝缘膜51和52叠置来形成。例如,绝缘片50可通过彼此叠置的基体膜51和覆盖膜52来实现。基体膜51和覆盖膜52是绝缘膜。此时,覆盖膜52的宽度w2形成为小于基体膜51的宽度w1。因此,当基体膜51和覆盖膜52彼此叠置以使基体膜51的一侧51-1和覆盖膜52的一侧52-1彼此对齐时,基体膜51的另一侧51-2附近的顶表面变为没有被覆盖膜52覆盖的暴露的暴露部分53。在下文中,基体膜的基体膜和覆盖膜彼此重合的一侧被称为基体膜的第一侧51-1,基体膜的形成有暴露部分53的另一侧被称为第二侧51-2。

彼此面对的两个电极中的一个设置在绝缘片50内部,以便不暴露到绝缘片50的外部。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正电极41和负电极42中的一个形成在基体膜51与覆盖膜52之间。在下文中,为了便于解释,设置在绝缘片50内部(即,设置在基体膜51与覆盖膜52之间)的电极被称为正电极41,暴露到基体膜51或覆盖膜52的外部的电极被称为负电极42。因此,作为另一示例,负电极42可形成在绝缘片50内部(即,基体膜51与覆盖膜52之间),正电极41可形成为暴露到基体膜51或覆盖膜52的外部。

设置在绝缘片50内部的正电极41形成为从基体膜51的第二侧51-2朝向基体膜51的第一侧51-1的大体矩形形状。正电极41形成为与基体膜51的第一侧分开预定距离。由于没有覆盖膜52的暴露部分53设置在基体膜51的第二侧51-2附近,因此正电极41的一部分暴露到外部。正电极41的暴露到外部的部分41-2用作电源部,以向正电极41供应电力。正电极41的暴露的部分可延伸到如图3a中示出的弯曲部的连接壁33。因此,当外电极连接到正电极41的延伸到多个弯曲部30的连接壁33的延伸部41-3时,相同的电力可供应到形成在多个弯曲部30上的多个正电极41。

设置在绝缘片50的外表面上的负电极42和43形成为从基体膜51的第一侧51-1朝向基体膜51的第二侧的大体矩形形状。两个负电极42和43按照彼此对应的位置形成在绝缘片50的顶表面和底表面上。详细地,第一负电极42形成在基体膜51的底表面上,第二负电极43形成在覆盖膜52的表面上以与第一负电极42对应。

第一负电极42的与基体膜51的第一侧51-1相邻的部分42-2形成为延伸到如图3a中所示具有预定宽度的连接壁33。负电极42的延伸部42-3位于正电极41的延伸部41-3的相对侧上,且连接壁33的开口34介于负电极42的延伸部42-3和正电极41的延伸部41-3之间。因此,当外电极连接到延伸到多个弯曲部30的连接壁33的负电极42和43时,相同的电力可供应到形成在多个弯曲部30上的多个负电极42和43。此时,在图3a中,需要用于向延伸到位于集尘构件20的右侧上的连接壁33的多个负电极43供应电力的外电极以及用于向延伸到位于集尘构件20的左侧上的连接壁33的多个负电极42供应电力的外电极。

上述集尘构件20可通过如下步骤形成:在绝缘片50上交替地形成正电极41和负电极42和43,以预定间隔使正电极41与负电极42和43分开,在正电极41与负电极42和43之间形成穿过绝缘片50的开口34,然后相对于开口34折叠绝缘片50。

图4a中示出了集尘构件的平面图,图4b中示出了图4a的集尘构件20的侧视图。

参照图4a和图4b,多个正电极41以预定间隔形成在基体膜51的顶表面上,覆盖膜52在多个正电极41上方叠置在基体膜51上。此时,由于覆盖膜52的宽度w2小于基体膜51的宽度w1,因此基体膜51的右侧的一部分没有被覆盖膜52覆盖,并且正电极41的一部分暴露到外部。然而,用作电场形成部的正电极的大部分41-1位于基体膜51与覆盖膜52之间并且不暴露到外部。正电极41的暴露到外部的部分41-2用作电力连接部。

在覆盖膜52的顶表面上,多个第二负电极43形成在多个正电极41之间。在基体膜51的底表面上,多个第一负电极42形成在与多个第二负电极43对应的位置处。因此,正电极41和负电极42和43可交替地形成在绝缘片50的长度方向上。第一负电极42的与正电极41对应的部分42-1和第二负电极43的与正电极41对应的部分43-1与正电极41一起用作电场形成部,并且第一负电极42的与正电极41不对应的端部42-2和第二负电极43的与正电极41不对应的端部43-2用作用于供应电力的电力连接部。

正电极41和第一负电极42彼此分开预定距离,穿过覆盖膜52和基体膜51的开口34形成在正电极41和第一负电极42之间。

正电极41与开口34之间的长短交替的虚线为第一折叠线l1,负电极43与开口34之间的长短交替的虚线为第二折叠线l2。因此,具有正电极41的第一部分p1沿着第一折叠线l1相对于具有开口34的第二部分p2折叠90度,然后具有负电极43的第三部分p3沿着第二折叠线l2相对于具有开口34的第二部分p2折叠90度,以平行地面向第一部分p1,从而形成形成集尘构件20的弯曲部30。换句话说,第一部分p1和第三部分p3是彼此平行地面对的两个平面31和32,第二部分p2是连接两个平面31和32的连接壁33。当如上所述其上形成有正电极41的部分和其上形成有负电极42和43的部分依次相对于其上形成有开口的部分p2折叠时,可形成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集尘构件20。

间隙保持构件60设置在弯曲部30的两个平面31和32之间,以使两个平面31和32之间的间隙g保持不变。为了在正电极41与形成在弯曲部30的两个面对的平面31和32上的负电极42和43之间形成恒定的电场,并且使空气在正电极41与负电极42和43之间均匀地流动,有必要使两个平面31和32之间的间隙保持不变。

然而,间隙保持构件60可能干扰流过两个平面31和32之间的空气以及在两个平面31和32之间电场的形成。因此,间隙保持构件60可形成为具有尽可能均匀且窄的厚度,以使间隙保持构件60能够使对与空气流动和电场形成的干扰最小化。可沿着集尘构件20的长度方向(y方向)以预定间隔设置多个间隙保持构件6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a中所示,两个间隙保持构件60与两个柱35沿着空气流动方向(箭头a)呈直线设置,且两个柱35位于在连接壁33中形成的三个开口34之间。

间隙保持构件60可通过各种方法中的任意方法形成,只要它们可在构成弯曲部30的两个平面31和32之间保持间隙g并使得对空气流动和电场形成的干扰最小化即可。

当如本发明中通过使单个绝缘片50弯曲形成集尘构件20时,可在绝缘片50被弯曲之前在展开的绝缘片50的一个表面上连续地形成间隙保持构件60。在这种情况下,间隙保持构件60的高度可确定为使得当通过折叠绝缘片50形成弯曲部30时,两个间隙保持构件的彼此接触的高度的和变为等于两个平面31和32之间的间隙。例如,在高度为弯曲部的两个平面之间的间隙的1/2的间隙保持构件形成在展开的绝缘片的顶表面上的情况下,当绝缘片弯曲时,形成弯曲部的两个平面由两个间隙保持构件支撑,从而两个平面保持恒定的期望间隙。

间隙保持构件60可利用具有诸如热熔体的热熔粘合剂在绝缘片50上形成为具有预定宽度和高度。可选地,间隙保持构件60可通过将具有预定宽度和高度的双面胶带附着到绝缘片50形成。

在以上描述中,间隙保持构件60遍及弯曲部30的两个面对的平面31和32的整个宽度方向(x方向)形成。然而,间隙保持构件60可形成为点形状,以使得间隙保持构件60相对于空气流动和电场的干扰最小化。此时,点状的间隙保持构件可在集尘构件20的宽度方向上在集尘构件20的与充电部相邻的一端处以及集尘构件20的与开口相邻的另一端处以点形状形成(见图5)。

作为另一实施例,间隙保持构件60可利用弹性导电材料形成。此时,如图15b中所示,导电间隙保持构件61形成为使得导电间隙保持构件61的高度h比弯曲部的两个平面31和32之间的间隙g高出两个平面31和32中的每个平面的厚度t(即,绝缘片的厚度)。导电间隙保持构件61可设置为使得导电间隙保持构件61的一部分从弯曲部的两个平面31和32的相应的一端向外突出。当两个平面31和32由导电间隙保持构件61支撑时,如图15b中所示,位于上方和下方的两个导电间隙保持构件61的突出部分可彼此接触并彼此电连接。此时,两个间隙保持构件61可利用导电粘合剂结合。

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具有上述结构的电集尘装置1的操作。

当数kv的电压施加到充电部10的布线电极11时,在布线电极11和具有平坦板状的对应电极13之间产生电晕放电。

在这种状态下,当利用风扇(未示出)将含有灰尘的空气引入到充电部10中时,在灰尘通过充电部10的同时,对灰尘进行充电以使其具有正(+)极性。

被充电有正极性的灰尘与空气一起流经设置在根据本发明的集尘构件20的多个弯曲部30中的两个平面31和32之间。此时,当电压施加到根据本发明的集尘构件20的电力连接部(即,多个正电极41的电力连接部和多个负电极42和43的电力连接部)时,在正电极41与负电极42和43之间形成电场,并且流经集尘构件20的灰尘由于电场附着到负电极42和43。因此,在外部空气流经集尘构件20时,灰尘被去除并且仅清洁后的空气被排放到外部。

当附着到集尘构件20的灰尘量随着长时间的使用而增大时,集尘效率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清洁并重新使用集尘构件20,以再次提高集尘构件20的集尘效率。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集尘装置的集尘构件的改进示例的透视图。

图5中示出的集尘构件20在形成于连接壁33中的开口34′的形状上不同于图2a中示出的集尘构件20。存在如下差异:在图2a中示出的集尘构件20的连接壁33中形成三个开口34,但在图5中示出的集尘构件20的连接壁33中仅形成一个开口34′。此外,在图5的集尘构件20中,点状的间隙保持构件60′在两个平面31和32之间沿着集尘构件20的宽度方向(x方向)设置在两个平面31和32的两个端部附近。其他结构与上述集尘构件20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描述。

图6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集尘装置的集尘构件的另一示例的透视图,图6b是图6a的集尘构件的侧视图。图7是示出图6a的集尘构件被展开的状态的示图。

参照图6a和图6b,集尘构件20′与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电集尘装置的电集尘构件20不同之处在于:弯曲部30′的平面的与连接壁33的开口36对应的部分具有从连接壁33向外突出的突出部54。

详细地,弯曲部30′的两个平面31和32中的每个平面包括:中间部50-1,在中间部50-1中,形成有负电极42或正电极41的电场形成部分,并且中间部50-1位于开口36上方或下方;以及连接部50-2,在连接部50-2中,设置有负电极42或正电极41的电力连接部,并且连接部50-2设置在中间部50-1的两侧。此时,在如图2a和图2b中所示的集尘构件20的情况下,中间部的宽度和弯曲部30的平面的连接部的宽度相同。然而,如在图6a和图6b中所示的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弯曲部30′的平面31的中间部50-1的宽度d1比连接部50-2的宽度d2宽。

可通过加工并弯曲如图7中所示的绝缘片50来形成具有这样的结构的集尘构件20′。

参照图7,多个正电极41以预定间隔形成在基体膜51的顶表面上,并且覆盖膜52叠置在多个正电极41上。此时,由于覆盖膜52的宽度w2小于基体膜51的宽度w1,因此基体膜51的右侧的一部分没有被覆盖膜52覆盖,从而正电极41的一部分暴露到外部。然而,形成电场形成部的正电极41的大部分41-1位于基体膜51与覆盖膜52之间并且不暴露到外部。正电极41的暴露到外部的部分用作电力连接部。

在覆盖膜52的顶表面上,多个第二负电极43形成在多个正电极41之间。在基体膜51的底表面上,多个第一负电极42形成在与多个第二负电极43对应的位置处。因此,正电极41和负电极43交替地形成在绝缘片50的长度方向上。

正电极41和第二负电极43彼此分开预定距离,切割覆盖膜52和基体膜51的狭缝55形成在正电极41和第二负电极43之间。在狭缝55的两端处,形成具有与弯曲部30′的连接壁33的高度相同的高度的矩形通孔56。两个通孔56形成为穿过绝缘片50(即,覆盖膜52和基体膜51)。正电极41的暴露的一部分延伸到一个通孔56的侧部,负电极42的一部分延伸到另一通孔56的侧部。延伸到通孔56中的每个的侧部的正电极41的一部分以及负电极42和43的一部分形成外部电力供应到其的接触点。

在图7中,将两个通孔56的上端连接的长短交替的虚线l1和将两个通孔56的下端连接的长短交替的虚线l2用作折叠绝缘片50的线。因此,具有正电极的第一部分p1沿着将两个通孔56的上端连接的第一折叠线l1相对于形成有通孔56的第二部分p2折叠90度,然后具有负电极的第三部分p3沿着将两个通孔56的下端连接的第二折叠线l2相对于第二部分p2折叠90度,以平行地面向第一部分p1,从而形成形成集尘构件20′的弯曲部30′。换句话说,第一部分p1和第三部分p3是彼此平行地面对的两个平面31和32,第二部分p2是连接两个平面31和32的连接壁33。此时,绝缘片50的由狭缝55切割的部分从连接壁33突出到外部,两个通孔56连接以形成供空气流经的开口36。

当集尘构件20′形成为具有这样的结构时,可以不使用绝缘片50的形成有开口的部分。因此,与如上所述的图2a和图2b的集尘构件20相比,可减少形成集尘构件的绝缘片50的量。

在以上描述中,充电部和集尘部单独地形成。然而,充电部可与集尘部一体形成。在下文中,将参照在此提供的图8至图11描述充电部和集尘部一体形成的电集尘装置。

图8是示出根据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电集尘装置的透视图。图9是图8的电集尘装置的侧视图,图10是示出图8的电集尘装置沿着线10-10截取的截面图。图11是示出图8的电集尘装置中形成放电电极的弯曲部的一个平面的透视图。

参照图8至图10,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集尘装置2可包括通过使单个长绝缘片200连续地弯曲而形成的多个弯曲部210。与根据上述实施例的集尘构件20类似,绝缘片200可利用两个绝缘膜(即,基体膜201和覆盖膜202)形成。

多个弯曲部210中的每个包括:两个平面211和212,以预定间隙彼此面对;以及连接壁213,沿着竖直方向连接两个平面211和212的相应的一端。两个平面211和212形成为具有相同的尺寸。连接壁213设置有供空气流经的开口。连接壁213沿着电集尘构件2的高度方向(z方向)交替地左右布置。例如,当弯曲部210的位于底端的连接壁213位于左侧时,则下一个弯曲部210的连接壁213位于右侧,且下一个弯曲部210之后的一个弯曲部的连接壁213再次位于左侧。

正电极221形成在构成多个弯曲部210的两个平面211和212中的一个平面上,负电极222形成在面向所述一个平面的另一平面上。此时,正电极221形成在基体膜201和覆盖膜202之间,负电极222形成在基体膜201和覆盖膜202的外表面上。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构成多个弯曲部210的多个平面包括三种平面。参照图9,多个平面包括:放电平面s1,其上形成有放电电极231;对应平面s2,其上形成有对应电极232;以及集尘平面s3,其上没有形成放电电极231和对应电极232,并且仅形成集尘电极221和222。形成在放电平面s1上的放电电极231和形成在对应平面s2上的对应电极232用作充电部。多个集尘平面s3设置在放电平面s1和对应平面s2之间。例如,一个放电平面s1可设置在两个对应平面s2的中间处,5个集尘平面s3可设置在放电平面s1和对应平面s2之间。然而,在图8至图10中,为了便于说明,两个集尘平面s3示出在放电平面s1和对应平面s2之间。

参照图10,负电极222和232在对应平面s2的第一平面s11中遍及电集尘装置2的大部分宽度形成。面向其上形成有负电极的第一平面s11的第二平面s12的近似一半的宽度被去除,正电极221形成在剩余的部分上。形成在第二平面s12上的正电极221和形成在第一平面s11的负电极的部分222用作形成电场的集尘电极,该电场去除在第一平面s11和第二平面s12之间流过的空气中包含的灰尘。

作为集尘平面s3并且面向第二平面s12(设置在对应平面s1下方并且其上形成有正电极221)的第三平面s13的近似一半的宽度被去除,负电极222形成在剩余部分上。形成在第二平面s12上的正电极221和形成在第三平面s13上的负电极222用作形成电场的集尘电极,该电场去除在第二平面s12和第三平面s13之间流过的空气中包含的灰尘。

放电电极231形成在面向其上形成有负电极222的第三平面s13的第四平面s14上。详细地,第四平面s14的宽度的一部分(即,在第三平面s13中被去除的部分的宽度c1的近似一半的宽度c2)被去除。因此,第四平面s14中被去除的部分的宽度c2小于第三平面s13的被去除的部分的宽度c1。正电极221形成在第四平面s14上,以具有与形成在第三平面s13上的负电极222的宽度对应的宽度。如图11中所示,多个放电电极231在第四平面s14上从正电极221朝向切口部分延伸。放电电极231中的每个形成为具有窄的宽度w的条形状。此时,放电电极231位于基体膜201与覆盖膜202之间,并且仅放电电极231的一端231a暴露到外部。因此,可在设置于第一平面s11上的负电极232与设置在第四平面s14中的放电电极231的一端231a之间发生电晕放电。因此,第一平面s11的负电极的部分232用作与放电电极231一起产生电晕放电的对应电极。此外,形成在第四平面s14上的正电极221和形成在第三平面s13上的负电极222用作形成电场的集尘电极,该电场去除在第三平面s13与第四平面s14之间流过的空气中包含的灰尘。

另一方面,由于当放电持续时放电电极231持续磨损,因此放电电极231的长度l可形成为放电电极231的宽度w的5倍或更大,以延长放电电极231的寿命。

与上述第三平面s13中相同,面向其上形成有放电电极231的第四平面s14的第五平面s15的近似一半的宽度被去除,并且负电极222形成在剩余部分上。形成在第四平面s14上的正电极221和形成在第五平面s15上的负电极222形成电场,该电场去除在第四平面s14与第五平面s15之间流过的空气中包含的灰尘。

与在上述第二平面s12中相同,作为集尘平面s3并且面向其上形成有负电极的第五平面s15的第六平面s16的近似一半的宽度被去除,负电极222形成在剩余部分上。形成在第六平面s16上的正电极221和形成在第五平面s15上的负电极222形成电场,该电场去除在第五平面s15和第六平面s16之间流过的空气中包含的灰尘。

与在上述第一平面s11中相同,负电极222和232遍及面向其上形成有正电极221的第六平面s16的第七平面s17的大部分宽度形成。形成在第七平面s17上的负电极232用作与上述设置在第四平面s14中的放电电极231一起产生电晕放电的对应电极。形成第六平面s16上的正电极221和形成在第七平面s17上的负电极222形成电场,该电场去除在第六平面s16和第七平面s17之间流过的空气中包含的灰尘。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电集尘装置2中,空气沿着图10中箭头的方向运动。换句话说,通过设置在电集尘装置2外部的风扇供应的空气从平坦板被去除的侧部运动到平坦板没有被去除的侧部。

由于电晕放电通过放电电极和在平坦板(flatplate)被去除的部分处的对应电极而产生,因此在放电电极和对应电极之间流过的空气中包含的灰尘被充电为具有正电荷。

包括正电荷的灰尘的空气流过其中正电极和负电极交替地形成的多个平坦板之间。当空气流经多个平坦板之间的空间时,带电的灰尘通过形成在多个平坦板之间的电场而附着到其上形成有负电极的平坦板,并且被从空气中去除。去除灰尘后的空气通过形成在电集尘装置中的开口被排放到外部。

利用如图8至图10中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集尘装置,由于用于对灰尘进行充电的充电部和用于集尘的集尘部一体形成在单个绝缘片中,因此具有比充电部和集尘部单独地形成的情况制造更方便的优点。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集尘装置中的对应电极的改进示例的示图。

参照图12,设置在上部处的放电电极231形成在基体膜201与覆盖膜202之间,放电电极231的一端231a从基体膜201和覆盖膜202之间暴露。

设置在下部处的对应电极232形成在绝缘片200内部中,即,形成在基体膜201和覆盖膜202之间。此时,作为集尘电极的负电极222形成在基体膜201和覆盖膜202中的每个的外表面上。因此,如图12中所示,在放电电极231的暴露到外部的一端231a与形成在绝缘片200内部的对应电极232之间发生电晕放电。当对应电极形成在绝缘片内部时,产生的臭氧量可减少。当对应电极232如图8至图10中所示的实施例那样暴露到外部时,产生的臭氧量大于当对应电极232绝缘时产生的臭氧量。作为参照,虽然未在图12中示出,但是其上形成有集尘电极的多个弯曲部设置在其上形成有放电电极231和对应电极232的绝缘片200之间。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集尘装置中的放电电极的改进示例的示图。

参照图13,使放电电极231的一端暴露的切除部分205形成在空气流动方向(箭头a)的下游侧。此时,与图12的实施例中相同,设置在下部处的对应电极232形成在绝缘片200内部。因此,在上部放电电极231的暴露的端部231a与下部对应电极232之间发生电晕放电。

图14a和图14b中示出了绝缘片200的其中形成有图13的放电电极231的一部分。图14a是示出图13的放电电极的透视图,图14b是图14a的放电电极的局部放大图。

参照图14a和图14b,其中形成有放电电极231的绝缘片200包括三部分。绝缘片200通过使两个绝缘膜(即基体膜201和覆盖膜202)叠置而形成。在第一部分中,用作集尘电极的正电极221形成在绝缘片200内部。第二部分设置为与第一部分相邻,并且形成穿过绝缘片200的矩形通孔205。第三部分设置为与第二部分相邻,并且多个放电电极231形成在绝缘片200内部。多个放电电极231中的每个的一端231a通过通孔205暴露。换句话说,放电电极231中的每个的一端231a在基体膜201和覆盖膜202之间暴露于通孔205的侧壁。多个放电电极231的另一端连接到基电极233。

在图8中示出的电集尘装置的情况下,由于放电电极231的暴露的端部231a沿着空气流动方向形成在上游侧,因此存在用户的手指触摸放电电极的暴露的端部的可能性。然而,当放电电极的暴露的端部231a与如图13中所示的电集尘装置类似地形成在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侧时,可防止用户的手指可触摸放电电极的暴露的端部231a。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6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制造电集尘装置中使用的集尘构件的工艺。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制造电集尘装置的集尘构件的工艺的示图。

集尘构件的制造工艺可包括:基体膜供应部分401、第一负电极形成部分402、换向部分403、正电极形成部分404、覆盖膜供应部分405、第二负电极形成部分406、间隙保持构件形成部分407、加工部分408以及弯曲部分409。

基体膜供应部分401连续地供应缠绕在辊上的基体膜51。

在基体膜供应部分401的一侧设置第一负电极形成部分402,并在基体膜51的顶表面上形成负电极42。第一负电极形成部分402可形成为在基体膜51的顶表面上印刷碳墨。

换向部分403使基体膜51的其上形成有负电极42的表面面向下方,并且使基体膜51的其上没有形成负电极42的表面面向上方。换句话说,换向部分403使基体膜51翻转180度。

在换向部分403的一侧设置正电极形成部分404,并且在基体膜51的顶表面上形成正电极41。此时,正电极41形成为与形成在基体膜51的底表面上的负电极42分开预定距离。

覆盖膜供应部分405设置在正电极形成部分404的一侧上,并利用覆盖膜52覆盖基体膜51的其上形成有正电极41的顶表面。覆盖膜供应部分405连续供应缠绕在辊上的覆盖膜52以与连续供应的基体膜51叠置。

第二负电极形成部分406设置在覆盖膜供应部分405的一侧,并在覆盖膜52的附着到基体膜51的顶表面上形成负电极43。此时,第二负电极形成部分406在与形成于基体膜51的底表面上的负电极42对应的位置处形成负电极43。

间隙保持构件形成部分407在覆盖膜52的顶表面上以预定间隔形成间隙保持构件。可通过使热熔体熔融在覆盖膜52的顶表面上形成间隙保持构件。可沿着覆盖膜52的运动方向连续地形成间隙保持构件,或者间隙保持构件可形成为点形状。

加工部分408设置在间隙保持构件形成部分407的一侧,并在覆盖膜52和基体膜51中形成通孔或狭缝。

例如,在如图4中所示的集尘构件20的情况下,在正电极41和负电极42之间通过基体膜51和覆盖膜52形成开口34。在如图7中所示的集尘构件20′的情况下,形成用于在正电极41和负电极43之间进行切割的狭缝55和设置在狭缝55的两个端部处的两个通孔56。在如图8中所示其中充电部和集尘部一体的电集尘装置2的情况下,形成用于暴露放电电极231和对应电极232的切除部。

弯曲部分409使处理过的绝缘片50以预定间隔弯曲为大体方波形状,从而完成集尘构件20。

将参照图17描述通过上述制造工艺形成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集尘构件的制造方法。

首先,使基体膜供应部分401连续供应基体膜51。

然后,第一负电极形成部分402在被连续地供应的基体膜51的一个表面上形成第一负电极42(s1710)。

通过换向部分403使被连续供应的基体膜51翻转180度,以使其上形成有第一负电极42的表面变为底表面,并且使基体膜51的其上没有形成第一负电极42的相对表面变为顶表面。

然后,正电极形成部分404在基体膜51的顶表面上形成正电极41,以与第一负电极42分开预定距离。

其后,使覆盖膜供应部分405连续供应覆盖膜52,以将覆盖膜52附着到基体膜51的相对表面。此时,由于覆盖膜52的宽度小于基体膜51的宽度,因此覆盖膜52附着到基体膜51,从而覆盖膜52的一侧与基体膜51的一侧对齐。因此,正电极41的一部分在基体膜51的没有附着覆盖膜52的一侧附近暴露。

然后,第二负电极形成部分406在覆盖膜52的表面上在面向基体膜51的第一负电极42的位置处形成第二负电极43。

其后,间隙保持构件形成部分407在覆盖膜52的表面上沿着覆盖膜52的运动方向形成间隙保持构件。

然后,加工部分408在第二负电极43与正电极41之间形成穿过基体膜51和覆盖膜52的开口或狭缝。

最终,弯曲部分409使附着有覆盖膜52的基体膜51相对于开口弯曲,从而完成集尘构件20。

如上所述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集尘装置可通过使绝缘片的单个片连续弯曲来生产集尘构件,从而可减少材料成本和加工费用,并且可提高生产效率和制造速度。

以上已经通过示例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在此使用的术语出于描述的目的,并且不应被理解为受其限制。根据以上描述,本发明的各种改进和变形是可能的。因此,除非另外具体陈述,否则可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自由实施本发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