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矿除杂及补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14835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尾矿除杂及补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矿山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尾矿除杂及补水装置。



背景技术:

有色金属矿在选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尾矿,而选矿尾浆排放的过程是将尾矿和水的混合物直接排出的过程。尾矿排放后处理方式,主要采用的是建立尾矿库和尾矿坝进行封存,以及通过浓密机提高尾矿浓度加入适量的水泥制成尾砂浆体回填到矿下,从减少环境污染和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尾矿中的成分主要由水和大小不同粒径的颗粒组成,其矿浆浓度大约为8%,在远距离管道输送过程常常会有堵管现象。引起堵管现象的原因主要由:由于尾矿积液池上口为避开式常有木块导爆管及其他杂物混入管道,引起堵管现象。尾矿在长距离管道过程中漏水引起管道浓度增大,尾矿浓度高时,粗颗粒极易沉积在管道底部,引起堵管。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以减少及预防堵管事故发生的尾矿除杂及补水装置,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减少及预防堵管事故发生的尾矿除杂及补水装置。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尾矿除杂及补水装置,包括内部设有空腔的分离室,所述分离室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其第一端设有进料口,第二端设有出料口,所述分离室内还设有过滤筛,所述过滤筛的上下两端分别卡设于所述分离室的两侧壁上,所述过滤筛的一端还设有贯穿所述分离室侧壁的杂物口。此结构的尾矿除杂及补水装置,尾矿中从进料口进入至分离室后,较大颗粒的尾矿碰到过滤筛后,会在重力的作用下下沉至杂物口中,并从杂物口中排出,而水和较小颗粒的尾矿则会通过过滤筛中的小孔流入出料口,最后通过出料口排放到指定位置。由于能及时把较大的颗粒的尾矿从杂物口排出,因此,能够较好的避免或减少堵管事故的发生。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分离室的另一侧还设有放筛口,所述放筛口与所述杂物口的中心线重合。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放筛口与所述杂物口均为圆孔,且其孔径一致,所述过滤筛的一端置于所述放筛口上,另一端置于所述杂物口内。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进料口内还设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一端置于所述过滤筛的一侧,并抵持于所述过滤筛上。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过滤筛为圆桶状,所述过滤筛的直径大于所述进料口端的端面面积。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分离室上还设有补水口,所述补水口与所述过滤筛相对。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补水口内还设有盲板法兰,且所述盲板法兰的一端与所述过滤筛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出料口上还设有出料管,所述进料管的中心线与所述出料管的中心线平行。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进料口置于所述第一端的下部,所述出料口置于所述第二端的上部。此设置方式,尾矿即使经过过滤筛过滤后,颗粒相对较大的,也仍然会留在分离室内,不会轻易进入出料口,以免造成堵塞。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进料口、出料口、放筛口及杂物口上均设有连接法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发明一种尾矿除杂及补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应关系为:

1进料口2放筛口3出料口

4过滤筛5补水口6杂物口

7分离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文件的描述,可以对本文件中实施例中以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进行相应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如下,请参见图1至图2所示的尾矿除杂及补水装置,具体包括内部设有空腔的分离室7,分离室7具体为一根直径为500mm钢管制作的空心管,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位于其左侧,第二端位于其右侧,并且,其第一端端面上设有进料口1,第二端端面上设有出料口3,分离室7内还设有过滤筛4,过滤筛4的上下两端分别卡设于分离室7的上下两侧壁上,过滤筛4的一端还设有贯穿于分离室7侧壁的杂物口6,更为具体地,杂物口6开设于分离室7的下部。此结构的尾矿除杂及补水装置,尾矿中从进料口1进入至分离室7后,较大颗粒的尾矿碰到过滤筛4后,会在重力的作用下下沉至杂物口6中,并从杂物口6中排出,而水和较小颗粒的尾矿则会通过过滤筛4中的小孔流入出料口3,最后通过出料口3排放到指定位置。由于能及时把较大的颗粒的尾矿从杂物口6排出,因此,能够较好的避免或减少堵管事故的发生。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分离室7的另一侧,即图中所示的上侧还设有放筛口2,过滤筛4经放筛口2放入至分离室7内,并且,为了较好的固定住过滤筛4,放筛口2所在的中心线与杂物口6所在的中心线重合,当过滤筛4放置结束后,其上端部分伸出放筛口2,其下端部分伸出杂物口6。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放筛口2与杂物口6均优选为圆孔,且其孔径的大小一致,如前所述,过滤筛4的上端置于放筛口2上,下端置于所述杂物口6上。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进料口1内还设有进料管,进料管的左端与进料口1连接,进料管的右端则置于过滤筛4的一侧,并抵持于过滤筛4上,尾矿经进料口1进入进料管后,会直接与过滤筛4接触,较大颗粒的尾矿在撞击过滤筛4后顺势落下,经杂物口6排出,较小的颗粒的尾矿和水则会进入过滤筛4内,并穿过过滤筛4后进入出料口3内,并终排出至预定位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过滤筛4为圆桶状,进料管也优选为圆管,且过滤筛4的直径大于所述进料管的直径,即当进料管抵持于过滤筛4上时,其端口在过滤筛4的直径范围内,以避免尾矿不经过滤筛4而直接进入出料口3内,造成堵管事故。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分离室7上还设有补水口5,补水口5优选与过滤筛4相对,尾矿输送过程中,为保证分离室7内的压力和流量,需不定时地通过补水口5补水对其进行增压,通常采用水泵对分离室7内注入清水,并优选垂直于杂物口6进行水平供水,这样既能保证分离室7内的压力,又能对过滤筛4上堵塞小孔的杂物进行冲洗,防止堵塞过滤筛4。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补水口5内还设有盲板法兰,盲板法兰的置于分离室7内的一端与过滤筛4固定连接,优选为焊接,起到进一步固定住过滤筛4的作用,当需要更换过滤筛4时,只需要拧开盲板法兰即可进行更换,操作简单,同时还可对分离室7中的杂物定期清洗,检修较为方便。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出料口3上还设有出料管,进料管的中心线优选与所述出料管的中心线平行,即不在同一直线上,且优选其出料管所在的位置高于进料管的所在的位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如前所述,进料口1置于分离室7左端的下部,而出料口3则置于分离室7右端的上部,物料从进料口1进入分离室7后,经过滤筛4过滤后,再从位于上部的出料口3流出。此设置方式,尾矿即使经过过滤筛4过滤后,颗粒相对较大的,也仍然会留在分离室7内,不会轻易进入出料口3,以免造成堵塞。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进料口1上、出料口3上、放筛口2上,以及杂物口6上均设有连接法兰,并分别通过连接法兰与外界管道连接。

上述尾矿除杂及补水装置,能够迅速沉淀杂物,补水口5通过注入清水增强分离室7有相应料管的压力,同时对尾矿浓度进行降低。检修时,可通过盲孔法兰迅速打开分离室7,对过滤筛4进行更换,并处理其它沉淀物,因此,堵管概率较低,检修效率高。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