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损耗旋风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92442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损耗旋风除尘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损耗旋风除尘器。



背景技术:

旋风除尘器是除尘装置中的一种。现有的旋风除尘器结构如附图1所示,包括排气管,顶盖、排灰管、圆锥体、圆筒体和进气管,其工作原理为:当含尘气流由进气管进入旋风除尘器时,气流将由直线运动变为圆周运动并沿着圆筒体内壁向下朝圆锥体流动,形成外旋气流。含尘气体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离心力,将密度大于气体的尘粒甩向旋风除尘器内壁。尘粒与旋风除尘器内壁接触后失去惯性并在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旋风除尘器内壁进入排灰管。外旋气流下降到达圆锥体时,因圆锥体收缩向旋风除尘器竖向中心靠拢,外旋气流由下反转而上,继续做螺旋形上升流动,形成内旋气流,最后经排气管排出。

这种结构的旋风除尘器存在以下缺点:

(1)现有旋风除尘器中外旋气流对尘粒的捕获起决定作用,属于有效能量,而内旋气流属于消耗性能量且与外旋气流会产生摩擦,降低外旋气流能量即是降低了分离效果;

(2)现有旋风除尘器中外旋气流和内旋气流掺混,造成尘粒二次夹带,部分粉尘会随着内旋气流排出旋风除尘器外而影响了旋风除尘器的分离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低损耗旋风除尘器,缩短了内旋气流的上升距离,减少了外旋气流与内旋气流的摩擦损耗和二次夹带,提高外旋气流捕获尘粒的能力,保证了除尘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低损耗旋风除尘器,包括进气管、排气管、圆筒体、圆锥体和排灰管,在所述圆筒体的顶部安装有可拆卸的顶盖,所述圆筒体位于倒置的圆锥体正上方且圆筒体下端与圆锥体上端连接导通,所述进气管的出口位于圆筒体上部圆周侧壁切线方向上,所述排灰管位于圆锥体的下方且排灰管上端与圆锥体下端连接导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位于圆锥体一侧下方且排气管右端水平伸入至圆锥体内侧下方后沿竖向中心下方延伸至排灰管上端附近,整体呈“┒”形状,在所述排气管右端进口正下方悬空固定安装有一个反射屏,所述反射屏侧壁与圆锥体内壁之间有间隙。

所述反射屏呈圆锥台状,锥角b为60°,利于外旋气流反转呈内旋气流。

在所述反射屏竖向中心位置处开设有通气孔使得反射屏上方区域和下方区域导通,所述通气孔的竖向中心与圆筒体以及圆锥体的竖向中心重合,外旋气流反转时产生的吸力可直接抽取反射瓶下方区域的洁净气体,外旋气流反转不能将落入排气管粉尘重新搅动飞扬并带走。

所述圆锥体的锥角a为75~77°,保证外旋气流平稳的向下流动并能够实现尘粒离心分离。

在所述排气管左端连接有一个缓冲器且排气管左端延伸到缓冲器内,所述缓冲器还连接有一个三通管且三通管的一个分支接口还与进气管导通,实现气体中的微尘得到再次净化。

所述三通管上与进气管连接的分支接口的出气方向与进气管内气流的运动方向的夹角c为30°~60°,防止进气管内的气流进入到三通内。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现有的旋风除尘器结构基础上进行改进,采用排气管下部安装以及组合使用反射屏,缩短了内旋气流的上升距离,减少了外旋气流与内旋气流的摩擦损耗和二次夹带,提高外旋气流捕获尘粒的能力,保证了除尘效果。再者,部分排出的气流通过缓冲器和三通管再次回到旋风除尘器内,实现气体中的微尘得到再次净化,提高了除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现有的旋风除尘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4是反射屏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技术方案的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附图1和2所示,现有的旋风除尘器,包括进气管1、排气管2、圆筒体4、圆锥体5和排灰管6。在所述圆筒体4的顶部安装有可拆卸的顶盖3,所述排气管2竖向穿过所述顶盖3中心位置处并向下延伸至圆筒体4顶部内侧。所述圆筒体4位于倒置的圆锥体5正上方且圆筒体4下端与圆锥体5上端连接导通。所述进气管1的出口位于圆筒体4上部圆周侧壁切线方向上。所述排灰管6位于圆锥体5的下方且排灰管6上端与圆锥体5下端连接导通。

含尘气流由进气管2进入旋风除尘器时,气流将由直线运动受挤压变为圆周运动并沿着圆筒体4内壁向下朝圆锥体5流动,形成外旋气流。含尘气体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离心力,将密度大于气体的尘粒甩向旋风除尘器内壁。尘粒与旋风除尘器内壁接触后失去惯性并在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旋风除尘器内壁进入排灰管6。外旋气流下降到达圆锥体5时,因圆锥体5收缩向旋风除尘器竖向中心靠拢,外旋气流由下反转而上,继续做螺旋形上升流动,形成内旋气流,最后经排气管2排出。外旋气流对尘粒的捕获起决定作用,属于有效能量,而内旋气流属于消耗性能量且与外旋气流会产生摩擦,降低外旋气流能量即是降低了分离效果。再者,外旋气流和内旋气流掺混,造成尘粒二次夹带,部分粉尘会随着内旋气流排出旋风除尘器外而影响了旋风除尘器的分离效果。

如附图3和4所示,一种低损耗旋风除尘器,包括进气管1、排气管2、圆筒体4、圆锥体5和排灰管6,在所述圆筒体4的顶部安装有可拆卸的顶盖3,所述圆筒体4位于倒置的圆锥体5正上方且圆筒体4下端与圆锥体5上端连接导通,所述进气管1的出口位于圆筒体4上部圆周侧壁切线方向上,所述排灰管6位于圆锥体5的下方且排灰管6上端与圆锥体5下端连接导通。所述排气管2位于圆锥体5一侧下方且排气管2右端水平伸入至圆锥体5内侧下方后沿竖向中心下方延伸至排灰管6上端附近,整体呈“┒”形状,在所述排气管2右端进口正下方悬空固定安装有一个反射屏7,所述反射屏7侧壁与圆锥体5内壁之间有间隙。

所述反射屏7呈圆锥台状,锥角b为60°。

在所述反射屏7竖向中心位置处开设有通气孔7-1使得反射屏7上方区域和下方区域导通,所述通气孔7-1的竖向中心与圆筒体4以及圆锥体5的竖向中心重合。

所述圆锥体5的锥角a为75~77°。

在所述排气管2左端连接有一个缓冲器8且排气管2左端延伸到缓冲器8内,所述缓冲器8还连接有一个三通管9且三通管9的一个分支接口还与进气管1导通。

所述三通管9上与进气管1连接的分支接口的出气方向与进气管1内气流的运动方向的夹角c为30°~60°。

本实用新型中,含尘气流自进气管1切向进入圆筒体4内,直线运动变成螺旋运动并形成沿着圆筒体4内壁向下朝圆锥体5流动,形成外旋气流。含尘气体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离心力,将密度大于气体的尘粒甩向圆筒体4内壁和圆锥体5内壁,尘粒与内壁接触后失去惯性并在在重力作用和气流推动作用下沿着圆锥体5内壁进入排灰管6。趋于洁净的部分气流下降到圆锥体5内排气管2进口处时,直接进入排气管2内。部分气体继续下旋受到锥台状的反射屏7的作用,外旋气流由下反转而上,继续做螺旋形上升流动,形成内旋气流并直接进入到排气管2的进口并最终排出。由于采用排气管下部安装以及组合使用反射屏,缩短了内旋气流的上升距离,减少了外旋气流与内旋气流的摩擦损耗和二次夹带,提高外旋气流捕获尘粒的能力,保证了除尘效果。排气管2排出的部分气流经缓冲室8和三通管9再次进入进气管1进行进一步的分离,可以实现气体中的微尘得到再次净化,提高了除尘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