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摆放针灸针的架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27903阅读:15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摆放针灸针的架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摆放针灸针的架子。



背景技术: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亳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

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汉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在针法中使用的亳针,由于在人体刺入的穴位不同,所选用的亳针的大小也有所差异,分为尺寸在0.35~0.45mm的为大号针,尺寸在0.25mm的为中号针,和尺寸在0.22mm的为小号针;亳针在使用完毕后,通常需要人工将不同大小的亳针进行分类,以便下次使用;但是在人工分类时,由于亳针的尖端十分锋利,易导致分类者被刺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摆放针灸针的架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亳针的分类依靠人工筛选的问题。

本方案中的一种摆放针灸针的架子,包括中空结构的盒体,所述盒体的内壁上连接有隔板,隔板将盒体分割成筛选仓和收集仓,所述收集仓内活动连接有大号箱、中号箱和小号箱,所述筛选仓包括上选机,所述上选机包括上皮带,上皮带的一端连接有进料仓,进料仓与所述筛选仓间连接有振动器,所述上皮带的另一端设有上连接腔,上连接腔穿过隔板与大号箱相连;所述上皮带上开设有可供中号针通过的通口,所述上皮带间设有上斜板,上斜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筛选仓上,上斜板的另一端位于上皮带外,所述上斜板上开设有贯通上斜板的斜槽,斜槽位于通口的正下方;所述上斜板的另一端正下方安装有下选机;所述下选机包括下皮带,下皮带的一端设有下连接腔,下连接腔穿过隔板与中号箱相连,下皮带上开设有可供小号针通过的开口,下皮带间设有下斜板,下斜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筛选仓上,下斜板的另一端穿过隔板与小号箱相连。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及其有益效果:使用时,只需要人工将针灸针收集并放置到进料仓内,针灸针通过进料仓落入到上选机上,由于上皮带上开设有可供中号针通过的通口,于是中号针和小号针通过通孔落入到上斜板上,并且中号针和小号针通过斜槽落入到下皮带上,加之下皮带上开设有可供小号针通过的开口,使得小号针通过开口落入到下斜板上,小号针沿着下斜板落入到小号箱内;而被上皮带分离的大号针被上皮带送入到上连接腔,并通过上连接腔落入到大号箱内,同时被下皮带分离的中号针被下皮带送入到下连接腔,并通过下连接腔落入到中号箱内,于是完成不同针灸针的分选;通过上皮带和下皮带的筛选,使得不同型号的针灸针分离开来,并且能将不同型号的针灸针放置到制定的箱体内,避免了人工挑选的过程。

进一步,所述进料仓上铰接有盖板,盖板上连接手柄。由于进料仓在振动器的带动下震动,易使进料仓内的针灸针跌落而出;通过在进料仓上设置盖板,以防止针灸针跌落出进料仓。

进一步,所述盒体的底部安装有至少三个不共线的滑轮。方便使用者移动整套设备。

进一步,所述斜槽和下斜板上均设有用于杀菌的紫外线灯。利用紫外线使病菌的基因变异造成病菌死亡的额原理,在斜槽和下斜板设置紫外线灯,可对进过斜槽和下斜板的针灸针起到杀菌的作用,进而完成针灸针的消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摆放针灸针的架子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的右视图;

图3为图2中的A-A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开口1、下皮带2、上斜板3、上皮带4、通口5、箱体6、进料仓7、斜槽8、盒体9、滑轮10、中号箱11、振动器12、下斜板13、水平隔板14。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3所示:一种摆放针灸针的架子,包括中空结构的盒体9,盒体9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盒体9的底部四个顶角均安装有滑轮10,在盒体9的外壁上安装有驱动系统,驱动系统包括连接在盒体9外壁上的箱体6,箱体6内设有电路板,电路板的输入端连接有电池组,电路板的输出端连接有电机组;在盒体9的内壁上垂直连接有水平隔板14,水平隔板14将该盒体9分割成筛选仓和收集仓,在收集仓的底部连接有三条滑轨,三条滑轨上依次滑动连接有大号箱、中号箱11和小号箱。

并且筛选仓包括与电机组电信号相连的上选机,上选机包括上皮带4,上皮带4的一端连接有进料仓7,进料仓7上铰接有盖板,盖板上连接手柄,进料仓7与筛选仓间连接有振动器12,上皮带4的另一端设有上连接腔,上连接腔穿过隔板与大号箱相连;上皮带4上开设有可供中号针通过的通口5,上皮带4间设有上斜板3,上斜板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筛选仓上,上斜板3的另一端位于上皮带4外,上斜板3上开设有贯通上斜板3的斜槽8,斜槽8位于通口5的正下方。

上斜板3的另一端正下方安装有与电机组电信号相连的下选机,下选机包括下皮带2,下皮带2的一端设有下连接腔,下连接腔穿过隔板与中号箱11相连,下皮带2上开设有可供小号针通过的开口1,下皮带2间设有下斜板13,下斜板1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筛选仓上,下斜板13的另一端穿过隔板与小号箱相连,并且斜槽8和下斜板13上均设有用于杀菌的紫外线灯。

使用时,只需要人工将针灸针收集并放置到进料仓7内,针灸针通过进料仓7落入到上选机上,由于上皮带4上开设有可供中号针通过的通口5,于是中号针和小号针通过通孔落入到上斜板3上,并且中号针和小号针通过斜槽8落入到下皮带2上,加之下皮带2上开设有可供小号针通过的开口1,使得小号针通过开口1落入到下斜板13上,小号针沿着下斜板13落入到小号箱内;而被上皮带4分离的大号针被上皮带4送入到上连接腔,并通过上连接腔落入到大号箱内,同时被下皮带2分离的中号针被下皮带2送入到下连接腔,并通过下连接腔落入到中号箱11内,于是完成不同针灸针的分选。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