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件通孔检测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21511发布日期:2018-08-21 17:31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件通孔检测机构。



背景技术:

机械加工的工件需要都需要检测其是否合格;对于批量生产的工工件,通常需要用专用的检测工具检测工件,通常孔是采用通规和止规检测,并是通过人工检测,而人工检测工作量大,效率低。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工件通孔检测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工件通孔检测机构,来解决现有的机械加工件孔的检测工作量大,效率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件通孔检测机构,包括圆盘上料机、输送机构、检测机构、推出机构和收集机构;所述输送机构设于所述圆盘上料机的一侧;所述检测机构设于所述输送机构上端;所述推出机构设于所述输送机构的一侧;所述收集机构设于所述输送机构的尾端;所述圆盘上料机将待检测工件输送到所述输送机构上,所述检测机构逐一检测所述输送机构上的工件;所述推出机构将不合格的工件推出。

进一步,所述检测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输送机构上的安装架,和设于所述安装架上的光栅检测机构或者CCD工业相机。

进一步,所述检测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输送机构上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上的通规检测机构,和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上的止规检测机构;所述推出机构数量为两套;两所述推出机构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和所述第二支架后侧。

进一步,所述通规检测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上的第一气缸、第一导杆、第一定位罩、第一电磁铁、第一导杆套、通规和第一触动开关;所述第一导杆设于所述第一支架内侧;所述第一定位罩套于所述第一导杆上,所述第一气缸推动所述第一定位罩沿所述第一导杆上下运动;所述第一电磁铁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上端;所述第一导杆套设于所述第一电磁铁底端;所述通规穿于所述第一导杆套内;所述第一触动开关设于所述通规底端;所述止规检测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上的第二气缸、第二导杆、第二定位罩、第二电磁铁、第二导套、止规和第二触动开关;所述第二导杆设于所述第二支架内侧;所述第二定位罩套于所述第二导杆上,所述第二气缸推动所述第二定位罩沿所述第二导杆上下运动;所述第二电磁铁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上端;所述第二导套设于所述第二电磁铁底端;所述止规穿于所述第二导套内;所述第二触动开关设于所述止规底端。

进一步,所述通规和所述止规的底端均为球状;所述通规上还设有多条避空槽。

进一步,所述推出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输送机构一侧的顶出气缸,设于顶出气缸上的顶杆,和设于输送机构另一侧的次品盒。

进一步,所述收集机构包括:设于所述输送机构末端的料架,所述料架上的收集轨道槽,设于所述收集轨道槽末端的推板,和推动所述推板运动的推动气缸,和设于所述料架上的料盘。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工件通孔检测机构,包括圆盘上料机、输送机构、检测机构、推出机构和收集机构;所述输送机构设于所述圆盘上料机的一侧;所述检测机构设于所述输送机构上端;所述推出机构设于所述输送机构的一侧;所述收集机构设于所述输送机构的尾端;所述圆盘上料机将待检测工件输送到所述输送机构上,所述检测机构逐一检测所述输送机构上的工件;所述推出机构将不合格的工件推出。因此,可将加工好的工件设置在圆盘上料机内,因此,通过圆盘上料机将工件逐一输送到输送机构上;由输送机构将工件输送到检测机构底端,通过检测机构检测工件的孔径,合格的产品怎输送到收集机构上,通过推出机构将不合格的产品推出,因此代替了传统通过人工手动检测,提供了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工件通孔检测机构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工件通孔检测机构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工件通孔检测机构所述安装架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工件通孔检测机构所述安装架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工件通孔检测机构所述通规检测机构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工件通孔检测机构所述止规检测机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示,一种工件通孔检测机构,包括圆盘上料机1、输送机构2、检测机构3、推出机构4和收集机构5;所述输送机构2设于所述圆盘上料机1的一侧;所述检测机构3设于所述输送机构2上端;所述推出机构4设于所述输送机构2的一侧;所述收集机构5设于所述输送机构2的尾端;所述圆盘上料机1 将待检测工件输送到所述输送机构2上,所述检测机构3逐一检测所述输送机构2上的工件;所述推出机构4将不合格的工件推出。检测合格的工件则输送到收集机构5上,因此代替了传统人工手动检测,不仅降低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图3所示,所述检测机构3包括设置在所述输送机构2上的安装架30,和设于所述安装架30上的光栅检测机构301。因此,可通过光栅检测机构301 检测工件的孔径是否合格。

如图4所示,所述检测机构3包括设置在所述输送机构2上的安装架31,和设于所述安装架31上的CCD工业相机310。因此,通过CCD工业相机310检测工件的孔径是否合格。

如图2、5和6所示,所述检测机构3包括设置在所述输送机构2上的第一支架32和第二支架33;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支架32上的通规检测机构34,和设于所述第二支架33上的止规检测机构35;所述推出机构4数量为两套;两所述推出机构4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架32和所述第二支架33之间和所述第二支架 33后侧。所述输送机构为步进输送机构;因此,在输送机构2将工件输送到通规检测机构34检测工件孔径的最小值,当检测工件不合格时,位于第一支架32 和第二支架33之间的推动机构4将工件推出;再由止规检测机构35检测工件的孔径的最大值,通过第二支架33后侧的推动机构4将不合格的工具推出。

进一步,所述通规检测机构34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支架32上的第一气缸 340、第一导杆341、第一定位罩342、第一电磁铁343、第一导杆套344、通规345和第一触动开关346;所述第一导杆341设于所述第一支架32内侧;所述第一定位罩342套于所述第一导杆341上,所述第一气缸340推动所述第一定位罩342沿所述第一导杆341上下运动;所述第一电磁铁343设于所述第一支架32上端;所述第一导杆341套设于所述第一电磁铁343底端;所述通规345 穿于所述第一导杆341套内;所述第一触动开关346设于所述通规345底端;所述止规检测机构35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支架33上的第二气缸350、第二导杆 351、第二定位罩352、第二电磁铁353、第二导套354、止规355和第二触动开关356;所述第二导杆351设于所述第二支架33内侧;所述第二定位罩352套于所述第二导杆351上,所述第二气缸350推动所述第二定位罩352沿所述第二导杆351上下运动;所述第二电磁铁353设于所述第二支架33上端;所述第二导套354设于所述第二电磁铁353底端;所述止规355穿于所述第二导套354 内;所述第二触动开关356设于所述止规355底端。因此,在通过通规检测机构34检测工件时,首先由第一气缸340推动第一定位罩342往下运动对工件定位,第一电磁铁343断电,使得通规345往下掉落,当通规345能掉落到工件的孔内时,第一触动开关346接通;因此,位于第一支架32和第二支架33之间的推动机构4不运行。当通规345无法掉落到工件的孔内时,则第一触动开关无法接通,在工件运行到位于第一支架32和第二支架33之间的推动机构4 一侧时,通过推动机构4将不合格工件推出。在通过止规检测机构35检测工件时,首先由第二气缸350推动第二定位罩352往下运动对工件定位,第二电磁铁353断电,使得止规355往下掉落,当通规355能掉落到工件的孔内时,第5 触动开关356接通;因此,位于第二支架33后侧的推动机构4运行,将不合格的工件推出。当通规355无法掉落到工件的孔内时,则第一触动开关无法接通,则工件检测合格。

进一步,所述通规345和所述止规355的底端均为球状;所述通规345上还设有多条避空槽。通过避空槽减小通规345的接触面积。从而便于通规345 检测孔径。

进一步,所述推出机构4包括设置在所述输送机构2一侧的顶出气缸40,设于顶出气缸40上的顶杆41,和设于输送机构2另一侧的次品盒42。因此,通过顶出气缸40将不合格的工具推入到次品盒内。

进一步,所述收集机构5包括:设于所述输送机构2末端的料架50,所述料架50上的收集轨道槽51,设于所述收集轨道槽51末端的推板52,和推动所述推板52运动的推动气缸53,和设于所述料架50上的料盘54。因此,输送机构2将检测合格的工件输送到收集轨道槽51内,并且并列在推板52上,再由推动气缸53将并列的工具推入到料盘54内。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