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介质选煤厂自动加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36573发布日期:2019-05-22 03:15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重介质选煤厂自动加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煤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重介质选煤厂自动加介系统。



背景技术:

重介质分选技术有着分选高精度、易操作、自动化便于实施的优点,因此受到各国青睐,在主要的煤炭生产国,重介质选煤逐渐成为主要选煤方式。重介质选煤的工作原理是在分选时,将适当密度的悬浮液和被分选原煤混合送入分选机中,比悬浮液密度低的煤浮起,而密度高的矸石则下沉,然后利用分离技术将煤和矸石分离并排出,经过筛板,进行悬浮液的脱介处理,实现原煤的分选。控制重介质的密度是保证分选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煤本身对加重质的携带,加重质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生产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加入新介质,以维持重介质密度的稳定。

现有技术中,选煤厂中普遍采用人工加介,采用人工抓取介质、添加介质、混合介质和输送介质的方式进行加介质,这种方式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和物力,而且人工操作稳定性差,无法及时满足生产需求,不利于高效分选。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重介质选煤厂自动加介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加介质导致的耗费较大人力和物力、人工操作稳定性差、无法及时满足生产需求以及不利于高效分选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出一种重介质选煤厂自动加介系统,包括:

行车、抓斗、储料仓、输送机、泵池、输送泵、液位检测装置、清水管、风管和控制装置;

抓斗连接在行车上,抓斗位于储料仓的上方,储料仓的出料口的下方设置输送机,输送机的出口设置泵池,泵池上部设置有输送泵、液位检测装置、清水管和风管,储料仓的顶部设置有料位传感器,储料仓的外壁周围设置有保温装置,清水管上安装有流量计和电动阀门;

抓斗跟随行车抓取介质放入储料仓,当料位传感器检测到储料仓内的介质达到设定值时,料位传感器将检测结果传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抓斗停止工作,储料仓中的介质从出料口卸落到输送机上,输送机将介质输送到泵池中,控制装置启动电动阀门使清水管向泵池中流入清水,风管向泵池中吹风,通过输送泵向外输送混合后的介质。

此外,储料仓采用圆柱结构,储料仓的内壁喷耐磨涂层。

此外,储料仓的出料口底端设置有气动敲击锤,气动敲击锤用于敲打储料仓,防止介质结块。

此外,储料仓的出料口呈垂直状并采用收口扩大结构。

此外,输送机为螺旋输送机,螺旋输送机采用变螺距结构,螺旋输送机的转速通过改变电机频率来调节。

此外,泵池包括两个子泵池,包括两个输送机和两个输送泵,每一个子泵池对应一组输送机和输送泵,两个子泵池互为备用。

此外,输送泵为立式泵,采用两台立式泵输送介质,输送泵入口和出口均采用耐磨管道,输送泵的入口插入泵池,输送泵的出口的管道倾斜布置以使停泵时介质有效回流。

此外,保温装置为内置有保温管道的腔体,保温管道内装热水。

此外,风管上安装有逆止阀,逆止阀防止介质倒流。

此外,启动输送泵输送介质时,当泵池内的液位检测装置检测到液位低于临界值时,液位检测装置发送信号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输送泵停止输送介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加介质导致的耗费较大人力和物力、人工操作稳定性差、无法及时满足生产需求以及不利于高效分选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自动准确地加介质的方式,有效控制存储介质、添加介质、混合介质和输送介质过程,实现了重介质选煤厂自动加介,实现了配制的介质液密度稳定,节约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使介质的稳定性好,有利于高效分选,且具有组成简单、操作简便和运行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重介质选煤厂自动加介系统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重介质选煤厂自动加介系统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行车2-抓斗3-储料仓4-螺旋输送机5-泵池6-输送泵7-液位计8-清水管9-风管31-料位传感器32-保温管道33-气动敲击锤81-流量计82-电动阀门91-逆止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案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只意在详细阐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并不对本发明产生任何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参照图1和图2,本发明提出一种重介质选煤厂自动加介系统,包括:

行车1、抓斗2、储料仓3、输送机4、泵池5、输送泵6、液位检测装置7、清水管8、风管9和控制装置;

抓斗2连接在行车1上,抓斗2位于储料仓3的上方,储料仓3的出料口的下方设置输送机4,输送机4的出口设置泵池5,泵池5上部设置有输送泵6、液位检测装置7、清水管8和风管9,储料仓3的顶部设置有料位传感器31,储料仓3的外壁周围设置有保温装置32,清水管8上安装有流量计81和电动阀门82;

抓斗2跟随行车1抓取介质放入储料仓3,当料位传感器31检测到储料仓3内的介质达到设定值时,料位传感器31将检测结果传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抓斗2停止工作,储料仓3中的介质从出料口卸落到输送机4上,输送机4将介质输送到泵池5中,控制装置启动电动阀门82使清水管8向泵池5中流入清水,风管9向泵池5中吹风,通过输送泵6向外输送混合后的介质。

可选地,液位检测装置7为液位计。

料位传感器31用于测量介质料位的高度。

本发明提出的重介质选煤厂自动加介系统的工作过程为:当储料仓3的料位低于设定值时,行车1和抓斗2抓取介质在储料仓3中存储,当储料仓3的料位达到设定值时,抓斗2停止向储料仓3中投放介质,设定值为根据储料仓3的容量而设定的数值;储料仓3中的介质靠自重从底部的出料口卸落,可选地,可以在出料口处设置敲打装置以辅助介质卸落,可选地,可以选择气动敲击锤敲击以辅助介质卸落;储料仓3中的介质卸落到输送机4上,可选地,选择螺旋输送机输送介质,可以通过改变电机频率调节螺旋输送机输送速度;输送机4上的介质卸落到泵池5中,启动清水管8的电动阀门82补加清水,流量计81用于测量清水的补加量,启动风管9防止介质沉淀和促进介质和水混合,当泵池5内的液位达到液位设定值时,停止制备介质;启动输送泵6泵送介质,当泵池5的液位低于临界值时,停止输送泵6泵送介质。可以重复以上操作过程,直至输送介质累积量达到外部的要求为止。

控制装置与各个部件连接,控制装置用于接收各部件的反馈信号以及向各部件发送指令信号。

保温管道32用于防止物料冬季冻结。

通过设定泵池的液位设定值、临界值以及制定策略,能够准确控制介质的制备,同时通过设置风管9防止介质沉淀和促进介质和水混合。可选地,泵池5和输送泵6均采用“一用一备”模式(一套用于使用,一套用于备用),有效保障制备介质与输送介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实施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加介质导致的耗费较大人力和物力、人工操作稳定性差、无法及时满足生产需求以及不利于高效分选的技术问题。本实施例通过自动准确地加介质的方式,有效控制存储介质、添加介质、混合介质和输送介质过程,实现了重介质选煤厂自动加介,实现了配制的介质液密度稳定,节约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使介质的稳定性好,有利于高效分选,且具有组成简单、操作简便和运行成本低等优点。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储料仓3采用圆柱结构,储料仓3的内壁喷耐磨涂层。通过在储料仓3的内壁喷耐磨涂层,使储料仓3耐用,不被介质腐蚀。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储料仓3的出料口底端设置有气动敲击锤33,气动敲击锤33用于敲打储料仓3,防止介质结块。由于介质靠自重卸落,有可能在某处有堆积,所以通过气动敲击锤33对储料仓3的出料口进行敲打,能够防止介质结块,使介质顺利卸落。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储料仓3的出料口呈垂直状并采用收口扩大结构。储料仓3的出料口设计成垂直状,以防止下料不畅。储料仓3的出料口采用收口扩大结构,保证给料均匀。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输送机4为螺旋输送机,螺旋输送机采用变螺距结构,螺旋输送机的转速通过改变电机频率来调节。采用螺旋输送机向泵池5添加介质,通过改变电机频率调节螺旋输送机转速,准确地控制添加的介质重量和速度,同时螺旋输送机采用变螺距结构,防止添加过程介质淤堵。

本实施例使介质的添加控制更加容易控制,介质重量为泵池补加清水量提供了指导。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泵池5包括两个子泵池,包括两个输送机4和两个输送泵6,每一个子泵池对应一组输送机4和输送泵6,两个子泵池互为备用。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输送泵6为立式泵,采用两台立式泵输送介质,输送泵入口和出口均采用耐磨管道,输送泵6的入口插入泵池5,输送泵6的出口的管道倾斜布置以使停泵时介质有效回流。为了更加快速的输送介质,所以可以采用两台立式泵同时输送介质,通过输送泵入口和出口均采用耐磨管道使输送泵更加耐用。通过使输送泵6的出口的管道倾斜布置以使停泵时介质有效回流。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保温装置32为内置有保温管道的腔体,保温管道内装热水。由于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所以需要对储料仓3进行保温以防止其冻结。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风管9上安装有逆止阀91,逆止阀91防止介质倒流。当泵池5包括两个子泵池时,此时需要配置两个逆止阀91,每一个泵池5对应一个逆止阀91,以防止介质倒流。

可选地,当泵池5包括两个子泵池时,清水管8的电动阀门82也需要两个,分别对应两个子泵池。同时液位检测装置也需要两个,分别测量两个子泵池内的液位。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启动输送泵6输送介质时,当泵池5内的液位检测装置检测到液位低于临界值时,液位检测装置发送信号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输送泵6停止输送介质。

当泵池5内的液位检测装置检测到液位低于临界值时,此时需要继续向泵池5内加入介质制备介质液,所以此时控制输送泵6停止输送介质。

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重介质选煤厂自动加介系统,包括:

行车1、抓斗2、储料仓3、输送机4、泵池5、输送泵6、液位检测装置7、清水管8、风管9和控制装置;

抓斗2连接在行车1上,抓斗2位于储料仓3的上方,储料仓3的出料口的下方设置输送机4,输送机4的出口设置泵池5,泵池5上部设置有输送泵6、液位检测装置7、清水管8和风管9,储料仓3的顶部设置有料位传感器31,储料仓3的外壁周围设置有保温装置32,清水管8上安装有流量计81和电动阀门82;

抓斗2跟随行车1抓取介质放入储料仓3,当料位传感器31检测到储料仓3内的介质达到设定值时,料位传感器31将检测结果传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抓斗2停止工作,储料仓3中的介质从出料口卸落到输送机4上,输送机4将介质输送到泵池5中,控制装置启动电动阀门82使清水管8向泵池5中流入清水,风管9向泵池5中吹风,通过输送泵6向外输送混合后的介质。液位检测装置7为液位计。储料仓3采用圆柱结构,储料仓3的内壁喷耐磨涂层。储料仓3的出料口底端设置有气动敲击锤33,气动敲击锤33用于敲打储料仓3,防止介质结块。储料仓3的出料口呈垂直状并采用收口扩大结构。输送机4为螺旋输送机,螺旋输送机采用变螺距结构,螺旋输送机的转速通过改变电机频率来调节。泵池5包括两个子泵池,包括两个输送机4和两个输送泵6,每一个子泵池对应一组输送机4和输送泵6,两个子泵池互为备用。输送泵6为立式泵,采用两台立式泵输送介质,输送泵入口和出口均采用耐磨管道,输送泵6的入口插入泵池5,输送泵6的出口的管道倾斜布置以使停泵时介质有效回流。保温装置32为内置有保温管道的腔体,保温管道内装热水。风管9上安装有逆止阀91,逆止阀91防止介质倒流。

本实施例有效地保障制备介质与输送介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发明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