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清理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1230发布日期:2018-11-07 21:26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粮食清理筛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粮食清理筛。



背景技术:

现有的粮食清理筛如图1和图2所示,采用链轮a2,链条a1经万向节a3传动,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这种传动方式虽然解决了因加工设备限制筛筒a4的圆度达不到要求而使托轮a5过度磨损的缺陷,但其缺陷也十分明显。当物料经筛筒a4过滤后从出灰口a6和出粮口a7流出,最后的打杂极其容易缠绕在万向节a3处而不下落,造成清理困难,严重时必须停车处理。并且这种传动方式占用空间较大,给运输带来很大困难且制作成本增加很多。

还有一种用双电机直接带动托轮的传动方式,通过托轮摩擦筛筒以带动筛筒旋转。这种设计也不成熟,由于筛筒重量较大所以需要很大的摩擦力,市场的托轮一般很难承受如此大的摩擦力;另外,两个电机存在速度差,也容易加剧磨损,从而降低托轮的寿命。

另外,粮食清理筛的筛筒一般是一端高一端低的设置,因此筛筒转动时容易向低端滑动,最终出现高端脱离托轮的支撑而掉下去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粮食清理筛,包括:

筛体,其下端依次设置出粮口和大杂出口,所述筛体的一侧设有进料口;

筛筒,所述筛筒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进料口连接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筛筒倾斜设置于所述筛体内部,其第一开口端高于第二开口端;所述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均通过托轮支撑,在所述筛筒转动时所述托轮随之转动;环绕所述筛筒外壁设置有防滑圈,其止挡于托轮的一侧,以防止筛筒相对托轮滑动;其中,所述第二开口对应所述大杂出口,所述筛筒的筒身和所述第一开口对应所述出粮口;所述筛筒一端的内壁上环设有一圈卡孔;

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筛筒内壁上的卡孔对应,所述电机带动所述齿轮转动以驱动所述筛筒转动。

可选的,所述第一开口小于第二开口,所述筛筒呈锥体状。

可选的,所述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各具有两个托轮,筛筒的每一端架设于两个托轮之间。

可选的,所述的粮食清理筛还包括设置于筛筒下方的支撑架,用于支撑筛筒。

可选的,所述托轮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连接于升降装置上,所述升降装置用于调整所述筛筒的角度,所述升降装置处具有标尺。

可选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螺杆、套设于所述螺杆上的螺帽和承载片,所述承载片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撑架,所述承载片通过螺帽在螺杆上的转动而上下移动,以带动所述筛筒上下移动。

可选的,在所述筛筒的开口处具有分别夹设于所述托轮两侧的两个防滑圈。

可选的,所述筛筒的倾斜角度为5到11度。

可选的,所述筛筒一端的内壁上环设的一圈卡孔由固定于所述筛筒内壁的链条形成。

可选的,所述筛筒一端的内壁上环设的一圈卡孔由固定于所述筛筒内壁的一圈锯齿的间隙形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粮食清理筛,包括:筛体,其下端依次设置出粮口和大杂出口,所述筛体的一侧设有进料口;设置于所述筛体内部的筛筒,其通过托轮支撑,环绕所述筛筒外壁设置有防滑圈,其止挡于托轮的一侧,以防止筛筒相对托轮滑动;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筛筒内壁上的卡孔对应,所述电机带动所述齿轮转动以驱动所述筛筒转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筛筒内壁设置卡孔,并由电机带动筛筒转动的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杂质缠绕万向节,以及托轮打滑的问题,优化了筛筒的传动方式,提高了筛取粮食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所述粮食清理筛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粮食清理筛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粮食清理筛中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粮食清理筛中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粮食清理筛,如图3所示,其包括:

筛体1,其下端依次设置出粮口3和大杂出口2,所述筛体1的一侧设有进料口6;

筛筒5,其筒身布满空隙,并设置于筛筒5下方,用于支撑筛筒5的支撑架9上。所述筛筒5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开口10和第二开口20,所述进料口6连接所述第一开口10;所述筛筒5倾斜设置于所述筛体1内部,其第一开口10一端高于第二开口20一端,在筛筒5内形成斜坡;所述第一开口10一端和第二开口20一端均通过托轮7支撑,在所述筛筒5转动时所述托轮7随之转动;环绕所述筛筒5外壁设置有防滑圈8,其止挡于托轮7的一侧,以防止筛筒5相对托轮7滑动;在一优选方案中,如图3所示,在筛筒5的两个开口处具有分别夹设于所述托轮7两侧的两个防滑圈8,即总共4个防滑圈,在第一开口10和第二开口20处均形成夹设于托轮7两侧的两个防滑圈,使得筛筒5转动时保持稳定,不会相对托轮7向下滑动。在另一实施例中,防滑圈8仅存在于第一开口10或第二开口20一端,即只存在于筛筒5的单侧,即总共2个防滑圈8。总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托轮7和防滑圈8的个数。

其中,所述第二开口20对应所述大杂出口2,所述筛筒5的筒身和第一开口10对应所述出粮3口;所述筛筒5一端的内壁上环设有一圈卡孔。

本实施例中,所述卡孔为锯齿30的间隙形成;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粮食清理筛还包括驱动装置40,具体参见图4,其包括电机41和齿轮42,所述齿轮42与所述筛筒5内壁上的锯齿30对应,所述电机41带动所述齿轮42转动以驱动所述筛筒5转动。本实用新型通过齿轮42带动筛筒5内壁上的环形锯齿30转动,可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筛体5,满足不同的产量。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筛筒5一端的内壁上环设的一圈卡孔由固定于所述筛筒5内壁的链条形成。即在筛筒5内壁上环设一圈链条,由链条的链孔形成卡孔。

本实用新型的粮食清理筛在进行粮食清理时,带杂的粮食从第一开口10进入,随着筛筒5的转动粮食逐渐从筛筒5的空隙漏出而进入筛筒5下方的出粮口3;最后,无法通过筛筒5空隙的杂质从第二出口20滑出,进入大杂出口2,从而完成粮食的整个清理过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10的大小可以等于第二开口20,形成圆柱状的筛筒5。在一优选方案中,所述筛筒5呈锥体状,即所述第一开口10小于第二开口20,即进料口6对应的筛筒开口小于出料口对应的筛筒开口,在此方案中,靠近出料口处筛筒5的线速度大于进料口处筛筒5的线速度,此时可以加大出料口处粮食的搅拌量,促使粮食更多地从筛筒5的空隙中漏出,减少从大杂出口2处漏出的粮食,提高粮食清理筛的除杂率。在其他实施例中,筛筒5呈圆柱体,即形成直筒状的筛筒5。筛筒的直角和锥角两种结构充分满足筛理不同物料,达到最佳的筛理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开口10端和第二开口20端各具有两个托轮7,筛筒5的每一端架设于两个托轮7之间;两个托轮7在筛筒5的每一端均托住筛筒5,随着筛筒5的转动,托轮7随之转动。

如图3所示,所述托轮7设置于所述支撑架9上,所述支撑架9连接于升降装置上100,所述升降装置100用于调整所述筛筒5的角度,所述升降装置100处具有标尺200,用于识别升降的高度,从而得出筛筒5的倾斜角度。在本实施例中,筛筒5的角度优选为5-11度。通过发明人反复实验得出,利用升降装置100将筛筒5的倾斜角度调整为5到11度时,具有最好的除杂率。

如图5所示,所述升降装置100包括螺杆110、套设于所述螺杆110上的螺帽120和承载片130,所述承载片130的一端支撑架9,所述承载片130通过螺帽120在螺杆110上的转动而上下移动,以带动支撑架9和其上的筛筒5上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粮食清理筛,包括:筛体,其下端依次设置出粮口和大杂出口,所述筛体的一侧设有进料口;设置于所述筛体内部的筛筒,其通过托轮支撑,环绕所述筛筒外壁设置有防滑圈,其止挡于托轮的一侧,以防止筛筒相对托轮滑动;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筛筒内壁上的卡孔对应,所述电机带动所述齿轮转动以驱动所述筛筒转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筛筒内壁设置卡孔,并由电机带动筛筒转动的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杂质缠绕万向节,以及托轮打滑的问题,优化了筛筒的传动方式,提高了筛取粮食的效率。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