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相机多功能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10022发布日期:2018-11-02 22:07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视觉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相机多功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工业生产中,经常需要借助视觉检测技术对产品进行质量等方面的检测,以实现产品的分拣。然而,现有技术中,主要依靠人工的方式上料、检测以及下料,如此检测效率较低,且长时间工作后,难以保证检测的精度。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相机多功能检测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一种双相机多功能检测装置,其包括:第一检测相机、第二检测相机、传送流水线、第一下料通道以及第二下料通道;

所述第一检测相机设置于所述传输送流线的一侧的第一检测位置处,其镜头朝向所述传送流水线设置,所述第二检测相机设置于所述传输送流线的一侧的第二检测位置处,其镜头朝向所述传送流水线设置,所述传送流水线包括:传送带、驱动所述传送带的电机、沿所述传送带间隔且固定设置的若干传送组件,任一所述传送组件包括:侧板、枢转地连接于所述侧板上的并排设置的第一传送轮、第二传送轮以及第三传送轮,所述传送带的表面与所述第一传送轮、第二传送轮以及第三传送轮的轮面相接触,并带动所述第一传送轮、第二传送轮以及第三传送轮转动,所述第一下料通道的一端设置于所述传送流水线的第一下料位置,所述第二下料通道的一端设置于所述传送流水线的第二下料位置,经所述第一检测相机和第二检测相机检测的产品通过所述第一下料通道或者第二下料通道进行下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双相机多功能检测装置的改进,所述第一检测相机通过第一支架进行固定,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底座及位于所述底座上的对所述第一检测相机进行支撑的支撑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双相机多功能检测装置的改进,所述第一检测相机通过第二支架进行固定,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底座及位于所述第二底座上的调节杆,所述第二检测相机通过滑块滑动地设置于所述调节杆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双相机多功能检测装置的改进,所述第二检测相机位于所述第一检测相机的斜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双相机多功能检测装置的改进,所述第一传送轮、第二传送轮以及第三传送轮上均设置有沿周向的轮面均匀设置的若干凸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双相机多功能检测装置的改进,所述传送流水线包括上游段和下游段,所述上游段还设置有挡板,所述第一下料位置和第二下料位置设置于所述下游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双相机多功能检测装置的改进,所述传送流水线还包括主动轮、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与所述电机的机轴相连接,所述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位于所述主动轮的两侧,所述第一导向轮位于所述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之间,所述第二导向轮位于所述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双相机多功能检测装置的改进,所述第一下料位置位于所述传送流水线的下游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双相机多功能检测装置的改进,所述第二下料位置位于所述传送流水线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双相机多功能检测装置的改进,所述双相机多功能检测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下料位置另一侧的气缸,所述气缸与推板相连接,所述气缸驱动所述推板朝向所述第二下料位置运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双相机多功能检测装置通过第一检测相机和第二检测相机实现了对产品的连续检测,其检测效率高,检测精度好,充分满足了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实际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相机多功能检测装置的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传送流水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双相机多功能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检测相机1、第二检测相机2、传送流水线3、第一下料通道4以及第二下料通道5。

所述第一检测相机1和第二检测装置用于实现对产品的视觉检测,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检测相机1和第二检测装保证了检测的精确度。具体地,所述第一检测相机1设置于所述传输送流线的一侧的第一检测位置处,其镜头朝向所述传送流水线3设置。所述第二检测相机2设置于所述传输送流线的一侧的第二检测位置处,其镜头朝向所述传送流水线3设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检测相机1通过第一支架6进固定于本装置的平台上,所述第一支架6包括:第一底座及位于所述底座上的对所述第一检测相机1进行支撑的支撑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检测相机1通过第二支架7固定本装置的平台上,所述第二支架7包括:第二底座及位于所述第二底座上的调节杆,所述第二检测相机2通过滑块滑动地设置于所述调节杆上。从而,通过所述滑块可灵活地调节所述第二检测相机2的位置,以满足不同的检测需求。优选地,所述第二检测相机2位于所述第一检测相机1的斜上方。

所述传送流水线3实现产品的连续检测供给以及检测后的下下料。具体地,所述传送流水线3包括:传送带31、驱动所述传送带31的电机32、沿所述传送带31间隔且固定设置的若干传送组件33。

任一所述传送组件33包括:侧板331、枢转地连接于所述侧板331上的并排设置的第一传送轮332、第二传送轮333以及第三传送轮334。

其中,所述传送带31的表面与所述第一传送轮332、第二传送轮333以及第三传送轮334的轮面相接触,并带动所述第一传送轮332、第二传送轮333以及第三传送轮334转动。从而,通过所述第一传送轮332、第二传送轮333以及第三传送轮334带动产品移动至所述第一检测位置处和第二检测位置处,并依靠所述第一检测相机1和第二检测相机2视觉的自动检测。

此外,为了提供与产品的摩擦作用力,便于产品的传送,所述第一传送轮332、第二传送轮333以及第三传送轮334上均设置有沿周向的轮面均匀设置的若干凸起。为了避免产品传送过程中发生掉落,所述传送流水线3包括上游段和下游段,所述上游段还设置有挡板,所述第一下料位置和第二下料位置设置于所述下游段。

进一步地,所述传送流水线3还包括主动轮335、第一导向轮336、第二导向轮337、第一从动轮338、第二从动轮339。所述电机32通过所述主动轮335、第一导向轮336、第二导向轮337、第一从动轮338、第二从动轮339带动所述传送带31进行传送运动。具体地,所述主动轮335与所述电机32的机轴相连接,所述第一从动轮338和第二从动轮339位于所述主动轮335的两侧,所述第一导向轮336位于所述主动轮335和第一从动轮338之间,所述第二导向轮337位于所述主动轮335和第二从动轮339之间。

所述第一下料通道4的一端设置于所述传送流水线3的第一下料位置,所述第二下料通道5的一端设置于所述传送流水线3的第二下料位置。从而,经所述第一检测相机1和第二检测相机2检测的产品通过所述第一下料通道4或者第二下料通道5进行下料。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下料位置位于所述传送流水线3的下游端。此时,产品在所述传送流水线3的带动下,自动自所述第一下料位置完成下料。所述第二下料位置位于所述传送流水线3的一侧。此时,所述双相机多功能检测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下料位置另一侧的气缸8,所述气缸8与推板相连接,所述气缸8驱动所述推板朝向所述第二下料位置运动。从而,产品在所述推板的推动下,自所述第二下料位置完成下料,以实现不同产品的分拣。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双相机多功能检测装置通过第一检测相机和第二检测相机实现了对产品的连续检测,其检测效率高,检测精度好,充分满足了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实际需求。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