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排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89583发布日期:2018-08-04 13:07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净化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排烟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空气的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 康;特别是工业生产所排放出来的大量粉尘、烟气,需要及时处理和净化,为了使局部环境 内的空气质量得到一定的提高,人们制造了不同的空气净化装置;通过空气净化装置对生产 生活所产生的粉尘、废气、有毒有害物等进行净化,以满足人们健康的需求。

专利号为CN203830148U,申请日为2014-05-26,公开了一种可有效减少PM2.5的湿法静电除尘器,包括进风管道、除尘通道、出风管道、排污管道和静电除尘系统,所述静电除尘系统包括绝缘支架、喷头、绝缘吊挂线、圆柱芒刺电晕极,所述绝缘支架固定于除尘通道的内壁且位于喷头的上方,所述绝缘吊挂线的一端固定于绝缘支架上,另一端与圆柱芒刺电晕极的上端固定,所述喷头位于绝缘支架和圆柱芒刺电晕极之间。

上述专利通能够有效过滤空气中的PM2.5颗粒,降低细微颗粒的排放,既适合家用,也适合大型办公场所使用。但是灰尘颗粒没有到达排放标准就排出,如果通过二次过滤除尘,会影响达标排放空气的效率,如果不通过二次过滤除尘,空气排放不达标,会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智能排烟装置,能够保证排出的气体达到排放标准要求,且不影响排放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排烟装置,包括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内腔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第一电极板、旋转体和排烟孔,所述排烟孔包括第一排烟口和第二排烟口,所述旋转体上设置有通气孔连接,所述通气孔的上端与第一排烟口或第二排烟口连通,下端与管体内腔连通,所述第二排烟口内安装有第二电极板,所述第一电极板与旋转体之间设置有颗粒物检测器,所述颗粒物检测器通过信号线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机体固定在管体的内腔,所述电机的旋转端与旋转体连接。

所述第二排烟口内安装有排风扇,所述排风扇设置在旋转体和第二电极板之间。

所述管体内腔的下端部分呈倒锥形结构。

所述通气孔呈“L”形结构,且下端呈倒喇叭状。

所述颗粒物检测器为CLD-5数字粉尘测定仪。

所述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均为一端为正极,另一端为负极,且电压为50-60Kv。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通过在电压的作用下,带静电的灰尘吸附在第一电极板上,从而使空气中的灰尘都能被吸附,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颗粒物检测器对空气排放达标具有监测的作用,如果空气排放达标,则旋转电机带动旋转体旋转,使通气孔连通第一排烟口和管体的排放内腔,如果空气排放不达标,则旋转电机带动旋转体旋转,使通气孔连通第二排烟口和管体的排放内腔,第二排烟口内的第二电极板再次对排放空气施加电压,二次对排放气体进行吸附除尘,二次净化空气,使其达到排放标准,防止污染环境,这样既能保证达到排放标准的气体能够直接排放,又有保证不达到排放标准的气体能够再次进行净化除尘,提高气体的排放效率和达标率。

2、通过排风扇能够将空气中的灰尘搅拌均布的作用,提高第二电极板吸附带静电灰尘的几率。

3、通过管体内腔的下端部分呈倒锥形结构,促使空气往上排放。

4、通过通气孔呈“L”形结构,保证旋转体旋转后,第一排烟口和第二排烟口与管体的排放内腔能够交替更换连通,且通过下端呈倒喇叭状,促使气体能够集中进入通气孔内。

5、通过电压为50-60Kv正负极电压,保证带静电的灰尘能够有足够的电压使其移动到两端。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排烟口与通气孔连通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管体,2、第一电极板,3、进烟口,4、旋转体,5、排风扇,6、第二电极板,7、电机,8、通气孔,9、第一排烟口,10、第二排烟口,11、颗粒物检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智能排烟装置,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的内腔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第一电极板2、旋转体4和排烟孔,所述排烟孔包括第一排烟口9和第二排烟口10,所述旋转体4上设置有通气孔8连接,所述通气孔8的上端与第一排烟口9或第二排烟口10连通,下端与管体1内腔连通,所述第二排烟口10内安装有第二电极板6,所述第一电极板2与旋转体4之间设置有颗粒物检测器11,所述颗粒物检测器11通过信号线连接有电机7,所述电机7的机体固定在管体1的内腔,所述电机7的旋转端与旋转体4连接。

首先,气体进入进烟口3,带静电的灰尘进过第一电极板2,第一电极板2施加电压,在电压的作用下,带静电的灰尘向第一电极板2额边端移动,从而使第一电极板2起到吸附灰尘净化空气的效果,其次,颗粒物检测器11对净化后的空气进行检测,如果达到排放的标准,电机7带动旋转体旋转,使第一排烟口9通过通气孔8与管体1的排放内腔连通,将达标的气体排出,如图2所示,如果检测到没有达到排放标准,电机7带动旋转体4旋转,使第二排烟口10通过通气孔与管体1的排放内腔连通,未达标的气体进入二排烟口10内,第二电极板6施加电压,对气体再次进行静电除尘,从而使空气再次净化,保证气体能够顺利达到排放标准,通过在电压的作用下,带静电的灰尘吸附在第一电极板2上,从而使空气中的灰尘都能被吸附,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颗粒物检测器11对空气排放达标具有监测的作用,如果空气排放达标,则旋转电机7带动旋转体4旋转,使通气孔8连通第一排烟口9和管体的排放内腔,如果空气排放不达标,则旋转电机带动旋转体旋转,使通气孔连通第二排烟口10和管体1的排放内腔,第二排烟口10内的第二电极板6再次对排放空气施加电压,二次对排放气体进行吸附除尘,二次净化空气,使其达到排放标准,防止污染环境,这样既能保证达到排放标准的气体能够直接排放,又有保证不达到排放标准的气体能够再次进行净化除尘,提高气体的排放效率和达标率。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一种智能排烟装置,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的内腔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第一电极板2、旋转体4和排烟孔,所述排烟孔包括第一排烟口9和第二排烟口10,所述旋转体4上设置有通气孔8连接,所述通气孔8的上端与第一排烟口9或第二排烟口10连通,下端与管体1内腔连通,所述第二排烟口10内安装有第二电极板6,所述第一电极板2与旋转体4之间设置有颗粒物检测器11,所述颗粒物检测器11通过信号线连接有电机7,所述电机7的机体固定在管体1的内腔,所述电机7的旋转端与旋转体4连接。

所述第二排烟口10内安装有排风扇5,所述排风扇5设置在旋转体4和第二电极板6之间。

所述管体1内腔的下端部分呈倒锥形结构。

首先,气体进入进烟口3,带静电的灰尘进过第一电极板2,第一电极板2施加电压,在电压的作用下,带静电的灰尘向第一电极板2额边端移动,从而使第一电极板2起到吸附灰尘净化空气的效果,其次,颗粒物检测器11对净化后的空气进行检测,如果达到排放的标准,电机7带动旋转体旋转,使第一排烟口9通过通气孔8与管体1的排放内腔连通,将达标的气体排出,如图2所示,如果检测到没有达到排放标准,电机7带动旋转体4旋转,使第二排烟口10通过通气孔与管体1的排放内腔连通,未达标的气体进入二排烟口10内,第二电极板6施加电压,对气体再次进行静电除尘,从而使空气再次净化,保证气体能够顺利达到排放标准,通过在电压的作用下,带静电的灰尘吸附在第一电极板2上,从而使空气中的灰尘都能被吸附,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颗粒物检测器11对空气排放达标具有监测的作用,如果空气排放达标,则旋转电机7带动旋转体4旋转,使通气孔8连通第一排烟口9和管体的排放内腔,如果空气排放不达标,则旋转电机带动旋转体旋转,使通气孔连通第二排烟口10和管体1的排放内腔,第二排烟口10内的第二电极板6再次对排放空气施加电压,二次对排放气体进行吸附除尘,二次净化空气,使其达到排放标准,防止污染环境,这样既能保证达到排放标准的气体能够直接排放,又有保证不达到排放标准的气体能够再次进行净化除尘,提高气体的排放效率和达标率。

通过排风扇5能够将空气中的灰尘搅拌均布的作用,提高第二电极板6吸附带静电灰尘的几率。

通过管体1内腔的下端部分呈倒锥形结构,促使空气往上排放。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一种智能排烟装置,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的内腔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第一电极板2、旋转体4和排烟孔,所述排烟孔包括第一排烟口9和第二排烟口10,所述旋转体4上设置有通气孔8连接,所述通气孔8的上端与第一排烟口9或第二排烟口10连通,下端与管体1内腔连通,所述第二排烟口10内安装有第二电极板6,所述第一电极板2与旋转体4之间设置有颗粒物检测器11,所述颗粒物检测器11通过信号线连接有电机7,所述电机7的机体固定在管体1的内腔,所述电机7的旋转端与旋转体4连接。

所述第二排烟口10内安装有排风扇5,所述排风扇5设置在旋转体4和第二电极板6之间。

所述管体1内腔的下端部分呈倒锥形结构。

所述通气孔8呈“L”形结构,且下端呈倒喇叭状。

所述颗粒物检测器11为CLD-5数字粉尘测定仪。

所述第一电极板2和第二电极板6均为一端为正极,另一端为负极,且电压为50-60Kv。

所述第二排烟口10内腔壁呈波浪状。

首先,气体进入进烟口3,带静电的灰尘进过第一电极板2,第一电极板2施加电压,在电压的作用下,带静电的灰尘向第一电极板2额边端移动,从而使第一电极板2起到吸附灰尘净化空气的效果,其次,颗粒物检测器11对净化后的空气进行检测,如果达到排放的标准,电机7带动旋转体旋转,使第一排烟口9通过通气孔8与管体1的排放内腔连通,将达标的气体排出,如图2所示,如果检测到没有达到排放标准,电机7带动旋转体4旋转,使第二排烟口10通过通气孔与管体1的排放内腔连通,未达标的气体进入二排烟口10内,第二电极板6施加电压,对气体再次进行静电除尘,从而使空气再次净化,保证气体能够顺利达到排放标准,通过在电压的作用下,带静电的灰尘吸附在第一电极板2上,从而使空气中的灰尘都能被吸附,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颗粒物检测器11对空气排放达标具有监测的作用,如果空气排放达标,则旋转电机7带动旋转体4旋转,使通气孔8连通第一排烟口9和管体的排放内腔,如果空气排放不达标,则旋转电机带动旋转体旋转,使通气孔连通第二排烟口10和管体1的排放内腔,第二排烟口10内的第二电极板6再次对排放空气施加电压,二次对排放气体进行吸附除尘,二次净化空气,使其达到排放标准,防止污染环境,这样既能保证达到排放标准的气体能够直接排放,又有保证不达到排放标准的气体能够再次进行净化除尘,提高气体的排放效率和达标率。

通过排风扇5能够将空气中的灰尘搅拌均布的作用,提高第二电极板6吸附带静电灰尘的几率。

通过管体1内腔的下端部分呈倒锥形结构,促使空气往上排放。

通过通气孔呈“L”形结构,保证旋转体4旋转后,第一排烟口9和第二排烟口10与管体1的排放内腔能够交替更换连通,且通过下端呈倒喇叭状,促使气体能够集中进入通气孔内。

通过电压为50-60Kv正负极电压,保证带静电的灰尘能够有足够的电压使其移动到两端。

通过第二排烟口10内腔壁呈波浪状,对空气中的灰尘起到搅拌混合的作用,使其混合均匀的作用,便于提高二次吸附的作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