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除雾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01071发布日期:2019-01-05 00:23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除雾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除尘、除雾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除雾器。



背景技术:

随着烟气排放标准的提高,对电除雾器的除尘、除雾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提高电除雾器的除尘、除雾效率的主流手段是提高进口烟气流分布的均匀性。

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提高进口烟气流分布均匀性的方式是阻流方式,采用这种阻流方式时,需要开设整流孔,而开孔率和孔形均较难选择。所以采用这种阻流方式较难达到理想的烟气流分布效果,也就不能使电除雾器达到理想的除尘、除雾效率。

有鉴于此,如何开发一种电除雾器,使其采用不同于上述阻流方式的新的方式来达到理想的烟气流分布效果和理想的除尘、除雾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除雾器,所述电除雾器包括烟箱,所述烟箱内设有沿y向延伸的阴极线和位于所述阴极线上游的烟气流均布装置;每所述烟气流均布装置包括相向而凸的第一弧形导流板和第二弧形导流板,还包括向烟气进口侧凸起的弧形分流板,三者的长度均沿y向延伸;

每所述烟气流均布装置,其所述弧形分流板的两水平段分别与其所述第一弧形导流板的一水平段以及其所述第二弧形导流板的一水平段相连;其所述第一弧形导流板和其所述第二弧形导流板分别对应一所述阴极线,且两者的横截面圆心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阴极线的轴线上。

可选地,每所述烟气流均布装置,其所述第一弧形导流板的另一水平段和其所述第二弧形导流板的另一水平段相连。

可选地,每所述烟气流均布装置,其所述第一弧形导流板、其所述第二弧形导流板以及其所述弧形分流板的横截面半径均相同。

可选地,每所述烟气流均布装置,其所述第一弧形导流板、其所述第二弧形导流板以及其所述弧形分流板均设置为耐磨的金属材质或者均设置为耐腐蚀的非金属材质。

可选地,每所述烟气流均布装置的两长度端分别连接一端架,各所述端架固接于所述烟箱的侧壁。

可选地,所述烟箱内还设有阳极板,所述阳极板位于所述阴极线的下游。

可选地,所述烟箱内设置有两个及以上个所述烟气流均布装置,各所述烟气流均布装置沿x向间隔布置;相邻的所述烟气流均布装置,一者的所述第一弧形导流板与另一者的所述第二弧形导流板相邻;其中,x向和y向相互垂直。

可选地,每相邻的所述第一弧形导流板和所述第二弧形导流板对应同一所述阴极线,且每相邻的所述第一弧形导流板和所述第二弧形导流板的横截面半径相同。

可选地,各所述烟气流均布装置沿x向等间隔布置。

可选地,所述阳极板的数目与所述烟气流均布装置的数目一致,各所述阳极板也沿x向间隔布置,并且,每所述阳极板对齐一所述烟气流均布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除雾器,烟气在烟气流均布装置的弧形分流板的作用下,沿烟气流均布装置的第一弧形导流板和第二弧形导流板流动。由于该烟气流均布装置的第一弧形导流板的横截面圆心位于对应的阴极线的轴线上,第二弧形导流板的横截面圆心也位于其对应的阴极线的轴线上,因而,该烟气流均布装置的第一弧形导流板各位置的电位一致、第二弧形导流板各位置的电位也一致。因此,流经该第一弧形导流板的粉尘、雾滴粒子的荷电量是一致的,流经该第二弧形导流板的粉尘、雾滴粒子的荷电量也是一致的。

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除雾器优选设置两个及以上个烟气流均布装置,此时,烟气沿第一弧形导流板和与其相邻的第二弧形导流板流动。由于相邻的第一弧形导流板和第二弧形导流板的横截面半径相同且横截面圆心位于同一阴极线的轴线上,因而,第一弧形导流板上的电位和与其相邻的第二弧形导流板上的电位是一致的。因此,流经第一弧形导流板的粉尘、雾滴粒子的荷电量,和流经与该第一弧形导流板相邻的第二弧形导流板的粉尘、雾滴粒子的荷电量是一致的。

由于,荷电量一致的各粉尘、雾滴粒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的电场力,使各粉尘、雾滴粒子不会因相互之间的电场力产生不规律运动,从而可以规避由于粉尘、雾滴粒子荷电不均造成的烟气流紊乱,使烟气流分布的均匀性提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除雾器,采用使粉尘、雾滴粒子均匀荷电的方式达到了提高烟气流分布均匀性的目的,该方式规避了传统的阻流方式存在的开孔率和孔形较难选择的弊端,更便于实施,也更易于达到理想的烟气流均布效果和理想的除尘、除雾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除雾器一种具体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为烟气流动路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烟气流均布装置,11第一弧形导流板,12第二弧形导流板,13弧形分流板,5端架,2阴极线,3阳极板,4烟箱;

1a第一烟气流均布装置,1b第二烟气流均布装置,1c第三烟气流均布装置,1d第四烟气流均布装置,1e第五烟气流均布装置;

2a第一阴极线,2b第二阴极线,2c第三阴极线,2d第四阴极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上下文所述的上游、下游均是相对烟气流动方向而言的,烟气先流经的位置为上游,后流经的位置为下游。另外,上下文所述的上侧、下侧、左、右等方位词均是基于图中视角而言的,仅为了便于表述,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技术方案的限定。

请参考图1至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除雾器一种具体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电除雾器包括烟箱4和位于烟箱4内部的烟气流均布装置1、沿y向(即图2中左右方向)延伸的阴极线2和阳极板3,并且,烟气流均布装置1位于阴极线2的上游,阳极板3位于阴极线2的下游。需要说明的是,烟箱4既包括一般呈喇叭状的进口烟箱部分,还包括一般呈长方体状的、与进口烟箱部分相连通的壳体部分,烟气自进口烟箱部分向壳体部分流动,在具体实施例中,烟气自下侧向上侧流动。

具体的,每烟气流均布装置1的两长度端分别连接一个端架5,各所述端架5固接于所述烟箱4的侧壁。更具体的,端架5的一端自对应的烟气流均布装置1端面伸入至烟气流均布装置1的内部,另一端通过卡箍或者螺栓固接于烟箱4的侧壁。

具体的,烟箱4内优选设置两个及以上个烟气流均布装置1,应当理解,烟气流均布装置1的设置数目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配置。

下面,先具体说明单个烟气流均布装置1的结构:

每烟气流均布装置1包括长度沿y向延伸的第一弧形导流板11、长度沿y向延伸的第二弧形导流板12以及长度沿y向延伸的弧形分流板13。其中,第一弧形导流板11和第二弧形导流板12相向而凸,弧形分流板13凸向烟气进口侧(图示下侧)。

并且,每烟气流均布装置1,其弧形分流板13的两水平段分别与其第一弧形导流板11的一水平段以及其第二弧形导流板12的另一水平段相连。结合图1进行理解,每烟气流均布装置1的弧形分流板13的左侧水平段与第一弧形导流板11的下侧水平段相连,右侧水平段与第二弧形导流板12的下侧水平段相连。

并且,每烟气流均布装置1,其第一弧形导流板11对应一阴极线2,其第二弧形导流板12对应另一所述阴极线2,且两者的横截面圆心分别位于对应的阴极线2的轴线上。如此设置,使每烟气流均布装置1,其第一弧形导流板11各位置的电位一致,其第二弧形导流板12各位置的电位也一致。因此,流经该第一弧形导流板11的粉尘、雾滴粒子的荷电量是一致的,流经该第二弧形导流板12的粉尘、雾滴粒子的荷电量也是一致的。

如上设置时,烟气流动路径具体可以参考图3,图3为烟气流动路径示意图。

如图3中的虚线所示:流向烟气流均布装置1的弧形分流板13的烟气,在该弧形导流板13的分流和导流作用下,一部分沿该烟气流均布装置1的第一弧形导流板11流动,另一部分沿该烟气流均布装置1的第二弧形导流板12流动。

可见,通过弧形分流板13对烟气进行分流和导流,使烟气尽可能的沿烟气流均布装置1的第一弧形导流板11和第二弧形导流板12流动,从而可以充分发挥第一弧形导流板11和第二弧形导流板12使粉尘、雾滴粒子均匀荷电的作用。

优选的,每烟气流均布装置1的第一弧形导流板11的另一水平段(图示上侧水平段)和其第二弧形板的另一水平段(图示上侧水平段)相连,使烟气流均布装置1整体呈近似中空三棱柱的结构。如此设置,使烟气流均布装置1整体结构紧凑牢固,而且,由于烟气流均布装置1整体是中空的,既可以有效节约耗材,还利于电除雾器的轻量化。

优选的,每烟气流均布装置1,其第一弧形导流板11、其第二弧形导流板12以及其弧形分流板13的横截面半径均相同。如此设置,便于烟气流均布装置1的加工制造,利于节约烟气流均布装置1的加工制造成本。

具体的,每烟气流均布装置1,其第一弧形导流板11、其第二弧形导流板12以及其弧形分流板13可以均设置为耐磨的金属材质,比如锰钢材质,或者也可以设置为耐腐蚀的非金属材质,比如导电玻璃钢材质。具体可以根据应用场合进行合理选择。

下面,具体说明设置两个及以上个烟气流均布装置1时,各烟气流均布装置1在烟箱4内的的布置状况:

当设置两个及以上个烟气流均布装置1时,各烟气流均布装置1沿x向(即图1中的左右方向,与y向垂直)间隔布置,使进入烟箱4的烟气流入相邻烟气流均布装置1间的布置间隔内。优选的,各烟气流均布装置1是沿x向等间隔布置的。如此设置,可以使穿过各间隔的烟气流量基本一致,从而利于提高烟气流的均布性。

在具体实施例中,设置有五个烟气流均布装置1,自左至右分别为第一烟气流均布装置1a、第二烟气流均布装置1b,第三烟气流均布装置1c、第四烟气流均布装置1d和第五烟气流均布装置1e。

并且,相邻的所述烟气流均布装置1,一者的第一弧形导流板11与另一者的第二弧形导流板12相邻。具体可以结合图1中的第一烟气流均布装置1a和第二烟气流均布装置1b进行理解,第一烟气流均布装置1a和第二烟气流均布装置1b相邻,第一烟气流均布装置1a的第二弧形导流板12与第二烟气流均布装置1b的第一弧形导流板11相邻。

需要说明的是,各烟气流均布装置1是沿x向等间隔布置的,指的是相邻的第一弧形导流板11的底部水平段和第二弧形导流板12的底部水平段之间的x向距离相等。

应当理解,前后文所述的“相邻的第一弧形导流板11和第二弧形导流板12”中的第一弧形导流板11和第二弧形导流板12分别隶属相邻的烟气流均布装置1,而并非隶属同一烟气流均布装置1。

并且,每相邻的第一弧形导流板11和第二弧形导流板12之间设置一阴极线2。在具体实施例中,设置有四根阴极线2,分别为设置于第一烟气流均布装置1a与第二烟气流均布装置1b之间的第一阴极线2a,设置于第二烟气流均布装置1b与第三烟气流均布装置1c之间的第二阴极线2b,设置于第三烟气流均布装置1c与第四烟气流均布装置1d之间的第三阴极线2c,以及设置于第四烟气流均布装置1d与第五烟气流均布装置1e之间的第四阴极线2d。

并且,每相邻的第一弧形导流板11和第二弧形导流板12的横截面半径相同且横截面圆心均位于设置于两者之间的阴极线2的轴线上。具体可以结合图1中的第一烟气流均布装置1a的第二弧形导流板12和第二烟气流均布装置1b的第一弧形导流板11进行理解,该第二弧形导流板12和该第一弧形导流板11横截面半径相同,且横截面圆心位于第一阴极线2a的轴线上,也就是说,该第一弧形导流板11和该第二弧形导流板12均位于环绕第一阴极线2a的轴线的同一圆柱面上。

如此设置,由于环绕同一阴极线2的轴线的同一圆柱面上的电位是一致的,因而第一弧形导流板11的电位和与其相邻的第二弧形导流板12的电位是一致的,从而使流经第一弧形导流板11的粉尘、雾滴粒子的荷电量,和流经与该第一弧形导流板相邻的第二弧形导流板12的粉尘、雾滴粒子的荷电量是一致的。

优选的,阳极板3的数目与烟气流均布装置1的数目一致,并且,各阳极板3也沿x向间隔布置,并且,每个阳极板3对齐一个烟气流均布装置1。

优选的,电除雾器的所有的第一弧形导流板11、所有的第二弧形导流板12、所有的弧形分流板13的横截面半径均相同。也可以这样理解:一烟气流均布装置1的第一弧形导流板11、第二弧形导流板12和弧形分流板13的横截面半径相同,电除雾器配置了若干个这样的烟气流均布装置1。如此设置,便于实施,利于电除雾器实现批量化制造生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除雾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