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检测和剔除于一体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94575发布日期:2019-07-27 11:54阅读:672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检测和剔除于一体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集检测和剔除于一体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产品质量关注度的提升,以及制造型企业在产品可追溯性上的重视程度增加,使得条形码、二维码等条码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在生活用品领域。然而,出于技术及现场操作等原因,条码的刻印时常有不良品产生,往往生产现场没有相应的检测设备和自动剔除,因此会出现将条码刻印不良的标签当成良品使用,从而引起更大的损失。

因此,亟需一种新型可以检测和自动将不良品剔除的一体装置降低其不良品。



技术实现要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检测和剔除于一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装置、识读检测器和自动剔除机,所述识读检测器和自动剔除机依次设置在输送装置的侧边,所述产品由输送装置依次输送经过识读检测器和自动剔除机进行喷码、检测和剔除,所述识读检测器包括扫描器和PCB板,所述PCB板上设有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扫描器与处理器电气连接,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电气连接,所述自动剔除机包括不良品回收箱和剔除机,所述不良品回收箱和剔除机对称设置在输送装置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识读检测器包括用于安装识读检测器的检测安装杆,所述检测安装杆上设有横向设置的横向杆,所述扫描器安装在横向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剔除机包括控制器、气缸、伸缩杆和剔除块,所述控制器与处理器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气缸电气连接,所述剔除块通过伸缩杆与气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不良品回收箱设置为上端开口的形状,所述不良品回收箱上端与输送装置持平,所述不良品回收箱与输送装置连接侧面设为倾斜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装置包括安装支架、设置在安装支架上端的安装板和设置在安装板上的输送带;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的尾部上设有两个调整产品方向的调整板,所述调整板倾斜设置在安装板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接收装置,所述接收装置设置在安装板的尾端并与调整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自动检测和自动剔除功能,当遇到不良产品时,可以自动剔除不良产品,全程无需人员监督,全自动化,降低其人工成本,提高其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1-输送装置 2-识读检测器 3-自动剔除机 4-接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其中,以图1的方向为准。

如图1中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集检测和剔除于一体的装置,包括输送装置1、识读检测器2、自动剔除机3和接收装置4,所述识读检测器 2和自动剔除机3依次设置在输送装置1的侧边,所述接收装置4设置在输送装置1的尾端,所述产品由输送装置1依次输送经过识读检测器2和自动剔除机3 进行检测和将不良品剔除。

所述输送装置1包括安装支架、设置在安装支架上端的安装板和设置在安装板上的输送带,所述安装板的尾部上设有两个调整产品方向的调整板,所述调整板倾斜设置在安装板上,产品从输送装置1的头部依次经过进行识读检测器2检测喷码是否到位或正确、后经过自动剔除机3,若产品是良品,则自动剔除机3不工作;若若产品是不良品,则自动剔除机3将产品剔除进水回收。

所述识读检测器2包括用于安装识读检测器的检测安装杆、扫描器和PCB 板,所述PCB板上设有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扫描器与处理器电气连接,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电气连接,所述检测安装杆上设有横向设置的横向杆,所述扫描器安装在横向杆上,通过扫描器进行喷码后的产品,将扫描到的信息传到处理器内,处理器根据反馈的信息判断其是否正确,而后控制自动剔除机3将不良品剔除。

所述自动剔除机3包括不良品回收箱和剔除机,所述不良品回收箱和剔除机对称设置在输送装置的两侧,所述剔除机包括控制器、气缸、伸缩杆和剔除块,所述控制器与处理器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气缸电气连接,所述剔除块通过伸缩杆与气缸连接,所述不良品回收箱设置为上端开口的形状,所述不良品回收箱上端与输送装置持平,所述不良品回收箱与输送装置连接侧面设为倾斜结构;控制器接收到处理器的信息,控制气缸伸缩将产品推到不良品回收箱内,所述不良品回收箱与输送装置连接侧面设为倾斜结构,便于在滑落到箱内时,产品会损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