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辊双向推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75284发布日期:2019-11-29 22:04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单辊双向推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智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辊双向推送机构。



背景技术:

在针对间断式输送的物料判断时,多采用ccd摄像头进行判断,ccd摄像头通过采集间断式物料输送机构上的物料,从而判断物料是否为所需要分选的物料,该设备多应用在生产制造行业,特别是电机、玩具、包装纸生产领域,通过ccd摄像头对输送过来的物料进行判断,并且将物料进行分类,以导送至各自的生产系统内;另外,针对垃圾等可利用效率低的加工处理时,需要对物料进行粗分类,并且粗分类成两类,粗分类成两类的物料各自导送输送带上进行输送,然而上述分类后的两种物料分类时,需要设置两种不同的分类输送系统,从而导致制造成本较高,而且两套系统在工作时,协调稳定性不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辊双向推送机构,能够实现对物料的双向导送,简化系统的结构。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单辊双向推送机构,包括导送管,所述导送管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口,所述导送管的下端设置有两个出料口,所述导送管的进料口横置有分料辊,所述分料辊的两端转动式设置在导送管的管壁上,所述分料辊伸出导送管管壁的一端与第一转动杆连接,所述分料辊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动杆连接;

所述第一转动杆与第一连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连动机构与第一耙料板连接,所述第一耙料板横置在导送管的一个管口内,第一连动机构驱动第一耙料板位于导送管的管腔内往复移动,所述分料辊与第一转动杆之间设置有第一单向锁止机构,所述分料辊正转时,所述第一单向锁止机构使得分料辊与第一转动杆锁止且同步转动,所述分料辊反转时,所述第一单向锁止机构使得分料辊与第一转动杆解锁且相对转动;

所述第二转动杆与第二连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二连动机构与第二耙料板连接,所述第二耙料板横置在导送管的另一个管口内,第二连动机构驱动第二耙料板位于导送管的管腔内往复移动,所述分料辊与第二转动杆之间设置有第二单向锁止机构,所述分料辊反传时,所述第二单向锁止机构使得分料辊与第二转动杆锁止且同步转动,所述分料辊正转时,所述第二单向锁止机构使得分料辊与第二转动杆解锁且相对转动。

本发明还存在以下特征:

所述拨料板由多个单元杆构成,所述单元杆沿着分料辊的径向方向布置,多个单元杆沿着分料辊的长度方向且共面布置。

所述单元杆的杆端设置有拨料簧,所述拨料簧的端部设置有拨料头,所述导送管的进料口位置设置成扩孔状,所述导送管的进料口内壁设置有避让该拨料头的避让开口。

所述第一单向锁止机构包括设置在分料辊一端的第一棘爪,所述第一棘爪的一端与分料辊的一端铰接且铰接轴与分料辊平行,所述分料辊的一端转动式设置有第一棘轮盘,所述第一棘轮盘的棘齿沿着第一棘轮盘的内圈布置,所述第一棘爪与第一棘轮盘的棘齿配合,所述第一棘轮盘与第一转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锁止机构包括设置在分料辊另一端的第二棘爪,所述第二棘爪的一端与分料辊的一端铰接且铰接轴与分料辊平行,所述分料辊的一端转动式设置有第二棘轮盘,所述第二棘轮盘的棘齿沿着第二棘轮盘的内圈布置,所述第二棘爪与第二棘轮盘的棘齿配合,所述第二棘轮盘与第二转动杆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棘爪的铰接轴上设置有第一扭簧,所述第二棘爪的铰接轴上设置有第二扭簧;所述分料辊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棘爪转动式设置在第一缺口内,所述分料辊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棘爪转动式设置在第二缺口内。

所述分料辊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支撑轴承,所述第一支撑轴承的外圈与第一棘轮盘的内圈抵靠,所述分料辊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支撑轴承,所述第二支撑轴承的外圈与第二棘轮盘的内圈抵靠;所述第一转动杆转动式设置在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支架与导送管的外壁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转动式设置在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二支架与导送管的外壁连接。

所述第一连动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转动杆杆端的第一凸轮,所述第一凸轮的轮缘与第一连动滚轮抵靠,第一连动滚轮的滚轮支架设置有第一支撑滑杆,所述第一支撑滑杆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杆支架上,所述第一支撑滑杆上套设有第一支撑弹簧,所述第一支撑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滚轮支架及第一滑杆支架抵靠,所述第一支撑滑杆的杆端与第一耙料板连接;

所述第二连动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转动杆杆端的第二凸轮,所述第二凸轮的轮缘与第二连动滚轮抵靠,第二连动滚轮的滚轮支架设置有第二支撑滑杆,所述第二支撑滑杆滑动设置在第二滑杆支架上,所述第二支撑滑杆上套设有第二支撑弹簧,所述第二支撑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滚轮支架及第二滑杆支架抵靠,所述第二支撑滑杆的杆端与第二耙料板连接。

所述导送管上设置有第一、第二滑孔,所述第一、第二滑孔为条形孔且长度方向与导送管的两个管口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第一耙料板滑动设置在第一滑孔内,所述第二耙料板滑动设置在第二滑孔内;所述分料辊的杆身上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变速箱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变速箱的输入轴与驱动电机的转轴连接。

本发明取得的技术效果为:上述结构巧妙,通过分料辊的正常转动即可实现对物料推送的同时,还能减少动力系统的设置,降低成本,确保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智能物料双向导送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智能物料双向导送装置移出导送管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至图5是智能物料双向导送装置三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智能物料双向导送装置的剖切视图;

图7和图8是第一单向锁止单元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9和图10是第二单向锁止单元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发明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如在本文中所使用,术语“平行”和“垂直”不限于其严格的几何定义,而是包括对于机加工或人类误差合理和不一致性的容限;下面详尽说明该智能物料双向导送装置的具体特征:

下面结合整个智能物料双向导送装置,对本发明的单辊双向推送机构作详尽的说明:

一种智能物料双向导送装置,包括输送装置10,所述输送装置10的出料端上方设置有ccd摄像头20,所述ccd摄像头20用于判断输送装置10出料端的物料,所述输送装置10的出料端下方设置有导送管30,所述导送管30的上端设置有入口,所述导送管30的下端设置有两个出口,所述导送管30的入口横置有分料辊31,所述分料辊31辊芯水平且辊身上设置有拨料板32,所述拨料板32的一端面沿着分料辊31辊长方向布置,驱动单元驱动分料辊31转动,所述ccd摄像头20采集到输送单元10导出的物料并且发送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分料辊31正转或反转;

结合图1所示,待分类物料从输送装置导出后,采用ccd摄像头采集物料信息,当为设定的物料时,控制单元控制分料辊正向转动,从而将物料从导送管下端的一个管口导出,当ccd摄像头识别到为非设定物料时,控制单元控制分料辊反转,从而将物料从导送管下端的另一个管口导出,因此实现对物料的双向导送,该智能物料双向导送装置能够实现对两种物料的分类导送,降低制造成本的同时,确保系统的稳定性;

上述的拨料板32沿着分料辊31周向等间距分布,针对板状物料或者是散装物料时,通过是吸纳对分料辊31的正反转,进而能够实现对物料的双向导送,采用该方式能够有效减少分料机构的机构布置,简化整个系统的结构,进而降低成本,并且能够有效协调整个系统,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结合图2所示,为实现对物料的有效推出,确保类似于纸板及垃圾物料的有效推出,所述导送管30的下端两个出口位置设置有推料机构,所述推料机构实施对导送管30出口内物料的推送;

当物料从导送管30的进料口导入后,物料从导送管30的一个管口内导入,并且从导送管30下端其中一个出口导出,进而实现对物料的有效推送,并且将诸如纸板、垃圾、块状物料逐步从导送管30下端管口推出。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分料辊31的两端转动式设置在导送管30的管壁上,所述分料辊31伸出导送管30管壁的一端与第一转动杆33连接,所述分料辊31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动杆34连接;

结合图3至图5所示,所述第一转动杆33与第一连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连动机构与第一耙料板35连接,所述第一耙料板35横置在导送管30的一个管口内,第一连动机构驱动第一耙料板35位于导送管30的管腔内往复移动,所述分料辊31与第一转动杆33之间设置有第一单向锁止机构,所述分料辊31正转时,所述第一单向锁止机构使得分料辊31与第一转动杆33锁止且同步转动,所述分料辊31反转时,所述第一单向锁止机构使得分料辊31与第一转动杆33解锁且相对转动;

所述第二转动杆34与第二连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二连动机构与第二耙料板36连接,所述第二耙料板36横置在导送管30的另一个管口内,第二连动机构驱动第二耙料板36位于导送管30的管腔内往复移动,所述分料辊31与第二转动杆34之间设置有第二单向锁止机构,所述分料辊31反传时,所述第二单向锁止机构使得分料辊31与第二转动杆34锁止且同步转动,所述分料辊31正转时,所述第二单向锁止机构使得分料辊31与第二转动杆34解锁且相对转动。

上述的驱动单元驱动分料辊31转动的过程中,从而将导入分料辊31上管口内的物料拨动至导送管30下端的一个管腔内,上述分料辊31转动的过程中,分料辊31一端与第二转动杆34之间通过第二单向锁止机构连接,此时的分料辊31正转,从而使得第二单向锁止机构与第二转动杆34解锁,进而使得分料辊31能够位于导送管30上转动,第二转动杆34与分料辊31之间产生相对转动,从而不影响分料辊31的正常转动,分料辊31正向转动的过程中,第一单元锁止机构使得第一转动杆33与分料辊31之间锁止,从而使得第一转动杆33与分料辊31之间同步转动,第一连动机构动作,从而连动第一耙料板35沿着导送管30的下端管腔内移动,进而将物料推送出去,以实现对物料的推送,实现物料交换或者正常导送的功能;

同理,当需要分料辊31反转时,分料辊31将物料从导送管30的下端的另一个管口导出,分料辊31反转的过程中,从而使得第二单向锁止机构与第二转动杆34锁止,第二转动杆34与分料辊31之间同步转动,分料辊31正向转动的过程中,第一单元锁止机构使得第一转动杆33与分料辊31之间解锁,从而使得第一转动杆33与分料辊31之间相对转动,第一转动杆33停止转动,第二转动杆34转动的过程中,从而连动第二耙料板36沿着导送管30的下端另一个管腔内移动,进而将物料推送出去,以实现对物料的推送,实现物料交换或者正常导送的功能;

上述结构巧妙,通过分料辊31的正常转动即可实现对物料推送的同时,还能减少动力系统的设置,降低成本,确保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为实现对块状物料及垃圾的有效导送,所述拨料板32由多个单元杆构成,所述单元杆沿着分料辊31的径向方向布置,多个单元杆沿着分料辊31的长度方向且共面布置;

所述单元杆的杆端设置有拨料簧321,所述拨料簧321的端部设置有拨料头322,所述导送管30的进料口位置设置成扩孔状,所述导送管30的进料口内壁设置有避让该拨料头322的避让开口301;

多个单元杆构成拨料板32能够有效实现对诸如团状软性物料的推动,在分料辊31的转动力作用下,使得拨料簧321前端设置的拨料头322能够有效实现对物料的弹性挤压,确保将团状物料全部挤入导入至导送管30的管口位置处,并且在上述的第一、第二耙料板35、36的推送力作用下,实现对软性且容易堵塞的物料的逐步推送,进而实现对物料的有效供料;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单向锁止机构包括设置在分料辊31一端的第一棘爪311,所述第一棘爪311的一端与分料辊31的一端铰接且铰接轴与分料辊31平行,所述分料辊31的一端转动式设置有第一棘轮盘312,所述第一棘轮盘312的棘齿沿着第一棘轮盘312的内圈布置,所述第一棘爪311与第一棘轮盘312的棘齿配合,所述第一棘轮盘312与第一转动杆3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锁止机构包括设置在分料辊31另一端的第二棘爪313,所述第二棘爪313的一端与分料辊31的一端铰接且铰接轴与分料辊31平行,所述分料辊31的一端转动式设置有第二棘轮盘314,所述第二棘轮盘314的棘齿沿着第二棘轮盘314的内圈布置,所述第二棘爪313与第二棘轮盘314的棘齿配合,所述第二棘轮盘314与第二转动杆34的一端连接;

上述的分料辊31正转时,第一棘爪311与分料辊31辊端套设的第一棘轮盘312内圈设置的棘齿抵靠,从而实现第一棘轮盘312与第一棘爪311的锁止,进而实现分料辊31与第一转动杆33的锁止,当第一转动杆33正常转动的过程中,以实现对第一耙料板35的往复推送,将物料从导送管30的下端管口推出;

第一棘轮盘312内圈设置的棘爪沿着周向方向等距间隔布置,分料辊31正向转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实现第一棘爪311与第一棘轮盘312的锁止,当分料辊31反转时,第一棘爪311又能与第一棘轮盘312内圈的棘爪形成避让,从而实现第一单向锁止机构的解锁,以实现分料辊31与第一转动杆33之间的相对转动;

上述的分料辊31正向转动时,第二棘爪313与第二棘轮盘314内圈的棘齿形成避让,从而使得分料辊31能够位于第二棘轮盘314内正常转动,当分料辊31反转时,第二棘爪313与第二棘轮盘314的棘齿抵靠,进而使得分料辊31与第二棘轮盘314锁止,从而连动而第二转动杆34同步转动,第二转动杆34同步转动的过程中,以实现对第二耙料板36的往复推送,将物料从导送管30的下端另一管口内的垃圾推出;

第二棘爪盘314内圈设置的棘爪沿着周向方向等距间隔布置,分料辊31反向转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实现第二棘爪313与第二棘轮盘314的锁止,当分料辊31正转时,第二棘爪313又能与第二棘轮盘314内圈的棘爪形成避让,从而实现第二单向锁止机构的解锁,以实现分料辊31与第二转动杆34之间的相对转动。

为实现复位功能,使得第一棘爪311及第二棘爪313以竖直的姿态分别导入上述的第一棘轮盘312内圈的棘齿及第二棘轮盘314内圈的棘齿内,所述第一棘爪311的铰接轴上设置有第一扭簧,所述第二棘爪313的铰接轴上设置有第二扭簧;

上述的第一扭簧及第二扭簧使得第一棘爪311及第二棘爪313以竖直的姿态分别导入上述的第一棘轮盘312内圈的棘齿及第二棘轮盘314内圈的棘齿内,从而实现锁止功能,当上述的分料辊31反转时,第一棘爪311的铰接轴扭簧压缩,并且第一棘爪311与第一棘轮盘312内圈的棘齿抵靠分离,进而实现解锁,分料辊31正转时,第二棘爪313的铰接轴的扭簧压缩,使得第二棘爪313与第二棘轮盘314内圈的棘齿分离,从而实现解锁。

结合图7和图9所示,为实现对第一棘爪311及第二棘爪33转动的避让,所述分料辊3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缺口31a,所述第一棘爪311转动式设置在第一缺口31a内,所述分料辊3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缺口31b,所述第二棘爪313转动式设置在第二缺口31b内;

所述分料辊3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支撑轴承31c,所述第一支撑轴承31c的外圈与第一棘轮盘312的内圈抵靠,所述分料辊3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支撑轴承31d,所述第二支撑轴承31d的外圈与第二棘轮盘314的内圈抵靠;所述第一转动杆33转动式设置在第一支架331上,所述第一支架331与导送管30的外壁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34转动式设置在第二支架341上,所述第二支架341与导送管30的外壁连接;

上述的分料辊31端部设置的第一支撑轴承31c能够有效实现对第一转动杆33的转动支撑,以实现对第一转动杆33限位的同时,能够有效实现对第一转动杆33的转动支撑;

同理,所述分料辊3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支撑轴承31d,所述第二支撑轴承31d的外圈与第二棘轮盘314的内圈抵靠;第二支撑轴承31d能够有效实现对第二转动杆34的转动支撑,提供第二转动杆34稳定有效的转动支撑。

所述第一连动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转动杆33杆端的第一凸轮332,所述第一凸轮332的轮缘与第一连动滚轮333抵靠,第一连动滚轮333的滚轮支架设置有第一支撑滑杆334,所述第一支撑滑杆334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杆支架335上,所述第一支撑滑杆334上套设有第一支撑弹簧336,所述第一支撑弹簧336的两端分别与滚轮支架及第一滑杆支架335抵靠,所述第一支撑滑杆334的杆端与第一耙料板35连接;

分料辊31转动的过程中,实现对第一转动杆33的转动,当第一转动杆33转动时,通过第一凸轮332与第一连动滚轮333抵靠,从而实现对第一耙料板35的连动,在第一支撑弹簧336的复位作用下实现第一耙料板35的往复移动,从而实现对导送管30下端一个管腔内垃圾的往复驱动,进而将物料从导送管30的下端管腔内的物料逐步挤压推出。

所述第二连动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转动杆34杆端的第二凸轮342,所述第二凸轮342的轮缘与第二连动滚轮343抵靠,第二连动滚轮343的滚轮支架设置有第二支撑滑杆344,所述第二支撑滑杆344滑动设置在第二滑杆支架345上,所述第二支撑滑杆344上套设有第二支撑弹簧346,所述第二支撑弹簧346的两端分别与滚轮支架及第二滑杆支架345抵靠,所述第二支撑滑杆344的杆端与第二耙料板36连接;

同理,分料辊31转动的过程中,实现对第二转动杆34的转动,当第二转动杆34转动时,通过第二凸轮342与第二连动滚轮343靠,从而实现对第二耙料板36的连动,在第二支撑弹簧346的复位作用下实现第二耙料板36往复移动,从而实现对导送管30下端另一个管腔内垃圾的往复驱动,进而将垃圾从导送管30的下端管腔内的物料逐步挤压推出。

为实现对第一耙料板35及第二耙料板36水平方向的滑动导向,所述导送管30上设置有第一、第二滑孔302、303,所述第一、第二滑孔302、303为条形孔且长度方向与导送管30的两个管口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第一耙料板35滑动设置在第一滑孔302内,所述第二耙料板36滑动设置在第二滑孔303内;所述分料辊31的杆身上设置有第一齿轮31e,所述第一齿轮31e与第二齿轮31f啮合,所述第二齿轮31f与变速箱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变速箱的输入轴与驱动电机的转轴连接。

智能物料分选导送方法,所述智能物料分选导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输送装置10的出料端前方设置ccd摄像头20,输送装置10采用间断式供料方,当物料输送至输送装置10出料端位置时,ccd摄像头20对物料图像采集,将图像信息传输至控制单元;

b、在输送装置10的出料端下方设置导送管30,使得导送管30的进料口处在输送装置10的正下方;

c、在输送装置10的进料口横置分料辊31,通过驱动机构与分料辊31连接,当ccd摄像头20采集到的物料为设定物料时,控制单元控制驱动机构实现对分料辊31的正向转动,将物料从导送管30的一个管口导出,当ccd摄像头20采集到的物料为非设定物料时,控制单元控制驱动机构实现对分料辊31的反向转动,将物料从导送管30的另一个管口导出;

所述步骤c中,所述导送管30的下端两个出口位置设置有推料机构,所述推料机构实施对导送管30出口内物料的推送。

所述分料辊31的两端转动式设置在导送管30的管壁上,所述分料辊31伸出导送管30管壁的一端与第一转动杆33连接,所述分料辊31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动杆34连接;

所述第一转动杆33与第一连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连动机构与第一耙料板35连接,所述第一耙料板35横置在导送管30的一个管口内,第一连动机构驱动第一耙料板35位于导送管30的管腔内往复移动,所述分料辊31与第一转动杆33之间设置有第一单向锁止机构,所述分料辊31正转时,所述第一单向锁止机构使得分料辊31与第一转动杆33锁止且同步转动,所述分料辊31反转时,所述第一单向锁止机构使得分料辊31与第一转动杆33解锁且相对转动;

所述第二转动杆34与第二连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二连动机构与第二耙料板36连接,所述第二耙料板36横置在导送管30的另一个管口内,第二连动机构驱动第二耙料板36位于导送管30的管腔内往复移动,所述分料辊31与第二转动杆34之间设置有第二单向锁止机构,所述分料辊31反传时,所述第二单向锁止机构使得分料辊31与第二转动杆34锁止且同步转动,所述分料辊31正转时,所述第二单向锁止机构使得分料辊31与第二转动杆34解锁且相对转动。

所述拨料板32由多个单元杆构成,所述单元杆沿着分料辊31的径向方向布置,多个单元杆沿着分料辊31的长度方向且共面布置.

所述单元杆的杆端设置有拨料簧321,所述拨料簧321的端部设置有拨料头322,所述导送管30的进料口位置设置成扩孔状,所述导送管30的进料口内壁设置有避让该拨料头322的避让开口301。

所述第一单向锁止机构包括设置在分料辊31一端的第一棘爪311,所述第一棘爪311的一端与分料辊31的一端铰接且铰接轴与分料辊31平行,所述分料辊31的一端转动式设置有第一棘轮盘312,所述第一棘轮盘312的棘齿沿着第一棘轮盘312的内圈布置,所述第一棘爪311与第一棘轮盘312的棘齿配合,所述第一棘轮盘312与第一转动杆3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锁止机构包括设置在分料辊31另一端的第二棘爪313,所述第二棘爪313的一端与分料辊31的一端铰接且铰接轴与分料辊31平行,所述分料辊31的一端转动式设置有第二棘轮盘314,所述第二棘轮盘314的棘齿沿着第二棘轮盘314的内圈布置,所述第二棘爪313与第二棘轮盘314的棘齿配合,所述第二棘轮盘314与第二转动杆34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棘爪311的铰接轴上设置有第一扭簧,所述第二棘爪313的铰接轴上设置有第二扭簧;所述分料辊3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缺口31a,所述第一棘爪311转动式设置在第一缺口31a内,所述分料辊3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缺口31b,所述第二棘爪313转动式设置在第二缺口31b内。

所述分料辊3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支撑轴承31c,所述第一支撑轴承31c的外圈与第一棘轮盘312的内圈抵靠,所述分料辊3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支撑轴承31d,所述第二支撑轴承31d的外圈与第二棘轮盘314的内圈抵靠;所述第一转动杆33转动式设置在第一支架331上,所述第一支架331与导送管30的外壁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34转动式设置在第二支架341上,所述第二支架341与导送管30的外壁连接。

所述第一连动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转动杆33杆端的第一凸轮332,所述第一凸轮332的轮缘与第一连动滚轮333抵靠,第一连动滚轮333的滚轮支架设置有第一支撑滑杆334,所述第一支撑滑杆334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杆支架335上,所述第一支撑滑杆334上套设有第一支撑弹簧336,所述第一支撑弹簧336的两端分别与滚轮支架及第一滑杆支架335抵靠,所述第一支撑滑杆334的杆端与第一耙料板35连接;

所述第二连动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转动杆34杆端的第二凸轮342,所述第二凸轮342的轮缘与第二连动滚轮343抵靠,第二连动滚轮343的滚轮支架设置有第二支撑滑杆344,所述第二支撑滑杆344滑动设置在第二滑杆支架345上,所述第二支撑滑杆344上套设有第二支撑弹簧346,所述第二支撑弹簧346的两端分别与滚轮支架及第二滑杆支架345抵靠,所述第二支撑滑杆344的杆端与第二耙料板36连接。

所述导送管30上设置有第一、第二滑孔302、303,所述第一、第二滑孔302、303为条形孔且长度方向与导送管30的两个管口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第一耙料板35滑动设置在第一滑孔302内,所述第二耙料板36滑动设置在第二滑孔303内;所述分料辊31的杆身上设置有第一齿轮31e,所述第一齿轮31e与第二齿轮31f啮合,所述第二齿轮31f与变速箱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变速箱的输入轴与驱动电机的转轴连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