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61612发布日期:2019-12-20 20:49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脱水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水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脱水机。



背景技术:

脱水机一般可用于衣物、纺织物品、农作物等物品的除水过程。脱水机的主要部件是脱水机缸体、内筒,内筒四周布有小孔,待脱水的物品就放在内筒中,在电动机高速旋转带动下,产生很大的离心力,水分因此通过内胆上的小孔被甩出去,被收集后统一排出。

现有的脱水机在脱水过程中,由于电动机的转动,内筒由于旋转产生离心力时,使得脱水机本体产生很大的震动,因此影响脱水机脱水时的稳定性,增大了脱水机出现故障的概率,从而降低了脱水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脱水机的减震装置,当缸体工作产生震动时,弹簧通过产生形变来起到减震的效果,使内筒在脱水过程中较为稳定,降低了脱水机出现故障的概率,提高了脱水机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脱水机,包括缸体、安装在缸体上的机盖、转动安装在缸体内的内筒、安装在缸体底部的机架、安装在机架上且与内筒连接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远离缸体一侧安装有减震组件,减震组件包括安装在机架上且远离缸体一侧的上顶板、安装在地面上的下底座、固定安装在上顶板上且与下底座抵紧的弹簧、安装在下底座上且穿设于弹簧内的第一立柱,第一立柱的长度小于弹簧压缩到极限时的长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缸体工作产生震动时,弹簧通过产生形变来起到减震的效果,使内筒在脱水过程中较为稳定,降低了内筒、缸体、电机之间出现故障的概率,提高了脱水机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立柱上开设有滑动槽,上顶板固定安装有滑移在滑动槽内的第二立柱,第一立柱靠近下底座的侧壁开设有与滑移槽相通的通气孔,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的长度之和应大于弹簧自然状态下的长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通过滑移槽滑移连接,以此来限定缸体只能竖直方向滑移,从而减少横向摆动对减震的影响,同时通气孔保持空气流通,减小气体对于第二立柱的阻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位于所述上顶板与第一立柱之间的第二立柱上套设有浸有润滑油的海绵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上顶板向下移动的作用力下,海绵套里的润滑油渗出,以此来润滑第二立柱,从而减小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的摩擦,达到减少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之间的磨损的效果,当上顶板作用力消失时,海绵块又能控制润滑油的渗出量,减少润滑油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底座呈倒圆台形,下底座远离第一立柱的一端设有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下底座倒圆台形状的设置,增大了下底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减小下底座的磨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缸体内转动设置有转杆,且转杆穿出缸体的底部,内筒固定设置在转杆在缸体内一端上,且转杆穿至内筒内并低于缸体的开口,转杆穿出缸体一端设有第一带轮,电机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二带轮,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通过皮带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带动第二带轮转动,第二带轮通过皮带带动第一带轮和内筒同步转动,通过皮带传动的方式可以使内筒缓步起动至正常转速,运转平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上固定安装有抵紧皮带外侧的压紧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皮带在使用过程中,皮带会磨损变形,这样会影响皮带与带轮之间的传动效率,使用压紧组件对皮带压紧,增大皮带与第一带轮、第二带轮之间的摩擦力,减小皮带打滑的程度,从而达到提高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之间的转动效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紧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机架上的固定块、滑移安装在固定块上的滑移条、转动安装在滑移条上且抵紧皮带的抵紧轮、安装在固定块上且用于固定滑移条的螺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松开螺钉然后滑动滑移条,滑移条移动同时带动抵紧轮移动来抵紧皮带,调节好后,锁紧螺钉压紧滑移条来起到固定抵紧轮的效果,通过调节抵紧轮的位置来达到对皮带抵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缸体的缸口上开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内嵌设有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槽的设置可将密封圈定位,降低在脱水机运转过程中密封圈的晃动。机盖盖在缸体上时,机盖和缸体之间会产生间隙,内筒在运转时,脱水机中的液体容易从机盖和缸体间的间隙中溅出而影响环境,密封圈能有效的减少液体的溅出,从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脱水机在运转过程中,当缸体工作产生震动时,弹簧通过产生形变用来起到减震的效果,使内筒在脱水过程中较为稳定,降低了内筒、缸体、电机之间出现故障的概率,提高了脱水机的使用寿命;

2、通过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滑移设置,减少了脱水机在震动时在横向的摆动,增大减震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二),主要展示机架底部的结构;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1、缸体;11、密封圈;12、环形槽;2、机盖;3、内筒;4、机架;5、电机;51、转杆;52、第一带轮;53、第二带轮;54、皮带;6、减震组件;61、上顶板;62、下底座;63、弹簧;64、第一立柱;65、第二立柱;66、滑动槽;67、通气孔;68、海绵套;69、橡胶垫;7、压紧组件;71、抵紧轮;72、滑移条;73、固定块;74、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种脱水机,参照图1和图2,包括缸体1、转动安装缸体1上的机盖2、内筒3、机架4、电机5。缸体1内转动设置有转杆51,内筒3固定安装在转杆51在缸体1内一端上,转杆51的一端穿出缸体1的底部,另一端穿至内筒3内且低于缸体1的开口,机架4固定安装在缸体1底部。转杆51突出于机架4外的一端固定安装第一带轮52,电机5安装在机架4上且输出轴穿过机架4,电机5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二带轮53,第二带轮53与第一带轮52通过皮带54连接。电机5启动带动第二带轮53转动,第二带轮53转动通过皮带54带动第一带轮52和内筒3同步转动,实现对内筒3的驱动。

参照图2,缸体1的缸口上开设有环形槽12,环形槽12中嵌设有密封圈11,密封圈11提高机盖2与缸体1之间的密封性,减少了脱水过程中液体溅出缸体1外。

参照图2,机架4上固定安装有压紧组件7,压紧组件7包括固定块73、滑移条72、抵紧轮71、螺钉74。固定块73固定安装在机架4下表面,滑移条72滑移穿设于固定块73上,抵紧轮71转动安装在滑移条72上且与皮带54抵紧,螺钉74螺纹安装在固定块73上,且抵紧滑移条72。移动滑移条72带动抵紧轮71抵紧皮带54,调节合适以后,拧动螺钉74锁紧滑移条72,以此达到固定抵紧轮71压紧皮带54的目的。

参照图3,机架4下表面且靠近边缘的位置均匀间隔固定设置有三个支脚,每一个支脚上设置有减震组件6,减震组件6包括上顶板61、下底座62、第一立柱64、海绵套68、第二立柱65、弹簧63。上顶板61固定安装在支脚下表面;下底座62放置在地面上且位于上顶板61正下方并呈圆台状,下底座62的圆台面较大的一端朝向地面;第一立柱64的一端固定安装在下底座62上表面,且另一端开设有滑动槽66;第二立柱65固定在上顶板61的下表面且滑移设置在滑移槽66中;海绵套68安装在上顶板61与第一立柱64之间且套设在第二立柱65上,海绵套68里含有润滑油。在上顶板61与第一立柱64发生相对移动时,通过上顶板61压力的作用来控制润滑油渗出的程度,从而达到润滑第二立柱65的目的。

弹簧63固定安装在上顶板61与下底座62之间,弹簧63在自然状态下的长度应该小于第一立柱64和第二立柱65长度之和。第一立柱64上靠近下底座62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滑动槽66相通的通气孔67,当第二立柱65在滑动槽66内滑移时可以减少空气的阻力。下底座62底部安装有橡胶垫69,起到减小下底座62的磨损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脱水机使用时,电机5带动内筒3转动,进行脱水。

缸体1产生震动时,弹簧63起到缓冲作用,且海绵套68会被挤压,内部的润滑油起到润滑第一立柱64和第二立柱65的作用。

当皮带54松弛时,拧松螺钉74,滑移推动滑移条72,使抵紧轮71抵紧皮带54,再拧紧螺钉74。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