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RFID吊牌生产自动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51032发布日期:2020-06-20 14:28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RFID吊牌生产自动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rfid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rfid吊牌生产自动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rfid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在大批量应用rfid标签时,可能会出现个别性能比较弱的电子标签或不合格的电子标签,但是传统的rfid检测打印机,因其没有配置相关的rfid标签性能的检测装置,一般是检测不出来的,这样的话,若存在某个性能不好的电子标签,应用时容易出现错误,国内rfid吊牌生产自动检测过程对有破损或不合格的产品处理程度不够。

专利号为cn102735692a的中国发明专利,其公开一种rfid标签检测设备,其具体公开了机架、分别设置于机架两端的放卷单元及收卷单元,所述放卷单元及收卷单元之间还依次设有标签导通检测单元、视觉检测单元及换标平台,各单元之间设有导纸辊,标签导通检测单元设置于放卷单元与视觉检测单元之间,提高检测的效率及正确率;据申请人反映该技术方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针对检测不合格的标签通过人工裁剪并完成前后标签的手动拼接,但是针对裁剪后的不合格标签直接扔在地上,再统一清理,一方面影响车间生产环境,另一方面也存在安全隐患,操作人员容易滑倒,因此但是该技术方案中虽然公开了标签检测的设备,该设备没有不合格产品收集装置,无法对不合格产品进行收集,无法实现工作环境的整洁性,提高效率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通过在操作平台下方设置一个收集箱,在人工裁剪不合格产品后通过牵引机构来改变滑动板位置使废料进入收集内,通过设置控制机构在滑动板移动的同时控制推板使废料进入收集装置中,设置复位组件使在没有废料产生时滑动板复位,在rfid品牌生产自动检测过程中实现废料收集,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及提高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rfid吊牌生产自动检测设备,包括工作台、水平设置于工作台上的操作平台、分别设置于操作平台下方的放卷单元及收卷单元,所述放卷单元与收卷单元之间还依次设有标签导通检测单元、视觉检测单元及换标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不合格产品收集装置;

所述不合格产品收集装置设置在工作台上,其包括设置在视觉检测单元后侧且开设于所述操作平台上的落料口、与落料口滑动配合的滑动板、控制滑动板水平往复移动且安装于操作平台后端位置的牵引机构、配合设置于所述落料口下方的收集箱以及设置在收集箱一侧的控制机构、复位组件;

所述操作平台上且位于所述落料口的后侧内部开设有与所述滑动板相适配的滑槽b,所述落料口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滑槽b相通的滑槽a;所述复位组件置于所述滑槽b内部且其一端与所述滑动板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固定于操作平台上;

所述控制机构包括u型杆,u型杆的上端与所述滑动板铰接连接,其下端穿过所述收集箱的侧面与竖直设置在收集箱内的推板相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牵引机构包括安装于操作平台下方的电机、设置在电机轴上的收线筒及牵引绳,所述牵引绳一端穿过所述滑槽b固定连接在滑动板上,另一端与收线筒连接,及设置在落料口一侧的控制按钮,且控制按钮与电机之间电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固定在工作台上的转轴、u型杆,所述u型杆转动连接配合安装于转轴上。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u型杆包括竖直连杆、设置在竖直连杆两端固定连接与其相垂直的水平连杆a、水平连杆b,且该竖直连杆的中部设置有转套,并与所述转轴连接,滑槽b下方开设水平导向槽。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收集箱侧面开设有所述水平连杆b滑动配合的滑槽c,水平连杆b穿过滑槽c与推板竖直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复位组件为至少两组弹簧,弹簧安装方向与滑动板移动方向一致。

作为另一种优选,还包括对称设置在操作平台上部两端的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滑槽及与滑槽相匹配的定位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滑动板滑动使人工裁剪后的不合格品可以进入收集箱中,设置牵引机构来牵动滑动板滑动使在有废料时进入收集箱,设置复位组件在没有废料时使滑动板复位;

(2)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控制机构的u型杆在滑动板随牵引机构进行滑动的同时对收集箱中的推板进行推动使堆积在收集箱拐角处的不合格品可以全部进入收集箱下部的收集袋中;

综上所述,该设备具有结构简单,可以实现自动检测的同时实现不合格品处理,自动化较高,适用于rfid吊牌生产自动检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相对应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右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轴测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牵引机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牵引机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控制机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rfid吊牌生产自动检测设备,包括工作台1、水平设置于工作台1上的操作平台10、分别设置于操作平台10下方的放卷单元11及收卷单元12,所述放卷单元11与收卷单元12之间还依次设有标签导通检测单元13、视觉检测单元14、换标平台15以及不合格产品收集装置16;

所述不合格产品收集装置16设置在工作台1上,其包括设置在视觉检测单元14后侧且开设于所述操作平台10上的落料口161、与落料口161滑动配合设置的滑动板162、控制滑动板162水平往复移动且安装于操作平台10后端位置的牵引机构163、配合设置于所述落料口161下方的收集箱164以及设置在收集箱164一侧的控制机构165和复位组件168;

所述操作平台10上且位于所述落料口161的后侧内部开设有与所述滑动板162相适配的滑槽b166,所述落料口161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滑槽b166相通的滑槽a167;所述复位组件168置于所述滑槽b166内部且其一端与所述滑动板162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固定于操作平台10上;

所述控制机构165包括u型杆1651,u型杆1651的上端与所述滑动板162铰接连接,其下端穿过所述收集箱164的侧面与竖直设置在收集箱164内的推板1641相连接。

进一步,如图1所示,所述牵引机构163包括安装于操作平台10下方的电机1631、设置在电机1631轴上的收线筒1632及牵引绳1633,所述牵引绳1633一端穿过所述滑槽b166固定连接在滑动板162上,另一端与收线筒1632连接,及设置在落料口161一侧的控制按钮1634,且控制按钮1634与电机1631之间电连接。

进一步,如图5所示,所述控制机构165包括固定在工作台1上的转轴1652、u型杆1651,所述u型杆1651转动连接配合安装于转轴1652上。

进一步,如图5所示,所述u型杆1651包括竖直连杆1653、设置在竖直连杆1653两端固定连接与其相垂直的水平连杆a1654、水平连杆b1655,且该竖直连杆1653的中部设置有转套1656,并与所述转轴1652连接,滑槽b166下方开设水平导向槽1661。

进一步,如图6所示,所述收集箱164侧面开设有所述水平连杆b1655滑动配合的滑槽c1642,水平连杆b1655穿过滑槽c1642与推板1641竖直连接。

进一步,如图5所示,所述复位组件168为至少两组弹簧1681,弹簧1681安装方向与滑动板162移动方向一致。

更进一步,如图2所示,还包括对称设置在操作平台10上部两端的定位组件17,所述定位组件17包括滑槽171及与滑槽171相匹配的定位柱172。

实施例二

如图1至图7所示,其中与实施例一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所示,所述收集箱164可设为贯穿,在收集箱164下部设置一个不合格产品收集袋169,操作者可以通过控制按钮1634控制电机1631来控制牵引机构163,所述牵引机163构调节滑动板162滑动,使不合格产品进入收集箱164中;通过推板1641可以将堆积在收集箱164中的不合格产品进入收集袋169中;操作平台1上有控制整个生产设备工作的控制开关18。

工作过程:首先将卷纸放在放卷单元11中,根据定位组件17确定位置,启动开关18,卷纸进入操作平台10标签导通检测单元13检测标签的导通性能,随后进入视觉检测单元14检测完整性,换标平台15进行标签更换,通过不合格产品收集装置16对不合格产品进行收集处理,裁剪出的不合格产品通过启动控制按钮1634,牵引机构163在电机1634带动下使在滑动板162上的牵引绳1633收紧,滑动板162移动的同时带动控制机构165运动,u型杆1651推动推板1641倒下使堆积在收集箱164拐角处的不合格品全部进入收集箱164下部,最后进入收集袋169,在没有不合格产品出现时,电机1634不再工作,滑动板162通过弹簧1681复位,推板1641也随之复位,卷纸标签进入收卷单元12,在一定的厚度取下标签完成一次工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发明的限制。

当然在本技术方案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个”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技术提示下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